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9697U - 防撞警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撞警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9697U
CN202049697U CN2011201358684U CN201120135868U CN202049697U CN 202049697 U CN202049697 U CN 202049697U CN 2011201358684 U CN2011201358684 U CN 2011201358684U CN 201120135868 U CN201120135868 U CN 201120135868U CN 202049697 U CN202049697 U CN 202049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ution
luminophor
hard body
soft body
alarm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358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森林
尤肇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 HAMN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M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M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M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358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9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9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96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包括:一硬质本体、一软质本体、一背胶层及至少一警示发光体。硬质本体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软质本体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软质本体包覆于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背胶层连接于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撞警示装置具有发光警示及缓冲碰撞的功效。

Description

防撞警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防撞装置,尤指一种具有防撞警示功效的防撞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到的防撞装置约略可区分为主动式及被动式两种。主动式的防撞装置可发出视觉或听觉的警示效果,例如:当有物体靠近时,装置本体可发出警示声响或是警示灯光,通过视觉或听觉的传递以达成警戒的作用。反观,被动式的防撞装置可降低物体碰撞产生的伤害,例如:贴附于楼梯栏杆或门坎墙缘的泡棉护垫,或是粘贴于橱柜桌椅转角处的软性角垫,通过较为柔软的材质以达到减缓碰撞的作用。
但是,主动式的防撞装置需供给外部电源或内建电池,且价格较高不易推广。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可能存在着诸多尚可待改善的空间。因此,如何创造出兼具主动式与被动式两者优点的防撞警示装置,为目前研发改良的首要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撞警示功效的防撞警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包括:一硬质本体、一软质本体、一背胶层及至少一警示发光体。硬质本体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软质本体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软质本体包覆于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背胶层连接于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软质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软质本体的一部分内部或均匀设置于该软质本体的所有内部。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荧光微颗粒或蓄光微颗粒。
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包括:
一硬质本体,其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该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
一软质本体,其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该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该软质本体包覆于该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
一背胶层,其连接于该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
至少一警示发光体,其设置于该硬质本体的内部。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硬质本体的一部分内部或均匀设置于该硬质本体的所有内部。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荧光微颗粒或蓄光微颗粒。
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包括:
一硬质本体,其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该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
一软质本体,其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该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该软质本体包覆于该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
一背胶层,其连接于该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
至少一警示发光体,其设置于该背胶层的内部。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背胶层的一部分内部或均匀设置于该背胶层的所有内部。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荧光微颗粒。
进一步地,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蓄光微颗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撞警示装置具有发光警示及缓冲碰撞的功效。可通过硬质本体及软质本体可选择性的加以设置不同类型之警示发光体,并且利用硬质本体及软质本体之配合方式,使得每一个使用者可自行衍生出不同的使用方法及功效,以便达成各种不同警示目的。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所有内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D为图1C的剖面示意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一部分内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硬质本体所有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硬质本体一部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及硬质本体所有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及硬质本体一部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背胶层所有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背胶层一部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M防撞警示装置
1硬质本体
11转折部
12侧边延伸部
2软质本体
21防撞部
22侧边包覆部
3背胶层
4警示发光体
T桌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至图1E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防撞警示装置M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使用状态示意图及图2的剖面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撞警示装置M,其包括:一硬质本体1、一软质本体2、一背胶层3及至少一警示发光体4。
硬质本体1可为塑料材质所制成,使其具有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佳、透光度佳,容易涂装、着色。因此,适合做为防撞警示装置M的骨架主干。硬质本体1具有一转折部11及多个从转折部11延伸的侧边延伸部12。转折部11的角度可为九十度直角,但不限定,也可为弧形圆角的结构。侧边延伸部12则为转折部11的延伸部分,其延伸部分之大小可视实际使用状况而定。
软质本体2可为塑料材质所制成,使其具有粘性与弹性的特征,具耐磨、抗撕裂性佳、弯曲强度佳、抗张强度大、断裂延伸率大、耐低温、长期压缩变形率低、耐油、耐脂肪族溶剂、耐碳氢溶剂、对氧及臭气具有抵抗性、耐老化特性及透光度佳。因此,适合做为防撞警示装置M的表层缓冲披覆。软质本体2具有一防撞部21及多个从防撞部21延伸的侧边包覆部22。防撞部21及侧边包覆部22的尺寸形状大致等同于转折部11及侧边延伸部12。并且软质本体2包覆于硬质本体1的外侧表面,其中防撞部21及侧边包覆部22对应于转折部11及侧边延伸部12。
背胶层3连接于硬质本体1的内侧表面。背胶层3的材质可为不同种类的胶体,例如:热熔胶、双面胶、泡棉胶等,其主要用以将防撞警示装置M粘接固定于待防护物(如图1C所示之桌子T)上。
警示发光体4可为荧光微颗粒(Masterbatch fluorescent)或蓄光微颗粒(Coating fluorescent agent新型铝镁酸锶发光颜料,化学结构SrMgAl4O8:Eu2+Dy3+),警示发光体4于图示中皆以网点来加以呈现。当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软质本体2的内部时,又可区分为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均匀设置于软质本体2的所有内部(如图1A至图1D所示),另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软质本体2的一部分内部(如图1E所示之惊叹号图案)。
如上述之防撞警示装置M,其可利用背胶层3贴附于桌子T的转角边缘处。于光线照射时,防撞警示装置M的警示发光体4的荧光微颗粒具有醒目的警示作用,以防止意外碰撞的情况发生。同时,于有光线照射时,防撞警示装置M的警示发光体4的蓄光微颗粒具有蓄光的作用,并且于无光线照射时,提供数小时的发光效果,以防止碰撞意外发生。另外,防撞警示装置M的软质本体2具有减缓碰撞的作用。若通过上述之警示发光体4的警示效果仍无法避免碰撞之发生时,软质本体2将吸收碰撞之部分能量,使人或物的损害程度降至最低。防撞警示装置M可用于居家安全的防护,以防止家中成员因不慎而产生碰撞所造成的伤害,尤以防止老人与小孩因视线或高度不足的问题而产生碰撞伤害为大宗。
本实用新型兼具主动式的警示效果以及被动式的减缓碰撞损害效果,且不需电源驱动。警示发光体可选择性的设置于软质本体的所有内部或局部区域,藉此呈现出不同的警示图案,但不限定,也可为警示文字或符号。
请参阅图2A及2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所有内部及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一部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硬质本体1的内部,非如同第一实施例将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软质本体2的内部。其余结构皆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因此,硬质本体1、软质本体2、背胶层3及警示发光体4的连接关系和构造,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之说明。
将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硬质本体的内部,同样可区分为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均匀设置于硬质本体1的所有内部(如图2A所示),另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硬质本体1的一部分内部(如图2B所示)。设置有警示发光体4的硬质本体1被软质本体2所包覆,但软质本体2之TPU材质为可透光性材质,所以荧光微颗粒或蓄光微颗粒的警示效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请参阅图3A及3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均匀设置于软质本体及硬质本体所有内部的剖面示意图,以及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软质本体及硬质本体一部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硬质本体1及软质本体2的内部,非如同第一及第二实施例将警示发光体4仅设置于软质本体2或硬质本体1的内部。第三实施例的其余结构皆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因此,硬质本体1、软质本体2、背胶层3及警示发光体4的连接关系和构造,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之说明。
将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硬质本体1及软质本体2的内部,同样可区分为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均匀设置于硬质本体1及软质本体2的所有内部(如图3A所示),另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分别设置于软质本体2的一部分内部及硬质本体1的一部份内部(如图3B所示)。而警示发光体4更可以分别设置于硬质本体1的所有内部及设置于软质本体2的一部分内部(图未示),或警示发光体4更可以分别设置于软质本体1的所有内部及设置于硬质本体2的一部分内部(图未示)。上述的各种形式皆可随着使用者的需求而改变。
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单纯且易于制造与使用,以下将简略叙述防撞警示装置M的生产制程。首先,将荧光微颗粒与塑料材质于高温环境混合(以下简称为A配方),将蓄光微颗粒与塑料材质混合(以下简称为B配方)。接着,使用双射出机台将A配方成型于模具内,形成硬质本体1。再旋转模具将B配方射入成型,形成软质本体2。随后,将背胶层3贴附于硬质本体1的内侧表面,即完成本实用新型之防撞警示装置M。依循上述制程,可生产出硬质本体1具有荧光性质及软质本体2具有蓄光性质的防撞警示装置M。可通过上述制程,衍生出硬质本体1、软质本体2、荧光微颗粒及蓄光微颗粒之不同的搭配方式,因此衍生出不同的组合变化,以便达成不同的警示目的及功效。
请参阅图4A及4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均匀设置于背胶层所有内部的剖面示意图,以及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背胶层一部分内部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一、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的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背胶层3的内部,非如同第一、二实施例将警示发光体4仅设置于软质本体2或硬质本体1的内部。第四实施例的其余结构皆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因此,硬质本体1、软质本体2、背胶层3及警示发光体4的连接关系和构造,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说明。
将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背胶层3的内部,同样可区分为两种设置方式。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均匀设置于背胶层3的所有内部(如图4A所示),另一种为警示发光体4设置于背胶层3的一部分内部(如图4B所示)。
当然,警示发光体4亦可同时设置于硬质本体1、软质本体2、及背胶层3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撞警示装置具有发光警示及缓冲碰撞的功效。可通过硬质本体及软质本体可选择性的加以设置不同类型之警示发光体,并且利用硬质本体及软质本体之配合方式,使得每一个使用者可自行衍生出不同的使用方法及功效,以便达成各种不同警示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硬质本体,其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该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
一软质本体,其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该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该软质本体包覆于该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
一背胶层,其连接于该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
至少一警示发光体,其设置于该软质本体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软质本体的一部分内部或均匀设置于该软质本体的所有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荧光微颗粒或蓄光微颗粒。
4.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硬质本体,其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该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
一软质本体,其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该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该软质本体包覆于该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
一背胶层,其连接于该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
至少一警示发光体,其设置于该硬质本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硬质本体的一部分内部或均匀设置于该硬质本体的所有内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荧光微颗粒或蓄光微颗粒。
7.一种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硬质本体,其具有一转折部及多个从该转折部延伸的侧边延伸部;
一软质本体,其具有一防撞部及多个从该防撞部延伸的侧边包覆部,该软质本体包覆于该硬质本体的外侧表面;
一背胶层,其连接于该硬质本体的内侧表面;以及
至少一警示发光体,其设置于该背胶层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设置于该背胶层的一部分内部或均匀设置于该背胶层的所有内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荧光微颗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警示发光体为蓄光微颗粒。
CN2011201358684U 2011-04-26 2011-04-26 防撞警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9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358684U CN202049697U (zh) 2011-04-26 2011-04-26 防撞警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358684U CN202049697U (zh) 2011-04-26 2011-04-26 防撞警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9697U true CN202049697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8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3586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9697U (zh) 2011-04-26 2011-04-26 防撞警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96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1436A (zh) * 2015-12-14 2016-02-24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器
CN105422725A (zh) * 2015-12-14 2016-03-23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警示作用的摩托车减震器
CN105443644A (zh) * 2015-12-14 2016-03-30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刮擦的摩托车减震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1436A (zh) * 2015-12-14 2016-02-24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摩托车减震器
CN105422725A (zh) * 2015-12-14 2016-03-23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警示作用的摩托车减震器
CN105443644A (zh) * 2015-12-14 2016-03-30 无锡亨宇减震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刮擦的摩托车减震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618443S1 (en) Surgical scrub mock neck shirt
USD639306S1 (e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USD655180S1 (en) Bottle
CN202049697U (zh) 防撞警示装置
BRPI0407899A (pt)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um laminado retrorreflexivo, e, laminado retrorreflexivo
BRPI0406998A (pt) Artigos recuperadores de oxigênio isentos de pontos visìveis de oxidação e método para a sua preparação
USD565196S1 (en) Sectional overhead door
USD607801S1 (en) Display panel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con for an aircraft cabin management system
USD607800S1 (en) Display panel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icon for an aircraft cabin management system
WO2005035680A3 (en) Adhesive articles comprising a nanoparticle primer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same
WO2008123257A1 (ja) 防眩層用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防眩フィルム
USD638879S1 (en) Automobile driving simulator
USD517435S1 (en) Screen display for a vehicle
USD651107S1 (en) Cytometer display screen
USD564670S1 (en) Sectional overhead door
USD564668S1 (en) Sectional overhead door
CN206391531U (zh) 多功能的滑板车
USD564669S1 (en) Sectional overhead door
CN104828663B (zh) 一体式操纵箱
USD516444S1 (en) Screen display for a vehicle
USD590512S1 (en) Sectional overhead door
CN207892198U (zh) 一种新型具有红外检测的护角
CN202000274U (zh) 警示路锥
CN203070672U (zh) 一种层间易分离的复合贴膜
CN207376510U (zh) 一种道路交通安全自动警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