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3881U -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 Google Patents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3881U
CN201983881U CN2011200771913U CN201120077191U CN201983881U CN 201983881 U CN201983881 U CN 201983881U CN 2011200771913 U CN2011200771913 U CN 2011200771913U CN 201120077191 U CN201120077191 U CN 201120077191U CN 201983881 U CN201983881 U CN 201983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block
temperature
cement
sensing elemen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771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守德
芦令超
黄世峰
常钧
叶正茂
周宗辉
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Jinan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Jinan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Jinan
Priority to CN2011200771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83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3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38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包括试块和一对电极,该试块包括水泥基体,所述试块中心和外围设有所述电极,所述水泥基体中均布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和碳纳米管。位于所述试块外围的电极通过纯水泥净浆埋置于试块外围。所述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为:长度10-15mm、直径7±0.2μm、线电阻85Ω/m、拉伸模量175-215/Gpa。所述试块呈圆柱形,试块中心和侧面设有所述电极,位于试块中心的电极包括一铜线,另一电极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传感器元件的电容信号,而非电阻信号作为感知环境温度的电信号。

Description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技术领域的传感元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并能与大体积混凝土融为一体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背景技术
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和作用,结构温度场及内部温度梯度的研究,在现代工程结构检测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测量,不论是在施工期间还是运行期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施工期间,几乎所有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都要采取措施进行温度控制,减小结构体内温度梯度,防止裂缝发生,确保整体结构安全;在运行期间,温度荷载是引起坝体变形和应力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和准确地获得大坝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场信息,既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的关键,也是大体积混凝土运行期间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量,常常需要预埋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监测,这给实际工程操作带来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个温度传感器只可测量一个点的温度,要想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多点测量,需要预埋多个温度传感器,这将引起结构的多个部位的应力降低,大大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这类传感器对工作的环境要求高,耐久性差,使用年限低,造价相对高,同时在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大大提高工程造价;温度传感器材料与混凝土材料性能差,不能准确的测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因此,发明能与大体积混凝土相容、可多点测量不影响结构耐久性、使用寿命长、造价低且能实现温度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将短切碳纤维加入到水泥混凝土中,可赋予混凝土良好的温度敏感特性。例如,随环境温度的升高掺有适量碳纤维的混凝土电阻率出现有规律的降低,即温阻特性;适量碳纤维可使混凝土成为半导体材料,具有赛贝克效应,专CN200610024718就是利用碳纤维混凝土的赛贝克效应制成温度自测的机敏混凝土传感元件,该传感元件测量的温度集中在0℃~150℃之间。
实际大体积混凝土的环境温度可在正负温度范围内变化,尤其是最低温度,在寒冷的冬季或高原地区,环境的最低温度可达-15℃~-20℃之间。例如,青藏高原年正负变温的天数高达180d,日温差可达30℃。因此,研究可用于正负温测量,在正负温反复作用下仍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温度传感元件的测温范围还局限于零度以上,通过测量传感器元件的电阻信号作为感知环境温度的电信号,多次重复测量数据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的温度传感元件的测温范围还局限于零度以上,多次重复测量数据不稳定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包括试块和一对电极,该试块包括水泥基体,所述试块中心和外围设有所述电极,所述水泥基体中均布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和碳纳米管。
位于所述试块外围的电极通过纯水泥净浆埋置于试块外围。
所述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为:长度10-15mm、直径7±0.2μm、线电阻85Ω/m、拉伸模量175-215/Gpa。
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外直径20-40nm、内径5-10nm、长度50μm、比表面积110m2/g、密度2.1g/cm3。
所述试块呈圆柱形,试块中心和侧面设有所述电极,位于试块中心的电极包括一铜线,另一电极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
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传感器元件的电容信号,而非电阻信号作为感知环境温度的电信号。这是因为,电容信号与电阻信号相比,具有变化灵敏、稳定性好的特点。也就是说,利用传感器元件的温度-电容特性来测量混凝土结构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元件中的导电纤维包括短切碳纤维和碳纳米管,这些导电材料在水泥基体中形成许多电容器,其中碳纤维之间形成相对较大的电容器,而碳纳米管之间形成更为微观的电容器,从而在微观区域进一步增强整个温度传感器元件的电容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元件中更多的载流子由于热激发而参与导电,这些载流子由于众多电容器的存在而被吸附,使得传感器元件的电容值不断升高,通过测量传感器的电容可以感知传感器元件周围的环境温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作为水泥基体,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该水泥主要组成仍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组成类似,保证了温度传感器元件的基体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相容性;同时,硫铝酸钡钙矿物具有微膨胀特性,可以降低温度传感器元件的孔隙率,保证元件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在正负温度反复作用下保证测量信号的准确性;同时补偿水泥基体的干缩,减少收缩裂纹,提高传感器元件的耐久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成分为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和砂子的混合物,耐久性良好,而且与大体积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本实用新型安置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安装工艺简单,同时可以根据检测的部位的要求,改变传感器的尺寸以方便检测所需检测大体积混凝土部位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作为水泥基体,温度传感元件的测温范围拓展至冰点以下;2.该传感元件电容信号对温度变化敏感,多次重复测量数据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在-45℃-90℃1#和2#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电容率变化。
图2:在-45℃-90℃2#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在多次温度条件下电容率变化。
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块,2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纯水泥净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包括试块1和一对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该试块1包括水泥基体,试块1中心设有第一电极2,外围设有第二电极3。水泥基体中均布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和碳纳米管。
为了将第二电极3固化与试块1外围,第二电极3通过纯水泥净浆4埋置于试块1外围。
优选的,所述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为:长度10-15mm、直径7±0.2μm、线电阻85Ω/m、拉伸模量175-215/Gpa。
优选的,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外直径20-40nm、内径5-10nm、长度50μm、比表面积110m2/g、密度2.1g/cm3。
优选的,所述试块1呈圆柱形,试块1中心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第一电极2包括一铜线,第二电极3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
表1  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性能
Figure BSA00000456554200041
表2  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性能参数
Figure BSA00000456554200042
Figure BSA00000456554200051
表3  碳纳米管的性能参数
Figure BSA00000456554200052
表4  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熟料各矿相体系比例(wt%)
准备如表1、表2、表3和表4所述理化性能的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进行清洗、干燥处理,将一定比例的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加入到甲基纤维素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确保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分散完全;同时将碳纳米管加入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中分散,再将上述两种溶液倒入搅拌锅中进行搅拌,按水灰比0.35加入水、β-萘磺酸盐减水剂(水重量的3‰)、磷酸三丁脂消泡剂(水重量的2‰),然后分批加入水泥(同时加入标准砂,砂灰比为3∶1),搅拌4min后,在标准砂浆模具里注浆成型,埋入铜网电极,振实,将试样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90%)养护,1d后放入水中继续养护28d,真空干燥,制成温度传感元件。其中温度传感元件中水泥砂浆占98.5-99.5%,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占0.4%-1%,碳纳米管占0.1%-0.8%。图1为在-45℃-90℃温度范围内传感元件电容率变化曲线,多次重复测量,其电容数据稳定,变化幅度明显。试样原料配比见表5:
表5  试样原料配比(wt%)
Figure BSA00000456554200054
图1为-45℃-90℃范围内1#和2#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电容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由图1可以看出,未掺碳纳米管的1#元件在零度以下电容变化不明显,同时与掺入碳纳米管的2#元件相比,其整体电容变化无规律,因此,碳纳米管的引入可使测温元件的测量范围扩展到零度以下,以及数据测量更加有规律和稳定。
图2为-45℃-90℃范围内2#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电容率在多次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变化曲线。由图1可以看出,试样的温度-电容曲线在多次温度循环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电容特性,仅第1次循环与其他3次循环的温度-电容曲线相差较大。这是因为:温度循环1次之后,传感元件内部就会有部分水分被烘干,试样中水分减少,降低了温度传感元件的内部可供极化的离子数量,造成温度-电容曲线下降;其中第1次温度循环试样水分被烘干最多,因此其电容曲线与其他3次相差较大。由图1还可以看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传感元件温度-电容曲线线形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温度传感元件数据变化幅度大,电容随温度上升变化敏锐,数据变化重复性强,规律性明显。碳纳米管的引入扩大了温度传感元件的温度测量范围,至零度以下。

Claims (9)

1.一种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包括试块和一对电极,该试块包括水泥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块中心和外围设有所述电极,所述水泥基体中均布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和碳纳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试块外围的电极通过纯水泥净浆埋置于试块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切聚丙烯烃碳纤维为:长度10-15mm、直径7±0.2μm、线电阻85Ω/m、拉伸模量175-215/Gp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外直径20-40nm、内径5-10nm、长度50μm、比表面积110m2/g、密度2.1g/cm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外直径20-40nm、内径5-10nm、长度50μm、比表面积110m2/g、密度2.1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块呈圆柱形,试块中心和侧面设有所述电极,位于试块中心的电极包括一铜线,另一电极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块呈圆柱形,试块中心和侧面设有所述电极,位于试块中心的电极包括一铜线,另一电极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块呈圆柱形,试块中心和侧面设有所述电极,位于试块中心的电极包括一铜线,另一电极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块呈圆柱形,试块中心和侧面设有所述电极,位于试块中心的电极包括一铜线,另一电极包括围在试块侧面的铜网。
CN2011200771913U 2011-03-23 2011-03-23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3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71913U CN201983881U (zh) 2011-03-23 2011-03-23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771913U CN201983881U (zh) 2011-03-23 2011-03-23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3881U true CN201983881U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1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7719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3881U (zh) 2011-03-23 2011-03-23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838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625A (zh) * 2018-07-02 2018-09-28 浙江理工大学 保温外墙内外表面温差能量收集装置
CN109798998A (zh) * 2019-02-22 2019-05-24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精确固定的热电偶测量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625A (zh) * 2018-07-02 2018-09-28 浙江理工大学 保温外墙内外表面温差能量收集装置
CN108599625B (zh) * 2018-07-02 2023-11-14 浙江理工大学 保温外墙内外表面温差能量收集装置
CN109798998A (zh) * 2019-02-22 2019-05-24 山东建筑大学 一种精确固定的热电偶测量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n et al. A review on carbon-based self-sens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Zhang et al. Effect of characteristics of assembly unit of CNT/NCB composite fillers on properties of smart cement-based materials
Wen et al. Electrical-resistance-based damage self-sensing in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Azhari et al. Carbon fiber-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for tensile strain sensing
Sun et al. Thermoelectric percolation phenomena in carbon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De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iezoresistiv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reinforced alkali-activated fly ash/slag mortar
Fan et al. Piezoresistivity of carbon fiber graphite cement-based composites with CCCW
CN101886954A (zh)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Zuo et al. Sensing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tube–carbon fiber/cement nanocomposites
Frąc et al. Piezoresistive properties of cement composites with expanded graphite
CN112268933B (zh) 一种具备多智能特性的混凝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83881U (zh) 可用于正负温自测的水泥基温度传感元件
CN101509757A (zh) 碳纤维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工程应变测量系统
Hussain et al. Study on self-monitoring of multiple cracked concrete beams with multiphase conductive materials subjected to bending
CN105486218B (zh) 一种监测沥青路面应变的机敏材料应变计与应用
CN101050985A (zh) 混凝土结构局部监测压敏水泥基应力、应变传感器
CN105510405B (zh) 一种电容型水泥基湿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204B (zh) 一种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传感材料及其应用
YANG et al. Dynamic performance of municipal sludge solidified soil under freeze-thaw cycle
Han et al. Piezoresistive response extraction for smart cement-based composites/sensors
CN113603428A (zh) 一种具有导电性和机敏性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其制备方法和机敏性检测方法
CN201795880U (zh) 抗冻型水泥基应力传感器元件
Jiang et al. Graphene nanoplatelets-based self-sensing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ang et al. Health monitoring of C60 smart concrete based on self-sensing
CN102506691B (zh)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应变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