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7670U -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7670U
CN201987670U CN2011200350897U CN201120035089U CN201987670U CN 201987670 U CN201987670 U CN 201987670U CN 2011200350897 U CN2011200350897 U CN 2011200350897U CN 201120035089 U CN201120035089 U CN 201120035089U CN 201987670 U CN201987670 U CN 201987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chassis
opening
treatment device
equipp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350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
许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Beijing Sales and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Beijing Sales and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Beijing Sales and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Beijing Sales and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350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87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7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76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在例如内窥镜工作站这样的医疗装置上的门体,以便于对设置在医疗装置中的台车上的设备进行操作。该医疗装置在一个端部具备用于收纳台车的台车收纳部,在该医疗装置上设置有使所述台车收纳部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在该开口处设有用于关闭该开口的门体,所述门体由第1门体和第2门体构成,所述第1门体位于与所述台车上常用操作钮和/或常用插口相应的位置,所述第2门体位于与所述台车上部不常用操作钮和/或常用插口相应的位置。

Description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体,特别是一种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在检查和治疗中,有时需要采用内窥镜进行人体介入诊断治疗,即,将内窥镜插入人体体腔,利用设置在内窥镜顶端的光学组件进行人体体腔内的观察。以往,与内窥镜相连的诊疗设备设置在台车上。这样做虽然便于医生及护士整体移动设备,但是,由于内窥镜是需要插入到人体内的设备,所以,在卫生上一般要求较高。同时,对于患者来说,往往希望诊疗操作现场是安全、卫生整洁的。从医生角度来说,同样希望避免交叉污染而确保患者安全。
但是,如上所述,目前内窥镜等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台车方式。当将各种设备设置在台车上后,为了避免这些设备与医护人员或者患者直接接触,以往在台车上设置有用于罩盖台车的罩。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525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台车,该台车上,在设在台车上的各设备外面覆盖有覆盖罩。在该覆盖罩的前部设置若干拉链形成开口窗,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该开口窗。通过设置覆盖罩,更加切实地保护了搭载在台车内的各种设备,使这些设备不受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将各种线缆设置在覆盖罩内。
但是,该台车上,在覆盖罩上设计拉链致使开口操作不够流畅,并且拉链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在例如内窥镜工作站这样的医疗装置上的门体,以便于对设置在医疗装置中的台车上的设备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该医疗装置在一个端部具备用于收纳台车的台车收纳部,在该医疗装置上设有使所述台车收纳部与外界连通的开口,该开口处设有用于关闭该开口的门体,所述门体由第1门体和第2门体构成,所述第1门体位于与所述台车上部常用操作钮和/或常用插口相应的位置。
采用该门体,与以往的在台车上设置罩体,并在罩体上设置利用拉链开闭的窗口相比,设置由第1门体和第2门体构成的门体,并将第1门体设置在与所述台车上常用操作钮和/或常用插口相应的位置,将第2门体设置在与所述台车上部常用操作钮和/或常用插口相应的位置,这样,能够在需要操作常用操作钮和/或利用常用插口的时候,仅打开第1门体即可,而在需要对台车上的设备大范围进行操作时,可以只打开第2门体或者同时打开第1、第2门体,由此,在医护人员在小范围操作时,可以减少台车向外露出的面积,不会让患者感觉紧张和不舒适。可以提高医疗装置内窥镜工作站的外观品质和操作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1门体小于第2门体。
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常规常用操作时的台车露出来的操作钮,提高了医疗装置搭载部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2门体上,在与台车上的设备相应的部分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
这样,可以在不打开第2门体的情况下,透过透明观察窗,观察台车上设备的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1门体与第2门体之间具有相互拼接的形状。
这样,可以提高第1门体和第2门体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1门体和第2门体之间的拼接部分为C形。
这样,可以让拼接部分看起来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所述第1门体利用铰链机构安装在医疗装置搭载部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所述第2门体利用引导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医疗装置搭载部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利用所述第1门体和所述第2门体向相互远离方向的动作来打开门体。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在所述第1门体和第2门体相拼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允许医疗设备管线穿过的缺口部,该缺口部单独设置在第1门体上,或者单独设置在第2门体上,或者由在第1、第2门体上形成的第1、第2缺口部拼接而成。这样,可以在不打开第1、第2门体的情况下,直接向台车上的设备上插入例如内窥镜管线等管线、特别是内窥镜供电插头、光源线缆等,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感,使得整个操作现场更为整洁。此外,也可以将所述缺口部设置在所述第1门体和第2门体相拼接的部分处,从而在第1门体和第2门体之间形成由缺口部形成的插口。也可以将常用插口设在由第1门体和第2门体上的缺口形成的开口处。这样,在已向台车上插入了内窥镜插头等时,能够不影响对第1门体和/或第2门体进行的开关门操作。换言之,可以在内窥镜插头等已被插在台车上的情况下,打开第1门体来进行常用按钮的操作,和/或打开第2门体进行不常用按钮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疗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搭载部的立体图,图中是安装抽屉时的状态。
图3是在搭载部上安装有搭载部结合机构的状态。
图4(a)是从后侧观察组合好的内窥镜搭载部和操作部时看到的立体图,图中台车未插入到内窥镜搭载部内的状态。
图4(b)是只有内窥镜搭载部时的侧视图,图中标示台车插入到内窥镜搭载部内的状态。
图5是表示台车和台车引导部关系的示意图。
图6(a)是第1门体、第2门体部分及其周围部分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第1门体和第2门体关闭的状态。
图6(b)是第1门体、第2门体部分及其周围部分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第1门体和第2门体打开的状态。
图7(a)是理线盒门体及其周围部分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理线盒门体关闭的状态。
图7(b)是理线盒门体及其周围部分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理线盒门体打开的状态。
图8是理线盒门体及其周围部分的示意图,图中表示的是理线盒门体打开的状态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医疗装置,是以医用内窥镜工作站为例进行的说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谓的前后,是指在工作站的常规使用状态下,将经常面对医护人员的面称之为前侧,与该前侧相反的一侧称之为后侧。
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概要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医用内窥镜工作站(下文简称工作站)是一个可以拆分的整体结构。该内窥镜工作站包括内窥镜搭载部1和操作部100。内窥镜搭载部1和操作部100通过结合机构结合在一起,关于结合机构在下文详细介绍。
在操作部100上竖立设置有主显示器支架101。该主显示器支架101被用于悬挂多台主显示器106。主显示器支架101包括主支杆102和多个副支杆103~105。其中第1副支杆103连接在主支杆102的上端,从该主支杆102的上端横向延伸。第2副支杆104经由带阻尼器的万向调节机构与第1副支杆103外端相连。该第2副支杆104也沿横向延伸。第3副支杆105也经由带阻尼器的万向调节机构与第2副支杆104的外端相连。该第3副支杆105呈T字形,其从第2副支杆104的外端向下延伸,然后向左右两端分叉,在两个水平方向外端,各自安装有一个主显示器106。在主显示器106的各自下侧,分别设置有从该主显示器106延伸出来的把手107。能利用该把手107来调整主显示器。也可以在第3副支杆105的分叉处另外设置一个带阻尼器的万向调节机构。从而,可以单独调节两个主显示器106。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调节主显示器位置和角度的把手107采用防菌材质,也可以定期将把手进行更换达到保障卫生的效果。
另外,在本例子中,利用三个副支杆来进行主显示器的调节。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只使用两个副支杆,或者使用四个以上的副支杆。或者设置可以伸缩的主支杆、副支杆,以更便捷地调节主显示器的角度和朝向。再者,对于主显示器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数量,也可以只用一个主显示器,或者使用三个以上的主显示器。换言之,该主显示器的设定方式可以根据医生的需要进行任意地设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主显示器支架101设置在操作部100的角落,但并不限于此,该主显示器支架10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操作部100上的任意位置。为了平衡主操作部100,使其不会倾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100中设置有配重,以使该操作部100单独设置时,也就是说,该操作部100不与内窥镜搭载部1连接时,也可以很稳固地坐落在地面上。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操作部100上设置有预定弧度的弯曲,该弯曲也并不是一定要设置。可以根据检测时的具体情况,选择任意形状的操作部100。
接下来,说明内窥镜搭载部1(以下简称搭载部1)。如图1~图4所示,该搭载部1轮廓线的设计与操作部100相仿,即,也是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防止搭载部1倾翻。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搭载部1设置为长条且不带弧度的形状,或者只是方形的形状。对于该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在后部设置收纳台车8的凹部2,并且能够在前部设置能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内窥镜等操作设备,可以将搭载部1设置为任何形状。
首先,从搭载部1的后侧开始说明。
如图4所示,在搭载部1的后部,设有用于容纳台车8的凹部2。该凹部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台车收纳部。该凹部2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优选该凹部2形成为与台车8相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与本申请人在市场上销售的例如WM-NP1型号的台车相应的形状。即,大致呈立方体内凹的形状。此外,从医疗场所的环境的整洁角度来看,优选将台车8收纳到凹部2内以后,台车8的后部与搭载部1的后部大致齐平。这样,更有利于使整个诊疗室看起来更加整洁。
在凹部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引导台车8的轮子81的引导机构7。图5中示出了该引导机构7的立体图,引导机构7包括前板和两个侧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板和侧板间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各自独立地设置前板和两个侧板。在图中没有示出,在前板的表面上设置有呈外八字形的用于向外侧引导台车8的轮子81的引导突起,利用该引导突起,可以将推入引导机构7中的台车8的轮子81向前板的两侧引导,这样,可以起到使台车7不易脱离引导机构7(换言之不易离开凹部2)的作用。
在两个侧板上各自设置用于引导轮子的引导凹部72。在将该引导机构7设置在搭载部1上后,该引导凹部72的高度略高于台车8的轮子81。这样允许轮子81有些许倾斜地进入到引导机构7中,以不易卡住轮子81。对应于引导凹部72的形成,引导凹部72的上方构成为引导突起71。利用该引导突起71,增强了引导机构7的强度。另外,关于该引导机构7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直接在凹部的内壁上粘贴突起条来实现引导功能。
另外,在图5中,示意性地画出了设置在台车8上的一部分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奥林巴斯公司的型号为CV-260、CVL-260、PSD-30的内窥镜驱动设备中的至少一个。
接下来从搭载部1的前侧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搭载部1的前侧设置有理线盒5和与上文中详细介绍过的凹部2相对应的门体4以及供医护人员操作吸引器等辅助设备时操作的踏板9。
在搭载部1前部的与凹部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该凹部2连通的开口,能通过该开口对搭载在台车8上的诊疗设备进行操作。在该开口处设置有能关闭该开口的门体4。该门体4包括较小的第1门体41和较大的第2门体42。如图6(a)、6(b)所示,其中第1门体41设置在门体4的左上部,该第1门体41与台车上经常使用的内窥镜图像处理中心、内窥镜冷光源等的旋钮等、以及各种位于上述各设备上的常用插口相对应,以供医护人员能在只打开较小的第1门体41的时候,就能方便地进行经常性操作及插入常用线缆等。另外,该第1门体41是利用铰链旋转式开启的门体,而第2门体42是滑动门式的门体。对于该第1门体41的铰链和第2门体42的滑轨,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中的铰链和滑轨。此外,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门体4的第2门体42上,设置有与台车8上的各种设备相对应的透明窗体。该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具有相互拼接的形状,在两者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其间实现完全拼接,且该拼接部分大致呈C形。在该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向相互远离方向分别打开的情况下,可将门体4完全打开。
另外,也可以在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将较小的第1门体41锁在第2门体42上。关于第2门体42与搭载部1之间,也可以相应地设置锁止机构,以能将第2门体42固定在搭载部1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门体,在所述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相拼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允许医疗设备管线穿过的缺口部。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门体41上形成有第1缺口部41a,在第2门体42上形成有第2缺口部42a。由此,利用该第1缺口部41a和第2缺口部42a,构成一个供医疗设备管线贯穿的缺口部。但该缺口部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只在第1门体41上单独形成缺口部,或者只在第2门体42上单独形成缺口部,此时,也能达到与上述拼接而成的缺口部相同的效果。采用该结构,可以在不打开第1、第2门体41、42的情况下,直接向台车上的设备上插入例如内窥镜管线等管线、特别是内窥镜供电插头、光源线缆等,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给患者造成的不适感,使得整个操作现场更为整洁。
所述缺口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相拼接的部分处,从而在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之间形成由缺口部形成的插口。这样,在已向台车8上插入了内窥镜插头等时,能够不影响对第1门体41和/或第2门体42进行的开关门操作。换言之,可以在内窥镜插头等已被插在台车8上的情况下,打开第1门体41来进行常用按钮的操作,和/或打开第2门体42进行不常用按钮的操作。
接下来,说明理线盒5。该理线盒5设置在搭载部1内,并向前侧具有开口。在该理线盒5和凹部2相连通,以将台车8上各设备的线缆(包括供电线、信号线和吸引管等用于内视镜的线缆)与理线盒5或显示设备相连。作为一种设置方式,可以选择在搭载部1的内部设置有一条专门用于布线的通道。此外,设置管线通道只是一种布线方法。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搭载部1上直接预留各种接口,仅需将台车上的线缆(特别是供电线和信号线,也包括连接于内窥镜驱动器等上的内窥镜吸引器管线等)接在相应的标准化接口上,就可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供电和信号传递。另外,设置管线通道仅是一种设置形式,也可以在整个搭载部1内不设置任何装置,而仅保持空腔结构,设置线缆架支承线缆,这样,更有利于线缆直接导线。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各种管线设置在搭载部内,因此,不会使不需要的线缆被医疗人员或患者看到,因此,可以更有效地确保整个诊疗室内的整洁。
如图7(a)、图7(b)、图8所示,在理线盒5的后壁上设置有两个引线口,其中一个引线口用于引出吸引管,另一个引线口用于引出仪器线缆。并且,在理线盒5的下部设置有彼此独立的收线凹部。每个收线凹部对应于一个引线口,这样,可以将从各引线口引出的各种线缆收纳在对应的收线凹部中,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地从引线口中向外抽线,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理线盒5的最大特点在于理线盒门体50上,该理线盒门体50利用铰链安装在理线盒5上,将理线盒5向前侧的开口覆盖住。该铰链可以采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铰链。此外,在理线盒门体5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理线盒门体50锁止在理线盒5上的锁止件,例如锁头等。在该理线盒门体50的上部设置有收放阻尼机构50a,该收放阻尼机构50a用于对从理线盒5中放出的线缆施加阻尼,以防止过多地放出线缆或者防止线缆因重力等自动收回而给医护人员的操作造成麻烦。
如图7(a)、图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收放阻尼机构50a是由单片橡胶片(一般采用硅胶)构成的,该橡胶片50ab沿横向排列,并被沿纵向加工有多个不完整的切槽,从而形成多片橡胶片50ab,这些橡胶片50ab间形成供线缆穿过的通道。由此,使线缆进入该切槽,进入橡胶片50ab之间,由橡胶片50ab对线缆施加阻尼。本实施方式的收放阻尼机构50a只是个例子,并不限于此,可以替代橡胶片,利用带阻尼的滚轮,或者带阻尼的夹持对偶机构等。
回到图1,对设置在搭载部1下部的踏板9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踏板9采用能收纳在搭载部1内的形式的踏板。与以往的直接将踏板放置在地面上的情况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在不使用踏板9时,将踏板9收纳在搭载部1内。这样,在不使用踏板9时,诊疗室内整洁,并且,不会妨碍到医护人员或患者,减少了诊疗室内危险情况发生的机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踏板利用滑轨滑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搭载部1上设置有引导槽,以对踏板9进行引导。还可以是,在搭载部1上设置弹出式机构,按压一次踏板9,踏板9就可以弹出,并在将踏板9送回后,能够利用卡定机构,将踏板卡定在搭载部1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踏板与搭载部之间通过线缆连接,但也可以在踏板9上设置无线收发器,同时,在搭载部1上也设置无线收发器,这样,可以实现踏板与搭载部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
接下来,说明用于对搭载部1和操作部100之间进行连接和卡定的结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结合机构采用的是凹凸配合方式的结合机构。如图2、图3所示,在搭载部1设置有平面状的端部18,在该端部18上,一上一下地设置有两个结合开口18a、18b。该结合开口18a、18b中,可以各设置有滑轨,以在单独利用搭载部1时,可以在该结合开口18a、18b中安装抽屉,以供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盛放物品。在不利用抽屉时,可以由医护人员拆下抽屉,在该结合开口18a、18b中各自安装上结合突起18c、18d。同时,由于在操作部100上预先设置有与端面18接合的端面(未图示)和与结合突起18c、18d相接合的结合凹部(由结合开口18a、18b形成)。此时,只要将结合突起18c、18d与操作部100上的结合凹部接合上,就可以实现操作部100和搭载部1之间的连接。至于操作部100和搭载部1之间的线缆连接,可通过在搭载部1和操作部100之间另行设置有能利用盖板罩盖住的插线孔来进行线缆连接。关于接线这部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选择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对于搭载部与操作部之间的连接固定,也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卡定机构或者固定机构,例如设置有将二者相互间固定起来的卡扣式的卡子,或者利用螺栓将二者固定在一起等,只要是能对二者的相对位移进行限制的手段即可,并不限定于具体形式。
另外,可根据诊疗需要,在搭载部1上还可以设置用于调节内窥镜显像效果的白平衡帽、用于使空气流动的散热栅格等。另外,在搭载部1的后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引瓶,吸引瓶用于回收从人体内抽吸出来的液体。另外还可以设置有送水瓶,送水瓶用于盛放打入人体的水等灌洗液。另外,搭载部的物品摆放区的外边缘设有凸起,用于防止药品或诊疗工具滑落。
此外,在搭载部1上,还设置有供护士等医护辅助人员观察使用的副显示器30。
另外,也可以在搭载部上设置有快捷按键。该快捷键的表面积较大并被设置在便于医生点击的位置,通过点击该快捷键可以控制电脑自动截屏或呼叫护士等功能。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其特征在于,该医疗装置在一个端部具备用于收纳台车(8)的台车收纳部(2),在该医疗装置上设有使所述台车收纳部(2)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在该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关闭该开口的门体(4),所述门体由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构成,所述第1门体(41)位于与所述台车(8)上常用操作钮和/或常用插口相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体(41)小于第2门体(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门体(42)上,在与台车上的设备相应的部分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体(41)与第2门体(42)具有相互拼接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装置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之间的拼接部分为C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门体(41)利用铰链机构安装在医疗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门体(42)利用引导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医疗装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第1门体(41)和所述第2门体(42)向相互远离方向的动作来打开门体(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相拼接的部分上形成有允许医疗设备管线穿过的缺口部,该缺口部单独设置在第1门体(41)上,或者单独设置在第2门体(42)上,或者由在第1、第2门体(41、42)上形成的第1、第2缺口部(41a、42a)拼接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部设置在所述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相拼接的部分处,从而在第1门体(41)和第2门体(42)之间形成由缺口部形成的插口。
CN2011200350897U 2011-01-28 2011-01-28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7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50897U CN201987670U (zh) 2011-01-28 2011-01-28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350897U CN201987670U (zh) 2011-01-28 2011-01-28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7670U true CN201987670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4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508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7670U (zh) 2011-01-28 2011-01-28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876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0663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内窥镜系统搭载部及内窥镜系统工作站
CN103501679A (zh) * 2012-01-30 2014-01-08 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内窥镜系统搭载部及内窥镜系统工作站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0663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内窥镜系统搭载部及内窥镜系统工作站
CN103501679A (zh) * 2012-01-30 2014-01-08 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内窥镜系统搭载部及内窥镜系统工作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3952B (zh) 内窥镜系统搭载部及内窥镜系统工作站
CN105431074B (zh) 次级成像内窥镜装置
CN105636500B (zh) 具有两个前服务通道的多观察元件内窥镜
WO2007012040A3 (en)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re-design
US20160262598A1 (en) Rotatable Connector for an Endoscope
CN104721004B (zh) 超声监护小儿外科手术护理台
WO1998002107A1 (en) Sterile encapsulated endoscopic video monitor and method
CN201987670U (zh)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
CN201958853U (zh) 用于医疗装置的门体及采用该门体的理线盒
US20170071811A1 (en) Dental chair
US11992182B2 (en) Sterile barri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botic surgery systems
US20150018617A1 (en) Stereoscopic endoscope
US11633243B2 (en) Instrument inser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procedures
US20220007923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apturing images during a medical procedure
CN105725987A (zh) 心血管内科护理监视仪
CN204207707U (zh) 腔镜保护套
CN103263253A (zh) 一种显示器可拆卸的医疗设备
WO2012171236A1 (zh) 胶框、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0115633A (zh) 医疗模块连接底座及医疗模块扩展系统
CN104856638B (zh) 阴道全息成像装置
WO2013022212A2 (ko) 처치용 검이경
CN104783897B (zh) 一种集束多臂智能外科手术辅助装置
CN103501679A (zh) 内窥镜系统搭载部及内窥镜系统工作站
US20120081853A1 (en) Medical antibacterial full-flat touch screen
BR112018009810B1 (pt) Painel de conexõ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