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9363U -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9363U
CN202049363U CN2011200635694U CN201120063569U CN202049363U CN 202049363 U CN202049363 U CN 202049363U CN 2011200635694 U CN2011200635694 U CN 2011200635694U CN 201120063569 U CN201120063569 U CN 201120063569U CN 202049363 U CN202049363 U CN 202049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ignition
burner
ignition controller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635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继刚
李永超
李来臣
杨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INXING ALUMIN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XINXING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XINXING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XINXING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635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9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9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93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包括过滤箱和盖体,盖体外部设有PLC控制器、触摸屏和点火控制器,内壁覆盖有隔热层,内部设有风机、烧嘴和采集盖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盖体一侧设有烟道,点火控制器通过点火变压器连接烧嘴的点火针,烧嘴的检火针与点火控制器连接,烧嘴风道与风机相连,风道中设有供风调节阀,烧嘴通过气道与燃气连通,气道上设有电磁阀和烧嘴前阀门,风机、点火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触摸屏均与PLC控制器对应端口相连。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电子元器件直接位于高温环境中,保温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了提高,同时,采用燃气来加热,节约电能,且成本较低廉。

Description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电热丝或硅碳棒加热,电热丝或硅碳棒(Y)星型连接,利用温度仪表控制接触器或可控硅实现加热保温控制,切入点在于1、由于加热腔内温度保持700-800℃,各种绝缘材料绝缘性能降低,主回路系统很容易接地或短路,给设备和操作人员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2、电力资源紧张,成本较高是宏观上不可整调的一个因素;3、生产中电热丝或硅碳棒损坏,由于内部温度太高,不能及时更换、焊接修复,造成保温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安全、节约电能、且不存在更换电热丝和硅碳棒,不会因更换造成保温性降低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包括过滤箱和过滤箱上方与之匹配的盖体,所述盖体为空腔结构,外部设有PLC控制器、触摸屏和点火控制器,内壁覆盖有隔热层,内部设有风机、烧嘴和采集盖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盖体一侧设有连通外部的烟道;
点火控制器通过点火变压器连接烧嘴的点火针,控制点火针点火,烧嘴的检火针与点火控制器连接,将点火信息反馈回点火控制器,烧嘴的空气入口通过风道与风机相连,风道中设有一受PLC控制器控制的供风调节阀,烧嘴的燃气入口通过气道与燃气连通,气道上设有分别受PLC控制器和点火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和烧嘴前阀门,且烧嘴前阀门靠近烧嘴;
风机、点火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触摸屏均与PLC控制器对应端口相连,点火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控制信息和温度信息送至PLC控制器中处理,再由触摸屏显示并与PLC控制器进行人机交互,控制点火控制器和风机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PLC控制器芯片采用PLC-226CN。
作为优选:所述触摸屏采用MT510TV4WV,其与PLC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点火控制器采用IFS258,其中烧嘴前阀门与点火控制器的11脚相连,点火变压器与点火控制器的10引脚相连,所述检火针为UV紫外线火焰监测器,它与点火控制器的5、6、7三个引脚对应相连。
作为优选:点火控制器的9和14引脚分别串联一指示灯,且指示灯均并联有一继电器。
作为优选:点火控制器的3、4引脚分别连接一继电器。
作为优选:电磁阀和烧嘴前阀门间的气道上,还设有一检测气道内气体压力的压力元件,将压力信息传送至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盖体内燃烧的火力大小,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温度仪表控制接触器或可控硅加热控温的方式。整体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采用触摸屏实现人与PLC控制器的人机交互,PLC控制器采集温度传感器、烧嘴的检火针以及点火控制器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控制点火控制器和风机的工作、供风调节阀和电磁阀的开度;其中点火控制器不仅控制点火、检火,还能控制气道的供气,保证点火、检火的正常进行,而供风调节阀和电磁阀的开度分别控制着风道和气道中供风量和供气量的大小,通过供风量和供气量的控制,可以达到控制火力大小,从而控制盖体内温度的目的。
由于避免了电子元器件直接位于高温环境中,就不存在绝缘材料绝缘性能降低,主回路系统很容易接地或短路的问题,也不存在生产中电热丝或硅碳棒损坏,不能及时更换、焊接修复的问题,保温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了提高,同时,采用燃气来加热,节约电能,且成本较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点火控制器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盖体与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体;2、气道;3、风道;4、烧嘴;5、点火针;6、检火针;7、过滤箱;8、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一种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包括过滤箱7和过滤箱7上方与之匹配的盖体1,所述盖体1为空腔结构,外部设有PLC控制器、触摸屏和点火控制器,内壁覆盖有隔热层,内部设有风机、烧嘴4和采集盖体1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盖体1一侧设有连通外部的烟道8,点火控制器通过点火变压器连接烧嘴4的点火针5,控制点火针5点火,烧嘴4的检火针6与点火控制器连接,将点火信息反馈回点火控制器,烧嘴4的空气入口通过风道3与风机相连,风道3中设有一受PLC控制器控制的供风调节阀DT3,烧嘴4的燃气入口通过气道2与燃气连通,气道2上设有分别受PLC控制器和点火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DT1和烧嘴前阀门DT2,且烧嘴前阀门DT2靠近烧嘴4,风机、点火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触摸屏均与PLC控制器对应端口相连,点火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控制信息和温度信息送至PLC控制器中处理,再由触摸屏显示并与PLC控制器进行人机交互,控制点火控制器和风机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PLC控制器芯片采用PLC-226CN,触摸屏采用MT510TV4WV,其与PLC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相连,所述点火控制器采用IFS258,其中烧嘴前阀门DT2与点火控制器的11脚相连,点火变压器与点火控制器的10引脚相连,所述检火针6为UV紫外线火焰监测器UV1,它与点火控制器的5、6、7三个引脚对应相连,用来检测点火针5是否点火成功,点火控制器的9和14引脚分别串联一指示灯HL1、指示灯HL2,且指示灯HL1、指示灯HL2上分别并联有一个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点火控制器的3、4引脚分别连接一继电器KA3和KA4,电磁阀DT1和烧嘴前阀门DT2间的气道2上,还设有一检测气道2内气体压力的压力元件PA1,将压力信息传送至PLC控制器。
按照如上结构安装,采用IFS258做点火控制器、同时控制烧嘴前阀门DT2,烧嘴前阀门DT2打开时,烧嘴4的点火针5在喷口处放电打火,检火针6检测到火焰,点火成功,如果点火5S后还没检测到火焰,点火控制器自动关闭烧嘴前阀门DT2给PLC控制器报警信号,需要手动复位重新执行点火程序;PLC控制器采集温度传感器0-10mv信号,控制供风调节阀DT3开度,控制风机的供风量,从而实现大火和小火的加温和保温;而控制供风调节阀DT3开度的4-20mA信号反馈至PLC控制器,通过信号处理后在触摸屏上显示,压力元件PA1是检测燃气压力大小的保护信号,高于或低于设定值都不能执行点火程序,需要PLC控制器控制电磁阀DT1的开度,调整气道2中的气体压力。
指示灯HL1、指示灯HL2分别用来作熄火和点火成功的显示,在烧嘴熄火或成功的同时,对应的指示灯亮,与指示灯并联的继电器KA1或继电器KA2产生跳变电信号,将信号送入点火控制器中,点火控制器的3、4引脚分别连接一继电器KA3和继电器KA4,分别用来控制手动点火和复位。
本实用新型配合软件使用,在软件编写时,触摸屏的界面可以显示:烧嘴4启动和熄火,温度设定、温度偏离值、温度显示、风机启动和停止、供风调节阀DT3开度、点火成功显示等的按键,通过软件的配合,加上手触按键,实现人对PLC控制器的一系列操作。
本系统的整体受PLC控制器进行控制,采用触摸屏实现人与PLC控制器的人机交互,PLC控制器采集温度传感器、烧嘴4的检火针6以及点火控制器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控制点火控制器的工作、供风调节阀DT3和电磁阀DT1的开度;其中点火控制器不仅控制点火、检火,还能控制气道2的供气,保证点火、检火的正常进行,而供风调节阀DT3和电磁阀DT1的开度分别控制着风道3和气道2中供风量和供气量的大小,通过供风量和供气量的控制,可以达到控制火力大小,从而控制盖体1内温度的目的。

Claims (7)

1.一种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包括过滤箱和过滤箱上方与之匹配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空腔结构,外部设有PLC控制器、触摸屏和点火控制器,内壁覆盖有隔热层,内部设有风机、烧嘴和采集盖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盖体一侧设有连通外部的烟道;
点火控制器通过点火变压器连接烧嘴的点火针,控制点火针点火,烧嘴的检火针与点火控制器连接,将点火信息反馈回点火控制器,烧嘴的空气入口通过风道与风机相连,风道中设有一受PLC控制器控制的供风调节阀,烧嘴的燃气入口通过气道与燃气连通,气道上设有分别受PLC控制器和点火控制器控制的电磁阀和烧嘴前阀门,且烧嘴前阀门靠近烧嘴;
风机、点火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触摸屏均与PLC控制器对应端口相连,点火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控制信息和温度信息送至PLC控制器中处理,再由触摸屏显示并与PLC控制器进行人机交互,进行温度设定、控制点火控制器和风机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芯片采用PLC-226C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采用MT510TV4WV,其与PLC控制器通过RS485接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控制器采用IFS258,其中烧嘴前阀门与点火控制器的11脚相连,点火变压器与点火控制器的10引脚相连,所述检火针为UV紫外线火焰监测器,它与点火控制器的5、6、7三个引脚对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点火控制器的9和14引脚分别串联一指示灯,且指示灯均并联有一继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点火控制器的3、4引脚分别连接一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磁阀和烧嘴前阀门间的气道上,还设有一检测气道内气体压力的压力元件,将压力信息传送至PLC控制器。
CN2011200635694U 2011-03-11 2011-03-11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9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35694U CN202049363U (zh) 2011-03-11 2011-03-11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635694U CN202049363U (zh) 2011-03-11 2011-03-11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9363U true CN202049363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89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6356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49363U (zh) 2011-03-11 2011-03-11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93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3914A (zh) * 2011-03-11 2011-09-14 四川鑫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3914A (zh) * 2011-03-11 2011-09-14 四川鑫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CN102183914B (zh) * 2011-03-11 2012-08-29 四川鑫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7046U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燃气比例式烧嘴
CN201218541Y (zh) 燃气炉具安全控制装置
CN202470021U (zh) 一种蒸汽锅炉系统的智能控制装置
CN202049363U (zh)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CN102183914B (zh) 在线除气自动点火保温控制系统
CN201302296Y (zh) 一种全自动负压燃烧器控制系统
CN203731707U (zh) 燃油气导热油锅炉的控制系统
CN206247350U (zh) 一种沼气火炬燃烧器
CN206347574U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燃气烧嘴装置
CN206905047U (zh) 燃气灶回火控制装置及其制造的燃气灶
CN203418078U (zh) 带有控制系统的再生炉
CN211232865U (zh) 一种智能节能燃烧系统
CN202177109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07543163A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燃气烧嘴装置
CN108443869B (zh) 一种烟气混合式低氮燃烧器、具有其的锅炉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08677U (zh) 一种分离式多点混合加热焊枪
CN109028055B (zh) 一种精准控温且安全的智能控制器
CN106196163A (zh) 用于酸洗槽浸槽加热的燃烧器电气控制系统
CN102563645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206386962U (zh) 一种小功率热风型两段火燃烧系统
CN206626618U (zh) 燃气灶
CN207907295U (zh) 一种炒菜机燃气控制系统
CN201262508Y (zh) 一种燃气冰箱的自动控制系统
CN208998118U (zh) 一种沼气池火炬点火装置
CN208685245U (zh) 定型机天然气加热安全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