CN202049715U -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9715U
CN202049715U CN201120033657XU CN201120033657U CN202049715U CN 202049715 U CN202049715 U CN 202049715U CN 201120033657X U CN201120033657X U CN 201120033657XU CN 201120033657 U CN201120033657 U CN 201120033657U CN 202049715 U CN202049715 U CN 202049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source electrode
tft
film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336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彩霞
张钰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336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9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9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97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其中,每一行上的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且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分别耦接在两条不同的栅极线上,i为自然数。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源极驱动器的驱动通道,更有效降低功耗,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一个像素由红R、绿G、蓝B三个子像素组成,以全高清液晶显示器为例,像素点个数为1920(列数)*1080(行数)。那么列方向的子像素也就是薄膜晶体管的个数为1920*3=5760个。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栅极驱动器(即扫描驱动芯片)控制Gi栅极线将第i行像素打开时,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加到数据线Dj上,这条数据线Dj连接这一列所有TFT的源极,但只能将信号加到栅极已经打开的R子像素TFT的漏极上,从而点亮该TFT控制的区域。由此可见,图1的子像素排列方式决定了有多少个子像素就需要多少条源极数据线,进而就需要多少个数据源驱动通道。同样,栅极驱动器(即扫描驱动芯片)与行数也是一致的。
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作为DC-AC转换芯片,主要功能就是将时序控制器提供的数字信号按照既定的极性方式转换为模拟信号。而扫描驱动信号按照时序控制器提供的时序依次将行像素的薄膜晶体管打开和关闭。由此可见,整个驱动系统的重心都集中在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上。这就造成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设计复杂,并且功耗较大。现有相关技术通过采用改变极性转换频率的办法来降低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的功耗,但该方法降低功耗的能力有限,且没有办法减少源极驱动器IC的通道数。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在降低源极驱动器功耗的过程中,无法减少源极驱动器IC的通道,导致降低驱动器功耗的效果差且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在降低源极驱动器功耗的过程中,无法减少源极驱动器IC的通道,导致降低驱动器功耗的效果差且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其中,每一行上的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且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分别耦接在两条不同的栅极线上,i为自然数。
进一步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第2i-1个子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一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第2i个子像素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二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
进一步地,在第一时刻打开第一栅极线,为第2i-1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一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在第二时刻打开第二栅极线,为第2i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二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进一步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第2i个子像素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一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第2i-1个子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二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
进一步地,在第一时刻打开第一栅极线,为第2i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三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在第二时刻打开第二栅极线,为第2i-1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四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进一步地,任意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有存储电容和液晶电容,存储电容为液晶电容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一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1个子像素;将第一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1个子像素;在第二时刻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二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个子像素;将第二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个子像素;其中,i为自然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在第一时刻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一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个子像素;将第一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个子像素;在第二时刻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二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1个子像素;将第二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1个子像素;其中,i为自然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媒体终端,该多媒体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时序信号和极性转换信号;栅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时序信号按序依次打开或关闭栅极线上耦接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极性转换信号为源极线上耦接的薄膜晶体管提供偏转电压。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其中,每一行上的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且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分别耦接在两条不同的栅极线上,i为自然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在降低源极驱动器功耗的过程中,无法减少源极驱动器IC的通道,导致降低驱动器功耗的效果差且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减少源极驱动器的驱动通道,更有效降低功耗,节省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3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3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源极线;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其中,每一行上的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且第2i-1个子像素和第2i个子像素分别耦接在两条不同的栅极线上,i为自然数。其中,第i条源极线可以是Dj、Dj+1或Dj+2等源极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每一行的子像素划分成由两条栅极线控制,同时,将相邻的两个子像素耦接在同一条源极线上,且这两个相邻的子像素分别是奇数位上的子像素和偶数位上的子像素,在液晶显示面板工作的过程中,当扫描信号打开这一行子像素的第一条栅极线时,源极线将信号传输给该源极线上耦接的两个子像素中的一个,当扫描信号在下一时刻打开这一行子像素的第二条栅极线时,同样地,源极线将信号传输给该源极线上耦接的两个子像素中的另外一个子像素,这样就实现了每一行子像素的数据传输分两个时段分别进行,相邻子元素的源极线可以由两个子像素共享,这样就在保证数据有效传输时,又将源极线节省了一半,从而使得源极驱动器的通道数减少了一半,降低了驱动器的成本,实现更有效的降低功耗。
具体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以下简称TFT)设计方法。将液晶显示器行子像素分成两条栅极控制线,分别控制奇数子像素TFT和偶数子像素TFT。同时奇数子像素TFT和偶数子像素TFT由一条数据线传输数据。这样不改变当前显示器组成像素的RGB TFT排列方式,仅仅改变各晶体管栅极和源极的连接方式,将栅极驱动器(即扫描驱动芯片)通道数加倍,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的通道减半,来降低整个驱动成本。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子像素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第2i-1个子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一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第2i个子像素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二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其中,第一栅极线可以是Gi、Gi+2或Gi+4条栅极线,第二栅极线可以是Gi+1、Gi+3或Gi+5条栅极线,第i条源极线可以是Dj、Dj+1或Dj+2个源极线,第2i-1个子像素为奇数列上的子像素,第2i个子像素为偶数列上的子像素。该实施例进一步的描述了每个子像素在显示面板上的连接方式,使得每一行上的两个子像素共享一条栅极线,由于连在同一栅极线上的子像素分别耦接在不同的栅极线上,且这两个栅极线相邻,因此,连个子像素分别在不同的时刻打开,不影响源极线传输数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时刻打开第一栅极线时,为第2i-1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一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在第二时刻打开第二栅极线时,为第2i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二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更具体的可以以框选的像素为例说明,该图2所示的实施例将每一行的子像素分成两条栅极控制线,分别用GI和GI+1来表示,将R子像素的栅极连接到栅极控制线Gi+1上,G子像素的栅极连接到栅极控制线GI上,并将R子像素和G子像素二者的源极连接到共用源极线Dj上。这样。时序控制器送出行扫描开启信号到栅极驱动器(例如扫描控制芯片),该栅极驱动器按照时序控制器的时序要求依次输出高电平开启电压Vgh到Gi,Gi+1,......,Gi+N栅极线,使得在不同的时间段输出Vgh给各栅极驱动器连接的栅极控制线耦接的TFT的栅极充电。在Gi行栅极线上耦接的TFT栅极充电后,可以将G子像素的TFT源极和漏极导通。此时,源极驱动器(例如数据源控制芯片)接收到时序控制器的G子像素的数字信号,并通过DC-AC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给源极驱动器(例如数据源控制芯片)连接的数据传输线DJ提供一个偏转电压V0,且因为此时G像素点TFT的源极和漏极已经导通,因此该偏转电压给存储电容Cs充电,待Cs充电完毕后,扫描控制芯片输出低电平关闭电压Vgl到Gi栅极线,将该G子像素的TFT栅极电压变为低电平Vgl,源极与漏极断开。然后扫描控制芯片按照时序控制器的时序要求将Vgh电压加到Gi+1栅极线上给R子像素TFT栅极充电。待该TFT源极和栅极导通后,数据源控制芯片将R子像素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加到共用数据传输线DJ上,这样就可以将R子像素的偏转电压V1加到对于该子像素的存储电容上。而此时G子像素的TFT源极电压虽然等同于R子像素的偏转电压V1,但因为G子像素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关闭电压Vgl,所以此时的G子像素的栅极电压仍为V0,存储电容给Clc充电到V0,这样与共用电压Vcom形成电压差,驱动Clc控制区域的液晶分子旋转到制定的角度,从而使该区域显示指定的色彩。
同理的一行栅极线上连接的第一个像素的B子像素点与第二个像素的R子像素点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其他像素连接方式同上理。
由此可见,图2中每一行的子像素数据传输分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而相邻子像素的数据传输线可以共用。这样即保证了数据的有序传输,又可以将数据传输线减少的传统显示器的一半,从而将数据转换芯片的通道数减少一半。大大降低芯片成本和功耗。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第2i个子像素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一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第2i-1个子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二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其中,第一栅极线可以是Gi、Gi+2或Gi+4条栅极线,第二栅极线可以是Gi+1、Gi+3或Gi+5条栅极线,第i条源极线可以是Dj、Dj+1或Dj+2个源极线,第2i-1个子像素为奇数列上的子像素,第2i个子像素为偶数列上的子像素。该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效果相同,比较两种实时方式,不同点是将连接在相同栅极线上的两个子像素分别通过两条源极线打开,两个子像素连接两条源极线的方式有两种,且两种情况相反,即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个子像素连接第一条栅极线,第二个子像素耦接在第二条栅极线上,而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个子像素耦接在第二条栅极线上,第一个子像素耦接在第一条栅极线上,但两种情况达到的效果相同。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时刻打开第一栅极线时,为第2i个子像素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三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在第二时刻打开第二栅极线时,为第2i-1个子像素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并将第四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
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更具体的可以以框选的像素为例说明,该图3所示的实施例将每一行的子像素分成两条栅极控制线,分别用GI和GI+1来表示,将G子像素的栅极连接到栅极控制线Gi+1上,R子像素的栅极连接到栅极控制线GI上,并将R子像素和G子像素二者的源极连接到共用源极线Dj上。这样。时序控制器送出行扫描开启信号到栅极驱动器(例如扫描控制芯片),该栅极驱动器按照时序控制器的时序要求依次输出高电平开启电压Vgh到Gi,Gi+1,......,Gi+N栅极线,使得在不同的时间段输出Vgh给各栅极驱动器连接的栅极控制线耦接的TFT的栅极充电。在Gi行栅极线上耦接的TFT栅极充电后,可以将R子像素的TFT源极和漏极导通。此时,源极驱动器(例如数据源控制芯片)接收到时序控制器的R子像素的数字信号,并通过DC-AC转换器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给源极驱动器(例如数据源控制芯片)连接的数据传输线DJ提供一个偏转电压V0,且因为此时R像素点TFT的源极和漏极已经导通,因此该偏转电压给存储电容Cs充电,待Cs充电完毕后,扫描控制芯片输出低电平关闭电压Vgl到Gi栅极线,将该R子像素的TFT栅极电压变为低电平Vgl,源极与漏极断开。然后扫描控制芯片按照时序控制器的时序要求将Vgh电压加到Gi+1栅极线上给G子像素TFT栅极充电。待该TFT源极和栅极导通后,数据源控制芯片将G子像素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加到共用数据传输线DJ上,这样就可以将G子像素的偏转电压V1加到对于该子像素的存储电容上。而此时R子像素的TFT源极电压虽然等同于G子像素的偏转电压V1,但因为R子像素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关闭电压Vgl,所以此时的R子像素的栅极电压仍为V0,存储电容给Clc充电到V0,这样与共用电压Vcom形成电压差,驱动Clc控制区域的液晶分子旋转到制定的角度,从而使该区域显示指定的色彩。
同理的一行栅极线上连接的第一个像素的B子像素点与第二个像素的R子像素点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其他像素连接方式同上理。
由此可见,图3中每一行的子像素数据传输分两个时间段分别进行,而相邻子像素的数据传输线可以共用。这样即保证了数据的有序传输,又可以将数据传输线减少的传统显示器的一半,从而将数据转换芯片的通道数减少一半。大大降低芯片成本和功耗。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是单点反向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因此液晶显示面板任意方向上的像素彼此之间的极性相反,且任意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有存储电容和液晶电容,存储电容为液晶电容充电。
综上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它的驱动包括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和栅极驱动器(即扫描驱动芯片),分别控制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即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晶显示板还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时序信号和极性转换信号;栅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时序信号按序依次打开或关闭栅极线上耦接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极性转换信号为源极线上耦接的薄膜晶体管提供偏转电压。因为液晶显示器每一个像素由RGB三个子像素组成,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的通道数一般等于显示器列像素数目的3倍,而栅极驱动器(即扫描驱动芯片)的通道数等于显示器行像素数目,源极驱动器(即数据源驱动芯片)是DC-AC芯片,成本上要远高于栅极驱动器(即扫描驱动芯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像素连接方法,可以使得源极驱动器的栅极线的数目减少,硬件芯片的制作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在没有改变传统的像素的排列方式的情况下,实现减少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线,使得所涉及的晶体管连接方式不会造成液晶屏生产成本增加,也没有增加工艺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延长了驱动器的寿命。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在第一时刻通过图2中的栅极驱动器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一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1个子像素。该步骤可是实现在第一时刻打开了Gi行上耦接的子像素(例如,第一像素的R子像素),该子像素为该行中奇数位上的子像素。
步骤S104,将第一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1个子像素。该步骤实现在第一帧扫描的时间内,图2中的源极驱动器向奇数位上的子像素施加第一偏转电压,该第一偏转电压可以是正电压或负电压。
步骤S106,在第二时刻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二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个子像素。该步骤可是实现在第二时刻打开了Gi+1行上耦接的子像素(例如,第一像素的G子像素),该子像素为该行中偶数位上的子像素。
步骤S108,将第二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个子像素;其中,i为自然数。该步骤实现在第二帧扫描的时间内,图2中的向偶数位上的子像素施加第二偏转电压,第二偏转电压可以是正电压或负电压,并与第一偏转电压相反。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实现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线的复用,每一行的子像素数据传输分两个时段分别进行,从而在保证数据有序传输的同时,减少了栅极线,即将栅极驱动器的通道数减少了一半,降低了芯片成本和功耗。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第一时刻通过图3中的栅极驱动器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一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一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个子像素。该步骤可是实现在第一时刻打开了Gi行上耦接的子像素(例如,第一像素的G子像素),该子像素为该行中偶数位上的子像素。
步骤S204,将第一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个子像素。该步骤实现在第一帧扫描的时间内,图3中的源极驱动器向偶数位上的子像素施加第一偏转电压,该第一偏转电压可以是正电压或负电压。
步骤S206,在第二时刻打开多条栅极线中的第二栅极线,以开启对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子像素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充电,子像素为第二栅极线上耦接的第2i-1个子像素。该步骤可是实现在第二时刻打开了Gi+1行上耦接的子像素(例如,第一像素的R子像素),该子像素为该行中奇数位上的子像素。
步骤S208,将第二偏转电压通过第i条源极线传输到第2i-1个子像素;其中,i为自然数。该步骤实现在第二帧扫描的时间内,图3中的向奇数位上的子像素施加第二偏转电压,第二偏转电压可以是正电压或负电压,并与第一偏转电压相反。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实现栅极驱动器的栅极线的复用,每一行的子像素数据传输分两个时段分别进行,从而在保证数据有序传输的同时,减少了栅极线,即将栅极驱动器的通道数减少了一半,降低了芯片成本和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从以上的实施例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减少源极驱动器的驱动通道,更有效降低功耗,节省成本。同时没有改变传统的像素的排列方式,其中所涉及的晶体管连接方式不会造成液晶屏生产成本增加,也没有增加工艺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即在任意一种液晶显示器上都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器使得在增加产品使用寿命方面有着显著意义,尤其在电器产品开发过程中使用该方法有减少功耗、节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液晶显示器使用范围广泛,兼容性好。
优选的,该液晶显示器还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时序信号和极性转换信号;栅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时序信号按序依次打开或关闭栅极线上耦接的薄膜晶体管;源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极性转换信号为源极线上耦接的薄膜晶体管提供偏转电压。
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多媒体终端,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实施例。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多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栅极线;
多条源极线;
多个像素,每个所述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
其中,每一行上的第2i-1个所述子像素和第2i个所述子像素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且第2i-1个所述子像素和第2i个所述子像素分别耦接在两条不同的栅极线上,i为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2i-1个子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一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
所述第2i个子像素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二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2i个子像素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一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
所述第2i-1个子像素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在第二栅极线上,源极耦接在第i条源极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有存储电容和液晶电容,所述存储电容为所述液晶电容充电。
5.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还包括:
时序控制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时序信号和极性转换信号;
栅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时序信号按序依次打开或关闭栅极线上耦接的所述薄膜晶体管;
源极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极性转换信号为源极线上耦接的所述薄膜晶体管提供偏转电压。
7.一种多媒体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120033657XU 2011-01-30 2011-01-30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9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3657XU CN202049715U (zh) 2011-01-30 2011-01-30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3657XU CN202049715U (zh) 2011-01-30 2011-01-30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9715U true CN202049715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9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365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9715U (zh) 2011-01-30 2011-01-30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及多媒体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97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751A (zh) * 2011-01-30 2012-08-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1751A (zh) * 2011-01-30 2012-08-0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1751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CN103280201B (zh) 栅极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3730094B (zh) Goa电路结构
CN10270752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99036B (zh) 一种显示器及显示面板
US20160322008A1 (en) Display device
CN206194295U (zh) 数据线多路分配器、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317086A (zh) 一种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2930840B (zh) 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US2009028987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4391411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1216650A (zh)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CN102778798B (zh)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驱动方法
CN103514846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5047166A (zh) 液晶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657864B2 (en) Drive circuit of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having single-ended to differential modules
CN104715729B (zh) 源极驱动电路
KR20060126231A (ko) 공유 회로를 이용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의 게이트 라인 구동장치 및 방법
CN105390086A (zh) 栅极驱动电路和使用栅极驱动电路的显示器
CN10539011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55310A (zh) 一种像素驱动结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655642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2019025193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CN109256081B (zh) 一种源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
US20120050245A1 (en) Charge shar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lcos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