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7938U - 可折叠袋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67938U
CN201967938U CN2010206866202U CN201020686620U CN201967938U CN 201967938 U CN201967938 U CN 201967938U CN 2010206866202 U CN2010206866202 U CN 2010206866202U CN 201020686620 U CN201020686620 U CN 201020686620U CN 201967938 U CN201967938 U CN 201967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psible bag
broken line
sidewalls
diapire
broken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66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建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6866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67938U/zh
Priority to US13/073,965 priority patent/US2011023595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67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679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袋,其由一种可挠性板材裁切而成,其包括一个底壁、二个侧壁以及二个连接壁。底壁呈矩形板状;二个侧壁分别连接于底壁之相对两侧,二个侧壁分别设有一条平行于底壁的第一折线;二个连接壁分别与二个侧壁及底壁连接形成一个容置空间,二个连接壁分别具有二条相互交叉的第二折线及一条平行于底壁的第三折线。第一折线、第二折线及第三折线均可朝向可折叠袋中心弯折,以使可折叠袋折叠在一起。该可折叠袋具有略为硬质且可弯折之板体,不但可避免袋体破裂,同时在不使用时可通过折叠缩小可折叠袋之体积,使本实用新型之可折叠袋具有可重复使用、收藏方便、容易携带且又美观之优点。

Description

可折叠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袋,尤其涉及具有可折叠收合功能作为购物袋使用的可折叠袋,该可折叠袋在不使用时能缩小体积,收藏和携带方便,并可以重复使用。
背景技术
在1870年美国人马格莉特·奈特(Margaret Knight)发明平底牛皮纸购物袋之前,人们在购买物品时不是用纸包,就是用粗布袋。而当她设计出可以自动折叠、黏贴的平底牛皮纸购物袋,制作平底纸袋的机械零件,并成立东方纸袋公司后,平底牛皮纸购物袋在人们购物时得到广泛使用。后因塑料袋的发明,纸制的购物袋逐渐有被塑料袋取代的趋势。而因近年环保观念被大力提倡,使丢弃后不易分解的塑料袋逐渐不受欢迎,故使用平底牛皮纸购物袋又再度被采纳,尤其用于购买面包、蛋糕或咖啡饮料的时候。
虽现有之牛皮纸购物袋在被丢弃后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毕竟一般牛皮纸制的购物袋通常厚度较薄且受制于所设计的形状,使得一般牛皮纸购物袋容易破裂且使用后不易重复折叠收纳,造成使用者不易携带,无法被长期一再重复使用,且由于牛皮纸购物袋仍需以砍伐树木来制造原料纸,故随着购物袋使用量的增加也将造成另一个环保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重复使用、收藏方便、容易携带且又美观的可折叠袋以作为购物袋使用,改善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有鉴于此,且发明人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产品之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之目标,发明人经认真设计与审慎评估后,完成本实用新型之可折叠袋的发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一般购物用纸制袋无法重复使用,使用者使用纸袋装物品时纸袋容易破裂且不易重复折叠收纳,而造成纸袋使用量增加的问题。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袋,由一种可挠性板材裁切而成,所述可挠性板材上设有折线,所述可挠性板材经裁切后通过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者熔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其包括一个底壁、二个侧壁以及二个连接壁,所述底壁呈矩形板状,所述二个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之相对两侧,所述二个侧壁分别设有一条第一折线,所述第一折线平行于所述底壁且可朝向可折叠袋的中心弯折,所述二个连接壁分别与所述二个侧壁及所述底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二个连接壁分别具有二条第二折线及一条第三折线,所述二条第二折线为所述连接壁之一对对角线且相互交叉,所述第三折线平行于所述底壁且穿过所述二条第二折线之交叉点,所述第三折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折线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折线和第三折线均可朝向可折叠袋的中心弯折。所述第一折线、第二折线及第三折线用于折叠所述侧壁和连接壁以缩小可折叠袋的容置空间,并方便使用者重复使用可折叠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中,所述二条第二折线可以互相垂直交叉,所述二条第二折线分别与所述第三折线呈45°角交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中,所述二个侧壁上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条第四折线,所述第四折线垂直于所述底壁。进一步,所述底壁上可以设有至少一条第五折线,所述第五折线与所述第四折线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五折线与所述二个侧壁互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中,所述二个侧壁上可以分别设有一条第六折线,所述第六折线平行于所述底壁且可朝向可折叠袋外部弯折,所述第六折线 之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折线之一端部相接,介于所述侧壁的上缘至所述第六折线间的长度不大于介于所述二个侧壁间之所述连接壁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还可以包括一个表壳,所述表壳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表壳设有至少一条第七折线,用以收纳折叠后之可折叠袋。进一步,所述表壳包含至少一组扣合、勾合、卡合、吸合或黏合的组件,用于固定所述表壳之开合端以避免所收纳之可折叠袋展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中,所述二个侧壁之上缘附近分别设有一个穿孔作为提把。所述二个侧壁位于上缘至该穿孔间之板材形成对折,以增加穿孔周围的板材厚度,并配以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熔合方式使对折处固定以增强该穿孔作为提把之支撑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中,所述可挠性板材可以由纸板、复合纸、金属、合金或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具有略为硬质且可弯折之板体,不但可避免使用者提携物品时产生袋体破裂之问题,同时在不使用时可通过折叠缩小可折叠袋之体积,使本实用新型之可折叠袋具有可重复使用、收藏方便、容易携带且又美观之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可折叠袋的立体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可折叠袋的立体图;
图3系图2所示的可折叠袋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可折叠袋的立体图;
图5系图4所示的可折叠袋之收合状态图;
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可折叠袋的收合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折叠袋A1,系由一种可挠性板材裁切而成,其设有若干条折线,该可挠性板材经过裁切后通过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者熔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可折叠袋A1的主体,其包括:一底壁1,系大致呈矩形板状;二个侧壁2,系分别连接于该底壁1之相对两侧,该等二个侧壁2分别设有一条第一折线41,该第一折线41系大致平行于该底壁1且可朝向该可折叠袋A1中心弯折;以及二个连接壁3,系分别与该二个侧壁2及该底壁1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等连接壁3分别具有二条第二折线42及一条第三折线43,该二条第二折线42系为连接壁3之一对对角线且互相交叉,该第三折线43系大致平行于该底壁1且穿过该二条第二折线42之交叉点,该第三折线43之端部系大致与该第一折线41之端部相连接,该等第二折线42与该等第三折线43均可朝向该可折叠袋中心弯折。其中,该等第一折线41、该等第二折线42及该等第三折线43用以折叠该等侧壁2及该等连接壁3以缩小该可折叠袋A1之容置空间。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其中该二条第二折线42系大致互相垂直交叉,且其中该二条第二折线42系分别与该第三折线43以大致45度角交叉。
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为如图2及图3所示之一种可折叠袋A2,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包括:一底壁1、二个侧壁2以及二个连接壁3。该等侧壁2分别设有一条第一折线41,该等连接壁3分别具有二条第二折线42以及一条第三折线43。第二实施例之可折叠袋A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二个侧壁2分别另设有至少一条第四折线44,该第四折线44系大致垂直于该底壁1。且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中该底壁1另设有至少一条第五折线45,该第五折线45系连接该等第四折线44的端部且大致与该二个侧壁2互相垂直。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其中该二个侧壁2更进一步分别可另设有一条第六折线46,该第六折线46系大致平行于该底壁1且可朝向该可折叠袋A2外部弯 折,该第六折线46之两端部系大致分别与该等第二折线42之一端部相接,介于该侧壁2的上缘至该第六折线46间的长度皆不大于介于该二个侧壁2间之该连接壁3的宽度,使该可折叠袋A2进行折叠压平时,该二个侧壁2的上缘至该第六折线46间的部份能够顺利地交叉叠放。
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为如图4所示之一种可折叠袋A3,其与第二实施例同样包括:一底壁1、二个侧壁2以及二个连接壁3。该等侧壁2分别设有一条第一折线41,该等连接壁3分别具有二条第二折线42以及一条第三折线43。其中该二个侧壁2分别另设有至少一条第四折线44,该第四折线44系大致垂直于该底壁1。又,如图4所示,其中该底壁1另设有至少一条第五折线45,该第五折线45系连接该等第四折线44的端部且大致与该二个侧壁2互相垂直,其中该第四折线44之端部系大致与该第五折线45之端部相连接。第三实施例之可折叠袋A3与第二实施例之可折叠袋A2不同之处在于:该可折叠袋A3更包括一个表壳5,系连接于该底壁1,用以收纳折叠后之可折叠袋A3。第三实施例中,该表壳5另设有至少一条第七折线47,该第七折线47系大致与该第五折线45对应设置且可与该第五折线45相互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熔合以连接该可折叠袋A3与该表壳5。另于第三实施例中,其中该表壳5系包含至少一组扣合、勾合、卡合、吸合或黏合的组件,系用于固定该表壳5之开合端以避免所收纳之可折叠袋A3展开,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中所示)可折叠袋A3系包括一组扣合组件之设置,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之表壳5系可包含至少一组公母扣件、套绳与扣件、拉链、磁铁或魔鬼粘,系用于固定该表壳5之开合端以避免所收纳之可折叠袋展开,而于本实施例中,表壳5系以一组公母扣件之设置为例说明。
上述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该二个侧壁2之上缘附近分别可设有一穿孔作为提把21,亦或可选择以一绳体设置于侧壁2上缘作为提把。另于上述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中,使该二个侧壁2 的上缘至该穿孔间之板材形成对折以增加穿孔周边之板材厚度,并配以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熔合方式使对折处固定以增强该穿孔作为提把之支撑力。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之一种可折叠袋A4,其与第一实施例之可折叠袋A1系同样包括:一底壁1、二个侧壁2以及二个连接壁3。该等侧壁2分别设有一条第一折线41,该等连接壁3分别具有二条第二折线42以及一条第三折线43。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可折叠袋A4包含一个穿孔提把21之设置,且该可折叠袋A4更包括一个表壳5系连接于该底壁1,用以收纳折叠后之可折叠袋。
需注意的是,与上述第二实施例所述之可折叠袋A2或第三实施例之可折叠袋A3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之可折叠袋亦可在不设置第四折线44、第五折线45或第六折线46的情况下,也包括一个表壳5连接于该底壁1,用以收纳折叠后之可折叠袋。
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中,该可折叠袋A1~A4,其中该可挠性板材系由纸板、复合纸、金属、合金或塑料材料制成。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之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实质的任何修改或者变化均处于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袋,由一种可挠性板材裁切而成,所述可挠性板材上设有折线,所述可挠性板材经裁切后通过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者熔合方式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底壁、二个侧壁以及二个连接壁,所述底壁呈矩形板状,所述二个侧壁分别连接于所述底壁之相对两侧,所述二个侧壁分别设有一条第一折线,所述第一折线平行于所述底壁且可朝向可折叠袋的中心弯折,所述二个连接壁分别与所述二个侧壁及所述底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二个连接壁分别具有二条第二折线及一条第三折线,所述二条第二折线为所述连接壁之一对对角线且相互交叉,所述第三折线平行于所述底壁且穿过所述二条第二折线之交叉点,所述第三折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折线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折线和第三折线均可朝向可折叠袋的中心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条第二折线互相垂直交叉,所述二条第二折线分别与所述第三折线呈45°角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条第四折线,所述第四折线垂直于所述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第五折线,所述第五折线与所述第四折线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五折线与所述二个侧壁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4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侧壁分别设有一条第六折线,所述第六折线平行于所述底壁且可朝向可折叠袋外部弯折,所述第六折线之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折线之一端部相接,介于所述侧壁的上缘至所述第六折线间的长度不大于介于所述二个侧壁间之所述连接壁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表壳,所述表壳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表壳设有至少一条第七折线,用以收纳折叠后之可折叠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壳包含至少一组扣合、勾合、卡合、吸合或黏合的组件,用于固定该表壳之开合端以避免所收纳之可折叠袋展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侧壁之上缘附近分别设有一个穿孔作为提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侧壁位于上缘至所述穿孔间之板材形成对折,并配以扣合、勾合、卡合、黏合或熔合方式使对折处固定以增强所述穿孔作为提把之支撑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性板材由纸板、复合纸、金属、合金或塑料材料制成。
CN2010206866202U 2010-03-29 2010-12-29 可折叠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67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66202U CN201967938U (zh) 2010-12-29 2010-12-29 可折叠袋
US13/073,965 US20110235950A1 (en) 2010-03-29 2011-03-28 Foldable Ba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66202U CN201967938U (zh) 2010-12-29 2010-12-29 可折叠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67938U true CN201967938U (zh) 2011-09-14

Family

ID=4457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662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67938U (zh) 2010-03-29 2010-12-29 可折叠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679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9744A (zh) * 2018-06-30 2018-10-19 浙江德清完美箱包有限公司 可折叠箱包
CN111824547A (zh) * 2020-05-29 2020-10-27 福建桥南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盒坯及其折叠成盒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9744A (zh) * 2018-06-30 2018-10-19 浙江德清完美箱包有限公司 可折叠箱包
CN111824547A (zh) * 2020-05-29 2020-10-27 福建桥南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盒盒坯及其折叠成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4495B2 (en) Folded sheets of material for use as a structural member and assembly thereof
CN209177087U (zh) 一种耐压的瓦楞纸箱
CN201967938U (zh) 可折叠袋
US20110164836A1 (en) Plastic bag with reinforced sides
JP3150520U (ja) 仕切り付き袋
TWM500746U (zh) 置物盒
JP2010105266A (ja) 手提げ袋の製造方法
TW201811622A (zh) 包裝箱結構改良
CN209127137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盒
CN103387075A (zh) 一种折叠盒
CN205923871U (zh) 纸巾盒
CN214566798U (zh) 一种可变换收纳和悬挂方式的便捷收纳盒
CN203211735U (zh) 多功能包装袋
CN211766956U (zh) 一种可手提的自封箱裁片
CN214085639U (zh) 一种缓冲快递袋
CN220701661U (zh) 一种新提把
CN215623340U (zh) 一种折叠封底的环保蜂窝纸箱
CN213535437U (zh) 一种多用途内档
CN215591266U (zh) 一种瓦楞纸盒
CN218432235U (zh) 一种可折叠的瓦楞包装盒
TWM565996U (zh) Sheet typ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g
CN103043317A (zh) 多功能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1164B (zh) 一种上下双自扣自封包装盒
CN214165583U (zh) 一种快拆装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包装箱
CN216270335U (zh) 一种三角折叠式卡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