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93251U - 一种自动采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采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93251U
CN201993251U CN201120035686XU CN201120035686U CN201993251U CN 201993251 U CN201993251 U CN 201993251U CN 201120035686X U CN201120035686X U CN 201120035686XU CN 201120035686 U CN201120035686 U CN 201120035686U CN 201993251 U CN201993251 U CN 201993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 screen
casing
collector
axial flow
f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356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勇
吴高林
罗晓初
唐世宇
邓帮飞
孟宪
彭姝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200356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93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93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932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采集器,包括:箱体、雨感器、电控箱和采集器,还包括:固定在箱体内的收集器;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轴流风机,轴流风机与电控箱电连接;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吸附丝网,该侧面与安装有轴流风机的侧面相对;设置在所述吸附丝网正下方,且两端具有开口的接雾槽,接雾槽一端固定在箱体的侧壁,另一端通过支撑架固定;以及一端连接接雾槽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收集器内的导管。应用本方案,电控箱控制轴流风机工作,在轴流风机的吸力下,雾水与吸附丝网发生碰撞被其吸附,雾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水珠沿吸附丝网流入位于吸附丝网正下方的接雾槽,进而通过导管流入收集器中,实现了雾水的采集,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采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降雨和降雾采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采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动采样器包括雨感器、电控箱和采样桶。其工作原理为:雨感器感应大气湿度的变化,其内感应元件电参数随着大气湿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参数变化通过内部设置的感应电路传递至电控箱。电控箱对比参数变化值与预设的参数变化阈值,当对比结果为参数变化值大于预设参数变化阈值时,表明天气状况为下雨,电控箱发送启动信号,采样桶开始采雨。当对比结果为参数变化值不大于预设参数变化阈值时,表明天气状况为未下雨,电控箱发送关闭信号,采样桶不采雨。
操作人员通过分析采样桶中采集的雨水样本,依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环保策略或者改进设备使用材料防止腐蚀。但是,在污染严重地区,除了雨水对环境、设备和材料存在影响,当雾水呈现酸性时,其对环境和设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然而,目前的自动采样器不具备采集雾水功能,操作人员需要手动采集雾水样本,进而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采集器,实现对雾水样本的采集,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采集器,包括:箱体、雨感器、电控箱和采集器,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箱体内的收集器;
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与电控箱电连接;
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吸附丝网,该侧面与所述安装有轴流风机的侧面相对,所述吸附丝网的长度小于所述箱体的长度;
设置在所述吸附丝网正下方,且两端具有开口的接雾槽,所述接雾槽的长度与所述吸附丝网的长度相等,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另一端通过支撑架固定;
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接雾槽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所述收集器内的导管。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表面,且向安装有所述吸附丝网的侧面外延伸的防雨帽檐。
优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采集器上的防尘罩;
一端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尘罩焊接的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雨感器倾斜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接雾槽宽度不小于所述吸附丝网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接雾槽连接有所述导管一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另一端的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收集器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顶端设有开口。
优选地,所述电控箱与所述轴流风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面的同一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自动采集器,包括:箱体、雨感器、电控箱和采集器,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箱体内的收集器;
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与电控箱电连接;
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吸附丝网,该侧面与所述安装有轴流风机的侧面相对;
设置在所述吸附丝网正下方,且底部设有开口的接雾槽;
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接雾槽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所述收集器内的导管。
优选地,所述接雾槽的开口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接雾槽两端的垂直距离。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控箱控制轴流风机工作,在轴流风机的吸力下,雾水通过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吸附丝网,与吸附丝网发生碰撞被其吸附,雾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水珠沿吸附丝网流入位于吸附丝网正下方的接雾槽,进而通过导管流入收集器中,实现了雾水的采集,操作人员通过对雾水的分析,为环境分析、设备保护提供数据参考。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样器,完成对雾水的自动采集,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一种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一种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另一种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另一种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个实施例:
现有的自动采集器能够自动采集雨水样本,操作人员通过对样本的分析,为环境分析和设备保护提供数据参考。但是,当雾水呈现酸性时,其对环境和设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然而,目前的自动采样器不具备采集雾水的功能,操作人员需要手动采集样本,进而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采集器,其正视图和后视图请分别参阅图1和图2,包括:箱体1、雨感器2、电控箱3、采集器4、收集器5、轴流风机6、吸附丝网7、接雾槽8、支撑架9和导管10。其中:
雨感器2安装在箱体1上表面。电控箱3安装在箱体1的侧面,且与雨感器2电连接。采集器4设置在箱体1的上表面,且与电控箱3电连接,采集器4的开启和闭合是由电控箱3控制的。
收集器5固定在箱体1内。轴流风机6安装在箱体1的侧面,且与电控箱3电连接。吸附丝网7设置在与安装有轴流风机6相对的箱体1侧面,其长度小于箱体1的长度。吸附丝网7的正下方设置有接雾槽8。接雾槽8两端具有开口,其长度与吸附丝网7的长度相等,且一端固定在7箱体1的侧壁,另一端通过支撑架9固定。导管10一端连接接雾槽8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收集器5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雨水采集的工作原理为:雨感器2内的降雨检测电路在雨水作用下导通,其内参数发生变化。雨感器2将参数变化值发送给与其电连接,即通过一根信号线连接的电控箱3。电控箱3内预设有参数变化阈值,电控箱3在接收到参数变化值后,将其与参数变化阈值进行对比,当对比结果为参数变化值大于参数变化阈值时,表明开始下雨,电控箱3发送启动信号,采集器4打开采集口,开始采雨。当对比结果为参数变化值不大于参数变化阈值时,表明天气未下雨,电控箱3发送关闭信号,采集器4关闭采集口,不采雨。
雾水采集的工作原理为:电控箱3内设置有轴流风机6开启和闭合时间,用于控制雾水收集时间。当电控箱3监控时间运行,当时间运行至轴流风机6开启时间,电控箱3发送开启信号给轴流风机6。轴流风机6开始运转,在轴流风机6的吸力下,雾水通过设置在箱体1侧面的吸附丝网7,与吸附丝网7发生碰撞被其吸附。雾水变大后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水珠沿吸附丝网7流入位于吸附丝网7正下方的接雾槽8,进而通过导管10流入收集器5中。当时间运行至轴流风机6关闭时间,电控箱3发送关闭信号给轴流风机6。轴流风机6停止运转,停止雾水的采集。电控箱3内设置的轴流风机6开启和闭合时间可以存储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由PLC监控时间运行。并且时间设置可以依据使用环境的变化由操作人员更改。
然而,在雨天进行雾水采集时,雨水可能会被吸附在吸附丝网7上,并最终流入收集器5中,进而导致对雾水分析准确性降低。因此,为了避免雨水进入收集器5中,在箱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防雨帽檐11,该防雨帽檐11向安装有吸附丝网7的侧面延伸,以遮挡吸附丝网7,避免雨水被其吸附。防雨帽檐11的安装方式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俯视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正视图,从图1可以看出采集器4与大气接触,采集器4容易积聚灰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还包括:防尘罩12、连杆座13、连杆14、连接螺杆15、连接螺母16、螺杆17、转臂18和电机19,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右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剖视图。其中:
防尘罩12设置在采集器4上,以避免灰尘积聚在采集器4表面,影响雨水样本的准确度。
连杆座13、连杆14、连接螺杆15、连接螺母16、螺杆17、转臂18和电机19组成传动机构。其中:
电机19与电控箱3电连接。转臂18绕在电机19的轴上。连接螺杆17与转臂18轴连接。螺杆17和连接螺杆15通过连接螺母16连接。连接螺杆15的另一端与连杆14的中间部位轴连接。连杆14的一端与连杆座13轴连接,另一端焊接在防尘罩12上。连杆座13焊接在箱体1的侧壁上。当自动采集器开始采雨时,电控箱3发送启动信号给电机19,电机19带动转臂18转动,进而螺杆17和与螺杆17相连的连接螺杆15摆动,连接螺杆15推动连杆14运动,将防尘罩12从采集器4上移开,采集器4开始采雨,此时,电机19停止工作。当雨感器2感应到雨停时,电控箱3发送关闭信号给电机19,由连杆座13、连杆14、连接螺杆15、连接螺母16、螺杆17、转臂18和电机19组成传动机构将防尘罩12移至采集器4上,采集器4停止采雨,电机19停止工作。当然,电控箱3在自动采集器不工作状态时,不发送任何信号,此时,防尘罩12一直覆盖在采集器4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中,雨感器2倾斜安装在箱体1的上表面。之所以采用倾斜安装是为了利于雨感器2内雨水的流动,避免雨水积聚导致雨感器2内的参数变化,进而使得自动采集器开始采雨。同时,雨感器2倾斜安装,增加了感雨面积,提高雨感器2的灵敏度。
此外,接雾槽8的宽度不小于吸附丝网7的宽度,以保证雾水能够全部落到接雾槽8中。接雾槽8连接有导管10一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固定在箱体1侧壁上的另一端的垂直距离,即接雾槽8倾斜安装,在重力作用下,接雾槽8内的雾水能够更快的流入收集器5内。收集器5设置有防尘盖,防尘盖顶端设有开口,用于将导管10插入到收集器5内,同时避免灰尘进入收集器5中。电控箱3与轴流风机6安装在箱体1的同一侧面的同一高度。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控箱3控制轴流风机6工作,在轴流风机6的吸力下,雾水通过设置在箱体1侧面的吸附丝网7,与吸附丝网7发生碰撞被其吸附,雾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水珠沿吸附丝网7流入位于吸附丝网7正下方的接雾槽8,进而通过导管10流入收集器5中,实现了雾水的采集,操作人员通过对雾水的分析,为环境分析、设备保护提供数据参考。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样器,完成对雾水的自动采集,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集成了雨水和雾水的采集功能,因此,使用一个自动采集器即可同时完成雨水和雾水的采集。相对于使用两个自动采集器方可完成雨水和雾水的采集来说,节约了成本。
另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另一种正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的另一种后视图。其中:
1为箱体、2为雨感器、3为电控箱、4为采集器、5为收集器、6为轴流风机、7为吸附丝网、8为接雾槽、9为导管。其中:
雨感器2安装在箱体1上表面。电控箱3安装在箱体1的侧面,且与雨感器2电连接。采集器4设置在箱体1的上表面,且与电控箱3电连接,采集器4的开启和闭合是由电控箱3控制的。
收集器4固定在箱体1内。轴流风机6安装在箱体1的侧面,且与电控箱3电连接。吸附丝网7设置在与安装有轴流风机6相对的箱体1侧面,其长度小于箱体1的长度。吸附丝网7的正下方设置有接雾槽8。接雾槽8的底部设有开口。导管9一端连接接雾槽8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收集器5内。为了便于接雾槽8中的雾水流入收集器5,接雾槽8的开口的垂直距离小于接雾槽8两端的垂直距离,如图7所示,接雾槽8呈“V”字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样器的工作原理与上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采样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再加以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中,雨感器2倾斜安装在箱体1的上表面。之所以采用倾斜安装是为了利于雨感器2内雨水的流动,避免雨水积聚导致雨感器2内的参数变化,进而使得自动采集器开始采雨。同时,雨感器2倾斜安装,增加了感雨面积,提高雨感器2的灵敏度。
此外,为了避免雨水进入收集器5中,在箱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防雨帽檐,该防雨帽檐的安装方式与图3所示的上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相同,其向有吸附丝网的侧面延伸,以遮挡吸附丝网7,避免雨水被其吸附。
同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还包括:防尘罩、连杆座、连杆、连接螺杆、连接螺母、螺杆、转臂和电机,其中:防尘罩设置在采集器4上,以避免灰尘积聚在采集器4表面,影响雨水样本的准确度。
连杆座、连杆、连接螺杆、连接螺母、螺杆、转臂和电机组成传动机构,用于自动搬移防尘罩。其中连杆座、连杆、连接螺杆、连接螺母、螺杆、转臂和电机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分别与上一实施例中这些组成的连接和工作原理相同,对此不再加以赘述。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控箱3控制轴流风机6工作,在轴流风机6的吸力下,雾水通过设置在箱体1侧面的吸附丝网7,与吸附丝网7发生碰撞被其吸附,雾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水珠沿吸附丝网7流入位于吸附丝网7正下方的接雾槽8,进而通过导管9流入收集器5中,实现了雾水的采集,操作人员通过对雾水的分析,为环境分析、设备保护提供数据参考。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样器,完成对雾水的自动采集,进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采集器集成了雨水和雾水的采集功能,因此,使用一个自动采集器即可同时完成雨水和雾水的采集。相对于使用两个自动采集器方可完成雨水和雾水的采集来说,节约了成本。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采集器,包括:箱体、雨感器、电控箱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箱体内的收集器;
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与电控箱电连接;
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吸附丝网,该侧面与所述安装有轴流风机的侧面相对,所述吸附丝网的长度小于所述箱体的长度;
设置在所述吸附丝网正下方,且两端具有开口的接雾槽,所述接雾槽的长度与所述吸附丝网的长度相等,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另一端通过支撑架固定;
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接雾槽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所述收集器内的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表面,且向安装有所述吸附丝网的侧面外延伸的防雨帽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采集器上的防尘罩;
一端与所述电控箱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防尘罩焊接的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感器倾斜安装在所述箱体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雾槽宽度不小于所述吸附丝网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雾槽连接有所述导管一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固定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另一端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器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顶端设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与所述轴流风机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同一侧面的同一高度。
9.一种自动采集器,包括:箱体、雨感器、电控箱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在所述箱体内的收集器;
安装在箱体侧面的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与电控箱电连接;
设置在箱体侧面的吸附丝网,该侧面与所述安装有轴流风机的侧面相对;
设置在所述吸附丝网正下方,且底部设有开口的接雾槽;
以及一端连接所述接雾槽的开口,另一端放置在所述收集器内的导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雾槽的开口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接雾槽两端的垂直距离。
CN201120035686XU 2011-02-10 2011-02-10 一种自动采集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93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5686XU CN201993251U (zh) 2011-02-10 2011-02-10 一种自动采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5686XU CN201993251U (zh) 2011-02-10 2011-02-10 一种自动采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93251U true CN201993251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568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93251U (zh) 2011-02-10 2011-02-10 一种自动采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9325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5488A (zh) * 2011-02-10 2011-09-07 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 一种自动采集器
CN103115801A (zh) * 2013-01-25 2013-05-22 北京林业大学 雾水采集装置
CN112683600A (zh) * 2020-12-17 2021-04-20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全自动雾水采样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5488A (zh) * 2011-02-10 2011-09-07 重庆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 一种自动采集器
CN103115801A (zh) * 2013-01-25 2013-05-22 北京林业大学 雾水采集装置
CN112683600A (zh) * 2020-12-17 2021-04-20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全自动雾水采样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5488A (zh) 一种自动采集器
CN201993251U (zh) 一种自动采集器
KR101348197B1 (ko) 태양전지패널 청소용 로봇장치
CN210800582U (zh) 一种环卫用道路清洁监控装置
CN205498769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
CN113284432A (zh) 一种具有自带降温除尘功能的智能电子站牌
CN210379857U (zh) 一种室外配电柜除尘装置
CN101769831B (zh) 一种雾水和自动分类气溶胶的采集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9329481U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的防护装置
CN209458800U (zh) 一种具有防雨功能的景观园林用led灯照明控制器
CN210005393U (zh) 一种颗粒物浓度检测仪
CN209730592U (zh) 一种防潮照明配电箱
CN112240859A (zh) 在线式大气粉尘粒径测量系统
CN104020512B (zh) 一种带led指示功能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5574984U (zh) 一种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装置
CN207234934U (zh) 一种新型监控器
CN201619568U (zh) 机车进风口百叶窗防水装置
CN201069381Y (zh) 具有低水量报警功能的汽车挡风玻璃清洗器储水装置
CN208689869U (zh) 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系统的led屏幕装置
CN209463001U (zh) 保水节水造林器
CN209927169U (zh) 一种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CN113078557A (zh) 一种室外防水防尘开关柜
CN202080246U (zh) 一种可控制变速的挡风雨刷装置
CN105785481A (zh) 防尘型雨量测量装置
KR200168243Y1 (ko) 자동 강수 채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Effective date: 201212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ELECTRIC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ONGQING 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23 No. 80, Mount Huangshan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401123 No. 80, Mount Huangshan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14

Address after: 401123 No. 80, Mount Huangshan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401123 No. 80, Mount Huangshan Avenue,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