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5017U -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45017U
CN205845017U CN201620485783.1U CN201620485783U CN205845017U CN 205845017 U CN205845017 U CN 205845017U CN 201620485783 U CN201620485783 U CN 201620485783U CN 205845017 U CN205845017 U CN 205845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board
human engineering
straight line
ang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57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希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4857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45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45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45017U/zh
Priority to US16/303,009 priority patent/US10838509B2/en
Priority to JP2018600155U priority patent/JP3221749U/ja
Priority to PCT/CN2017/084117 priority patent/WO2017202217A1/zh
Priority to EP17802063.2A priority patent/EP3435210A4/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6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a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4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人体工程学键盘包含有一个左手键区、一个右手键区、一个用户近端、与一个用户远端,其中左手键区包含多个第一按键列与多个第一按键行,多个第一按键列呈第一放射状排列,第一按键列所在的第一直线两两之间夹角为2‑8度;右手键区包含多个第二按键列与多个第二按键行,多个第二按键列呈第二放射状排列,第二按键列所在的第二直线两两之间夹角为2‑8度。本实用新型再提出一种可携式算机,包含主机及显示屏,其中主机包含有键盘,该键盘具有前述人体工程学键盘的技术特徵。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工程学键盘考量人类手臂、手腕和手的特殊角度和结构,可有效提高使用者操作舒适性及输入准确度。

Description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数字数据处理,具体涉及用于用户和计算机之间交互的手动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的“QWERTY”标准键盘,如图1所示,各手指所控制的按键沿左上右下方向倾斜排列,与用户左手自然放置时手指的右上左下倾斜方向相反,按标准键盘指法操作时,用户的左肘被迫内收,左腕、掌被迫尺侧偏移,左手各手指被迫频繁外展,这些是造成肩、腕部肌群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使用者通常会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而导致严重的重复性压迫伤害(RSI),腕管综合症(CTS)。
当前已有诸多适合于人类手臂、手腕和手的特殊角度和结构的人类偏爱的结构的具有人体工程学特征的键盘设计被提出,例如在现有的人体工程学特征的示例中,某些现有的键盘设计利用“固定分开人体工程学”键盘设计,其中主要的字母数字键盘被分成彼此成一定角度的两个部分,而这一角度与键盘用户典型的手臂、手腕所成的角度相一致。这一分开设计的示例包括图2所示Microsoft Natural键盘(其后称为“自然键盘”设计)以及类似于分开键盘打字区的其他产品。
上述人体工程学键盘是在标准键盘上将指法规定的左手键区和右手键区这两大板块左右分开,并形成一定角度,使用户不必有意识地夹紧双臂,避免了手掌大幅度尺侧偏移,这种设计的键盘,而且对于习惯盲打的用户可以有效的减少左右手键区的误击率,如字母“G”和“H”。
但是目前的人体工程学键盘实施方案的左右手分区并形成一定角度的设置,仅解决了使用者肩、肘的紧张状态,使用者双手静置与基准键位时腕关节处于自然状态,但敲击按键时腕关节、指掌关节、指间关节仍处于强制扭曲状态。如图2所示,双手自然放置于键盘基准键位时,中指长轴线与键盘上下方向轴线成8~15度开口向下的角度,左手各指长轴线为右上左下方向倾斜,而左手键区各列按键为左上右下倾斜的错位排列。以左手中指指法键位e、d、c按键为例,e、d、c按键连线与左手中指长轴线成30~40度角,这种键位设置势必造成左手中指敲击按键时指掌关节、腕关节大幅度频繁向左侧扭曲。而且,各列按键平行排列也不符合人手掌指骨间存在自然角度的解剖结构特征。再者,双手各指长短不一,指尖连线为一弧线,各手指自然屈曲时指尖落点仍为一弧线,而现有人体工程学键盘各行按键为直线排列,为保持这一直线,中指、无名指被迫处于非自然的过度屈曲状态。另外,常用编辑键被设置于两侧,由相对不灵活的小指操作,除小指需大幅度尺侧偏移外,还造成双手各指离开基本键位,减低输入速度和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现有技术仍未能有效解决敲击按键时腕关节、指掌关节、指间关节强制扭曲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及输入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包含有一个左手键区、一个右手键区、一个用户近端、与一个用户远端,其特征在于:左手键区包含多个第一按键列与多个第一按键行,多个第一按键列呈第一放射状排列;该右手键区包含多个第二按键列与多个第二按键行,该多个第二按键列呈第二放射状排列。
更进一步的,第一射状排列是各该第一按键列的所在的第一直线的两两之间存在第一夹角,该多个第一直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交会点,该第一交会点靠近该人体工程学键盘的该用户近端;该第二射状排列是各该第二按键列的所在的第二直线的两两之间存在第二夹角,该多个第二直线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交会点,该第二交会点位于该人体工程学键盘的该用户近端。
更进一步的,各该第一夹角为2~8度,各该第二夹角为2~8度。
更进一步的,该多个第一直线具有多个第一交会点,该多个第一交会点位于该人体工程学键盘的该用户近端;该多个第二直线具有多个第二交会点,该多个第二交会点位于该人体工程学键盘的该用户近端。
更进一步的,该第一直线与该第二直线间形成有多个第三夹角与多个第三交会点,该多个第三交会点位于该人体工程学键盘的该用户远端。
更进一步的,该多个第三夹角中,最小的角度为10度,最大的角度为60度。
更进一步的,至少一个该第一按键行呈第一弧状排列,该第一弧状的圆心位于该用户近端的左侧;
至少一个该第二按键行呈第二弧状排列,该第二弧状的圆心位于该用户近端的右侧。
更进一步的,包含有多个编辑键,该多个编辑键设置于该左手键区与该右手键区之间。
更进一步的,包含有一个数字键区,设置于该右手键区的更右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更提出一种可携式计算机,包含有一个主机与枢接于该主机的一个显示屏,该主机更包含有一个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为具有前述技术特征的人体工程学键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在键盘上的键列采用放射状的排列方式,且键列之间存在夹角,符合人手掌指骨间自然角度的解剖结构特征,可有效改善敲击按键时腕关节、指掌关节、指间关节强制扭曲的问题,同时提高提高输入速度及输入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标准键盘指法示意图。
图2为Microsoft Natural键盘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的按键排列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人体工程学键盘实施例按键排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携式计算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人体工程学键盘 10 直线 L14
左手键区 100 直线 L15
第一按键列 110 直线 R11
第一直线 120 直线 R12
第一交会点 130 直线 R13
第一夹角 140 直线 R14
第一按键行 190 直线 R15
右手键区 200 弧线 L21
第二直线 220 弧线 L22
第二交会点 230 弧线 L23
第二夹角 240 弧线 L24
第二按键行 290 弧线 R21
用户进端 300 弧线 R22
用户远端 400 弧线 R23
第三夹角 410 弧线 R24
第三交会点 420
数字键区 830
方向键区 840
可携式计算机 900
主机 910
显示屏 920
键盘 930
直线 L11
直线 L12
直线 L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披露人体工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以下文中所对照的附图,主要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以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在先说明。
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包含有一个左手键区100、一个右手键区200、一个用户近端300、与一个用户远端400。
请同时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按键排列示意图。左手键区100包含有多个第一按键列110与多个第一按键行190,多个第一按键列110呈第一放射状排列,第一放射状排列是由各第一按键列110所在的第一直线120两两之间存在第一夹角140而形成的第一放射状排列,第一直线120包含直线L11、直线L12、直线L13、直线L14及直线L15,在本实施例中按键「1」、「q」、「a」、「z」沿直线L11排列,按键「2」、「w」、「s」、「x」沿直线L12排列,按键「3」、「e」、「d」、「c」沿直线L13排列,按键「4」、「r」、「f」、「v」沿直线L14排列,按键「5」、「t」、「g」、「b」沿直线L15排列,直线L11-L15形成前述的第一放射状排列,同时直线L11-L15之间形成的夹角即为第一夹角140,第一夹角角度为2-8°。
多个第一直线12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交会点130,第一交会点130靠近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用户近端300,如图4中直线L11-L15的延长线交会点即为第一交会点130。
右手键区200包含多个第二按键列210与多个第二按键行290,多个第二按键列210呈第二放射状排列,第二射状排列是由各第二按键列210所在的第二直线220两两之间存在第二夹角240而形成的第二放射状排列,第二直线220包含直线R11、直线R12、直线R13、直线R14及直线R15,在本实施例中按键「6」、「y」、「h」、「n」沿直线R15排列,按键「7」、「u」、「j」、「m」沿直线R14排列,按键「8」、「i」、「k」、「,」沿直线R13排列,按键「9」、「o」、「l」、「.」沿直线R12排列,按键「0」、「p」、「;」、「/」沿直线R11排列,直线R11-R15形成前述的第二放射状排列,同时直线R11-R15之间形成的夹角即为第二夹角240,第二夹角角度为2-8°。
多个第二直线22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交会点230,第二交会点230位于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所述用户近端300,如图4中直线R11-R15的延长线交会点即为第二交会点230。
多个第一直线120与多个第二直线220间形成有多个第三夹角410与多个第三交会点420,如直线R15与直线L15、直线R14与直线L14、直线R13与直线L13、直线R12与直线L12均分别形成多个第三夹角410及多个第三交会点420,多个第三夹角410中,最小的角度为10度,最大的角度为60度,第三交会点420位于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用户远端400。
第一按键行190呈第一弧状排列,第一弧状的圆心位于用户近端300的左侧,第一按键行190包含弧线L21、弧线L22、弧线L23及弧线L24,在本实施例中按键「2」、「3」、「4」、「5」排列于弧线L21,按键「w」、「e」、「r」、「t」排列于弧线L22,按键「s」、「d」、「f」、「g」排列于弧线L23,按键「x」、「c」、「v」、「b」排列于弧线L24,弧线L21-L24为弧状排列方式。
第二按键行290呈第二弧状排列,第二弧状的圆心位于用户近端300的右侧,第二按键行290包含弧线R21、弧线R22、弧线R23及弧线R24,在本实施例中按键「6」、「7」、「8」、「9」排列于弧线R21,按键「y」、「u」、「i」、「o」排列于弧线R22,按键「h」、「j」、「k」、「l」排列于弧线R23,按键「n」、「m」、「,」、「.」排列于弧线R24,弧线R21-R24为第二弧状排列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按键行190及第二按键行290中排列于弧线L21-L25及弧线R21-R25上的按键可以分别再向左右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弧线仅排列4个按键,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弧线L21-L24至少排列有左手键区100右侧的3个按键,弧线R21-R24至少排列有右手键区200左侧的3个按键。同时,L21-L25向左侧延伸的弧度可与前述排列的按键弧度不同,R21-R25向右侧延伸的弧度可与前述排列的按键弧度不同。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更包含有多个编辑键810,多个编辑键810设置于左手键区100与右手键区200之间,例如可以是「Ctrl」、「Shift」、「Enter」或者可以是空格键。更进一步的,空格键可以根据左手键区100及右手键区200的位置,分别在左手键区100及右手键区200靠近用户进端300的位置分别再设置两个空格按键,以供左手或右手使用。另外在第一按键列110及第二按键列210靠近用户进端300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功能键、编辑键810或快捷键,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更进一步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还包含有一个数字键区830及一个方向键区840,方向键区840设置于右手键区200的右侧,数字键区830设置于方向键区840的右侧。
请参考图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直线120可以具有多个第一交会点130,多个第一交会点130位于所述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用户近端300;多个第二直线220具有多个第二交会点230,多个第二交会点230位于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用户近端300;意即多个第一直线120两两之间相距的弧度不同,使多个第一直线120分别交会于多个第一交会点130;多个第二直线220两两之间相距的弧度不同,多个第二直线220分别交会于多个第一交会点230。
请参考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携式计算机900,可携式计算机900包含一个主机910与枢接于主机910的一个显示屏920,其中主机910还包含有一个键盘930,键盘930包含有前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技术特徵。
本实用新型重点在于将主要常用按键以符合人手掌、指骨放射状生理结构和运动特征的方式重新布局,以使使用者获得轻松舒适的操作体验,所述主要常用按键的字母、数字排列顺序除了采用QWERTY的标准键盘顺序排列,也可采用其他键盘排列顺序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在键盘上的键列采用放射状的排列方式,且键列之间存在夹角,符合人手掌指骨间自然角度的解剖结构特征,可有效改善敲击按键时腕关节、指掌关节、指间关节强制扭曲的问题,同时提高提高输入速度及输入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专门人士应可理解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中。

Claims (10)

1.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10),包含有一个左手键区(100)、一个右手键区(200)、一个用户近端(300)、与一个用户远端(4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手键区(100)包含多个第一按键列(110)与多个第一按键行(190),所述多个第一按键列(110)呈第一放射状排列;
所述右手键区(200)包含多个第二按键列(210)与多个第二按键行(290),所述多个第二按键列(210)呈第二放射状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射状排列是各所述第一按键列(110)所在的第一直线(120)两两之间存在第一夹角(140),所述多个第一直线(12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交会点(130),所述第一交会点(130)靠近所述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所述用户近端(300);
所述第二放射状排列是各所述第二按键列(210)所在的第二直线(220)两两之间存在第二夹角(240),所述多个第二直线(22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交会点(230),所述第二交会点(230)位于所述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所述用户近端(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一夹角(140)为2~8度,所述各第二夹角(240)为2~8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直线(120)具有多个第一交会点(130),所述多个第一交会点(130)位于所述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所述用户近端(300);
所述多个第二直线(220)具有多个第二交会点(230),所述多个第 二交会点(230)位于所述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该用户近端(3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线(120)与所述第二直线(220)间形成有多个第三夹角(410)与多个第三交会点(420),所述多个第三交会点(420)位于所述人体工程学键盘(10)的所述用户远端(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三夹角(410)中,最小的角度为10度,最大的角度为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按键行(190)呈第一弧状排列,所述第一弧状的圆心位于所述用户近端(300)的左侧;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按键行(290)呈第二弧状排列,所述第二弧状的圆心位于所述用户近端(300)的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有多个编辑键(810),所述多个编辑键(810)设置于所述左手键区(100)与所述右手键区(2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程学键盘(10),其特征在于:
更包含有一个数字键区(830),设置于所述右手键区(200)的更右侧。
10.一种可携式计算机(900),包含有一个主机(910)与枢接于该主机(910)的一个显示屏(920),所述主机(910)更包含有一个键盘(930),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盘(930)为权利要求1至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人体工程学 键盘(10)。
CN201620485783.1U 2016-05-25 2016-05-25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Active CN205845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5783.1U CN205845017U (zh) 2016-05-25 2016-05-25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US16/303,009 US10838509B2 (en) 2016-05-25 2017-05-12 Ergonomic keyboard and portable computer
JP2018600155U JP3221749U (ja) 2016-05-25 2017-05-12 人間工学的キーボード及び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
PCT/CN2017/084117 WO2017202217A1 (zh) 2016-05-25 2017-05-12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EP17802063.2A EP3435210A4 (en) 2016-05-25 2017-05-12 ERGONOMIC KEYBOARD AND PORTABLE CALCULA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5783.1U CN205845017U (zh) 2016-05-25 2016-05-25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45017U true CN205845017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2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5783.1U Active CN205845017U (zh) 2016-05-25 2016-05-25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8509B2 (zh)
EP (1) EP3435210A4 (zh)
JP (1) JP3221749U (zh)
CN (1) CN205845017U (zh)
WO (1) WO201720221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1263A (zh) * 2017-06-30 2017-10-24 福州贝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键盘及人机交互装置
WO2017202217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王希国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5482A (en) * 1973-12-14 1976-03-23 Harvey Einbinder Orthogonal input keyboards
US4769516A (en) * 1986-10-06 1988-09-06 Allen Donald E Finger operated switching apparatus
US5336001A (en) * 1992-08-04 1994-08-09 Lichtenberg Allan C Maximum comfort keyboard
US6132118A (en) * 1999-04-13 2000-10-17 Grezeszak; Lori Curved mound ergonomic keyboard
US20010048837A1 (en) * 2000-01-21 2001-12-06 Parkinson John Victor Keyboard improvement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CN2484589Y (zh) * 2001-06-11 2002-04-03 寰贺电脑有限公司 键盘按键排列装置
EP1569070A1 (en) * 2004-02-26 2005-08-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 keyboard for a device
CN2828910Y (zh) * 2005-09-29 2006-10-18 孙啸晨 分体式鼠标键盘一体化计算机输入设备
CN201123029Y (zh) * 2007-12-03 2008-09-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00111332A (ko) * 2009-04-07 2010-10-15 박세준 인체공학 키보드
KR101129687B1 (ko) * 2010-05-28 2012-03-28 육심옥 속기 겸용 영문 키보드
CN201773361U (zh) * 2010-09-08 2011-03-23 王文辉 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
US20140198444A1 (en) * 2013-01-17 2014-07-17 Sze Wai Kwok Ergonomic Rearward Keyboard
CN205845017U (zh) * 2016-05-25 2016-12-28 王希国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2217A1 (zh) * 2016-05-25 2017-11-30 王希国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CN107291263A (zh) * 2017-06-30 2017-10-24 福州贝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键盘及人机交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38509B2 (en) 2020-11-17
EP3435210A4 (en) 2019-11-27
EP3435210A1 (en) 2019-01-30
JP3221749U (ja) 2019-06-20
US20190286246A1 (en) 2019-09-19
WO2017202217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gendran et al. Input Assistive Keyboard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 Survey
US20060279532A1 (en) Data input device controlled by motions of hands and fingers
US8810536B2 (en) Tablet computer input device
KR20080052438A (ko) 텍스트 입력을 위한 연속적인 탭의 사용
US9201508B2 (en) Alternative glove-based key entry for mobile devices
CN101952791A (zh) 附多功能程控按钮的人体工学鼠标
CN101021747B (zh) 一种具有鼠标功能的键盘
CN205845017U (zh) 人体工程学键盘及可携式计算机
GB2305714A (en) A keyboard glove
US20030179178A1 (en) Mobile Text Entry Device
US96066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put to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124532A (zh) 计算机输入设备
CN105138148B (zh) 一种穿戴式滑动输入设备及输入方法
US20150293607A1 (en) Chord input method of handheld device matching with virtual interface and physical buttons and handheld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226438A (zh) 一种手套形计算机鼠标
US20040196264A1 (en) Keypad input device
CN102654794A (zh) 一种持握式键盘
CN103513776A (zh) 键移式字符输入键盘
CN204557377U (zh) 电子输入手套
CN202854705U (zh) 适用于脚操作的电脑操作板
US20100207887A1 (en) One-handed computer interface device
CN102681698A (zh) 多键鼠标技术及鼠标
CN203025652U (zh) 掌上键盘
JP2003263264A (ja) 文字入力装置、および文字入力方法
CN205608666U (zh) 一种具有鼠标功能的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3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