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93717U - 一种鼠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鼠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93717U
CN201993717U CN2009202176614U CN200920217661U CN201993717U CN 201993717 U CN201993717 U CN 201993717U CN 2009202176614 U CN2009202176614 U CN 2009202176614U CN 200920217661 U CN200920217661 U CN 200920217661U CN 201993717 U CN201993717 U CN 201993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se
button
locating module
roller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176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金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176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93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93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937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鼠标,是一种可调整操作姿势使用的鼠标,通过相对鼠标体转动鼠标的定位/坐标获取部分中能影响到输出到电脑的信号的坐标基准的部分部件,以及使用多个定位/坐标获取组件,以及使用可相对鼠标体变形/改变位置的定位组件等方案的应用,使鼠标可以在扭转或直立起来后仍然可以使用,并通过鼠标按键的功能管理方案实现鼠标按键的功能复制、转移、失效和恢复来配合/优化新姿势的使用。这样使用者可以随时的改变拿握鼠标的姿势,活动不同的肌肉群,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的恢复,而不影响效率,从而可以减少使用鼠标时疲劳和病痛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鼠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整操作姿势使用的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是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机输入装置,通常包括供持握的壳体、分布在壳体上的按键板与滚轮和内部元件,内部元件又包括对应按键板及滚轮等被操作部件的微动开关与负责探查鼠标体相对桌面的移动的定位组件,其使用方式为手握供持握的壳体部分,以食指中指负责点按按键或者拨动滚轮发出点击或者上下等信号,以手持鼠标体的整体移动使鼠标在桌面上滑动并且由鼠标底部贴近桌面的定位组件探查移动的方向以及量,传导到计算机后控制屏幕上光标的位置。现在流行的定位原理有两种。一种叫机械式,是靠一个与桌面接触的胶球的滚动磨擦鼠标内的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的滚轴,带动栅轮转动,转动的栅轮上的锯齿样栅格周期性的遮断光电开关的信号从而产生能代表位移状态的脉冲信号。一种叫光学式,靠分析/比较镜头拍摄到的桌面的图像的前后变化获得X、Y两个坐标方向上的位移信号。
随着电脑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人需要长时间的操作电脑。作为最主要的输入设备之一,对鼠标器长时间操作也带来的手、腕、肩等的疲劳和疼痛,因此消除/减少操作鼠标的疲劳成了鼠标改进的主要目的之一,让鼠标外壳拿起来更舒服更适合人手生物特点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推陈出新的人体工程学外壳始终未能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疲劳的根源是长时间的压力和肌肉紧张,不合适的外壳导致的不合适姿势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在任何手势下长时间保持不动都会成为肌体的压力并影响血液循环,哪怕开始时是舒适的。所以现在的人体工程学设计都在同一条路上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以改善操作鼠标姿势的舒适度为目标,提供一种可改变操作姿势的鼠标器,使人们在使用鼠标过程中可以随时改变姿势、变化动作,从 而缓解固定姿势、动作带来的疲劳,活动不同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
本实用新型解决这一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提供可以变动的鼠标的定位组件方案使鼠标器可以满足不同姿势下的操作要求,这种“变动”包括这样的方式:定位组件可以变动角度、定位组件可以变动位置、定位组件有不只一个而可以切换使用。这几种变动方式都达到定位组件相对于鼠标体旋转而改变鼠标相对于定位平面/取样平面的姿态的效果(因为一般定位平面——比如桌面——相对于使用者的状态是不变的,定位组件要靠近定位平面取样,并且其前后左右的方位要与使用者的前后左右方位统一,所以最终表现是鼠标改变了接触定位平面的姿势,或者说在保持电子信号的取样坐标相对使用者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转动了鼠标体),只是具体的实现形式不同。另外单纯的鼠标按键间的功能转移也可以达到让使用者扭转鼠标体从而达到改变鼠标相对于定位平面的姿态的效果。通过按键管理方案,配合改换放置姿态后的鼠标的操作,更能提高在非默认姿态下的工作效率。
通常的鼠标都是一个趴在桌面的小扁盒子的形状,从最开始的长方形木盒子到后来变得有更多弧线,但本质变化不大,在适应人单手的五指不对称外形的持握时很难完美表现。比如普通鼠标在持握时很难保证前后左右的指向与桌面或者人的面向吻合,而是前端向内侧倾斜一点(参见图2),而鼠标定位组件的基准坐标的方向因而也是随鼠标体倾斜的,这之中的偏差要靠人实时观察屏幕的光标来补偿。而提供了较灵活多变操作姿势的横式鼠标器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参见图3、4),在正前后方向之外的鼠标姿势都面临实际移动方向与光标的XY坐标基准方向偏差越来越大的问题,当超过45度就很难让人舒服的接受了——向左移动时光标也同时向上(或下)移动同样的距离。所以这种情况也限制了更多姿势的选择。
第一种解决方案是使定位组件的坐标基准是可调节的、可变动的。定位组件的坐标基准可以扭转某些角度量来补偿人手变动操作鼠标的姿势时失去的角度,使鼠标体在更多的角度上都是可操作的、定位方便的。
这意味着在机械定位鼠标中至少锁定为一组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栅轮的滚轴与滚球的接触点相对于鼠标体是可转动的,也即意味着锁定为一组的两个栅轮及轴相对于鼠标体是可转动的,因为与栅轮配合的光电编码器对安装相 对于栅轮的位置是有要求的所以也需要包括光电编码器。所以机械定位鼠标至少需要两个长轴栅轮及它们对应的光电编码器以及安装固定它们的一小部分底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相对于鼠标体的角度转动,并在需要的角度位置停下来。所以需要有软导线将分离的小底盘上的光电编码器与鼠标的主电路板相连。
采用此方案的机械定位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与已有的产品相比,它的定位模块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从而改变输出的X、Y轴移动信号相对于鼠标体的本身方向的角度基准。采用此方案的鼠标的定位方式是机械式,靠滚球带动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获得在两个方向的移动信号,但是其至少由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和栅轮对应的光电开关构成的固定结构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
在光学定位的鼠标中,这意味着至少需要成像芯片以及承载它的一小部分电路板需要是可以相对鼠标整体作转动的。成像芯片的基准将随着它所在的小电路板的转动而自然改变。同样这也需要用软导线将小电路板与主电路板相连。
采用此方案的光学定位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与已有的产品相比,它的定位模块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从而改变输出的X、Y轴移动信号相对于鼠标体的本身方向的角度基准。采用此方案的鼠标的定位方式是光学式,靠分析成像镜头拍摄到的桌面的图像的前后变化获得在X轴、Y轴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移信号,但是其至少由成像芯片以及承载它的一小部分电路板构成的模块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
第二种方案需要定位组件的功能整体处于一个活动的或者可变形的子部分中,在机械鼠标中需要包括滚球及其框架、长轴栅轮、光电编码器、必需的电路板,也需要通过软导线与主电路板相连接。在光学鼠标中需要包括光源、透镜、成像芯片、必需的电路板。
这个子部分可以移动离开初始的位置而定位在鼠标体的另一个部分/另一个位置,可以指向与初始指向不同的方向,从而支持鼠标以新的姿势接触定位平面。
概括起来,典型的采用此方案的鼠标的定位模块以及该定位模块的附属 零件所组成的定位组件的功能整体处于一个可活动的或者可变形的子部分中,这个子部分可以移动离开初始的位置而定位在鼠标体的另一个部分/另一个位置,使所述定位模块指向与初始指向不同的方向,所述鼠标的所述子部分与所述鼠标的主电路板间用软导线连接。
为了描述方便,可以把由鼠标内部向外穿过定位模块的窗口(也即穿过定位模块)而与取样平面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定位模块的指向,由于定位模块的工作方式,这个方向还可以用来描述取样平面的方向。
优选的,定位子部分从长条形的鼠标原底部旋出而固定在鼠标长方向的一端(这里可以参考附图中的图13、14、15、16所作的示意),在定位子部分取样面的方向选定并固定后,可以以立姿使用,原先“长条”的端面成为新的取样底面。这时使用的手势与持笔的手势相近而不同,像攥握的姿势而可以很松散,大拇指在原来底面一侧,四指在原来鼠标背一侧。在鼠标体较宽大时不适宜采用持笔写字的姿势,在鼠标体积和形状合适时也不排除使用与持笔写字相同的姿势。
优选的,鼠标的基础形状采用“横式鼠标”的设计,而使原先在鼠标长边排列的按键更容易被新姿势利用。“横式鼠标”需要其原“宽度”——新姿势的“高度”——至少达到手掌并拢时四指的宽度——也即手掌以需要的姿势放置在桌面上时并起来的四指的高度(可以参看图11、12),以供姿势优点的发挥。
优选的,定位子部分到达原长方向的一端后,包括定位子部分的鼠标体在新姿势下的总高度至少满足并拢四指的高度,以供新姿势优点的发挥。
无线方案如果可以提供软导线所有的功能,包括电源供应和信号传输,可以代替导线连接小电路板(子电路板)与主电路板。
第三种方案中本可变动姿势使用的鼠标具有不止一个定位组件,比如两个,并且可以切换使用,各定位组件的定位平面在鼠标的不同方向。鼠标有可切换各定位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开关。这实际上是第二种转动方案的离散取值,是一个初始状态值和一个或更多个最终状态值的组合。比如除原底面的定位组件,在使用常规布局的鼠标中第二个定位组件在鼠标的尾部(参考图9),取样方向指向与原取样方向大概垂直的方向,从而可以以尾部接触桌面 而“立”在桌面上的姿势被使用;在使用横式布局的鼠标中第二定位组件在鼠标右端(以右手使用为例),从而可以以右端接触桌面的站立姿势被使用(参考图10)。
这种“站立”的姿势不一定是完全垂直桌面的——比如与用笔写字时笔不完全垂直于桌面的略微倾斜的姿势相像的姿势——所以第二定位组件也不一定必须在鼠标完全垂直桌面“站立”时的正下方位置,而有可能偏离这个中心点。
同样,由第一定位组件变形所处的第二位置也不必须是保证鼠标完全垂直于桌面站立的姿势。
优选的,有手动开关对各个定位组件进行使能控制。比如完成在第一和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切换。
优选的,使用重力开关(靠重物的重力使处于下方的定位组件的电路接通而使另外的断开)或者倾角传感器进行两个定位组件的切换控制,使接近桌面的定位组件生效而另一个离开桌面的失效。鼠标所用的切换开关是由重力控制的切换开关或由倾角传感器控制的切换开关。
优选的,在至少第二定位组件使用的光学定位方案中使用红外光或者红外激光作光源,从而减少泄露光线对人眼的刺激。
概括起来,采用此方案的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不止一个定位模块,它们的取样平面朝向不同的方向,鼠标具有可切换各定位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开关。
使用多个定位组件可以去掉(第二方案中)复杂的变形机构而达到近似的效果,也可以保证鼠标体的整体强度。
这三个方案是可以组合使用的,比如变形(而改变位置)的定位组件也可以是能够扭转取样坐标系的角度的,有多个定位组件的鼠标中的某个或多个定位组件是可以扭转取样坐标系的角度的……等等,从而使使用姿势的可调节范围更大更灵活。
使用机械方式的定位组件因为其体积较大而不易实现压缩,对出现在鼠标细长端的变形方案中或者多个定位组件方案中的第二位置有一些弱点,好在光学定位组件随着芯片技术的提高体积不断缩小,可以出现在很狭小的空 间中,早有像笔一样的细小鼠标产品问世,所以技术实现上没有问题。
在可以改变取样位置的方案中(有多个取样组件或者可通过变形改变取样组件在鼠标体上的位置),鼠标除了传统的“趴”在桌面的姿势还可以“立”起来使用,此时作为优选方案,在原鼠标的底部配置有按键、滚轮、轨迹球等通常出现在鼠标上方的控制装置。
优选的,在原鼠标的底部的控制装置处在原鼠标底部平面上的凹陷中,从而在原始状态(“趴”在桌面上)使用时不会受到桌面的挤压。
优选的,在原鼠标的底部的控制装置与定位组件使用同一个使能开关控制,比如在第二定位组件有效时有效,在第一定位组件有效时失效。
优选的,在原鼠标的底部至少有一个滚轮,从而可以代替原在鼠标背面(顶面)的滚轮的功能。因考虑到使用立姿时原先负责控制滚轮的食指中指现在与无名指和小拇指的姿势相近,甚至滚轮相对于它们位置和方向变动很大,可能不再容易操作,在原鼠标的底部现由大拇指操作的地方配置一个或多个滚轮是有益的和方便的。
优选的,基于同样的理由,在原鼠标的底部配置有按键,从而可以复制或者替换原先的鼠标右键或者左键的功能。
优选的,配置在原鼠标底部的滚轮是一个带按键的复合结构。与通常的滚轮下有中键(第三键)类似,轮下的按键可以省下空间,但此时它不一定是“中键”(第三键)的功能,而可以是左键、右键、中键、功能键等功能。
优选的,可变换操作姿势的鼠标的部分或全部按键都是可以快速按需要改变功能的。某个按键可以快速复制其它按键的功能,或者失掉功能。失掉功能后按键处就没有被“按下”的危险,尤其是对那些在改变姿势后容易被误按的按键很重要。
复制按键功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有一个“复制功能键”,在它被按下后,按一下A键,再按一下B键,松开复制功能键后B键就是原来A键的功能;而同理B键也可以复制A键的功能;某键要恢复默认的功能只需要按同样的步骤操作,比方按下复制功能键后连续按两下A键,则松开复制功能键后A键就是A键原来的功能了。其中的思路是在按住复制功能键时,所有的按键都是“默认的”按键,这样就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至于在后来的更改 中出现混乱。尤其是鼠标按键并不能动态显示自身功能、暂时不是能动态显示自身功能名称的像是显示屏的设备,一般只是一个塑料板而已。这样,合理的操作标准就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的确定鼠标按键的功能——在不能查看到关于功能设置的(反馈)信息的情况下。
现今的鼠标按键有多有少,但主流的操作默认系统支持的可以称为“五键鼠标”,其按键包括通常称为:左键、右键、中键(滚轮键)及滚轮代表的上下滚动两个方向键。除此之外更多的按键的功能一般需要鼠标厂商配送单独的驱动软件来实现。所以提供默认的形势下默认的按键是有现实的基础和需要的,在为了更灵活的操作提供更多的替代位置的按键后管理它们的方法也就变得很重要,对基础按键功能的复制、转移和失效,可以极大的提高可以变换姿势操作的鼠标的效率,并使鼠标在有可变动(扭转、移位)的定位组件之后,不再受鼠标原来按键功能安排的限制。可以说可灵活复制、转移、失能的按键是可变换姿势鼠标的第四个组成方案,整个可变换姿势鼠标由四个子方案组成,至少需要实现其中一种子方案来配合“鼠标可变换姿势操作”的主旨。
屏蔽按键功能(使按键失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有一个“失能功能键”,在它被按下后,按一下A键,结果松开失能功能键后A键就不再起作用。
恢复被屏蔽的按键可以使用与恢复被转移功能的按键的原始功能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按下复制功能键后连续按两下A键,则松开复制功能键后A键就是A键原来的功能。尤其是在存在“复制功能键”和“失能功能键”两个功能管理键的时候。
但在只使用一个功能管理按键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只有一个“复制功能键”,在按下复制功能键后按一下A键,则松开复制功能键后A键失能。这时可以改叫“编辑功能键”,当它被按下时按“某个键”一次后而松开则“某个键”失能;当它被按下时按两个不同的键各一次,而后松开,则后键复制前面键的功能;当它被按下时按“某个键”两次,而后松开,则“某个键”恢复原始功能。
这样就可以减少额外管理按键的数量。只是“失能”的操作逻辑在没有一个标明名称的“失能”按键的时候就不直观不明显了,使用者可能需要额 外学习才知道有“失能”的功能,但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就像许多电子产品有很复杂的操作说明书一样,只需要额外的说明就可以减少一个按键的成本了。
作为可选,在完全使用普通鼠标现有设置的基础上,加上这样的按键功能管理功能,就可以实现将鼠标的左键功能移到右键,使最常使用的按键的操作手指——食指——更靠右而与大拇指分开的幅度更大(虎口更张开),使中指与无名指更放松(在合理的范围内鼠标被握的更倾斜一些)。使用较少的——尤其是在某些应用中很少使用的——右键就可以转移到原来左侧的按键 上去,或者滚轮下的中键上去,或者“鼠标五键”之外的功能键上,等等。假如再加上可扭转角度的定位组件,鼠标的可扭转范围就更大,在更大的角度上都属于“合理范围”。
当可扭转的范围足够大,比方从原以长条延伸方向为X轴向可转到长条延伸方向的垂直方向(原Y轴方向),就可以更多的模糊“普通(长条)鼠标”与“横式鼠标”的效果差别。如果可选另外的定位组件或者定位组件移位到新的位置,就相当于X轴转到原鼠标的Z轴方向,又可以模糊与“立式鼠标”“笔式鼠标”“摇杆式鼠标”的区别。而“按键管理”将辅助这种变化后的可操作性、舒适性和效率的达成,使鼠标体在三轴上调整姿态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按键与之配合,在必须用手操作鼠标的情况下可以更多的选择并随时变换姿势。
这里对定位组件的扭转、移位和使用多个定位组件,从相对的观点来看,也可说是在保持电子信号的取样坐标相对使用者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转动鼠标体的方案,这样人们可以使用这个更加自由了的鼠标体来改善使用鼠标的感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有图示均以右手操作为例。
图1是一个普通鼠标。
图2是手掌对普通鼠标的握姿示意图,为俯视图。
图3是手掌对一个横式鼠标正握时的握姿示意图,为俯视图。
图4是手掌对一个横式鼠标斜握时的握姿示意图。
图5是一个可转动定位组件的机械鼠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鼠标在定位组件转动某个角度之后的示意图。
图7是一个可转动定位组件的光学鼠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鼠标在定位组件转动某个角度之后的示意图。
图9是一个普通鼠标加装第二定位组件的效果抽象图。
图10是一个横式鼠标加装第二定位组件的效果抽象图。
图11是对双定位组件的横式鼠标的立握握姿示意图。
图12是另一个立握握姿示意图。
图13是一个具有可变动的定位组件的普通鼠标抽象效果图。
图14是图13从另一个角度看的效果图。
图15是另一个具有可变动的定位组件的普通鼠标抽象效果图。
图16是图15从另一个角度看的效果图。
图17是一个具有双定位组件的横式鼠标。
图18是图17鼠标的底面效果图。
图中,1.鼠标外壳,2.主电路板,3.微动开关,4.滚轮,5.小电路板,6.栅轮,7.栅轮轴,8.光电开关,9.滚球,10.成像芯片,11.棱镜,12.发光管,13.左键,14.右键,15.第二定位光孔16.旋转拨轮,17.第一定位光孔,18.定位子模块,19.旋转轴,20.按键,21.凹陷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5是一个可转动定位组件的机械鼠标内部结构示意图,是普通布局,在图中有两个微动开关3是分别对应于鼠标“左键”和“右键”的,一个滚轮4,一个机械定位组件包括栅轮6及其栅轮轴7、光电开关8、滚球9,带轴栅轮和光电开关8处在一块环形的小电路板5上而与主电路板2分开,两者间用软导线连接(图上未表示)从而小电路板5可以带动两个带轴栅轮及对应的光电开关相对于鼠标体(包括主电路板)扭转到另外的角度并固定。
图6是图5所示鼠标在定位组件顺时针转动某个角度之后的状态示意图。定位组件可以保持相对使用者的正向而鼠标体向逆时针旋转某个角度使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鼠标还有按键管理功能,有一个功能管理按键,在 功能管理按键被按下时,按下A键,或者按下A、B键,或者按下A、A键,在松开功能管理按键后分别造成A键功能丧失、A键为B键功能、A键回复A键功能等三种效果。这样在鼠标体逆时针扭转50度时,配合定位组件顺时针扭转50度以及右键复制左键的功能、中键复制右键的功能、左键功能消失,仍然可以取到很好的操作效果,使用在基本使用左键就可完成的环境中或者给不熟悉鼠标的老年人使用。
图7是一个可转动定位组件的光学鼠标内部结构示意图,与图5所示的例子不同的是它是一个横式布局的三键滚轮鼠标而定位组件是光学结构,包含成像芯片10、棱镜11、发光管12等。在可扭转的小电路板5上只需要有成像芯片10就能达到扭转取样坐标的效果了。图8是图7所示鼠标在定位组件转动某个角度之后的示意图。
图9和图10分别是一个普通鼠标和一个横式鼠标加装第二定位组件的效果抽象图。鼠标具有长条状外形,所述鼠标具有两个定位模块,其中一个在所述鼠标的底面,另一个在鼠标长条形状的一端的端面处,所述两个定位模块可以切换使用,所述鼠标具有可切换所述两个定位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开关。
鼠标被抽象为一个长方形盒子的形状以方便一些讲解的说明。将可以看到的三个面(如图)分别定义为A、E、D面,而它们的对面分别为B、F、C面,则前文中所说的“长条形的鼠标原底部”为F面,“鼠标背一侧”为E面所在一侧,“使用常规布局的鼠标的尾部”和“横式布局的鼠标中右端”为D面,而所说的长条鼠标的“长条延伸方向”为从C面到D面的方向。并且将把位于F面的光孔定义为第一光孔而把位于D面的取样光孔定义为第二光孔。可以看到有面向不同方向的两套定位组件的鼠标器,既可以以通常的姿势“趴”在桌面使用,以F面面向桌面,也可以“直立”起来以D面面向桌面使用。图中D面的第二定位光孔15外的环状物为旋转拨轮16,与内部的小电路板5相连,通过拨动它转动小电路板相对鼠标体的角度,从而扭转定位组件的取样坐标系基准。
图11和12是对图10所示双定位组件的横式鼠标的立握握姿示意图。手的四指从E面越过,而大拇指在F面,以D面为取样面“站立”在桌面上。
图中所用鼠标为图17、18所示鼠标,可以看到它底面在手指间露出的滚轮4、 按键20和第一定位光孔17。图11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姿势,而图12将鼠标握的比较紧,四指部分从B面环绕过鼠标,形成一种“攥”的姿势。对于这种姿势,在主按键之外可以在B面加装小按键,供使用者以扣动手枪扳机样的姿势操作,这些小按键可以提供另外的功能或者复制主按键的功能。在现在的产品中已经很难在见到这么方正的平面间的界限清晰的鼠标,多为平滑过渡的弧面,按键也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有转折的(比如跨过E面和B面的棱角),但用这种抽象出来的图能很好的说清这里要表达的思想。
结合图9、10、11、12可以看到,在原来的“趴”式鼠标改为“立”式使用时,因为人手天然的结构,按键布置在长边的横式布局鼠标更适宜这种转变,也可以了解到鼠标站立时的“高度”对于各手指都有所依附很重要,高度比四指并拢低,食指就不容易接触到鼠标、接触到按键。
图13是一个具有可变动的定位组件的普通(竖)鼠标抽象效果图。其定位子模块18通过一个旋转轴19与鼠标体相连,正常状态收在鼠标底面,在要站立时用时旋转90度从新接触桌面从而可以继续正常的取样定位。定位子模块与鼠标主电路板通过软导线连接。
图14是图13从另一个角度看的效果图。
图15是另一个具有可变动的定位组件的普通鼠标抽象效果图。其定位子模块18在正常状态处于鼠标的原底部,在需要站立起来时通过旋转轴19旋转到新的站立起来的鼠标体的下方,并将定位光孔对准下方桌面(这其中需要旋转轴旋转180度而定位子模块旋转90度,所以有两个转动轴)。
图16是图15从另一个角度看的效果图。在实际的产品中,将使用圆滑的过渡效果,使鼠标体与在第二位置的定位子模块的外形尽量偶合。在鼠标体与在第二位置的定位子模块衔接的地方形成一道凹坑,以供小拇指舒服的安置。
图17是一个具有双定位组件的横式鼠标,图18是图17鼠标的底面效果图。在其底部有一个凹槽区21,凹槽区中安置有一个滚轮4和一个按键20,底部的按键安置在凹槽中可以避免在正常状态下阻碍鼠标与桌面的接触以及避免按键和滚轮被误操作。按键和滚轮可以复制鼠标背面的按键或滚轮的功能,也可以是辅助的功能,比如背面的滚轮是上下滚动页面,底面的滚轮是 左右滚动页面,等等。在站立姿态时,原鼠标底面的按键和滚轮由大拇指操作,手的其余四指在鼠标背面,可以继续操作鼠标背面的键,或者把不希望操作的键去功能化(使失能)而防止误操作的产生。
鼠标通过一个重力控制的开关判定两个定位模块中哪个在鼠标体的下方而接触桌面,从而为它接通电路使之工作,同时关闭另一个定位模块。以上的实施例仅展示了部分可支持鼠标变换姿势使用的方案的应用,通过前文的介绍,根据本申请的思路,这些方案还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使用,在这里不多叙述。

Claims (8)

1.一种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的定位模块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从而改变输出的X、Y轴移动信号相对于鼠标体的本身方向的角度基准,所述鼠标的定位方式是机械式,靠滚球带动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获得在两个方向的移动信号,其至少由分管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栅轮滚轴和栅轮对应的光电开关构成的固定结构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
2.一种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的定位模块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从而改变输出的X、Y轴移动信号相对于鼠标体的本身方向的角度基准,所述鼠标的定位方式是光学式,靠分析成像镜头拍摄到的桌面的图像的前后变化获得在X轴、Y轴这两个方向上的位移信号,其至少由成像芯片以及承载它的一小部分电路板构成的模块可以相对鼠标体转动。
3.一种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鼠标的定位模块以及所述定位模块的附属零件所组成的定位组件的功能整体处于一个可活动的或者可变形的子部分中,所述子部分可以移动离开初始的位置而定位在鼠标体的另一个部分/另一个位置,使所述定位模块指向与初始指向不同的方向,所述鼠标的所述子部分与所述鼠标的主电路板间用软导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鼠标变形前的鼠标原始状态时的鼠标贴近桌面的一侧——即鼠标在原始状态时的底部一侧——有滚轮和/或按键,所述鼠标在原始状态时的鼠标底部一侧有凹槽,所述滚轮和/或按键处在鼠标在原始状态时的底部一侧的凹槽中。 
5.一种鼠标,包括壳体、按键、定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具有不止一个定位模块,它们的取样平面朝向不同的方向,所述鼠标具有可切换各定位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具有长条状外形,所述鼠标具有两个定位模块,其中一个在所述鼠标的底面,另一个在鼠标长条形状的一端的端面处,所述两个定位模块可以切换使用,所述鼠标具有可切换所述两个定位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所用的切换开关是由重力控制的切换开关或由倾角传感器控制的切换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鼠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鼠标变形前的鼠标原始状态时的鼠标贴近桌面的一侧——即鼠标在原始状态时的底部一侧——有滚轮和/或按键,所述鼠标在原始状态时的鼠标底部一侧有凹槽,所述滚轮和/或按键处在鼠标在原始状态时的底部一侧的凹槽中。 
CN2009202176614U 2009-09-29 2009-09-29 一种鼠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3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76614U CN201993717U (zh) 2009-09-29 2009-09-29 一种鼠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76614U CN201993717U (zh) 2009-09-29 2009-09-29 一种鼠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93717U true CN201993717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7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1766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3717U (zh) 2009-09-29 2009-09-29 一种鼠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9371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148A (zh) * 2016-06-16 2016-08-31 众为先(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对折式跨界鼠标
CN105938400A (zh) * 2016-04-07 2016-09-14 施红 一种输入法的系统和键盘的设计方法
CN108563347A (zh) * 2018-07-27 2018-09-21 海南大学 一种可变形鼠标
CN108572754A (zh) * 2018-06-29 2018-09-25 海南大学 一种具有脑手协调锻炼和康复功能的可变形鼠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8400A (zh) * 2016-04-07 2016-09-14 施红 一种输入法的系统和键盘的设计方法
CN105912148A (zh) * 2016-06-16 2016-08-31 众为先(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对折式跨界鼠标
CN108572754A (zh) * 2018-06-29 2018-09-25 海南大学 一种具有脑手协调锻炼和康复功能的可变形鼠标
CN108563347A (zh) * 2018-07-27 2018-09-21 海南大学 一种可变形鼠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627B (zh) 一种鼠标及方法
CN102200859B (zh) 具有附加的功能性的可移动触摸板
CN101430614B (zh) 平面和空间书写系统及其方法
CN101568896B (zh) 信息处理装置、系统、方法和输入装置
CN105814521B (zh) 输入输出操作装置
CN201993717U (zh) 一种鼠标
CN102645983B (zh) 一种多用鼠标笔
US20100315333A1 (en) Integrated Wired/Wireless Virtual Unit Control Apparatus
KR20130099449A (ko) 회전식 터치 스크린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단말기
US20110199301A1 (en) Sensor-based Pointing Device for Natural Input and Interaction
CN203217500U (zh) 手持式虚拟空间控制器
CN101004646A (zh) 手持式鼠标
CN101122836A (zh) 运动感知装置
CN103150028B (zh) 手握式键盘及其输入方法
US20120026091A1 (en) Pen-type mouse
CN202159309U (zh) 一种多用鼠标笔
CN1926500B (zh) 用于控制图形对象的方法、控制器、控制器配置和通信设备
CN201097323Y (zh) 一种横式鼠标器
CN201004218Y (zh) 一种单指光电鼠标
CN102799349B (zh) 一种智能仪器单旋钮操控方法
CN102074255B (zh) 一种具有手持式鼠标化遥控器的dvd系统
JP2008033843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用キーの構造
CN201015039Y (zh) 一种可在手中操作的鼠标
CN202133953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3167785U (ja) 操作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