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8126U - 折叠框架 - Google Patents
折叠框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68126U CN201968126U CN2010205528389U CN201020552838U CN201968126U CN 201968126 U CN201968126 U CN 201968126U CN 2010205528389 U CN2010205528389 U CN 2010205528389U CN 201020552838 U CN201020552838 U CN 201020552838U CN 201968126 U CN201968126 U CN 2019681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traverse
- laminate
- pitman
- folded frame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play Racks (AREA)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性型涉及家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折叠框架。其包括四个立柱;在四个立柱之间有至少一支撑横梁对,支撑横梁对由水平相对两支撑横梁组成,支撑横梁可水平折叠、或水平弯曲,在各支撑横梁对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层板,层板可直立向上折叠、或直立向上弯曲,当各层板展开至水平时,各支撑横梁分别与本支撑横梁上的层板的背面相接触;各层板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可沿本连接棒与层板的连接点旋转,第一连接棒的另一端与层板下方的一支撑横梁的内侧连接,第二连接棒的另一端与层板下方的另一支撑横梁的内侧连接,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可沿本连接棒与支撑横梁的连接点旋转。其结构更加稳固、折叠操作更加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性型涉及一种折叠框架。
背景技术
家具为重要的日常生活用具,传统的家具通常是在四个立柱的上方固定一面板组成。而睡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的限制,传统的家具存在使用不便、占地过大的缺点。
近年来,折叠家具广受人们的欢迎。折叠家具(或者折叠框架)是一种在使用时可以被展开作为传统使用,在运输或收纳时可以被折叠起来的家具。例如:组合厨房、服务车、工作板、工艺台、园艺车、以及储物架等等。
虽然传统的折叠框架可以折叠成一定的大小,然而传统的折叠框架的外形比较笨重。特别是,传统的折叠框架折叠后的体积较大。
另外,在目前的运输,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厂家会将产品以未安装好的形式打包成集装的形式进行运输,但是现有的打包形式都是将未安装好的各部件进行紧凑打包,使得能够以紧凑的方式进行运输,方便运输。但是,采用该方式,终端用户需要将运送到的家具进行组装,导致使用不便。
因此,人们希望一种折叠框架,该折叠框架可以以预先安装好且紧凑的形式运输、以及存放的,并且可以展开到最大尺寸作为具有多个层板的桌子或者车子的家具。另外,人们希望其可以通过简便的操作便可完成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转变。
专利号为6123207的美国专利,披露了一种运输架子,该运输架子展开时可以方便的用于存放、运输物品,当其还可以处于展示模式,可以用于展示展品,还可以被折叠起来而本身存储起来。该架子具有一对中央支撑拄、在各中央支撑柱的两边分别设置由两个边柱。在边柱、中央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复数个层板,当本架子处于展开状态时,这些层板处于水平状态。当中央支撑柱连同边柱立起时,层板的枢轴倾斜。当层板基本直立时,这些边柱向中央支撑柱靠近,此时支架处于折叠状态。该支架在中央支撑柱、以及边柱的支撑的作用下可处于可靠状态。在一个立柱上设置有一个弹力均衡系统,该弹力均衡系统可以支持本架子的模式转换。
该折叠框架使用两中央支撑柱以及四个边柱形成支撑结构,通过弹力均衡系统实现整个架子的展开、折叠之间的模式装换,存在结构复杂、部件复杂的缺陷。
另外,专利号为5131547的美国专利,披露了一种折叠存储支架装配,该支架装配包括多个直立的、反U字形的框架组件,在这些支架组件的水平延伸空间内,设置有铰链连接的折叠层板组件。利用交叉梁作为之间的支撑以及折叠活动,该存储支架可以容易、快速地打开,从而可以移动框架组件使其相互分开。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移动该框架组件使其相互靠近该存储支架使得这些框架组件并拢在一起,同时通过铰链的向上运动、层板组件向上折叠,可以将该存储支架简单折叠起来。
但是在该专利中,其利用交叉梁作为折叠框架可以实现框架折叠,但是由于交叉梁的存在,使得其结构较为复杂,部件复杂繁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性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支撑结构牢固的折叠框架。
本实用性型提供的折叠框架,包括:四个立柱;
在四个立柱之间有至少一支撑横梁对,所述支撑横梁对由水平相对的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可水平折叠、或水平弯曲,
在所述各支撑横梁对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层板,所述层板可直立向上折叠、或直立向上弯曲,
当所述各层板展开至水平时,所述各支撑横梁分别与本支撑横梁上的层板的背面相接触;
所述各层板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可沿本连接棒与层板的连接点旋转,
所述第一连接棒的另一端与所述层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横梁的内侧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棒的另一端与所述层板下方的第二支撑横梁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可沿本连接棒与支撑横梁的连接点旋转。
所述各层板、和/或各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为:内部设置有至少两折叠线的板材;
所述板材可沿所述各折叠线折叠。
可选地,所述各层板由至少三段通过合页接合而成;
所述各段分别可沿所述合页折叠。
可选地,所述各层板由奇数段组成,其中中间段的长度不大于两立柱厚度之和。
可选地,所述各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均由至少三段通过合页接合而成;
所述各段分别可沿所述合页折叠。
可选地,所述各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由奇数段组成,其中中间段的长度不大于两立柱厚度之和。
可选地,构成所述各层板各段相对于本层板的中点对称;
构成所述各第一支撑横梁各段相对于本第一支撑横梁的中点对称,
构成所述各第二支撑横梁各段相对于本第二支撑横梁的中点对称。
可选地,所述各层板、和/或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为可弯曲的柔性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层板的背面中点位置;
所述第一连接棒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的内侧中点;
所述第二连接棒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的内侧中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棒的两端分别通过铰与所述层板、以及第一支撑横梁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两端分别通过铰与所述层板、以及第二支撑横梁连接。
由上可见,将其设置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叠结构,当需要运输或者收纳起来时,用户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使得层板直立向上折叠或直立向上弯曲、支撑横梁水平折叠或水平弯曲可以使得四个立柱充分紧挨在一起,以紧凑的方式折叠起来,而其中的各层板、支撑横梁、连接棒被收藏于紧贴的立柱之间的空隙内;
当需要使用时,使层板、以及折叠横梁充分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连接在各层板背面的连接棒随着旋转,当各层板、支撑横梁充分展开时,各连接棒支撑在各层板的背面,对各层板的承载起有利的支撑作用,补偿层板、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持横梁的刚性不足之缺陷,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实用性,另外,本结构使得,使用轻薄柔软的层板、支撑横梁而制造稳固的折叠框架成为可能。
同时,在有打开的过程中,各连接棒能够对其连接的两支撑横梁施加沿各连接棒径向的力,有利于保证各支撑横梁充分打开,保证本折叠框架在完全打开时,各支撑横梁不能轻易弯曲,保证在使用状态下,该折叠框架具有稳固的结构,具有良好的使用实用性。
另外,本实施例的两连接棒连接在层板、支撑横梁之间,该连接板可以在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协调层板、支撑横梁的折叠(或打开)运动,使得层板、支撑横梁之间的运动在折叠(或打开)过程中保持同步,使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运动保持顺畅,折叠(或打开)操作更加简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性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性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对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对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折合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折合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三段组成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由三段折叠构成折叠横梁、或层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由四段折叠构成折叠横梁、或层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由五段折叠构成折叠横梁、或层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由柔性弯折材料构成折叠横梁、或层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对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对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折合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折合状态时的左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性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折叠横梁、层板均由柔性可弯曲板充当的折叠框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的斜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性型,在此本实用性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性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性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
图1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可旋转桌面、具有两层板的旋面折叠桌 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15所示,本实施例折叠桌主要包括四个立柱1011、1012、1013、1014,在立柱1011、在四个立柱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支撑横梁对,各支撑横梁对由水平相对的两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横梁)组成。比如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横梁1021与其水平相对的支撑横梁1022构成一支撑横梁对。
其中,支撑横梁1021、1022分别由三段子横梁通过合页接合而成。为了保证本折叠框架折叠后的厚度足够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位于中间的子梁的长度设置成小于立柱1011与1014之间的厚度,两端的子梁长度相同,以保证该折叠框架被折叠后立柱1011、1014足够紧凑,折叠后的体积足够小。
对于各支撑横梁对,支撑横梁1021与相邻的立柱1011、立柱1014连接,支撑横梁1022与相邻的立柱1012、立柱1013连接,各支撑横梁1021、1022均可水平折叠,即可在水平面内被折叠。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其设置成水平向立柱构成的空间内折叠,这样可以最大化的节省折叠空间,使得折叠的结构更加紧凑。
但是,本支撑横梁1021、1022的水平折叠设置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将其设置成水平向外折叠的结构,只不过其折叠后占用的空间较大,相对于前一方式较不利于收纳而已。
在各支撑横梁对(1021+10222)的上方设置有层板103,其中层板103可直立向上折叠。
与支撑横梁1021、1022的设计同理,层板103由三平板通过合页结合而成,各平板可以沿合页旋转,而使得整个层板可以直立向上折叠。为了保证本折叠框架折叠后的厚度足够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位于中间的平板的宽度设置成小于立柱1011与1014之间的厚度,两边的平板宽度相同,以保证该折叠框架被折叠后立柱1011、1014足够紧凑,折叠后的体积足够小。
在层板103的背面设置有两连接棒(1041、1042),其中连接棒1041的一端连接在层板103的背面,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横梁1021的内侧;连接棒1042的一侧连接在层板103的背面。另一端接连在支撑横梁1022的内侧。连接棒1041、1042的两端分别可以本连接棒与层板103或者支撑横梁(1021或1022)的连接点旋转,其中连接棒1041、1042两端可以但不限于通过铰连接。连接棒1041、1042可以绕连接的铰旋转。图1-11所示的折叠框架的折叠原理如下:
通过向上折叠层板103,水平折叠支撑横梁1021、1022,可以使这个桌面结构在四个立柱之间的空间运动,连接棒1041、1042在层板103、支撑横梁1021、1022的联动下旋转,由基本水平状向直立状旋转,使得四个立柱1011、1012、1013、1014靠拢,实现折叠,而将层板103、支撑横梁1021、1022、连接棒1041、1042等机构收纳于四个立柱之间的空间内。
当需要使用时,可以使得各层板103直立向下展开,各支撑横梁1021、1022水平行外展开,连接棒1041、1042在层板103、支撑横梁1021、1022的联动下旋转,由直立状朝水平状旋转,当各层板103展开至水平时,各支撑横梁1021、1022与其上的层板103的背面相接触,该支撑横梁1021、1022可以用于在使用时,对其上的层板103起很好的支撑作用,连接棒1041、1042旋转到最大的状态使得用户可以在各层板103上放置物品,方便人们的使用。连接棒1041、1042 支撑在层板103的背面,对层板103的承载起有利的支撑作用。
由上可见,将其设置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叠结构,当需要运输或者收纳起来时,用户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使得层板直立向上折叠、支撑横梁水平折叠可以使得四个立柱充分紧挨在一起,以紧凑的方式折叠起来,而其中的各层板、支撑横梁、连接棒被收藏与紧贴的立柱之间的空隙内;
当需要使用时,使层板、以及折叠横梁充分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连接在各层板背面的连接棒随着旋转,当各层板、支撑横梁充分展开时,各连接棒支撑在各层板的背面,对各层板的承载起有利的支撑作用,补偿层板、支撑横梁的刚性不足之缺陷,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固性、实用性,另外,本结构使得:采用轻薄柔软的层板、支撑横梁而制造稳固的折叠框架成为可能。
同时,各连接棒在打开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连接的两支撑横梁施加沿各连接棒径向的力,有利于保证各支撑横梁充分打开,保证本折叠框架在完全打开时,各支撑横梁不能轻易弯曲,保证在使用状态下,该折叠框架具有稳固的结构,具有良好的使用实用性。另外,本实施例的两连接棒连接在层板、支撑横梁之间,该连接板可以在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协调层板、支撑横梁的折叠(或打开)运动,使得层板、支撑横梁之间的运动在折叠(或打开)过程中保持同步,使折叠(或打开)的过程中运动保持顺畅,折叠(或打开)操作更加简便、省时省力。
另外,使用本实施例方案还能够在制造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尺寸较小的边较材料,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固本折叠框架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置连接棒1041、1042:
连接棒1041、连接棒1042的一端共同连接在层板103的背面中点位置,连接棒1041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横梁1041的内侧中点;连接棒1042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横梁1042的内侧中点。使得其支撑结构均衡。
另外,还可以将连接棒1041、1042的长度设置成略大于本连接棒1041与层板103的连接点到支撑横梁1021与层板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同理将连接棒1042的长度设置成略大于本连接棒1042与层板103的连接点到支撑横梁1022与层板的接触点之间的长度。这样当本折叠框架完全展开时,连接棒1041(或1042)与层板103、支撑横梁1021(或层板1022)呈三角形形状(见图6),使得对层板103的支撑结构更加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既可以采用合页接合各段组成层板103、支撑横梁,但是并不仅限于此,比如还可以使用平面内设置有折叠线的塑胶板、或金属板(钢板、铜板等)等作为支撑横梁、和/或层板,该塑胶板、金属板可沿其折叠线旋转,而实现折叠,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安装、更为简便。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图12所示的三段组成的支撑横梁1021、支撑横梁1022、和/或层板103对本实施例的折叠机构实现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从本实施例的思想出发,还可以采用如图13、14所示的采用4段、5段甚至更多段接合组成层板、和/或支撑横梁,甚至更多段,甚至如实施例2所示的无限段(即可弯曲柔性板)组成,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为了使得本折叠框架的结构更加稳固,在立柱的上方、以及立柱的 下方分别设置有两相对的横梁105,使得起在打开时,四个立柱之间的结构足够稳定,使得其结构经久牢固。
为了便利运输,还可以在立柱的底部设置有转轮106。
实施例2:
参见图15-26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框架相对于实施例1图1-14所示的结构,所不同之处如下:
本实施例中的层板203(和/或支撑横梁2021、2022)可为一整块可直立弯曲的材料,同理支撑横梁2011、2022均为一整块可水平弯曲的材料。
实用性型人在进行本实施例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使用结构较薄、或者较为软的材料,而可弯曲的材料承载力度欠佳的问题,而如果增加厚度,又会导致材料成本较大的矛盾,并且使用材料的厚度越厚,折叠桌折叠厚的结构也不够紧凑,不便于运输。
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层板203的背面设置连接棒2041、2042可以进一步增加层板203、支撑横梁2021、2022的支撑承载作用,解决上述的矛盾,使得本实施例的折叠框架既轻便、又具有牢固的支撑结构,方便实用。
以上对本实用性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性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性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性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性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框架,其特征是,包括:
四个立柱;
在四个立柱之间有至少一支撑横梁对,所述支撑横梁对由水平相对的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第二支撑横梁可水平折叠、或水平弯曲,
在所述各支撑横梁对的上方分别设置有层板,所述层板可直立向上折叠、或直立向上弯曲,
当所述各层板展开至水平时,所述各支撑横梁分别与本支撑横梁上的层板的背面相接触;
所述各层板的背面与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可沿本连接棒与层板的连接点旋转,
所述第一连接棒的另一端与所述层板下方的第一支撑横梁的内侧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棒的另一端与所述层板下方的第二支撑横梁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可沿本连接棒与支撑横梁的连接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各层板、和/或各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为:内部设置有至少两折叠线的板材;
所述板材可沿所述各折叠线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各层板由至少三段通过合页接合而成;
所述各段分别可沿所述合页折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各层板由奇数段组成,其中中间段的长度不大于两立柱厚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各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均由至少三段通过合页接合而成;
所述各段分别可沿所述合页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各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由奇数段组成,其中中间段的长度不大于两立柱厚度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之任一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构成所述各层板各段相对于本层板的中点对称;
构成所述各第一支撑横梁各段相对于本第一支撑横梁的中点对称,
构成所述各第二支撑横梁各段相对于本第二支撑横梁的中点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各层板、和/或第一支撑横梁以及第二支撑横梁为可弯曲的柔性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连接棒、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层板的背面中点位置;
所述第一连接棒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的内侧中点;
所述第二连接棒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的内侧中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连接棒的两端分别通过铰与所述层板、以及第一支撑横梁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棒的两端分别通过铰与所述层板、以及第二支撑横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5528389U CN201968126U (zh) | 2009-09-24 | 2010-09-24 | 折叠框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8417 | 2009-09-24 | ||
CN200910178417.6 | 2009-09-24 | ||
CN2010205528389U CN201968126U (zh) | 2009-09-24 | 2010-09-24 | 折叠框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68126U true CN201968126U (zh) | 2011-09-14 |
Family
ID=435135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003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068B (zh) | 2009-09-24 | 2010-09-24 | 折叠框架 |
CN201020552838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8126U (zh) | 2009-09-24 | 2010-09-24 | 折叠框架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003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068B (zh) | 2009-09-24 | 2010-09-24 | 折叠框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2166068B (zh) |
HK (1) | HK1144136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6068A (zh) * | 2009-09-24 | 2011-08-31 | 吴健中 | 折叠框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34914A1 (zh) * | 2012-03-12 | 2013-09-19 | Kin Chung Ng | 易于折叠的折叠框架 |
CN102673847A (zh) * | 2012-05-18 | 2012-09-19 | 德清县圆正粉末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打托机的机架 |
CN103950597A (zh) * | 2014-04-25 | 2014-07-30 | 蚌埠市天网渔需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渔网折叠打包台 |
US10081380B2 (en) | 2015-07-16 | 2018-09-25 | Radio Flyer Inc. | Foldable wagon |
CN105364887A (zh) * | 2015-11-09 | 2016-03-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支撑架 |
CN105725517B (zh) * | 2016-02-29 | 2018-12-25 | 博罗县富轸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折叠置物架 |
CN106308113A (zh) * | 2016-10-24 | 2017-01-1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柜门整体开合式鞋柜 |
AU2020217450A1 (en) | 2019-08-15 | 2021-03-04 | Radio Flyer Inc. | Foldable beach wagon |
CA3138766A1 (en) | 2019-10-09 | 2021-04-15 | Samantha Sturgeon | Wagon with recline seatback |
WO2021081182A1 (en) | 2019-10-23 | 2021-04-29 | Radio Flyer Inc. | Handle release and locking mechanism |
CN110946441B (zh) * | 2019-12-31 | 2020-09-29 |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震货架支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356390A1 (fr) * | 1976-06-29 | 1978-01-27 | Toko Curtain Kk | Structure de meuble pliant, notamment du genre banquette |
US6851564B2 (en) * | 2003-05-28 | 2005-02-08 | Kelvin Kin-Chung Ng | Multi-plane compound folding frame |
GB2433049A (en) * | 2005-12-08 | 2007-06-13 | Freeform Design & Innovation L | Frame assembly for a foldable workbench |
CN2922606Y (zh) * | 2006-06-02 | 2007-07-18 | 曾令东 | 四柱组合垂直折叠架 |
CN201115526Y (zh) * | 2007-10-26 | 2008-09-17 | 泉州和兴五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布衣橱橱架结构 |
HK1144136A2 (en) * | 2009-09-24 | 2011-01-28 | Kelvin Ng | A folding frame |
-
2010
- 2010-09-21 HK HK10109007A patent/HK1144136A2/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9-24 CN CN 201010500344 patent/CN1021660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4 CN CN2010205528389U patent/CN2019681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6068A (zh) * | 2009-09-24 | 2011-08-31 | 吴健中 | 折叠框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144136A2 (en) | 2011-01-28 |
CN102166068A (zh) | 2011-08-31 |
CN102166068B (zh) | 2013-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68126U (zh) | 折叠框架 | |
CN103458740B (zh) | 垂直升降滑动折叠框架 | |
CN202095814U (zh) | 折叠货架 | |
CN107307653A (zh) | 一种便于展开及收纳的折叠床架 | |
CN110013120A (zh) | 一种桌面扩展式餐桌 | |
CN201958110U (zh) | 一种旋面桌 | |
CN101574207A (zh) | 便携式四折折叠床 | |
CN101138455A (zh) | 一种使用更加安全和便利的气弹簧助力起落床 | |
CN104643709A (zh) | 一种正翻床 | |
CN204363360U (zh) | 收纳柜 | |
CN202664822U (zh) | 带有内榻的组合式办公台 | |
CN201057863Y (zh) | 一种便携式折叠桌 | |
CN212878299U (zh) | 一种单边折叠架 | |
CN212280662U (zh) | 具有联动结构的隐形床 | |
CN202698217U (zh) | 带有活动桌面的伸缩桌 | |
CN201452178U (zh) | 一种多用折叠柜 | |
CN101703346B (zh) | 一种折叠桌架 | |
CN205197555U (zh) | 一种三折铁架床 | |
CN221902876U (zh) | 一种折叠鞋架 | |
CN221844307U (zh) | 一种易收纳拼装的隐形床结构 | |
CN219645303U (zh) | 一种具有支撑杆的单元柜及组合柜 | |
CN201480534U (zh) | 一种结构改良的衣柜 | |
CN201640941U (zh) | 一种折叠桌架 | |
CN220114643U (zh) | 同步收拢捆式野营拖车 | |
CN216256766U (zh) | 一种便携式烧烤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501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