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5403U -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65403U
CN201965403U CN2010206011914U CN201020601191U CN201965403U CN 201965403 U CN201965403 U CN 201965403U CN 2010206011914 U CN2010206011914 U CN 2010206011914U CN 201020601191 U CN201020601191 U CN 201020601191U CN 201965403 U CN201965403 U CN 201965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head
photosensitive drums
plane
projection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011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戈明
彭庆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011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65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65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654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感光鼓驱动头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感光鼓驱动头包括:鼓齿轮、鼓轴和突起;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设置有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突起位于感光鼓驱动头鼓轴的纵向端面的底面平面大于突起的顶面平面或者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小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的底面表面相对其开口表面的偏移角度。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扭曲多的边形凹槽内的突起也不会填满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空间,而是处于悬空状态。两种方案对感光鼓驱动头的突起与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匹配精度要求不高。

Description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图像形成装置如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或激光传真机所用处理盒中均设置有一个感光鼓,感光鼓由导电的铝基、涂覆在铝基上的感光材料及设置在铝基左右两端的支撑部组成,其中一个支撑部为驱动端,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接收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至感光鼓以及处理盒中的其它部件上。
图1示出了已知的感光鼓驱动力接收传递方法,感光鼓A的驱动头1包括:与感光鼓主体10连接的鼓齿轮11、从鼓齿轮11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16、从鼓轴16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凹槽21匹配的扭曲的突起15,所述鼓齿轮11用于将感光鼓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到其它部件上,所述扭曲的突起15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驱动力,带动感光鼓A旋转。
扭曲的突起15有上表面a和下表面b,其中,上表面a和下表面b为大致相等且带有倒角边的等边三角形,上表面a的倒角边分别为a1、a2、a3,下表面b的倒角边分别为b1、b2、b3,上表面a和下表面b同轴但有一定的角度偏差;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有一个凹槽21用于接收扭曲的突起15,凹槽21呈多边形,有上下两个表面c和d,c所示为凹槽21的开口表面,d所示为凹槽21的底面表面,表面c和表面d为大致相等且带有倒角边的等边三角形,表面c的倒角边分别为c1、c2、c3,下表面d的倒角边分别为d1、d2、d3,表面c和表面d同轴但也有一定的角度偏差。
图2为沿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轴向从表面c向表面d方向看去的示意图,以表面c的倒角边c1为参考,倒角边d1相对倒角边c1逆时针偏移了角度α,同样,表面d的另外两个倒角边d2和d3也都分别相对表面c的另外两个倒角边c2和c3逆时针偏移了角度α。
图3为沿感光鼓A的轴向从表面a向表面b方向看去的示意图,参考上表面a的倒角边a1、a2、a3,下表面b的倒角边b1、b2、b3分别相对a1、a2、a3逆时针偏移了 角度β。
图1为感光鼓A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结合的示意图,当二者结合时,如图中虚线所示,感光鼓A的中心将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感光鼓驱动头鼓轴16的纵向端面的扭曲的突起15将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的开口表面c进入,如图3所示,扭曲的突起15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b由于角度偏移β而形成斜面17,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开口表面c的倒角边c1和底面表面d的倒角边d1由于角度偏移α形成斜面23,开口表面c的另一边c11和底面表面d的另一边d11由于角度偏移α形成斜面22,随着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旋转,扭曲的突起15的上表面倒角边a1和下表面倒角边b1之间的柱体将填满由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斜面22、斜面23和底面表面d构成的空间,且斜面17和斜面22精确配合,此时,驱动力将通过斜面17和斜面22的精确配合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传递至感光鼓A,但扭曲的突起15并不是一开始就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紧密接触,而是首先由上表面a的倒角边a1、a2、a3分别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表面c的倒角边c1、c2、c3接触,然后随着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和感光鼓A的旋转,倒角边a1、a2、a3逐渐向凹槽21的深处滑动直至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底面表面d的倒角边d1、d2、d3接触。
由于此种驱动力的传递是通过扭曲的突起15的上下表面由于角度偏移形成的斜面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的上下表面由于角度偏移形成的斜面结合而完成,属面与面的结合,因此,在传递驱动力时较平稳,但二者斜面接触的前提是扭曲的突起15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b的角度偏差必须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的开口表面c和底面表面d的角度偏差完全一致,即角度α=β,且斜面17和斜面22在结合时必须精确配合,当扭曲的突起15由于长期摩擦而导致的下表面b的倒角边b1、b2、b3相对于上表面a的倒角边a1、a2、a3的角度偏差有一个或多个不等于β,即,扭曲的突起15的上下表面角度偏移不再是β,或扭曲的突起15的制造精度不够导致斜面17不能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的斜面22精确配合时,即使扭曲的突起15进入了凹槽21中,也可能出现无法传递驱动力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以解决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之间匹 配不精确时导致无法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感光鼓驱动头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设置有扭曲的多边形凹槽,所述感光鼓驱动头包括:与感光鼓主体连接的鼓齿轮、从鼓齿轮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以及从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凹槽匹配的扭曲的突起,其特征是,所述突起位于感光鼓驱动头鼓轴的纵向端面的底面平面大于突起的顶面平面。
所述突起包括设置于所述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心位置处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周围并与突出部一体成形的斜锥柱。
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的底面表面相对其开口表面的偏移角度相等。
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是指与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相距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多边形凹槽的深度时的圆面在与所述突起的底面平面和突起的顶面平面的各对应边所形成的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重合弧线或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截面的中点构成的多边形平面相对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偏移的角度。
所述斜锥柱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边数,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突出部周围。
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感光鼓驱动头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设置有扭曲的多边形凹槽,所述感光鼓驱动头包括:与感光鼓主体连接的鼓齿轮、从鼓齿轮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以及从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凹槽匹配的扭曲的突起,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小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的底面表面相对其开口表面的偏移角度。
所述突起包括设置于所述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心位置处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周围并与所述突出部一体成形的斜柱。
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是指与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相距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多边形凹槽的深度时的圆面在与所述突起的底面平面和突起的顶面平面的各对应边所形成的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重合弧线或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截面的中点构成的多边形平面相对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偏移的角度。
所述斜柱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边数,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突出 部周围。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突起位于感光鼓驱动头鼓轴的纵向端面的底面平面大于突起的顶面平面或者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小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的底面表面相对其开口表面的偏移角度。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扭曲的多边形凹槽内的突起也不会填满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空间,而是处于悬空状态;以上两种方案由于进入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扭曲的多边形凹槽内的感光鼓驱动头的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对感光鼓驱动头的部分与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匹配精度要求就不需要特别高,解决了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之间匹配不精确时导致无法进行驱动力的传递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感光鼓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结合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形状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一种感光鼓驱动头形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感光鼓的一个纵向末端向另一个纵向末端看去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结合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头的柱体偏移角度的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从柱体顶面看到的感光鼓驱动头形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头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A的一个纵向末端向另一个纵向末端方向看去的示意图,感光鼓A的驱动头1包括:与感光鼓主体10连接的鼓齿轮11、从鼓齿轮11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16,从鼓轴16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凹槽21匹配的突起12,所述鼓齿轮11用于将感光鼓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到其它部件上,所述突起12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驱动力,带动感光鼓A旋转,突起12包括具有多边形的顶面平面a’和位于感光鼓驱动头鼓轴16的纵向端面的多边形的底面平面b’,顶面平面a’和底面平面b’各对应的边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突起12具有扭曲的形状,如 图4所示,底面平面b’较顶面平面a’大,也就是说突起12呈锥形,由于突起12具有扭曲的形状,即,顶面平面a’和底面平面b’各对应的边形成的面14呈扭曲形,因此,在各个扭曲面14相邻处会形成一个斜锥形的柱体122,当然,该斜锥形的柱体122也可以单独设置,使其绕着突起12的周围形成,优选的是设置三个斜锥棱柱,图5所示为在感光鼓驱动头鼓轴16的纵向端面的突起12的周围等间隔的设置了三个斜锥棱柱122,由于图5中所示突起12的顶面平面a’及其底面平面b’为圆形,但其底面平面b’仍比顶面平面表面a’大,且棱柱13呈斜锥状,因此,图5中所示突起12仍然呈锥形,且仍然能达到图4中所示驱动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与背景技术中所用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完全相同,因此,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形状在此不作描述。
以下,结合图5、图6、图7A、图7B和图8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中感光鼓驱动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结合的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5、图6、图7A和图7B描述实施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鼓A的一个纵向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突起12包括设置于所述鼓轴16的纵向端面轴心位置处的突出部121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周围并与突出部一体成形的斜锥棱柱122,所述斜锥棱柱122等间隔的分布在所述突出部121的周围,图6为本实施例中感光鼓驱动头1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结合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扭曲的多边形凹槽21为螺旋形的三角形凹槽,深度为h,当二者结合时,如图中虚线所示,感光鼓A的中心将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斜锥棱柱122将进入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中。
现结合图7A和7B具体描述感光鼓驱动头1的形状,如图7A,三个斜锥棱柱122的顶面中心点连接构成等边三角形ABC,沿感光鼓A的轴线,与三角形ABC平行且间距h,在比三角形ABC更靠近感光鼓齿轮11的方向,有另一等边三角形DEF,等边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D、E、F也分别为各个斜锥棱柱122的一个横截面的中心点,再以等边三角形DEF的中心点为圆心,且经过各个斜锥棱柱122的上述横截面分别离点D、E、F最远的点形成圆R,由于斜锥棱柱122呈倾斜状,因此,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在同一平面内的投影不会重合,如图7B所示为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DEF在鼓齿轮11的径向截面内的投影,等边三角形DEF的三个顶点分别相对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逆时针偏移了角度γ,本实施例中,该偏移角度γ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 的底面表面d的各个倒角边相对其顶面表面c的各个倒角边的偏移角度α相等。
当感光鼓驱动头1的斜锥棱柱122进入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中,且斜锥棱柱122的顶面与凹槽21的底面表面d接触时,由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深度为h,因此,与斜锥棱柱122的顶面相距h的圆R将与凹槽21的开口表面c重合,此时,圆R所在的平面即为感光鼓驱动头1与机器驱动头2结合传递驱动力时的作用面,随着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旋转,凹槽21的斜面22和斜面23逐渐靠近斜锥棱柱122,由于斜锥棱柱122呈倾斜状,棱柱的前端柱体将进入由斜面22、斜面23和底面d构成的空间中,斜面22和斜面23又是由凹槽21的底面表面d相对于开口表面c有角度偏移α而形成,如上所述,与凹槽21的开口表面c重合的圆R所在的作用面在各个斜锥棱柱122上的截面中心点构成的等边三角形DEF相对各个斜锥棱柱122的顶面中心点构成的等边三角形ABC有角度偏移γ,虽然存在有α=γ,但由于斜锥棱柱122呈锥状,因此,进入由斜面22、斜面23和底面d形成的空间中的前端棱柱体并不能填满该空间,那么,进入该空间的棱柱体也就不会与斜面22完全接触,斜锥棱柱122在圆R所在的作用面上的边将与凹槽21的开口表面c的边c11、c22、c33接触而将驱动力传递。
当然,本实施例中斜锥棱柱122可以为一个、两个甚至三个以上,优选的是所述斜锥棱柱122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扭曲的多边形凹槽21的边数,更优选的是二者相等,此时,所述突起12的作用面R相对三角形ABC所在的顶面平面的偏移角度是指与所述突起12的顶面平面相距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多边形凹槽21的深度h时的圆面在与所述突起12的底面平面和突起12的顶面平面的各对应边所形成的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重合弧线或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截面的中点构成的多边形平面相对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偏移的角度。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斜锥柱也可为锥形倾斜圆柱,即斜锥圆柱。下面参照图8描述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在感光鼓A的形状、机器驱动头2的形状上都相同,因此,在此不再作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感光鼓A的驱动头1包括与感光鼓主体(未示出)连接的鼓齿轮11、从鼓齿轮11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16以及从鼓轴16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机器驱动头2的凹槽21匹配的扭曲的突起12,所述突起12包括设置于所述鼓轴16的纵向端面轴心位置处的突出部121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121周围并与所述突出部一体成形的斜柱122。
本实施例斜柱122的形状优选为斜棱柱,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突 起12的作用面相对其顶面的偏移角度小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的底面表面d相对其开口表面c的偏移角度,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沿感光鼓驱动头轴向从斜棱柱122顶面向底面看时的示意图,图中点A1、B1、C1分别为离各斜锥棱柱122的顶面中心点P最远的点,点D1、E1、F1分别为离各斜棱柱122的底面中心点P最远的点,由于斜棱柱122呈倾斜状,因此,二者在鼓齿轮11的径向横截面内的投影不会重合,如图8,线D1P和线A1P构成的夹角,线E1P和线B1P构成的夹角,线F1P和线C1P构成的夹角均为θ,该夹角θ即为斜棱柱122的底面相对其顶面的偏移角,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夹角θ比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的底面d相对其顶面c所偏移的角度α小,当斜棱柱122进入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凹槽21中后,随着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旋转,凹槽21的斜面22和斜面23逐渐靠近斜棱柱122,如上所述,斜棱柱122的前端柱体将进入由斜面22、斜面23和底面d构成的空间中,由于存在上述的θ<α,因此,进入由斜面22、斜面23和底面d形成的空间中的前端斜棱柱的柱体并不能填满该空间,那么,进入该空间的斜棱柱122就不会与斜面22完全接触,同上述实施例,斜棱柱122在圆面R上的边将与凹槽21的开口表面c的边c11、c22、c33接触而将驱动力传递。
当然,本实施例中倾斜柱可以为一个、两个甚至三个以上,优选的是所述斜棱柱122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扭曲的多边形凹槽21的边数,更优选的是二者相等,此时,所述突起12的作用面R相对经过点A1、B1、C1的顶面平面的偏移角度是指与所述突起12的顶面平面相距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2的多边形凹槽21的深度h时的圆面在与所述突起12的底面平面和突起12的顶面平面的各对应边所形成的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重合弧线或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截面的中点构成的多边形平面相对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偏移的角度。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斜柱也可为倾斜圆柱,即斜圆柱。

Claims (9)

1.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感光鼓驱动头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设置有扭曲的多边形凹槽,所述感光鼓驱动头包括:与感光鼓主体连接的鼓齿轮、从鼓齿轮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以及从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凹槽匹配的扭曲的突起,其特征是,所述突起位于感光鼓驱动头鼓轴的纵向端面的底面平面大于突起的顶面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突起包括设置于所述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心位置处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周围并与突出部一体成形的斜锥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的底面表面相对其开口表面的偏移角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是指与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相距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多边形凹槽的深度时的圆面在与所述突起的底面平面和突起的顶面平面的各对应边所形成的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重合弧线或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截面的中点构成的多边形平面相对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偏移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斜锥柱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边数,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突出部周围。
6.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该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感光鼓驱动头和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设置有扭曲的多边形凹槽,所述感光鼓驱动头包括:与感光鼓主体连接的鼓齿轮、从鼓齿轮的端部轴向伸出的鼓轴以及从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向伸出并与所述凹槽匹配的扭曲的突起,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小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凹槽的底面表面相对其开口表面的偏移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突起包括设置于所述鼓轴的纵向端面轴心位置处的突出部和设置于所述突出部周围并与所述突出部一体成形的斜柱。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突起的作用面相对顶面的偏移角度是指与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相距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的多边形凹槽的深度时的圆面在与所述突起的底面平面和突起的顶面平面的各对应边所形成的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重合弧线或各个扭曲面的相邻处的截面的中点构成的多边形平面相对所述突起的顶面平面偏移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光鼓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斜柱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扭曲的多边形凹槽的边数,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突出部周围。
CN2010206011914U 2010-11-09 2010-11-09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5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11914U CN201965403U (zh) 2010-11-09 2010-11-09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011914U CN201965403U (zh) 2010-11-09 2010-11-09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65403U true CN201965403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27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0119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5403U (zh) 2010-11-09 2010-11-09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6540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305A (zh) * 2011-07-05 2013-07-3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头及图像形成装置驱动机构
CN10554936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CN106483802A (zh) * 2016-12-29 2017-03-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力传递组件、显影盒和打印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305A (zh) * 2011-07-05 2013-07-3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头及图像形成装置驱动机构
CN103226305B (zh) * 2011-07-05 2014-10-08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头及图像形成装置驱动机构
CN105549369A (zh) * 2015-12-28 2016-05-04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CN105549369B (zh) * 2015-12-28 2022-08-05 珠海市润鑫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组件及包含该组件的感应鼓和处理盒
CN106483802A (zh) * 2016-12-29 2017-03-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力传递组件、显影盒和打印机
CN106483802B (zh) * 2016-12-29 2023-11-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力传递组件、显影盒和打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5403U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的感光鼓驱动头
US8805242B2 (en) Process cartridge
US10451869B2 (en) Light deflector and polygon mirror
CN101801442A (zh) 可拆连接机构
CN104614959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3226305B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头及图像形成装置驱动机构
CN105669016A (zh) 全刃口刀轮
US8886087B2 (en)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head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217277A (zh) 插片机
CN205614738U (zh) 能自动对中的中心旋转切削的切丝切片装置
EP3573911A1 (en) Destacker wheel
US9152126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cartridge
CN101320230B (zh) 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1945801U (zh) 一种动力传递机构及包含该机构的处理盒
CN102761041A (zh) 一种换向器
CN105471150A (zh) 一种绝缘骨架、电机定子、电机及空调
JP2016095028A (ja) トルクを伝達する装置
CN201174020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10504941U (zh) 给纸辊及带有该给纸辊的复合机
CA2839969C (en) Photosensitive drum driving head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3870398U (zh) 一种处理盒用的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CN204406034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1174034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处理盒
CN218745406U (zh) 一种光伏焊带安装套、安装轴以及安装结构
CN204412150U (zh) 多棱锥混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1

Address after: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