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6160U -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6160U
CN201956160U CN2010206626425U CN201020662642U CN201956160U CN 201956160 U CN201956160 U CN 201956160U CN 2010206626425 U CN2010206626425 U CN 2010206626425U CN 201020662642 U CN201020662642 U CN 201020662642U CN 201956160 U CN201956160 U CN 201956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s
cooling
valve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626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素雅
边庆恺
谢毓城
李敏
王奎生
黄仁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Tianwei Baobi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ding Tianwe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ding Tianwe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ding Tianwe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626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6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6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61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包括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气-水热交换器、冷却水塔、水冷却控制装置、水管、余热利用装置接口和安装支架;气-水热交换器有双管路,气体管路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气泵连接变压器的热气出口,出气口连接变压器的冷气进口,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通过水冷却控制装置连接冷却水塔和余热利用装置热水口,进水口分别通过水冷却控制装置连接冷却水塔和余热利用装置的冷水口;补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在冷却水塔的出水管上。本实用新型不但满足了变压器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行而不超过变压器温升限值的需要,且变压器产生的热量能回收利用,节省了能源。

Description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为气体散热器,变压器运行本身产生的热量通过气体带到气体散热器中散发到大气中,降温后的气体输送回变压器内继续使用。由于变压器运行产生的温度非常高,大量的热量被带到空中,不但造成了浪费,且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将气体绝缘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回收利用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为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包括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气-水热交换器、冷却水塔、水冷却控制装置、水管、气管、余热利用装置接口和安装支架;气-水热交换器有双管路,其中一个管路为气体管路,另一管路为水管路,气体管路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气管和气泵连接变压器的热气出口,出气口通过气管连接变压器的冷气进口,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通过水管和水冷却控制装置连接冷却水塔和余热利用装置接口,进水口分别通过水管和水冷却控制装置连接冷却水塔;补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在冷却水塔的出水管上。
上述所述的气-水热交换器包括水管路:保温的水容器和埋在保温的水容器内的气体管路;保温的水容器的进水、出水口为水管路的进水、出水口,气体管路有进、出气口。
上述所述的气-水热交换器为多层板型热交换器,板型热交换器一个通路通水,相邻的另一通路通气,各通水通路形成总体水管路,两端连通,形成水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通气通路形成总体气体管路,两端连通,形成气体管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上述所述的冷却水塔为全封闭干式冷却塔。
上述所述的补水装置采用胶囊式储水柜。
上述所述的水冷却控制装置包括气泵、水泵、电动阀门、流量调整阀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水冷控制柜、单向截止阀门、常开蝶阀、常闭蝶阀和球形阀。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方案,从变压器内出来的热气体经气-水热交换器冷却后,输送回变压器内继续使用,从气-水热交换器内出来的热水可以通过冷却水塔冷却后循环利用,也可以通过余热利用装置进行热交换后循环使用,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水冷却控制装置可以自动选择将从气-水热交换器内出来的热水是输送给余热利用装置进行再利用,还是输送给冷却水塔进行冷却,或者-部分输送给余热利用装置进行再利用,余热利用装置不需要利用的另一部分输送给冷却水塔进行冷却,其不但满足了变压器在额定负荷下连续运行而不超过变压器温升限值的需要,且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水管线路和气管线路为实线标记,控制线路为虚线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3台气-水热交换器HEX1、HEX2、HEX3、干式冷却水塔HEX4、水冷却控制装置、气管、水管、余热利用装置接口和安装支架。水冷却控制装置包括气泵B、水泵P、电动三通阀门MV、流量调整阀门BV1、BV2和BV3、流量计69W、温度传感器RTD、水冷控制柜和单向截止阀门、常开蝶阀、常闭蝶阀、球形阀。气-水热交换器HEX1、HEX2、HEX3分别包括水管路:保温的水容器和埋在保温的水容器内的气体管路;保温的水容器的进水、出水口为水管路的进水、出水口,气体管路有进、出气口。气体管路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气管和气泵B连接变压器的热气出口,出气口通过气管连接变压器的冷气进口。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通过水管和连通阀门连通后,分两路,一路正常工作,另一路作为备用,当第一路出现故障时,第二路启动,两路分别通过水泵P和单向截止阀门CK1、CK2后连接出水管,在出水管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RTD,此处出水管的出口分两路:一路通过调整流量的球形阀1连接余热利用装置接口,另一路通过另一球形阀2后,一路通过闸阀3连接另一余热利用装置接口,另一路又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个球形阀4连接电动三通阀门MV的一进水口后通过常开蝶阀11后连接回流水管12,另一路通过常开蝶阀7连接冷却水塔HEX4的进水口,冷却水塔HEX4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和另一个常开蝶阀5后分两路,一路通过另一个常开蝶阀9连接在电动三通阀门MV的另一进水口,另一路通过一个常闭蝶阀10连接回流水管12;回流水管12分别通过流量调整阀门BV1、BV2和BV3、流量计69W后连接气一水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补水装置8采用胶囊式储水柜,补水装置8的出水口通过另一个闸阀6连接在冷却水塔HEX4的出水管上。气泵B、水泵P、电动三通阀门MV、温度传感器RTD、流量调整阀门BV1、BV2和BV3、各流量计69W的控制部分分别连接水冷控制柜;温度传感器RTD通过水冷控制柜控制连接电动三通阀门MV的信息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气一水热交换器、流量调整阀门、流量计、气泵、水泵、单向截止阀门、余热利用装置接口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设备需要设置多台。
当工作的气-水热交换器发生故障时,装设在故障气-水热交换水路上的流量计发出信号给水冷控制柜,控制故障气-水热交换器水路上的流量调整阀门及气泵关闭,并打开备用的气-水热交换器水路上的流量调整阀门及气泵,从而实现备用气-水热交换器的投入使用,满足变压器在一台气-水热交换器故障时的正常使用。
循环水经气-水热交换器加热后,可通过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电动三通阀门的开启角度,从而控制冷却水流入干式冷却水塔HEX4的流量,即当加热的冷却水能量仅够余热利用系统使用时,电动三通阀门开启的角度使冷却水基本不通过干式冷却塔;当余热利用不使用时,电动三通阀门开启角度使冷却水全部通过冷却水塔;当余热利用使用的能量小于变压器运行产生的热量时,电动三通阀门开启角度自动控制在以上两种角度中间的一个合适位置,从而既可以保证余热利用系统正常运行,又能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等同技术的改进,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其包括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气-水热交换器、冷却水塔、水冷却控制装置、水管、气管、余热利用装置接口和安装支架;气-水热交换器有双管路,其中一个管路为气体管路,另一管路为水管路,气体管路的进气口分别通过气管和气泵连接变压器的热气出口,出气口通过气管连接变压器的冷气进口,水管路的出水口分别通过水管和水冷却控制装置连接冷却水塔和余热利用装置接口,进水口分别通过水管和水冷却控制装置连接冷却水塔;补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在冷却水塔的出水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水热交换器包括水管路:保温的水容器和埋在保温的水容器内的气体管路;保温的水容器的进水、出水口为水管路的进水、出水口,气体管路有进、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气-水热交换器为多层板型热交换器,板型热交换器一个通路通水,相邻的另一通路通气,各通水通路形成总体水管路,两端连通,形成水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各通气通路形成总体气体管路,两端连通,形成气体管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水塔为全封闭干式冷却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补水装置采用胶囊式储水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补水装置采用胶囊式储水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冷却控制装置包括气泵、水泵、电动阀门、流量调整阀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水冷控制柜、单向截止阀门、常开蝶阀、常闭蝶阀和球形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冷却控制装置包括气泵、水泵、电动阀门、流量调整阀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水冷控制柜、单向截止阀门、常开蝶阀、常闭蝶阀和球形阀。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冷却控制装置包括气泵、水泵、电动阀门、流量调整阀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水冷控制柜、单向截止阀门、常开蝶阀、常闭蝶阀和球形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所述的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冷却控制装置包括气泵、水泵、电动阀门、流量调整阀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水冷控制柜、单向截止阀门、常开蝶阀、常闭蝶阀和球形阀。
CN2010206626425U 2010-12-16 2010-12-16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6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26425U CN201956160U (zh) 2010-12-16 2010-12-16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26425U CN201956160U (zh) 2010-12-16 2010-12-16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6160U true CN201956160U (zh) 2011-08-31

Family

ID=4450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6264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6160U (zh) 2010-12-16 2010-12-16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61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9795A (zh) * 2016-01-27 2016-06-29 郭兵 一种电力设备冷却循环系统
CN108474189A (zh) * 2016-01-21 2018-08-31 西门子股份公司 海上建筑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4189A (zh) * 2016-01-21 2018-08-31 西门子股份公司 海上建筑物
CN105719795A (zh) * 2016-01-27 2016-06-29 郭兵 一种电力设备冷却循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8784B (zh) 一种分布式直混供热系统
CN201956160U (zh) 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N105240922B (zh) 带余热回收的双源热泵热水系统
CN107666234B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平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冷却系统
CN207990746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02692493U (zh) 高集成无压运行承压水箱
CN206602008U (zh) 一种利用日夜温差对变压器强迫油循环冷却的系统
CN106767119B (zh) 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43240B (zh) 一种供热系统分区转换装置
CN109654584A (zh) 一种基于固体蓄热的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CN103398414A (zh) 工业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JP2015004485A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CN104033627A (zh) 热交换器阀布置
CN204254893U (zh) 带换向阀的多能源互补双内胆水箱
CN202692440U (zh) 一种承压热水器系统的零承压装置
US20110185730A1 (en) Three-conductor and four-conductor system for saving energy in connection with district heat
CN203385079U (zh) 工业冷却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5674563A (zh) 带换向阀的多能源互补双内胆水箱系统
CN105222342A (zh) 强化换热式热泵系统
CN206317821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冷凝热回收利用系统
JP2016186411A (ja) 太陽熱利用給湯システム
CN206875542U (zh) 一种简易混水器
CN203758310U (zh) 余热回收可控温气-水热交换器
CN203522505U (zh) 一种带辅助冷却装置的高压变频冷却循环系统
KR102199280B1 (ko) 개방형과 밀폐형으로 전환가능한 수축열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전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8

Address after: 071056 West Road, Hebei, Baoding, No. 2222, No.

Patentee after: Baoding Tianwei Baobian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071051 Jin Di garden complex building, 128 chemical fiber road north, Baoding, Hebei

Patentee before: Baoding Tianwei Group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