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7970U - 平板电脑支架 - Google Patents

平板电脑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07970U
CN202007970U CN2011201227033U CN201120122703U CN202007970U CN 202007970 U CN202007970 U CN 202007970U CN 2011201227033 U CN2011201227033 U CN 2011201227033U CN 201120122703 U CN201120122703 U CN 201120122703U CN 202007970 U CN202007970 U CN 202007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supporting mechanism
panel computer
mentioned
postbrac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227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hai Metal & Plastic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hai Metal &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hai Metal & Plastic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hai Metal &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227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07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07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079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任意调节视觉角度,便于携带并具有蓄电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架。该平板电脑支架(10)具备壳体(20)与支撑机构(30),壳体(20)设置有用于收纳支撑机构(30)的支撑机构收纳部(50),支撑机构(30)与壳体(20)连接,使得支撑机构(30)能够收纳于支撑机构收纳部(50)中,并能从支撑机构收纳部(50)中展开到壳体(20)外部。

Description

平板电脑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方便携带的一种平板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的平板电脑的支架几乎都是固定式的,不可以调节角度,而且体积都非常大,不利于携带,给使用平板电脑的不同人群带来很多的不便。为了解决平板电脑支架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在CN201748124U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的支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槽,插槽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为40~75°;优点是由于底座上设置有插槽,可将平板电脑放置在插槽上,使平板电脑与水平面成一角度,方便人们使用。但是人们使用平板电脑的习惯角度千差万别,而上述支架限定了平板电脑的使用角度,不能充分适应使用者的各种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任意调节视觉角度,便于携带并具有蓄电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脑支架,具备壳体与支撑机构,上述壳体设置有用于收纳上述支撑机构的支撑机构收纳部,上述支撑机构与上述壳体连接,使得上述支撑机构能够收纳于上述支撑机构收纳部中,并能从上述支撑机构收纳部中展开到上述壳体外部。
优选,上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USB接口、电池、LED指示灯和按钮开关,上述USB接口、上述电池、上述LED指示灯和上述按钮开关分别与上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优选,在上述壳体的底板的一端部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柱,上述支撑机 构设置有与上述连接柱对应的孔,上述连接柱插设在上述孔中。
优选,上述壳体的上述底板的一端部设置有两个上述连接柱,该两个上述连接柱为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与上述第一连接柱对应的上述孔和与上述第二连接柱对应的凹槽,上述第一连接柱插设在上述孔中,上述第二连接柱插设在上述凹槽中,其中,上述凹槽限定上述支撑机构的展开的角度。
优选,上述凹槽是圆弧形,上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承托平板电脑底部的卡座。
优选,上述支撑机构具备支撑杆、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支撑板,上述支撑杆与上述第一支撑臂连接,上述第一支撑臂与上述第二支撑臂连接,上述第二支撑臂具有前臂与后臂,上述前臂与上述后臂滑动连接,上述支撑板与上述第二支撑臂的后臂连接。
优选,上述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上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接上述支撑杆的端部一体地设置有连接凸柱,上述连接孔与上述连接凸柱卡合;上述第一支撑臂与上述前臂轴连接;上述前臂设置有与上述第二支撑臂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滑移槽,上述后臂设置有卡勾,上述卡勾与上述滑移槽卡合并可沿上述滑移槽移动;上述支撑板与上述第二支撑臂的后臂轴连接。
优选,上述连接凸柱与上述连接孔对应设置有定位斜面,使得上述支撑杆能够与上述第一支撑臂垂直。
优选,上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部设置有轴孔,上述前臂的一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轴,上述轴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齿,上述轴孔的内周面对应设置有多个槽,上述齿与上述槽咬合。
优选,上述前臂的中央部一体设置有卡止片,上述卡止片的靠近顶端部设置有卡齿,上述后臂上对应设置有能够与上述卡齿卡合的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可以任意调节视觉角度,便于携带并具有蓄电功能的平板电脑支架。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支架在收纳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b表示该平板电脑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2表示初步展开支撑机构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支架的仰视立体图。
图3表示将支撑机构中的各部件全部展开时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平板电脑支架支撑平板电脑时所处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前臂的放大图。
图7是图3所示状态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图7所示D-D截面的截面图。
图8b是图8a中的M与N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A-A截面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平板电脑支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电脑支架10主要由壳体20与支撑机构30构成。该壳体20与支撑机构30的主体由塑胶或者铝材等轻质材料制成。
第一实施例
下面,首先介绍塑胶制的平板电脑支架10。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壳体20的顶面20a具有两个用于承托平板电脑的底部的卡座201,沿着壳体20的顶面20a的长边方向均匀地配置。卡座201不限于图1所示的弧状凸部,也可以是凹状卡槽等便于放置平板电脑、防止 平板电脑从壳体20滑脱的其他结构。并且,虽然图1中表示出两个卡座,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卡座。
壳体20的前面20b设置有USB接口202、LED指示灯203和按钮开关204,排列方式不限定于图1a、图1b中所示的方式。该USB接口202、LED指示灯203和按钮开关204分别与内置在壳体20中的控制电路40电连接。USB接口202用于连接平板电脑C,根据LED指示灯203的显示能够查看内置在壳体20中的电池B的电量,使用者通过按钮开关204能够启动和关闭电池B对平板电脑C的充电工作。
图2表示初步展开支撑机构时的平板电脑支架的仰视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壳体20底部具有支撑机构收纳部50,支撑机构收纳部50是壳体20的底板20c向着下侧的面与壳体20的前侧(前侧是指壳体20的前面20b所在的侧)壁、左侧(左侧是指纸面方向的左侧,下同)壁、右侧(右侧是指纸面方向的右侧,下同)壁构成的空间。支撑机构收纳部50向着壳体20的背侧(与前面20b相反的侧)、及壳体20的底部下侧开口。就是说,该支撑机构收纳部50是由四面围绕的非封闭空间。支撑机构30收纳在支撑机构收纳部50中。支撑机构30的端部30a在支撑机构收纳部50的左侧端部与壳体20连接,支撑机构30能够以端部30a与壳体20的连接处为中心,从支撑机构收纳部50的向着壳体20的背侧的开口旋转而出,展开到壳体20的外部。其中,该支撑机构收纳部50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支撑机构30能够展开到壳体20的外部的其他形式的空间。
后面,将详细说明支撑机构30的端部30a与壳体20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在壳体20的处于支撑机构收纳部50的底板20c的下表面,靠近支撑机构收纳部50的左侧端部的位置,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柱。图中设置有两个连接柱61、62。在支撑机构30的端部30a的一个角部,形成有通孔63,该通孔63与连接柱61对应设置,连接柱61通插于通孔63中。在支撑机构30的端部30a处,还设置有穿通的滑槽64,滑槽64是圆弧形,处于以通孔63为中心的圆上。连接柱62通插在滑槽64中。支撑机构30处于完全收纳状态 时,连接柱62处于滑槽64的一方的顶端(收纳状态时,靠近壳体20的背侧的一端)。当按图2中箭头C所示方向旋转支撑机构30时,支撑机构30以连接柱61为旋转中心,向外展开,根据展开的角度不同,连接柱62处于滑槽64的不同位置。该滑槽64用于限定支撑机构30收纳、展开的角度。其中,通孔63也可以是其他孔的形式,不限定于通孔。连接柱与滑槽的形态也不限定于此,滑槽64也可以是不穿通的凹槽。只要是能够实现支撑机构30收纳、展开的连接方式即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能够按某角度固定支撑机构30的展开角度,也可以在滑槽64设置活动卡勾等的限制支撑机构30相对底板20c随意摆动的其他结构。
图3表示将支撑机构中的各部件全部展开时的第一实施例平板电脑支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平板电脑支架支撑平板电脑时所处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a、图3及图4所示,支撑机构30主要由支撑杆301、第一支撑臂302、第二支撑臂303与支撑板304构成。其中,上述第二支撑臂303主要由前臂303a与后臂303b构成。另外,还可以在支撑杆301的侧面设置一钩状体(未图示),在第二支撑臂303或者支撑板304的背面部对应设置卡环或卡口,当支撑杆301与第二支撑臂303或者支撑板304处于收纳状态时,钩状体与卡环或卡口扣合,使得支撑机构30构成为一个整体,不会从图2所示状态随意转变为图3所示状态。只有手动将钩状体与卡环或卡口脱离时,才能够展开第二支撑臂等部件。
下面,依次说明各支撑部件的连接方式。
如图3所示,支撑杆301在端部30a所处一端的相反一端与第一支撑臂302连接。支撑杆301在端部设置有连接板部301a。连接板部301a形成为近似梯形,一体形成为中空的双层板结构,上层连接板部301aa与下层连接板部301ab之间具有空间。上层连接板部301aa的顶端部设置有连接孔301b。第一支撑臂302设置有连接板部302b,连接板部302b与支撑杆301的连接板部301a对应设置,夹在上层连接板部301aa与下层连接板部301ab之间。连接板部302b上一体地形成有连接凸柱302c。连接状态时,连接凸柱302c与连 接孔301b卡合,使得第一支撑臂302能够相对支撑杆301转动。如图1b所示,还可在上层连接板部301aa与下层连接板部301ab之间的前部(旋转箭头A所示方向)形成退让第一支撑臂302的连接板部302b的槽301c,即,上层连接板部301aa与下层连接板部301ab在前部不相连接。第一支撑臂302能够按箭头B所示方向转动。在连接凸柱302c与连接孔301b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定位斜面,使得支撑杆能够与第一支撑臂旋转并保持为垂直。并且为了方便连接凸柱302c与连接孔301b的安装操作,还可在上层连接板部301aa形成连接凸柱302c的让位滑入槽301d。根据支撑杆301与第一支撑臂302的连接状态,在如后所述将第二支撑臂303调节到所需角度后,可以根据需要以连接凸柱302c为中心适当扭转第一支撑臂302,使得支架整体平衡,并加大平板电脑的角度调节范围。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臂302的一端设置有轴连接部302a,前臂303a的与连接着后臂303b的端相反的一端设置有轴连接部303aa。如图6所示轴连接部302a设置有用于轴连接的轴孔,轴连接部303aa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轴L1,轴L1与轴连接部302a的轴孔连接并能够锁定,实现前臂303a与第一支撑臂302的转动连接。通过该部分的连接,当需要收纳时,可将第二支撑臂303旋转到第一支撑臂302与支撑杆301的下面,使得后臂303b的下表面与支撑杆301及第一支撑臂302的下表面贴合。当需要展开时,将后臂303b的下表面与支撑杆301及第一支撑臂302的下表面分离,前臂303a以轴L1为中心旋转,直至与第一支撑臂302处于一条直线(如图3所示状态)。到达图3所示状态后,还可以根据需要继续旋转第二支撑臂303到所需要的角度(如图4所示)。
另外,轴L1除了可以与轴连接部303aa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型的。并且轴L1可以如图6所示由多个棱形柱构成。也可以是在圆柱形的轴上均匀地形成多个齿,通过齿与轴孔的内周面上对应设置的槽的咬合,实现第一支撑臂与前臂的相对定位。
如图1b、图6与图7所示,第二支撑臂303的前臂303a与后臂303b滑 动连接,前臂303a上凹设有凹槽U,在凹槽U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支撑臂303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滑移槽S。滑移槽S形成为向着两侧凹进的近似L形。后臂303b形成为之字形,之字后端部303b1能够收纳在凹槽U中,并且之字后端部303b1的两侧形成有各自向着左方和右方伸出的卡勾G,卡勾G与滑移槽S都是塑胶结构,所以两者易于卡合。该卡勾G可以是有一定长度的卡勾,也可以是沿着之字后端部303b1的两侧均匀分布的一个或多个卡勾的集合。但是,优选该卡勾G所处的长度比滑移槽S的长度短。优选卡勾G所处的长度为滑移槽S的长度的一半。该滑移槽为穿通槽,也可以是不穿通的槽。卡勾G与滑移槽S卡合,能够限制前臂与后臂的脱离。
另外,如图6、图7及图8a所示,在前臂303a的中央部一体设置有卡止片H。优选在卡止片H的靠近顶端部设置有卡齿M,在后臂303b的与卡止片H贴合的部位设置有多个能够与卡齿M卡合的卡槽N。通过卡齿M与某个卡槽N的卡合,将后臂303b相对前臂303a的滑移距离固定。如图8a所示,当向着前臂303a的顶端(图8a中,靠近支撑板304一端)滑出后臂303b时,滑出方向顺着卡齿M的倾斜角方向(参照图8b),易于滑出。当滑入后臂303b时,则需要翘起卡止片H,使得卡齿M脱离卡槽N,从而向后滑入后臂303b。其中,优选设置一个上述卡齿M,也可以是两个或以上。除设置多个上述卡槽外,也可以设置一个卡槽,但优选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多于卡齿的数量。除上述结构外,卡止片H也可以是点动按压式等能够自动解除前臂与后臂的卡合,并易于实现前臂与后臂的卡合、卡合脱离的其他结构。
支撑板304连接在第二支撑臂的303的后臂303b的顶端,能够任意旋转,变换承托角度。如图1b、图8a及图9所示,支撑板304的背表面的接近中央部设置有轴连接部304a,后臂303b的顶端也设置有轴连接部303ba。轴连接部304a设置有用于轴连接的轴孔,轴连接部303ba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轴L2,轴L2与轴连接部304a的轴孔连接并能够锁定,实现支撑板304与后臂303b的转动连接。支撑板304能够以轴L2为支点按任意角度转动。其中,图4中表示的支撑板304是将其从图7所示的收纳状态根据需要旋转到使用状态后 的示意图。
另外,轴L2除了可以与轴连接部303ba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型的。并且轴L2除了可以由多个棱形柱构成,也可以是在圆柱形的轴上均匀地形成多个齿,通过齿与轴孔上对应设置的槽的咬合,实现支撑板与后臂的相对定位。即,对轴孔与轴L2进行齿槽设计,轴L2上均匀地设置多个齿,轴孔上对应设置多个槽,通过齿与槽的咬合,实现支撑板与后臂的相对定位,使得支撑板304能够在任意角度与轴L2的卡合。由于轴与轴孔都是塑胶制成的,这种轴与轴孔的卡合,易于实现。
第二实施例
下面介绍铝制的平板电脑支架10。对于与在实施例一中结构和功能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只说明不同的结构。
铝制的平板电脑支架10中,考虑到各连接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如果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制连接件实现,则连接件之间的磨损则较为严重,会有损各连接构件的使用寿命,所以优选在连接结构中使用耐损的分体连接件,如塑胶件、POM件(赛钢件)等。
如图10所示,支撑杆301与第一支撑臂302通过活动塑胶轴302c’连接,在支撑杆301的上层连接板部301aa与第一支撑臂302的连接板部302b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利用POM等制成的塑胶轴302c’将两者连接在一起,能够有效防止铝制连接部件间的磨损。
如图10所示,后臂303b的之字后端部303b1’的宽度(与前后臂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比后臂303b的一般宽度小。前臂303a上同样设置有容纳后臂303b的之字后端部303b1’的凹槽U。凹槽U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突柱303a1。后臂303b上开设有与突柱303a1对应的滑移槽S’,突柱303a插设在滑移槽S’中后,通过在突柱303a1的顶部锁紧螺丝等,能够将突柱303a卡在滑移槽S’中,限制前臂与后臂的脱离。滑移槽S’可以为近似L形,当螺丝锁紧突柱303a时,能够将螺丝收纳在滑移槽S’中,节省空间。凹槽U在靠近后臂303b的端部设有开口Ua,当后臂303b滑动时,开口Ua成为之字后 端部303b1’的通道。
后臂303b的之字后端部303b1’,在靠近支撑板304的侧面上,形成齿状轨道W。前臂303a上固定连接有按压机构P。按压机构P收纳在与其对应形成的凹处P’中,为塑胶件或者POM件等弹性耐磨的部件。按压机构P的中部P1与前臂303a固定连接,而按压端P2能够按压下去并能够利用弹性机构等弹起。按压机构P的按点P2’为与前臂303a的抵接点。当支撑板304与后臂303b处于组装状态时,按压机构P能够从形成在后臂303b的侧面的凹口P’中突出。当处于组装状态时,齿端P3能够与齿状轨道W处的齿槽卡合。对按压端P2施与压力时,齿端P3与轨道W处的齿槽卡合,则能够阻止前臂与后臂的相互移动,再次对按压端P2施与压力时,则齿端P3与轨道W处的齿槽脱离,前臂与后臂处于能够相互滑动的状态。
以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与支撑机构,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机构收纳部,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机构能够收纳于所述支撑机构收纳部中,并能从所述支撑机构收纳部中展开到所述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电路、USB接口、电池、LED指示灯和按钮开关,所述USB接口、所述电池、所述LED指示灯和所述按钮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板的一端部至少设置有一个连接柱,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孔,所述连接柱插设在所述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板的一端部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柱,该两个所述连接柱为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
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柱对应的所述孔和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柱插设在所述孔中,所述第二连接柱插设在所述凹槽中,其中,所述凹槽限定所述支撑机构的展开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圆弧形,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承托平板电脑底部的卡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具备支撑杆、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支撑板,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具有前臂与后臂,所述前臂与所述后臂滑动连接,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后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一体地设置有连接凸柱,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凸柱卡合;
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前臂轴连接;
所述前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滑移槽,所述后臂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滑移槽卡合并能够沿所述滑移槽移动;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后臂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柱与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有定位斜面,使得所述支撑杆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部设置有轴孔,所述前臂的一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轴,所述轴上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齿,所述轴孔的内周面对应设置有多个槽,所述齿与所述槽咬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平板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的中央部一体设置有卡止片,所述卡止片的靠近顶端部设置有卡齿,所述后臂上对应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齿卡合的卡槽。
CN2011201227033U 2011-04-22 2011-04-22 平板电脑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7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227033U CN202007970U (zh) 2011-04-22 2011-04-22 平板电脑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227033U CN202007970U (zh) 2011-04-22 2011-04-22 平板电脑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07970U true CN202007970U (zh) 2011-10-12

Family

ID=4474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2270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7970U (zh) 2011-04-22 2011-04-22 平板电脑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079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229A (zh) * 2018-04-28 2018-08-28 贾鹏飞 一种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支架
CN108548060A (zh) * 2018-04-18 2018-09-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拉出式底座及电视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8060A (zh) * 2018-04-18 2018-09-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拉出式底座及电视机
CN108548060B (zh) * 2018-04-18 2020-06-0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拉出式底座及电视机
CN108458229A (zh) * 2018-04-28 2018-08-28 贾鹏飞 一种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8068U (zh) 汽车破损轮胎的急救装置
EP1847890B1 (en) Interlockable watchwinder
CN202007970U (zh) 平板电脑支架
USD506724S1 (en) Portable battery charger
USD572656S1 (en) Charger for charging batteries
USD617265S1 (en) Portable solar battery
EP1643185A1 (en) Multi-functional illuminating lamp
USD511491S1 (en) Portable battery jumper/charger
CN204822066U (zh) 飞行器
EP1576589A3 (en) Secure transaction card with a large storage volume
AU2003291105A8 (en) Secure transaction card with a large storage volume
CN206332069U (zh) 电池固定装置、电池及无人飞行器
USD501200S1 (en) Rechargeable remote control assembly with charger
CN202488183U (zh) 携带式移动电源
WO2007138252A3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ssembly
CN207657947U (zh) 限重车篮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02814527A (zh) 带安全装置的手电钻
CN209628892U (zh) 低触距轮承载的轮盒及箱包
CN204706594U (zh) 易拆卸型纽扣电池仓
CN211574954U (zh) 一种可用于手机无线充电的智能台灯
CN102258276A (zh) 一种便于存取的可倾斜式图书架
USD504531S1 (en) Rechargeable light
CN211319362U (zh) 开放景区游客定位系统
USD472005S1 (en) Portable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with spotlight
CN201585544U (zh) 自行车带书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