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36267U -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36267U
CN202036267U CN201120108435XU CN201120108435U CN202036267U CN 202036267 U CN202036267 U CN 202036267U CN 201120108435X U CN201120108435X U CN 201120108435XU CN 201120108435 U CN201120108435 U CN 201120108435U CN 202036267 U CN202036267 U CN 202036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late
hemodialysis
cantilever
support
gripper 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084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发焕
袁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084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36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36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362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透用止血夹,支撑板的前部为弧顶朝下的凹弧板,在支撑板的后部设置第一支耳,该第一支耳通过活动轴与支架上的第二支耳连接,在活动轴上套装有扭簧,所述支架的前部为悬臂,该悬臂上吊装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支撑板前部的凹弧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是在体外对大血管进行暂时压迫,通过两个止血夹即可对透析患者的两个穿刺针眼进行止血,由于施加的压力是恒定的,在止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血管,能够保持血管通畅,以便反复穿刺该血管,有利于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本实用新型完全代替了人工局部压迫以止血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护士为病人按压针眼的时间,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血液透析用止血夹。
背景技术
血透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即将腕部的皮下静脉用手术的方法人为地接到桡动脉,利用动脉血液的高压力和大流量,使前臂皮下静脉高度扩张、压力增高、流量增大,形成动脉化的皮下静脉。血透时穿刺前壁皮下静脉可以获得足够的血液供透析清除血内毒素之用。因为作血透用的穿刺针粗(常用16G)、针眼大,动脉化的皮下静脉压力高,当透析结束后需要人用手指压迫针眼处约30分钟以止血,个别患者需压迫更长的时间才能止血。由于每位透析患者有两个穿刺针眼(间距10cm左右),分别为动脉端和静脉端,即使患者自己能按压1个针眼,那么,每位患者至少需要1名工作人员(医生或护士)帮助患者按压针眼30分钟,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采用手压的方式止血,因用手施加的压力是忽大忽小的,容易造成按压处血管损坏,使血管无法保持通畅,不利于反复穿刺该血管,由此患者难以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止血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血管、同时节约医护劳动力成本的血液透析用止血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透用止血夹,包括支撑板(1)、第一支耳(2)、活动轴(3)、支架(4)、第二支耳(5)、扭簧(6)和压块(7),支撑板(1)的前部为弧顶朝下的凹弧板(1a),在支撑板(1)的后部设置第一支耳(2),该第一支耳(2)通过活动轴(3)与支架(4)上的第二支耳(5)连接,在所述活动轴(3)上套装有扭簧(6),该扭簧(6)的一个支脚与支撑板(1)后部的顶面抵接,扭簧(6)的另一个支脚与支架(4)后部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支架(4)的前部为悬臂(4a),该悬臂(4a)上吊装有压块(7),所述压块(7)位于支撑板(1)前部的凹弧板(1a)的上方。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患者透析结束拔出穿刺针以后,工作人员先用手按压住患者前臂上的针眼,接着用手捏住支撑板和支架的后端,使支撑板及支架克服扭簧的弹力绕活动轴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支撑板前部的凹弧板与压块之间的间距增大,然后将止血夹移动至患者的前臂处,使患者前臂位于凹弧板与压块之间,且前臂上的针眼正对压块,此时工作人员松手,在扭簧弹力的作用下,压块和支撑板前部的凹弧板夹持在患者前臂上,且压块正好压迫住针眼,待按压30分钟后,将本实用新型从患者前臂上取下即可。本实用新型将支撑板的前部设计成面积较大的凹弧板,一方面减小了夹持时对非针眼处组织的压强,避免了非针眼处组织损伤;另一方面,凹弧板与患者前臂相适应,两者接触面积大,凹弧板从下往上托住患者前臂,增强了舒适度。本实用新型将压块的面积设计得较小,以达到能对针眼局部施加较高压强的作用,有利于止血。
所述支撑板(1)由前部的凹弧板(1a)和后部的拱弧板(1b)组成,所述拱弧板(1b)的弧顶朝上,并且拱弧板(1b)的宽度小于凹弧板(1a)的宽度,整个支撑板(1)为横卧的“S”形。以上结构造型美观、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
所述支架(4)由前部的悬臂(4a)和后部的压板(4b)组成,其中压板(4b)为弧顶朝下的弧形板状结构,并位于拱弧板(1b)的正上方;所述悬臂(4a)分为水平段和弧形段,悬臂(4a)水平段的后端与弧形段的上端相连,弧形段的下端与压板(4b)前端的中央相连。以上结构不仅易于加工及装配,而且压板和拱弧板弧顶相对,压板后端与拱弧板后端之间的距离较大,这样捏住压板和拱弧板时,压块与凹弧板之间的开度较大,能够满足较粗手臂的止血需要。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装配,并增强支撑板与支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保证支撑板与支架相对活动轴转动灵活,在所述拱弧板(1b)的顶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支耳(2),压板(4b)的底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支耳(5),且第二支耳(5)位于两个第一支耳(2)之间,而扭簧(6)位于两个第二支耳(5)之间。
由于血透患者的身材、营养程度不同、穿刺针眼的位置不同,穿刺处手臂的粗细各异,在所述支架(4)悬臂(4a)的水平段上开有条形孔(4c),该条形孔(4c)中穿设有销子(8),该销子(8)与压块(7)的上端相连接,这样当销子在条形孔中前后移动时,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压块与支撑板前部凹弧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粗细胖瘦手臂的穿刺针眼的压迫。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装配,并使压块相对悬臂移动顺畅,所述压块(7)由下部的短圆柱(7a)和上部的“U”形支耳(7b)组成,其中短圆柱(7a)的顶面与“U”形支耳(7b)的闭合端相连,“U”形支耳(7b)的开口端通过销子(8)与支架(4)悬臂(4a)的水平段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体外对大血管进行暂时压迫,通过两个止血夹即可对透析患者的两个穿刺针眼进行止血,由于施加的压力是恒定的,在止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血管,能够保持血管通畅,以便反复穿刺该血管,有利于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本实用新型完全代替了人工局部压迫以止血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护士为病人按压针眼的时间,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支撑板1、第一支耳2、活动轴3、支架4、第二支耳5、扭簧6、压块7和销子8等部件组成。所述支撑板1由前部的凹弧板1a和后部的拱弧板1b组成,其中凹弧板1a的弧顶朝下,而拱弧板1b的弧顶朝上,并且拱弧板1b的宽度(左右侧边之间的距离)小于凹弧板1a的宽度,整个支撑板1为横卧的“S”形。在拱弧板1b的顶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支耳2,各第一支耳2的上端开有贯通其左右端面的装配孔。
从图1中可知,支架4位于支撑板1的上方,该支架4由前部的悬臂4a和后部的压板4b组成,其中压板4b为弧顶朝下的弧形板状结构,压板4b位于拱弧板1b的正上方。在压板4b的底面固定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支耳5,各第二支耳5的下端开有贯通其左右端面的装配孔,且第二支耳5位于两个第一支耳2之间,活动轴3穿过第一支耳2和第二支耳5的装配孔,将第一支耳2与第二支耳5连接在一起。在活动轴3上套装有扭簧6,该扭簧6位于两个第二支耳5之间,扭簧6的两个支脚位于活动轴3的后侧,扭簧6的一个支脚与支撑板1后部拱弧板1b的顶面抵接,扭簧6的另一个支脚与支架4后部压板4b的底面相抵接。
从图1中还可知,支架4前部的悬臂4a分为水平段和弧形段,悬臂4a水平段的后端与弧形段的上端相连,弧形段的下端与压板4b前端的中央相连。在所述悬臂4a的水平段上沿前后方向开有条形孔4c,且悬臂4a的水平段上吊装有压块7,该压块7位于凹弧板1a的上方。压块7由下部的短圆柱7a和上部的“U”形支耳7b组成,其中短圆柱7a的顶面与“U”形支耳7b的闭合端相连,“U”形支耳7b的开口端通过销子8与悬臂4a的水平段连接,即销子8穿设在条形孔4c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患者透析结束拔出穿刺针以后,工作人员先用手按压住患者前臂上的针眼,接着用手捏住两个止血夹的拱弧板1b和压板4b,使每个止血夹的拱弧板1b及压板4b克服扭簧6的弹力绕活动轴3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凹弧板1a与压块7之间的开度增大,然后将止血夹移动至患者的前臂处,使患者前臂位于凹弧板1a与压块7之间,且前臂上的针眼正对压块7,此时工作人员松手,在扭簧6弹力的作用下,压块7和凹弧板1a夹持在患者前臂上,且压块7正好压迫住针眼,待按压30分钟后,将止血夹从患者前臂上取下即可。透析患者前臂上的两个针眼通过两个止血夹均可按照上述方式同时止血,在此不做赘述。

Claims (6)

1.一种血透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的前部为弧顶朝下的凹弧板(1a),在支撑板(1)的后部设置第一支耳(2),该第一支耳(2)通过活动轴(3)与支架(4)上的第二支耳(5)连接,在所述活动轴(3)上套装有扭簧(6),该扭簧(6)的一个支脚与支撑板(1)后部的顶面抵接,扭簧(6)的另一个支脚与支架(4)后部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支架(4)的前部为悬臂(4a),该悬臂(4a)上吊装有压块(7),所述压块(7)位于支撑板(1)前部的凹弧板(1a)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透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由前部的凹弧板(1a)和后部的拱弧板(1b)组成,所述拱弧板(1b)的弧顶朝上,并且拱弧板(1b)的宽度小于凹弧板(1a)的宽度,整个支撑板(1)为横卧的“S”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透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由前部的悬臂(4a)和后部的压板(4b)组成,其中压板(4b)为弧顶朝下的弧形板状结构,并位于拱弧板(1b)的正上方;所述悬臂(4a)分为水平段和弧形段,悬臂(4a)水平段的后端与弧形段的上端相连,弧形段的下端与压板(4b)前端的中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透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拱弧板(1b)的顶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支耳(2),压板(4b)的底面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支耳(5),且第二支耳(5)位于两个第一支耳(2)之间,而扭簧(6)位于两个第二支耳(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血透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4)悬臂(4a)的水平段上开有条形孔(4c),该条形孔(4c)中穿设有销子(8),该销子(8)与压块(7)的上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透用止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7)由下部的短圆柱(7a)和上部的“U”形支耳(7b)组成,其中短圆柱(7a)的顶面与“U”形支耳(7b)的闭合端相连,“U”形支耳(7b)的开口端通过销子(8)与支架(4)悬臂(4a)的水平段连接。
CN201120108435XU 2011-04-14 2011-04-14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6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8435XU CN202036267U (zh) 2011-04-14 2011-04-14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8435XU CN202036267U (zh) 2011-04-14 2011-04-14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36267U true CN202036267U (zh) 2011-11-16

Family

ID=4496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08435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6267U (zh) 2011-04-14 2011-04-14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362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128A (zh) * 2011-04-14 2011-08-31 袁发焕 血透用止血夹
CN110393566A (zh) * 2019-08-23 2019-11-01 陈彬 一种可调角度穿戴式手臂血管夹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6128A (zh) * 2011-04-14 2011-08-31 袁发焕 血透用止血夹
CN102166128B (zh) * 2011-04-14 2013-03-13 袁发焕 血透用止血夹
CN110393566A (zh) * 2019-08-23 2019-11-01 陈彬 一种可调角度穿戴式手臂血管夹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6128B (zh) 血透用止血夹
CN202036267U (zh) 一种血透用止血夹
CN209332153U (zh) 心内科护理用压迫止血装置
CN109820640A (zh) 微创视网膜下操作镊
CN210125054U (zh) 一种血液透析上肢固定架
CN202761359U (zh) 手背静脉穿刺点止血夹
CN204363996U (zh) 一种桡动脉采血固定装置
CN216258515U (zh)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CN211934187U (zh) 一种输液辅助止血夹
CN201492748U (zh) 手背输液固定器
CN208943035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固定器
CN213760003U (zh) 一种输液辅助手枕
CN206007237U (zh) 重症医学科医生用心跳检测恢复器
CN206391260U (zh) 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固定装置
CN209884917U (zh) 一种输液港注射辅助器
CN201005744Y (zh) 医用卡扣式止血器
CN217338678U (zh) 一种用于静脉抽血或输液穿刺点的按压装置
CN215306352U (zh) 一种血液净化穿刺后止血装置
CN211834564U (zh) 一种用于外周血管的压迫止血器
CN211584554U (zh) 一种血液透析的动脉体外循环管路
CN215534754U (zh) 用于血管外科的止血辅助装置
CN201182616Y (zh) 眼睑张开器
CN215079900U (zh) 一种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
CN205867204U (zh) 一种输液辅助用具
CN209059327U (zh) 一种钳式自锁压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1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