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6500U -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56500U CN201956500U CN2010206226140U CN201020622614U CN201956500U CN 201956500 U CN201956500 U CN 201956500U CN 2010206226140 U CN2010206226140 U CN 2010206226140U CN 201020622614 U CN201020622614 U CN 201020622614U CN 201956500 U CN201956500 U CN 2019565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shell
- contact
- power contact
- substrate
- installation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及其中的功率接触件,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接触件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后触指间的凹槽和前触指端部的弯折斜片部分,从而在从连接器后端向前插入连接器壳体中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时,可与连接器壳体的接触件安装腔中对应设置的前横梁和悬臂倒钩锁紧配合,实现固定,在取卸时,只需在连接器壳体前端处经插入通道按压悬臂,即可将倒钩与功率接触件的凹槽分离实现解锁,取卸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可同时完成功率电流和信号电流传递的矩形电连接器,包括矩形的连接器壳体及其接触件安装腔中安装的簧片式的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1549627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连接器,其功率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均采用尾部为弹性接触指、头部为弹性簧片的扁平插片,接触件头部的簧片中还开有散热长孔,该种接触件采用其中部的向外翻出的外翻弹片与连接器的接触件安装腔中对应的锁紧槽止推配合而紧固在一起,该种固定方式导致接触件在取卸时必须使用工具伸入连接器内部操动外翻弹片,操作困难并容易损伤接触件,而且接触件的外翻弹片加工比较复杂。
另外,某些场合下使用的电连接器需要满足“热插拔”,“热插拔”即带电插拔,指在系统背板带电运行的情况下,拔出或者插入子系统,而对于一个正在工作的系统背板,一块未加电的子系统连接到背板所产生的浪涌电流将会对系统背板造成一个很大的干扰,破坏系统背板上正在传播的数据信息,也会使背板电源出现瞬时跌落导致系统或其他功能模块的复位,并将导致电路板上元器件的损坏,该电流也会永久性地损坏电连接器的引脚和PCB 的印制线。而为了满足热插拔同时避免系统背板或子系统损坏的要求,可通过对未加电的子系统的预充电来实现,在电连接器领域,子系统的预充电的可采用连接器接触件长短分级方式来实现,将一部分接触件(如电源、地接触件)的长度设计成比另一部分的接触件(如信号接触件)要长,从而在与子系统连接的电连接器插入时,电源、地接触件首先接通适配的与背板连接的电连接器的相应接触件而对子系统预充电,然后再接通其他的接触件,确保最长的接触件能够最先连接和最后断开。而但现有的一些矩形电连接器由于结构及其尺寸已形成业内的固定模式,而较难通过结构改变来实现接触件的长短分级,而无法实现热插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取卸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安装腔的、前端为插接端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所述接触件安装腔包括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设置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从连接器壳体后端向前延伸开设并在其中插配固定有功率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中部向后开设有供适配接触件插入的、与相邻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在连接器壳体内部相通的插接通道,所述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并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腔壁上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弹性悬臂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的倒钩,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前横梁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内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所述功率接触件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和从基片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前、后触指,所述后触指有多个,各后触指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各后触指之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面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的倒钩锁紧配合的凹槽;所述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表面之上而进入所述插接通道中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向接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弯折斜片部分,弯折斜片部分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横梁的止推面挡止配合的止推凹面。
所述的多个接触件安装腔两个一对的相对分布在靠近连接壳体顶、底面的连接体壳体中,所述插接通道夹设于成对的接触件安装腔之间并贯通连接器壳体前后端,插接通道同时与其相邻的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相通。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件安装腔以及各插接通道两侧设有隔壁,隔壁包括将相邻的腔、道隔开的隔壁和处于连接器壳体左右两端的隔壁,隔壁侧面的中部向插接通道中一体凸设有隔开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筋;所述隔壁及其隔筋在所述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端部形成U形凹槽;所述功率接触件的基片上还向前延伸设有位于前触指的两侧的两个悬臂,悬臂与基片齐平并短于前触指,所述各悬臂导向插配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两端部的U形凹槽中。
所述功率接触件的悬臂的外侧面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
所述功率接触件的翘片部分的前端具有斜板段,该斜板段向远离基片表面所在平面倾斜但倾斜程度小于斜板段之前的翘片部分。
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弹性悬臂所在的腔壁上凸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的后触指导向配合的导向筋。
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弯折部分是后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扁平基板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所述前触片朝前探出电连接器壳体前端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前;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分别设有楔块和与楔块插配的导槽,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嵌装预接触件的扁平基板的凹槽和用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中的凸部。
所述附加壳体的前端凸设有铲斗状的保护耳,保护耳具有罩在预接触件的前触片上的凹部。
所述楔块及与之对应的导槽的截面为止脱配合的梯形。
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带有倒钩的弹臂和与弹臂上的倒钩导向止推配合的设于相应定位槽中的定位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接触件的前后部分分别设有后触指间的凹槽和前触指端部的弯折斜片部分,从而在从连接器后端向前插入连接器壳体中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时,可与连接器壳体的接触件安装腔中对应设置的前横梁和悬臂倒钩锁紧配合,实现固定,在取卸时,只需在连接器壳体前端处经插入通道按压悬臂,即可将倒钩与功率接触件的凹槽分离实现解锁,取卸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功率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E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功率接触件装入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及接触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的右视图;
图11是图9的左视图;
图12是图7中的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未装接触件);
图13是图7中装配完成后从连接器后端观察的视图;
图14是图12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3的A-A剖视图;
图16是电连接器壳体与附加器件的带有倒钩的弹臂相互装配的剖视示意图(未装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矩形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包括矩形的连接器壳体1,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对应所适配插接的接触件,后端对应所连接的电路板,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侧面相对分布于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相对分布于连接器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接器壳体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安装耳11,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上开设有前后延伸的通风导流槽12。
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上开设有向前延伸的多个接触件安装腔,各接触件安装腔两个一对的相对分布在靠近连接壳体顶、底面的连接体壳体中,连接器壳体中在夹设于成对的接触件安装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贯通连接器壳体前后端的插接通道6,插接通道6供适配接触件从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插入,插接通道6同时与其相邻的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相通;在连接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件安装腔以及各插接通道6两侧设有隔壁7,隔壁7包括将相邻的腔、道隔开的隔壁和处于连接器壳体1左右两端的隔壁。隔壁7侧面的中部向插接通道6中一体凸设有隔开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筋71。所述的各接触件安装腔包括用于安装功率接触件2的多个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以及用于安装信号接触件4的信号接触件安装腔5,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位于中间的一对接触件安装腔为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与信号接触件安装腔5配成混对外,其余均为两个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配成纯对,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信号接触件安装腔及其内设的接触件可以根据需要配对和变换设置的位置、数量,比如两个信号接触件配成纯对、全部或多个设置成混对等等。可安装多个信号接触件4的信号接触件安装腔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因此这里主要对功率接触件安装腔进行说明。
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于靠近连接器壳体1的顶/底面并朝向插接通道的腔壁上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31,弹性悬臂31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6的倒钩311,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的靠近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32,前横梁32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内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2的前端部止推配合的弧形的止推凸面321。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的弹性悬臂31所在的腔壁上凸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和功率接触件2的后触指22导向配合的导向筋33。所述隔壁7及其隔筋71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左、右端部形成U形凹槽34。
功率接触件2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20和从基片20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前、后触指21、22,基片20上还向前延伸设有位于前触指21的两侧的两个悬臂23,悬臂23与基片20齐平并短于前触指21,悬臂23的外侧面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231,所述悬臂23导向插配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左右两端部的U形凹槽34中,用于对功率接触件2的在连接器壳体1的左右方向、顶底面相对方向进行限位固定,倒刺231的尖端可在功率接触件2向后受力时刺入U形凹槽34的对应槽壁中以增大被拉出的阻力。所述前触指21有多个,各前触指21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前触指之间留有空隙,各前触指21具有一端与基片20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20表面之上的翘片部分211,翘片部分211的前端具有斜板段214,该斜板段214向远离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倾斜但倾斜程度小于斜板段214之前的翘片部分211,即斜板段214在远离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倾斜趋势要小于斜板段214之前的翘片部分211在远离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倾斜趋势,在图中显示为斜板段214之前的翘片部分211与斜板段214之间具有向基片20靠近趋势的夹角B,斜板段214的表面在功率接触件2与适配接触件接触并受压时可形成利于增大导电接触面面积的平面。翘片部分211的斜板段214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212,弯片部分212的前端向接近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212的前端连接有向靠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倾斜的但倾斜程度小于弯片部分212前端的弯折斜片部分213,弯折斜片部分213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前横梁32的弧形的止推凸面321吻合挡止配合的弧形止推凹面,弯折斜片部分213有利于增大弯片部分212与适配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中的前横梁32的接触面积,而避免功率接触件2与前横梁32止推配合的失效。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一种实施例中的斜板段214作为翘片部分211末端的延伸部分而过渡连接于翘片部分211与弯片部分212之间,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不追求最佳的电接触效果,也可以不设置斜板段214而将翘片部分211不弯折的直接与弯片部分212直接连接。所述后触指22有多个,各后触指22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各后触指22向后远端延伸并向基片20表面所在平面上方凸起成圆弧凸起222,圆弧凸起222的前后两端分别一体连有向基片20所在平面倾斜靠近的指梢部223和指根部221。所述各后触指22之间的空隙处的于基板20后端面设有两处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中的倒钩311锁紧配合的凹槽224。各功率接触件2通过所在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3中的前横梁32和倒钩311相互作用而在前后方向被限位固定。信号接触件4包括中部的基部和从基部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弯曲簧片。
进一步的,为满足热插拔的需求,在上述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上加装附加器件,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加装附加器件,同时省去与附加器件对应配合的连接器壳体上设置的用于配合附加器件的结构。附加器件装配于连接器壳体1的顶面上,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1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8及装配于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9,预接触件9的前端朝前探出电连接器壳体1前端所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前。所述附加壳体8底面与连接器壳体1顶面上分别具有相互对应配合的对应扣合面。所述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长条形的楔块81,连接器壳体1与附加壳体8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与楔块81卡扣配合的导槽10,如图12所示,楔块81的截面为根部小于端头的梯形,导槽10的截面为口小肚大的梯形,所述楔块8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前大后小,从而便于从前端插入导槽10并在完全插入后紧固。所述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向后延伸的末端带有倒钩的弹臂82,连接器壳体1与附加壳体8配合的对应扣合面上设有供弹臂82导向插入的弹臂导槽15,弹臂导槽15中设有与弹臂82上的倒钩止推配合定位台阶14。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用于嵌装预接触件9的扁平基板90的凹槽13和用于将扁平基板90压紧在凹槽13中的筋84,筋84所在位置一旁的附加壳体8表面上还设有与预接触件9对应的通向附加壳体8后端的散热凹槽841,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筋84也可由块状、浮点状的凸部代替。附加壳体8的前端凸设有与所述的筋84位置对应的铲斗状的保护耳83,保护耳83具有罩在预接触件9的探出连接器壳体1的部分上的凹部831,保护耳83的耳根处设有朝后的止推台阶832。
预接触件9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90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90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90后端的弯折部分是立于扁平基板90表面上并侧向延伸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1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91,后翻沿91的末端一体设有向预接触件9的后方弯折并朝后延伸的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的后触片92,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不会干涉到功率接触件2的后触指的情况下,后翻沿91也可以不向侧面延伸而直接连接后触片92,而后触片92也可以是斜片结构或弯曲片结构等常用的用于与电路板接触或接线的触片结构,后触片92也可以与后翻沿91分开设置。扁平基板90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弯曲部分朝前的两个间隔设置的曲状的前触片93,扁平基板90前端还设有处于两前触片93之间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94,前翻沿94与所述后翻沿91相对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的前触片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前翻沿可以设置于两个以上的前触片之间,也可以设置于前触片内部,或者与单独的一个前触片相邻设置,而前触片93也可以是斜片结构或弯曲片结构等常用的用于与电路板接触或接线的触片结构。所述预接触件9在装入附加壳体8与连接器壳体1之间时,其扁平基板90装入连接器壳体1的预接触件凹槽13中而在侧向被固定,并被附加壳体8的筋84压紧,弯曲簧片93处于保护耳83的凹部831中,如图13、15所示,后翻沿91与连接器壳体1后端面挡止配合并侧向水平延伸而使后触片92让开了从电连接器内部伸出的功率接触件2的后触指,并且使后触片92与功率接触件2左右并列排布而便于与适配电路板配合。前翻沿94与连接器壳体1前端面挡止配合而与后翻沿91共同将预接触件9在前后方向上固定。
Claims (10)
1.一种矩形电连接器,包括内设有多个接触件安装腔的、前端为插接端的矩形的连接器壳体,所述接触件安装腔包括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设置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从连接器壳体后端向前延伸开设并在其中插配固定有功率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中部向后开设有供适配接触件插入的、与相邻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在连接器壳体内部相通的插接通道,所述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于靠近连接器壳体的顶/底面并朝向所述插接通道的腔壁上一体设有向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延伸的弹性悬臂,弹性悬臂的末端于连接器壳体的后端处设有朝向所述的插接通道的倒钩,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靠近连接器壳体的前端处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梁,前横梁的朝向所在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内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和功率接触件止推配合的止推凸面;所述功率接触件包括中部的扁平的基片和从基片上分别向前、向后一体延伸设置的前、后触指,所述后触指有多个,各后触指并列分布并在相邻的后触指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各后触指之间的空隙处于基板后端面设有用于与对应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中的倒钩锁紧配合的凹槽;所述前触指具有一端与基片连接、另一端斜向翘起于基片表面之上而进入所述插接通道中的翘片部分,翘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弧形的弯片部分,弯片部分的前端向接近基片表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倾斜,弯片部分的前端连接有弯折斜片部分,弯折斜片部分与弯片部分之间形成与所述横梁的止推面挡止配合的止推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接触件安装腔两个一对的相对分布在靠近连接壳体顶、底面的连接体壳体中,所述插接通道夹设于成对的接触件安装腔之间并贯通连接器壳体前后端,插接通道同时与其相邻的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件安装腔以及各插接通道两侧设有隔壁,隔壁包括将相邻的腔、道隔开的隔壁和处于连接器壳体左右两端的隔壁,隔壁侧面的中部向插接通道中一体凸设有隔开成对的两接触件安装腔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隔筋;所述隔壁及其隔筋在所述的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端部形成U形凹槽;所述功率接触件的基片上还向前延伸设有位于前触指的两侧的两个悬臂,悬臂与基片齐平并短于前触指,所述各悬臂导向插配于功率接触件安装腔左右两端部的U形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的悬臂的外侧面设有尖端朝后的多个倒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的翘片部分的前端具有斜板段,该斜板段向远离基片表面所在平面倾斜但倾斜程度小于斜板段之前的翘片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接触件安装腔的弹性悬臂所在的腔壁上凸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于和信号接触件的后触指导向配合的导向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连接器壳体的顶面上装配有附加器件,附加器件包括扣配在连接器壳体上的片状的附加壳体及装配于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顶面之间的预接触件;所述预接触件包括条形的扁平基板和一体设置于扁平基板的前后两端的弯折部分,扁平基板后端的弯折部分是后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后端面挡止配合的后翻沿;扁平基板前端的弯折部分是前触片和立于扁平基板表面的与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的前端面挡止配合的前翻沿,所述前触片朝前探出电连接器壳体前端并处于电连接器内的其他所有接触件之前;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分别设有楔块和与楔块插配的导槽,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用于嵌装预接触件的扁平基板的凹槽和用于将扁平基板压紧在凹槽中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壳体的前端凸设有铲斗状的保护耳,保护耳具有罩在预接触件的前触片上的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及与之对应的导槽的截面为止脱配合的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壳体与连接器壳体的对应扣合面上还分别设有带有倒钩的弹臂和与弹臂上的倒钩导向止推配合的设于相应定位槽中的定位台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226140U CN201956500U (zh) | 2010-11-24 | 2010-11-24 |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226140U CN201956500U (zh) | 2010-11-24 | 2010-11-24 |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56500U true CN201956500U (zh) | 2011-08-31 |
Family
ID=4450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2261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6500U (zh) | 2010-11-24 | 2010-11-24 |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5650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4408A (zh) * | 2010-11-24 | 2011-05-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矩形电连接器 |
CN105514655A (zh) * | 2014-10-09 | 2016-04-20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9066145A (zh) * | 2018-08-31 | 2018-12-21 | 中电装备山东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 |
-
2010
- 2010-11-24 CN CN2010206226140U patent/CN2019565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4408A (zh) * | 2010-11-24 | 2011-05-18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矩形电连接器 |
CN102064408B (zh) * | 2010-11-24 | 2012-10-2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矩形电连接器 |
CN105514655A (zh) * | 2014-10-09 | 2016-04-20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5514655B (zh) * | 2014-10-09 | 2017-11-17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109066145A (zh) * | 2018-08-31 | 2018-12-21 | 中电装备山东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0979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ounting portion | |
US6796839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35640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10034163A1 (en) | Battery connector | |
CN109193199B (zh) | 插座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器 | |
US784190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ntegrated circuit module | |
CN201956500U (zh) |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 |
CN101997204B (zh) | 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及其预接触件 | |
CN201904459U (zh) | 一种具有附加器件的矩形电连接器及其预接触件 | |
US8100702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CN102064408B (zh) | 矩形电连接器 | |
US634795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 |
CN202067937U (zh) | 一种功率接触片及使用该接触片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202076477U (zh) | 一种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102185198B (zh) | 功率接触件及其接触片 | |
CN201904458U (zh) | 一种用于矩形电连接器的功率接触件 | |
US7044805B1 (en) | Pin contact installation assembly for a terminal | |
US20040147145A1 (en) | Straddle-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195274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038461Y (zh) | 电连接装置 | |
US7080991B2 (en)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 |
CN202103195U (zh) | 一种功率接触件及其接触片 | |
CN102185199B (zh) | 具有功率接触件的矩形电连接器 | |
CN101997203B (zh) | 用于矩形电连接器的功率接触件 | |
CN201498758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