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5594U -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5594U
CN201955594U CN2011200416752U CN201120041675U CN201955594U CN 201955594 U CN201955594 U CN 201955594U CN 2011200416752 U CN2011200416752 U CN 2011200416752U CN 201120041675 U CN201120041675 U CN 201120041675U CN 201955594 U CN201955594 U CN 201955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element
pixel electrode
thrust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416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苓芝
陈智全
陈兆奕
Original Assignee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F Visual Display Fu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416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5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5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55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画素数组基板、彩色滤光基板以及位于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画素数组基板包括相互交错的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画素单元。各画素单元包括一主动组件以及一与主动组件电性连接的画素电极。彩色滤光基板包括一与画素电极相对的共通电极以及多个突起物。突起物配置于共通电极上,各突起物的斜面与共通电极之间具有一大于14度的夹角。各画素单元对应至少一突起物,在各画素单元中,突起物与画素电极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且突起物实质上位于画素电极的中央。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画素数组基板。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且特别是可改善指压色不均现象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对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皆朝向高对比(contrast ratio)、无灰阶反转(gray scale inversion)、高亮度(brightness)、高色饱和度(color saturation)、快速反应(response)以及广视角(viewing angle)等方向发展。目前常见的广视角技术包括:扭转向列型液晶(TN)加上广视角膜(wide viewing film)、共平面切换式(In-Plane Switching,IPS)液晶显示器、边际场切换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液晶显示器与多域垂直配向(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液晶显示器。
以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其可藉由一些配向图案(alignment patterning),如配向凸起物(alignment protrusion)或狭缝(slit),以使得每一画素中的液晶分子呈多方向排列,进而得到数个不同的配向领域(domain)。对于习知的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而言,由于形成于彩色滤光基板或薄膜晶体管数组基板上的配向凸起物(alignment protrusions)或狭缝(slits)可以使得液晶分子呈多方向排列,而得到数个不同的配向领域(domains),因此多域垂直配向液晶显示面板能够达成广视角的要求。
在一般的操作下,液晶分子可以稳定的排列,但是当有外力压迫液晶显示面板时,由于两基板之间晶穴间距(cell gap)改变,导致受压处产生电场变化,使得受压处液晶分子排列紊乱,以致于产生显示不良的现象。详言之,当液晶面板在遭受外力压迫(例如指压)之后,由于液晶分子受到上述扭曲的电场影响,无法快速回复到原本的排列状态,常造成指压色不均(finger press mura)的现象,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表面看起来脏污(smudge),严重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遭受外力压迫之后,液晶分子能够快速地回复到原本的排列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画素数组基板,其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时可有效地改善指压色不均(finger press mura)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画素数组基板、一彩色滤光基板以及一液晶层。画素数组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画素单元。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互交错。每一画素单元包括一主动组件以及一画素电极。主动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画素电极电性连接主动组件。彩色滤光基板相对于画素数组基板,且彩色滤光基板包括一共通电极以及多个突起物。共通电极与画素电极相对。多个突起物配置于共通电极上,每一突起物的斜面与共通电极之间具有一夹角,其中此夹角大于14度。每一画素单元对应至少一突起物,且在每一画素单元中,突起物与画素电极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且突起物实质上位于画素电极的中央。液晶层位于画素数组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画素电极包括多个块状电极部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之间。具体而言,在上述的每一画素单元中,连接部的数量例如为两个,且连接部是交替地分设于画素单元的两相对侧。此外,在上述的每一画素单元中,每一块状电极部例如与一个突起物对应,且突起物例如实质上位于块状电极部的中央。更详细而言,在上述的每一画素单元中,突起物到块状电极部的左右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一距离以及一第二距离,而突起物到块状电极部的上下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三距离以及一第四距离,其中第一距离实质上等于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实质上等于第四距离。此外,更详细而言,在上述的每一画素单元中,每一突起物与其所对应的各块状电极部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此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画素数组基板、一彩色滤光基板以及一液晶层。画素数组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画素单元。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互交错。每一画素单元包括一主动组件以及一画素电极。主动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画素电极电性连接主动组件。彩色滤光基板相对于画素数组基板,彩色滤光基板包括一共通电极、多个突起物以及多个间隙物。共通电极与画素电极相对。多个突起物配置于共通电极上,每一画素单元对应至少一突起物。每一间隙物配置于两相邻的画素单元之间,且每一间隙物邻近相邻画素电极的一侧到画素电极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液晶层位于画素数组基板与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间隙物具有面向相邻的画素电极的一突出部。具体而言,上述的突出部例如为角面或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间隙物的形状例如实质上为菱形。或者,上述的每一间隙物的形状也可以实质上为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突起物的斜面与共通电极之间例如具有一夹角,此夹角大于14度,在每一画素单元中,突起物与画素电极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且突起物实质上位于画素电极的中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画素电极包括多个块状电极部以及多个连接部,每一连接部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之间,且连接部是交替地分设于画素单元的两相对侧。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画素数组基板。此画素数组基板包括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画素单元。扫描线与数据线相互交错。每一画素单元包括一主动组件以及一画素电极。主动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画素电极电性连接主动组件,每一画素电极具有多个狭缝,每一狭缝的宽度实质上大于6微米,狭缝将画素电极划分为多个块状电极部以及多个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的连接部,这些连接部是交替地分设于画素单元的两相对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画素数组基板更包括一保护层,在每一画素单元中,保护层位于主动组件与画素电极之间,且保护层具有一接触窗,画素电极藉由接触窗与主动组件电性连接。具体来说,上述的狭缝的其中的一例如位于块状电极部与接触窗之间。此外,上述的接触窗位于画素电极的一侧,而狭缝的其中之一自接触窗的相对侧往接触窗的方向延伸。
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中,藉由使画素电极与突起物满足特定关系,可以增强画素电极以及突起物对液晶分子的控制力;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中,藉由间隙物的适当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间隙物对液晶分子的影响,维持画素电极对于液晶分子应有的控制力;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画素数组基板中,画素电极采用满足特定数值的狭缝,当其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时,可以有效增强画素电极对于液晶分子的推力。因此,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手段,有助于液晶显示面板在遭受外力按压之后,较快速地回复,因此较不容易有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一个画素单元中画素电极及其对应的突起物的上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突起物的剖面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突起物剖面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两个画素单元的上视图。
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比较例。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一种间隙物与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示意图。
图4B~图4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另三种间隙物与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一种画素数组基板中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示意图。
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画素数组基板的比较例。
图6A与图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另一种画素电极与接触窗的设计型态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0、210、210a、210b、210c、210d:间隙物
40、140:画素单元
60、160:画素电极
60B、160B:块状电极部
60C、160C:连接部
100:液晶显示面板
110:画素数组基板
112:扫描线
114:资料线
120:彩色滤光基板
122:共通电极
124:突起物
124S:斜面
126:彩色滤光层
130:液晶层
150:主动组件
d1: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
d3:第三距离
d4:第四距离
D1、D2、D3:间距
H:接触窗
Ls:狭缝的长度
S、Sa、Sb:狭缝
Ws:狭缝的宽度
Wc:连接部的宽度
Wp:画素电极的宽度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其分别针对显示面板中的各画素的组成构件一一进行改良,例如画素电极与突起物之间的配置关系、面积比例、突起物的结构、间隙物与画素电极之间的配置关系、间隙物的结构、画素电极中狭缝的设计型态等等,透过画素中各构件彼此的相对关系或是结构的设计态样,以让液晶显示面板在遭受外力按压之后,利用画素中各构件的适当设计,可以有助于画素对液晶分子的控制力,使液晶分子在受压之后能够较快速地回复,因此较不容易有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产生。以下将分别列举一些实施例搭配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中的画素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请先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一画素数组基板110、一彩色滤光基板120以及一液晶层130。画素数组基板110包括多条扫描线112与多条数据线114以及多个画素单元140。扫描线112与数据线114相互交错。详细而言,如图1的放大图所示,每一画素单元140包括一主动组件150以及一画素电极160,主动组件150与对应的扫描线112以及数据线114电性连接,而画素电极160电性连接主动组件150。值得一提的是,图1放大图中的画素电极160仅用以示意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布局型态以及电性连接关系,本实施例的画素电极160的设计型态将于图2A中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彩色滤光基板120相对于画素数组基板110,且彩色滤光基板120包括一共通电极122以及多个突起物124,共通电极122与画素电极160相对,用以与画素电极160之间产生电场,使位于其间的液晶层130的液晶分子具有不同的倾倒程度,藉此使整个面板产生显示的功能。多个突起物124配置于共通电极122上,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基板120上具有一彩色滤光层126,而共通电极122位于彩色滤光层126以及突起物124之间。液晶层130位于画素数组基板110与彩色滤光基板120之间。这里需说明的是,图1中仅绘示液晶显示面板100中各构件的位置示意图。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突起物124以及画素电极160之间的设计型态以及相对位置关系,以下将以图2A搭配图2B以及图2C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2A,图2A为图1中一个用以显示的基本单元中画素电极及其对应的突起物的上视图,且为详细说明,图2A中仅绘示出画素电极以及突起物的对应关系,并省略其它构件,并且,值得说明的是,此处的画素意指用以显示的一个基本单元,其包括了位于画素数组基板110上的一个画素单元、位于彩色滤光基板120上对应的共通电极122、彩色滤光层126以及突起物124、以及位于两基板110、120之间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突起物的剖面示意图,而图2C为图2B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突起物剖面图。
请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2C,每一画素单元140对应至少一突起物124。特别的是,如图2A所示,在每一画素单元140中,突起物124与画素电极160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亦即大于等于0.15,且突起物124实质上位于画素电极160的中央。并且,如图2B与图2C所示,每一突起物124的斜面124S与共通电极122之间具有一夹角θ,而夹角θ满足大于14度的特定关系。藉此,可使画素电极160以及突起物124对液晶分子的控制能力达到最佳化,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藉由适当控制画素电极160以及突起物124之间的面积比值、以及藉由适当控制画素单元140中所对应的突起物124的斜面124S坡度,可以增强画素电极160控制其上方液晶分子的能力。易言之,当液晶显示面板100受到指压等外力时,上述突起物124以及画素电极160的设计参数有助于维持受压处的原本的电场强度,且突起物124的坡度有助于有效地控制受压处电场分布曲线,藉此可使液晶分子即使在受到指压等外力后仍能快速地回复,进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100受压后容易产生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更详细而言,突起物124的面积与画素电极160的面积为投影在画素数组基板110上的投影面积。在每一画素单元140中,将突起物124投影在基板上的投影面积除以画素电极160投影在基板上的投影面积所得到的比值定义为面积比值,且此面积比值满足不小于0.15的特定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画素单元140例如对应三个突起物124,而本实施例的画素电极160例如是由三个块状电极部160B以及两个连接部160C所构成,而每一连接部160C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160B之间。因此,以本实施例的画素电极160以及突起物124的相对位置及设计型态为例,每一突起物124与画素电极160中的每一块状电极部160B相对应,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突起物124投影在基板上的投影面积除以每一块状电极部160B投影在基板上的投影面积所得到的面积比值也可进一步不小于0.15的关系。藉此,即可使控制液晶分子倾倒方向的力量增强,进而使液晶分子可以在受压后快速回复原状。
此外,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突起物124例如实质上位于块状电极部160B的中央。详细而言,突起物124到块状电极部160B的左右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一距离d1以及一第二距离d2,而突起物124到块状电极部160B的上下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三距离d3以及一第四距离d4,其中第一距离d1实质上等于第二距离d2,第三距离d3实质上等于第四距离d4。此外,如图2B与图2C所示,每一突起物124的斜面124S与共通电极122之间具有一大于14度的夹角θ,换言之,本实用新型藉以限定突起物124的斜面124S的坡度,进而使突起物124下方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往期望的方向倾倒。
由于各突起物124实质上位于各块状电极部160B的中央,且突起物124的斜面124S的坡度具有一定的斜度,藉此突起物124可以充分地发挥辅助控制液晶分子的倾倒方向的功能,增强画素电极160对于上方液晶分子的控制能力,进而使液晶分子在受压后可快速地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60C可以是交替地分设于画素单元140的两相对侧,如此亦可以进一步地增加画素电极160对于上方液晶分子的推力,进而辅助液晶分子受压后的回复。当然,连接部160C也可以实质上位于画素单元140的中央,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当然,设计者亦可依据产品实际需求而以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并用下述实施例的部分或全部技术,以更进一步增强液晶显示面板在受到如指压等外力时,能够快速地回复,使其较不容易有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产生。亦或者,设计者亦可仅选用下述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技术手段,即可在液晶面板遭受外力压迫(例如指压)之后,使液晶分子快速回复到原本的排列状态,抑制指压色不均(finger press mura)现象的产生。
第二实施例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两个画素单元的上视图,其中图3A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面图与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类似。请参照图1与图3A,惟,在本实施例中,在两相邻画素单元140之间更包括多个间隙物210,用以维持主动组件150数组基板以及彩色滤光基板120之间的晶穴间距(cell gap)。
详细而言,请参照图1与图3A,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一画素数组基板110、一彩色滤光基板120以及一液晶层130,彩色滤光基板120相对于画素数组基板110,液晶层130位于画素数组基板110与彩色滤光基板120之间。画素数组基板110包括多条扫描线112以及多条数据线114以及多个画素单元140,其中扫描线112与数据线114相互交错。如图1的放大图所示,每一画素单元140包括一主动组件150以及一画素电极160,主动组件150与对应的扫描线112以及数据线114电性连接,画素电极160电性连接主动组件150。本实施例的彩色滤光基板120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惟,在彩色滤光基板120上增加多个间隙物210。详细而言,在彩色滤光基板120上包括一与画素电极160相对的共通电极122以及一位于共通电极122上的突起物124,且每一画素单元140对应至少一突起物124。
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彩色滤光基板120更包括多个间隙物210(绘示于图3A),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的间隙物210的结构以及间隙物210与画素电极160之间的配置型态,以下将参照图3A详细说明。请参照图3A,每一间隙物210配置于两相邻的画素单元140之间,且每一间隙物210邻近相邻画素电极160的一侧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D2。以本实施例的菱形的间隙物210为例,其是利用菱形的一角来面向相邻的画素电极160。换言之,每一间隙物210邻近相邻画素电极160的边缘并非平行于相邻画素电极160的边缘,藉此,可以让间隙物210对画素电极160的影响最小化。
举例来说,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比较例,其中比较例之间隙物20是位于两相邻的画素单元40之间。如图3B所示,由于比较例之间隙物20的形状为正方形,且比较例之间隙物20是利用正方形的一边来面向相邻的画素电极60,且此间隙物20的此边平行于相邻的画素电极60的边缘,换言之,比较例之间隙物20邻近相邻画素电极60的一侧到画素电极60的边缘之间的间距D维持同一固定值,而不具有两种以上的不同间距。如此一来,比较例的间隙物20邻近相邻画素电极60的一侧将严重扰乱该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使得画素电极60无法有效地控制该处的液晶分子,导致液晶分子在受压后无法快速地回复。
相对于此,请参照图3A的放大图,为了有效降低间隙物210对于液晶分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绘示于图1)中,在两相邻画素单元140的有限空间内,是巧妙地让间隙物210以类似角面的突出部来面向相邻的画素电极160,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间隙物210邻近相邻画素电极160的一侧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D2,如图3A的放大图所示,间距D1例如为间隙物210的一个角落到画素电极160边缘之间的距离,而间距D2例如为另一个角落到画素电极160边缘之间的距离,其中间距D1<间距D2,而在间隙物210的两个角落之间,其面向画素电极160的一侧上的任一点到画素电极160边缘之间的间距D3将介于间距D1与间距D2之间。藉此可以有效地降低间隙物210对于画素电极160电场分布的影响。
当然,依据这样的概念,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放大图中,间隙物210也可以是以类似曲面的突出部来面向相邻的画素电极160,如图4A所示,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一种间隙物与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示意图。在图4A中,间隙物210a邻近相邻画素电极160的一侧为曲面,且该曲面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与D2。藉此,同样可以使间隙物210a对画素电极160的电场分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的效果。
此外,图4B~图4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另三种间隙物与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示意图。如图4B所示,间隙物210b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且椭圆形之间隙物210b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与D2。如图4C所示,间隙物210c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且圆形之间隙物210c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与D2。此外,如图4D所示,间隙物210d的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且三角形之间隙物210d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与D2。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绘示于图1)主要使每一间隙物210邻近相邻画素电极160的一侧到画素电极160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D1、D2,以让间隙物210对相邻画素电极160的电场分布达到影响最小化。藉此,即可让液晶显示面板受到外力压迫时,能使液晶分子较不受到间隙物的影响,进而顺利地沿着画素电极的电场分布而快速地回复正常的排列方向,抑制指压色不均(finger press mura)现象的产生。
当然,为了进一步加速液晶分子在受压后的回复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实施例中有关突起物与画素电极之间的设计型态并用于此实施例中。详细而言,如图2A~2C所示,可使每一突起物124的斜面124S与共通电极122之间例如具有一大于14度的夹角θ,并使突起物124与画素电极160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且突起物124实质上位于画素电极160的中央。
但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是以第二实施例的技术并用第一实施例的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但设计者亦可视需求而单独地利用使每一间隙物邻近相邻画素电极的一侧到画素电极的边缘之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的方式来实现消除指压色不均(finger press mura)现象,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需搭配第一实施例的突起物与画素电极之间的设计型态,端视产品需求而定。
第三实施例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一种画素数组基板中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示意图,其中图5A的画素数组基板与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画素数组基板110类似。请参照图5A与图1中的画素数组基板110,画素数组基板110包括多条扫描线112与多条数据线114以及多个画素单元140,扫描线112与数据线114相互交错。如图1的放大图所示,每一画素单元140包括一主动组件150以及一画素电极160,主动组件150与对应的扫描线112以及数据线114电性连接,而画素电极160电性连接主动组件150。值得一提的是,图1放大图中的画素电极160的形状仅为示意,而本实施例的画素电极的设计型态请参照图5A详细说明。
特别的是,如图5A所示,每一画素电极160具有多个狭缝S,每一狭缝S的宽度Ws大于6微米,因此画素电极160在狭缝S处可以形成较强的电场分布。此外,狭缝S将画素电极160划分为多个块状电极部160B以及多个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160B之间的连接部160C,特别的是,连接部160C是交替地分设于画素单元140的两相对侧。
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狭缝S的长度Ls与连接部160C的宽度Wc总和等于画素电极160的宽度Wp,而狭缝S的长度Ls大于连接部160C的宽度Wc,换言之,狭缝S是自画素电极160的一侧连续地向内延伸至邻近相对侧处,因此在画素电极160狭缝S处所形成的电场可以较为连续而不会被中断。
举例来说,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画素数组基板的比较例,其中比较例的画素电极60的连接部60C是位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60B之间。如图5B所示,由于比较例的连接部60C位于画素单元40的中央,因此比较例的画素电极60在狭缝S处所形成的电场分布将被连接部60C所中断,如此一来,比较例的画素电极60在狭缝S处所形成的电场将较无法有效地被利用,换言之,位于比较例的画素电极60上方的液晶分子在受压后,较无法有效地被推回原本的排列状态。
相较于此,在本实施例的画素单元中,如图5A与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画素数组基板110中,由于画素电极160的狭缝S的宽度Ws大于6微米,且是自画素电极160的一侧连续地向内延伸至邻近相对侧处,因此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画素数组基板110所构成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画素电极160藉由满足上述关系的狭缝S可形成较强的电场,并且此较强的电场可以较为连续地提供该处液晶分子足够的推力,使得当液晶分子受到压迫时,该处的液晶分子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快速地回复原本的排列方向,进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100受压后容易产生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图6A与图6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另一种画素电极与接触窗的设计型态示意图。请参照图6A、图6B与图1,在实际的应用层面上,每一画素单元140中的画素电极160是经由保护层(未绘示)中的接触窗H而与主动组件150电性连接,其中保护层(未绘示)是位于主动组件150与画素电极160之间。为了降低接触窗H对画素电极160的电场分布的影响,可将狭缝S的设计位置妥善地放置在接触窗H的周围,以尽可能地隔绝接触窗H对于画素电极160中块状电极部160B的电场分布的影响,如图6A与图6B所示。
请先参照图6A,接触窗H位于画素电极160的一侧,而狭缝Sa的其中之一自相对于接触窗H的另一侧往接触窗H的方向延伸,直到接触窗H的设置位置之前为止。另外,请再参照图6B,狭缝Sb的其中之一例如位于块状电极部160B与接触窗H之间,藉此,同样可以有效地隔绝接触窗H对于画素电极160的电场分布的影响。如此一来,如前述,画素电极160除了可藉由狭缝S形成较强的电场,此较强的电场可以较为连续地提供该处液晶分子足够的推力,并且藉由如图6A与图6B的狭缝Sa、Sb的设计,可以使得即使是邻近接触窗H的液晶分子受到压迫,亦可以使该处的液晶分子较不受接触窗H处较紊乱的电场分布的影响,使得该处的液晶分子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快速地回复原本的排列方向,进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受压后容易产生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及画素数组基板具有下列优点的至少其中之一或全部:
(一)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使画素电极与突起物的面积比值、以及使突起物的斜面坡度满足特定关系,藉此可增强画素电极以及突起物对液晶分子的控制力,有助于液晶显示面板在遭受外力按压之后,较快速地回复,因此较不容易有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面板藉由间隙物的适当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间隙物对液晶分子的影响,提升画素电极对于液晶分子的控制力,有助于液晶显示面板在遭受外力按压之后,较快速地回复,因此较不容易有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三)本实用新型的画素数组基板中,画素电极中设置满足特定数值以及适当配置的狭缝,当其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时,可以有效增强画素电极对于液晶分子的推力。有助于液晶显示面板在遭受外力按压之后,较快速地回复,因此较不容易有污点(smudge)或色不均(mura)的问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画素数组基板,包括: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该些扫描线与该些数据线相互交错;
多个画素单元,其中每一画素单元包括:
一主动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
一画素电极,电性连接该主动组件;
一彩色滤光基板,相对于该画素数组基板,该彩色滤光基板包括:
一共通电极,与该些画素电极相对;
多个突起物,配置于该共通电极上,每一突起物的斜面与该共通电极之间具有一夹角,其中该夹角大于14度,每一画素单元对应至少一突起物,在每一画素单元中,该突起物与该画素电极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且该突起物实质上位于该画素电极的中央;以及
一液晶层,位于该画素数组基板与该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画素电极包括多个块状电极部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画素单元中,该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些连接部是交替地分设于该画素单元的两相对侧。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画素单元中,每一块状电极部与一个突起物对应,且该突起物实质上位于该块状电极部的中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每一画素单元中,该突起物到该块状电极部的左右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一距离以及一第二距离,而该突起物到该块状电极部的上下边缘分别具有一第三距离以及一第四距离,其中该第一距离实质上等于该第二距离,该第三距离实质上等于该第四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画素单元中,每一突起物与其所对应的各块状电极部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
7.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画素数组基板,包括: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该些扫描线与该些数据线相互交错;
多个画素单元,其中每一画素单元包括:
一主动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
一画素电极,电性连接该主动组件;
一彩色滤光基板,相对于该画素数组基板,该彩色滤光基板包括:
一共通电极,与该些画素电极相对;
多个突起物,配置于该共通电极上,每一画素单元对应至少一突起物;
多个间隙物,每一间隙物配置于两相邻的画素单元之间,且每一间隙物邻近相邻画素电极的一侧到该画素电极的边缘的间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间距;以及
一液晶层,位于该画素数组基板与该彩色滤光基板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间隙物具有面向相邻的画素电极的一突出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突出部为角面或曲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间隙物的形状包括菱形、三角形、椭圆形或圆形。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突起物的斜面与该共通电极之间具有一夹角,该夹角大于14度,在每一画素单元中,该突起物与该画素电极的面积比值不小于0.15,且该突起物位于该画素电极的中央。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画素电极包括多个块状电极部以及多个连接部,每一连接部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之间,且该些连接部是交替地分设于该画素单元的两相对侧。
13. 一种画素数组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扫描线以及多条数据线,该些扫描线与该些数据线相互交错;
多个画素单元,其中每一画素单元包括:
一主动组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电性连接;
一画素电极,电性连接该主动组件,每一画素电极具有多个狭缝,每一狭缝的宽度实质上大于6微米,该些狭缝将该画素电极划分为多个块状电极部以及多个连接于两相邻块状电极部的连接部,该些连接部是交替地分设于该画素单元的两相对侧。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画素数组基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保护层,在每一画素单元中,该保护层位于该主动组件与该画素电极之间,且该保护层具有一接触窗,该画素电极藉由该接触窗与该主动组件电性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素数组基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狭缝的其中之一位于该些块状电极部与该接触窗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画素数组基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触窗位于该画素电极的一侧,而该些狭缝的其中之一自该接触窗的相对侧往该接触窗的方向延伸。
CN2011200416752U 2011-02-18 2011-02-18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5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16752U CN201955594U (zh) 2011-02-18 2011-02-18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16752U CN201955594U (zh) 2011-02-18 2011-02-18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5594U true CN201955594U (zh) 2011-08-31

Family

ID=4449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167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5594U (zh) 2011-02-18 2011-02-18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55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081A (zh) * 2012-03-07 2012-07-18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画素结构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TWI460514B (zh) * 2012-12-27 2014-11-1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顯示面板
TWI548911B (zh) * 2015-08-26 2016-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1081A (zh) * 2012-03-07 2012-07-18 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画素结构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TWI460514B (zh) * 2012-12-27 2014-11-1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顯示裝置及其液晶顯示面板
TWI548911B (zh) * 2015-08-26 2016-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6367B (zh)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器
US7894031B2 (en) Pixel structure of horizontal fiel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855772B2 (en) Fringe field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high transmittance and wide viewing angle
EP267736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spacers located on extensions of the black matrix
KR101644525B1 (ko)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CN104751747A (zh) 显示装置
KR101018516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WO202103339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20043312A1 (en) Pixel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930436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CN102692769A (zh) 液晶显示面板
JP201617022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85467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3703231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3207491A (zh) 像素结构、触控式显示面板
US85373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lignment areas and electrode areas with particular boundaries and openings
CN201955594U (zh)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画素数组基板
US20130107185A1 (en) Electrode pattern, pixel layout metho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P2878994B1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7247371B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69867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262322A (zh) 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基板
JP677200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30087376A (ko) 어레이 기판,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배향 러빙 방법
CN100498490C (zh) 液晶显示面板与像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NA PROJECTION TUB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ZHOU HUAYING VIDEO + TELECO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5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INA PROJECTION TUB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50015 FUZHOU, FUJIAN PROVINCE TO: TAIWAN,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5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oyuan bade city Taiwan Peace Road No. 1127

Patentee after: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ddress before: 350015, Xingye Road, Mawei Science Park, Fujian, Fuzhou 1, China

Patentee before: Fuzhou Huaying Video & Telecom Co., Ltd.

Patentee before: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