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7595U - 清风窗框 - Google Patents
清风窗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07595U CN202007595U CN2011200545734U CN201120054573U CN202007595U CN 202007595 U CN202007595 U CN 202007595U CN 2011200545734 U CN2011200545734 U CN 2011200545734U CN 201120054573 U CN201120054573 U CN 201120054573U CN 202007595 U CN202007595 U CN 2020075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frame
- frame framework
- frame body
- arc
- frame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清风窗框领域,公开了一种清风窗框,包括窗框框体,窗框框体内设置有推拉窗,窗框框体包括外窗框框体和内窗框框体,外窗框框体和内窗框框体连为一体,外窗框框体和内窗框框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推拉窗的上下边分别设置有凸轨,外窗框框体上设置有与凸轨相配合的滑槽,内窗框框体包括底板、与底板相连的弧形板及与弧形板相连的弯板,底板、弧形板、隔板之间围成用于通风的风道。本实用新型在不开窗户的情况下能实现清风的效果,通风效果显著、通风通道不易积灰、防水性能优良,提高了窗户防盗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清风窗框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清风窗框。
背景技术
现有窗框中,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直接开启的方式,使室外与室内的空气直接交流。这种窗有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开启扇直接暴露于外立面,扇面容易积灰,影响建筑效果。
2、由于窗户结构特点,窗户的防水性能差,容易漏水。
3、由于空气直接进入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等也会进入室内,导致室内灰尘较多。
4、由于窗户是直接开启方式,容易被小偷利用,进入室内。
另外一种采用横移方式开启。这种窗有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空气直接进入室内,空气中的灰尘等也会进入室内,导致室内灰尘较多。
2、由于窗户安装特点,经常开关窗户,容易被小偷利用,进入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窗框上的开启扇直接暴露于外立面,导致容易积灰、防水性能差,窗户防盗安全性较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通风效果显著、通风通道不易积灰、防水性能优良、窗户防盗安全性高的清风窗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清风窗框,包括窗框框体,窗框框体内设置有推拉窗,窗框框体包括外窗框框体和内窗框框体,外窗框框体和内窗框框体连为一体,外窗框框体和内窗框框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推拉窗的上下边分别设置有凸轨,外窗框框体上设置有与凸轨相配合的滑槽,内窗框框体包括底板、与底板相连的弧形板及与弧形板相连的弯板,底板、弧形板、隔板之间围成用于通风的风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板上端设置有折板,隔板与折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弧形板的上端向隔板一侧折弯,且折弯部分伸入凹槽内,所述凹槽与弧形板折弯部分之间留有空隙。
作为优选,所述的窗框框体上设置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一端与风道连通,另一端连接有过滤风机。开启过滤风机使得窗框的内部形成一个涡流风道,利用科恩达效应使得清风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风机采用外挂式或者内嵌式安装在墙面上,当过滤风机工作时,外部空气通过过滤风机,对空气过滤。过滤后清新的空气进入涡流风道,通过涡流风道比较均匀的进入到房间,达到清风的效果,同时利用科恩达效应使得清风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拉窗两侧边上设置有凸扣,凸扣与窗框框体锁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在不开窗户的情况下能实现清风的效果,在下雨天或者没有风的天气也能清风;
2、由于窗户不需要经常开,窗户积灰会比较少;
3、由于窗户不开也能清风,所以不会发生忘记关窗而室内被淋湿的情况;
4、由于窗户不经常开,被小偷利用的机会也减小,增加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窗框框体侧面透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截面示意图A-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清风窗框,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窗框框体,窗框框体内设置有推拉窗1,窗框框体包括外窗框框体2和内窗框框体3,外窗框框体2和内窗框框体3连为一体,外窗框框体2和内窗框框体3之间设置有隔板4,所述推拉窗1的上下边分别设置有凸轨11,外窗框框体2上设置有与凸轨11相配合的滑槽21,内窗框框体3包括底板31、与底板31相连的弧形板32及与弧形板32相连的弯板33,底板31、弧形板32、隔板4之间围成用于通风的风道5。
隔板4上端设置有折板41,隔板4与折板41之间形成凹槽42,所述弧形板32的上端向隔板4一侧折弯,且折弯部分伸入凹槽42内,所述凹槽42与弧形板32折弯部分之间留有空隙。
窗框框体上设置有通风管道6,通风管道6的一端与风道5连通,另一端连接有过滤风机7,开启过滤风机7使得窗框的内部形成一个涡流风道,利用科恩达效应使得清风效果更加明显。
过滤风机7采用外挂式或者内嵌式安装在墙面上。
推拉窗2两侧边上设置有凸扣21,凸扣21与窗框框体锁扣连接。
采用上述窗框型材安装窗框,在窗框内形成一个涡流风道,其特点是:当过滤风机工作时,外部空气通过过滤风机,对空气过滤,过滤后清新的空气进入涡流风道,通过涡流风道比较均匀的进入到房间,达到清风的效果,同时利用科恩达效应使得清风效果更加明显。
当窗户不开需要清风时,打开过滤风机7,过滤风机7从室外进风向通风管道6内送风,通风管道6将空气导入到窗框框体的风道5内,在风道5内产生一定的风压,气流随着科恩达曲面流出,同时会产生科恩达效应,会将周围的空气引流至气流方向,起到放大作用,增强清风的效果。
当房间需要快速通风时,将两扇窗户都移动至中间,然后打开风机,在内窗框框体3的科恩达曲面上会产生比关窗时更强的科恩达效应,科恩达效应会使得空气的流量放大十几倍,而这部分放大的气流主要来自室外。达到快速清风的目的。(当只开一边窗户时,只在开窗户的一边科恩达效应得到增强)。
根据计算确定风道尺寸,在出风口设计最优的风口及最优科恩达曲面。通过科恩达曲面将室外空气引流到室内,气流方向沿折板41及弧形板32的凸起处流动,通过科恩达效应可以将本身的气流流量放大6-10倍。达到清风的效果。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5)
1.清风窗框,包括窗框框体,窗框框体内设置有推拉窗(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框体包括外窗框框体(2)和内窗框框体(3),外窗框框体(2)和内窗框框体(3)连为一体,外窗框框体(2)和内窗框框体(3)之间设置有隔板(4),所述推拉窗(1)的上下边分别设置有凸轨(11),外窗框框体(2)上设置有与凸轨(11)相配合的滑槽(21),内窗框框体(3)包括底板(31)、与底板(31)相连的弧形板(32)及与弧形板(32)相连的弯板(33),底板(31)、弧形板(32)、隔板(4)之间围成用于通风的风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风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4)上端设置有折板(41),隔板(4)与折板(41)之间形成凹槽(42),所述弧形板(32)的上端向隔板(4)一侧折弯,且折弯部分伸入凹槽(42)内,所述凹槽(42)与弧形板(32)折弯部分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风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框体上设置有通风管道(6),通风管道(6)的一端与风道(5)连通,另一端连接有过滤风机(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风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风机(7)采用外挂式或者内嵌式安装在墙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风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拉窗(2)两侧边上设置有凸扣(21),凸扣(21)与窗框框体锁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545734U CN202007595U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清风窗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545734U CN202007595U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清风窗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07595U true CN202007595U (zh) | 2011-10-12 |
Family
ID=44749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5457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07595U (zh) | 2011-03-04 | 2011-03-04 | 清风窗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075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0487A (zh) * | 2011-03-04 | 2011-06-01 | 杭州行者工业产品设计事务所 | 清风窗框 |
-
2011
- 2011-03-04 CN CN2011200545734U patent/CN2020075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0487A (zh) * | 2011-03-04 | 2011-06-01 | 杭州行者工业产品设计事务所 | 清风窗框 |
CN102080487B (zh) * | 2011-03-04 | 2012-05-30 | 杭州行者工业产品设计事务所 | 清风窗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71198B (zh) | 单元幕墙下横龙骨集成通风器 | |
CN104736789B (zh) | 具有通风结构的窗 | |
CN106014156B (zh) |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智能通风窗 | |
CN101899941B (zh) | 一种具有通风、消声及阻热的多功能门窗型材 | |
CN202007595U (zh) | 清风窗框 | |
CN102080487B (zh) | 清风窗框 | |
KR20200113529A (ko) | 실내 환기 및 공기정화 창문 | |
CN203571934U (zh) | 单元幕墙下横龙骨集成通风器 | |
CN104329002B (zh) | 横向通气型材及使用该型材的窗户 | |
CN204200035U (zh) | 横向通气型材及使用该型材的窗户 | |
CN202324270U (zh) | 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 | |
CN105239894A (zh) | 通风门 | |
CN206973758U (zh) | 新风引入机构及空调 | |
CN111549899B (zh) | 一种房屋通风系统 | |
CN106320946A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户 | |
CN204212608U (zh) | 带有风道结构的门窗附框安装结构 | |
CN201354569Y (zh) | 通风消音和隔音两用窗 | |
CN204513684U (zh) | 一种室内自然通风装置和系统 | |
CN202850368U (zh) | 防雨采光自然通风天窗 | |
CN102852257A (zh) | 高透光电动通风天窗 | |
CN209700430U (zh) | 充电桩的散热降尘降噪结构 | |
CN217581807U (zh) | 一种门窗新风器安装结构 | |
CN201778618U (zh) | 三扇推拉门窗 | |
CN207673232U (zh) | 隔声阻尘通风窗 | |
CN215761365U (zh) | 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