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3421U -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13421U
CN202013421U CN2010206818590U CN201020681859U CN202013421U CN 202013421 U CN202013421 U CN 202013421U CN 2010206818590 U CN2010206818590 U CN 2010206818590U CN 201020681859 U CN201020681859 U CN 201020681859U CN 202013421 U CN202013421 U CN 202013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monitoring
security protection
subsystem
externa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18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华
汪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50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50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50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50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0206818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13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13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134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包括:雷达分系统,用于监控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光学分系统,用于对外来目标进行识别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信息处理融合单元,分别与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特征信息对监控距离与角度进行动态调整,以融合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获得的监控信息。本实用新型运用结合多种监控手段进行信息融合联动处理,将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结合起来,发挥多种安全防护监控手段各自的优点,装置具有探测距离远、环境适应性高,能够全天候使用,不受光照、气候影响、监控效果好、应用可靠以及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有效地提高监控效率。

Description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场跑道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防护监控技术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企业机构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必然对安全防护监控技术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安全防护监控装置采用声音、振动、光学或者红外等单一探测手段组成,例如只使用雷达或者其他光学系统来对安全防护区域进行探测,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存在安全防护监控距离短、监控效果差、受使用环境影响大等诸多不足。随着安全防护监控系统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对安全防护监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装置具有探测距离远、环境适应性高(能够全天候使用,不受光照、气候影响)、监控效果好、应用可靠以及使用方式灵活等优点。现有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还无法满足这类使用要求,影响了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在各类复杂使用环境下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探测手段进行信息融合的一体化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发挥多种安全防护监控手段各自的优点,有效地提高系统监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包括:
雷达分系统,用于监控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所述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
光学分系统,用于对所述外来目标进行识别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
信息处理融合单元,分别与所述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监控距离与角度进行动态调整,以融合所述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获得的监控信息。
可选地,所述雷达分系统包括:
雷达发射天线,用于发射雷达监控信号;
雷达接收天线,用于接收雷达监控信号;以及
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所述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和信息处理融合单元相连接,用于监控进入所述安全防护区域中的所述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所述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
可选地,所述光学分系统包括:
红外传感器,与所述信息处理融合单元相连接,用于以红外监控技术识别进入所述安全防护区域中的所述外来目标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
可见光传感器,与所述信息处理融合单元相连接,用于以可见光监控技术识别进入所述安全防护区域中的所述外来目标以提取其特征信息。
可选地,所述雷达发射天线和雷达接收天线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光学分系统的上下两边。
可选地,所述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共同使用一个光学入射窗。
可选地,所述信息处理融合单元采用专用高速信号处理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运用结合多种监控手段进行信息融合联动处理,将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结合起来,发挥多种安全防护监控手段各自的优点,装置具有探测距离远、环境适应性高,能够全天候使用,不受光照、气候影响、监控效果好、应用可靠以及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有效地提高监控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监控装置通过在其中心安装光学分系统,将毫米波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对称地安装在光学分系统的两边,即光学入射窗的垂直轴的上下对称的位置,实现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轴线重合并消除视差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所示,该安全防护监控装置100可以包括:
雷达分系统101,用于监控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
光学分系统102,用于对外来目标进行识别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
信息处理融合单元103,分别与雷达分系统101和光学分系统102建立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特征信息对监控距离与角度进行动态调整,以融合雷达分系统101和光学分系统102获得的监控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雷达分系统101可以包括:
雷达发射天线104,用于发射雷达监控信号;
雷达接收天线106,用于接收雷达监控信号;以及
毫米波雷达105,分别与雷达发射天线104、雷达接收天线106和信息处理融合单元103相连接,用于监控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分系统102也可以包括:
红外传感器107,与信息处理融合单元103相连接,用于以红外监控技术识别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
可见光传感器108,与信息处理融合单元103相连接,用于以可见光监控技术识别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以提取其特征信息。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安全防护监控装置100的雷达发射天线104和雷达接收天线105可以对称地设置于光学分系统102的光学入射窗109的上下两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雷达分系统101和光学分系统102具有相同的瞄准点。该光学入射窗109可以供光学分系统102的红外传感器107和可见光传感器108(图2中未示出)共同使用,这样能明显减少红外传感器107和可见光传感器108的光学轴线不对应问题,实现两个传感器的视场图像融合。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融合单元103可以采用专用高速信号处理器,同步地从毫米波雷达105、可见光传感器108和红外传感器107获取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的信息,通过对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的动态调整实现多种监控信息的融合。可见光、红外图像处理算法通过对监控信息中的图像点进行特征提取,获得被监控的外来目标的详细信息。由于毫米波雷达105能够直接提供外来目标的2D位置信息,因此可见光、红外图像处理算法不必在整个图像上进行目标的搜索,图像处理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提高了目标监控的实时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本实用新型运用结合多种监控手段进行信息融合联动处理,将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结合起来,发挥多种安全防护监控手段各自的优点,装置具有探测距离远、环境适应性高,能够全天候使用,不受光照、气候影响、监控效果好、应用可靠以及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有效地提高监控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监控装置通过在其中心安装光学分系统,将毫米波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对称地安装在光学分系统的两边,即光学入射窗的垂直轴的上下对称的位置,实现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轴线重合并消除视差问题。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达分系统,用于监控进入安全防护区域中的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所述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
光学分系统,用于对所述外来目标进行识别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
信息处理融合单元,分别与所述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特征信息对所述监控距离与角度进行动态调整,以融合所述雷达分系统和光学分系统获得的监控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分系统包括:
雷达发射天线,用于发射雷达监控信号;
雷达接收天线,用于接收雷达监控信号;以及
毫米波雷达,分别与所述雷达发射天线、雷达接收天线和信息处理融合单元相连接,用于监控进入所述安全防护区域中的所述外来目标的位置,获取所述外来目标的监控距离与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分系统包括:
红外传感器,与所述信息处理融合单元相连接,用于以红外监控技术识别进入所述安全防护区域中的所述外来目标以提取其特征信息;以及
可见光传感器,与所述信息处理融合单元相连接,用于以可见光监控技术识别进入所述安全防护区域中的所述外来目标以提取其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发射天线和雷达接收天线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光学分系统的上下两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共同使用一个光学入射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护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融合单元采用专用高速信号处理器。
CN2010206818590U 2010-12-27 2010-12-27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3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18590U CN202013421U (zh) 2010-12-27 2010-12-27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18590U CN202013421U (zh) 2010-12-27 2010-12-27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13421U true CN202013421U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4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18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3421U (zh) 2010-12-27 2010-12-27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134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8400A (zh) * 2013-04-22 2013-08-21 常州工学院 毫米波无线传感周界防入侵系统及其方法
CN11013374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西安艾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与光学联动的目标探测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8400A (zh) * 2013-04-22 2013-08-21 常州工学院 毫米波无线传感周界防入侵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58400B (zh) * 2013-04-22 2016-08-10 常州工学院 毫米波无线传感周界防入侵方法
CN110133747A (zh) * 2018-02-02 2019-08-16 西安艾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与光学联动的目标探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1410B (zh) 森林防火监测装置和方法
CN201984597U (zh) 安全防护探测系统
EP1441318A3 (en) Security system
KR101909024B1 (ko) 다기능 복합펜스센서를 이용한 외곽 침입 감지 시스템
CN203338502U (zh) 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物联网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CN102243795A (zh) 一种在安防系统中应用的光纤智能传感装置
CN105225387A (zh) 一种形变式光纤围栏系统及其探测入侵活动的方法
CN203673596U (zh) 输电线路激光全自动防碰线监测系统
CN104614781A (zh) 车载式隧道全空间裂隙网络检测成像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02013421U (zh) 安全防护监控装置
CN205486667U (zh) 一种山体滑坡实时监测装置
CN203632703U (zh) 用于监测古建筑梁变形情况的物联网系统
CN204242341U (zh) 一种用于电缆井盖检测的多功能报警装置
Wang et al. RFID-based and Kinect-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CN204405872U (zh) 车载式隧道全空间裂隙网络检测成像与预警系统
CN207503396U (zh) 一种输电线路防护监测终端
CN203276165U (zh) 一种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系统
RU2492891C1 (ru) Систем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лесного пожара
CN204833568U (zh) 玻璃破碎检测装置及led照明装置
CN106706646A (zh) 一种自动巡检无人机
CN201804107U (zh) 一种询问译码概率检测仪
EP3065120A3 (en) Optical security seal device and intelligent tracking system thereof
CN208227338U (zh) 一种人体行为感知器
CN103985214A (zh) 基于ccd与rfid电子标签的飞机防护系统
CN204480427U (zh) 输电线路山火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