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43499U -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43499U
CN201943499U CN2010206904011U CN201020690401U CN201943499U CN 201943499 U CN201943499 U CN 201943499U CN 2010206904011 U CN2010206904011 U CN 2010206904011U CN 201020690401 U CN201020690401 U CN 201020690401U CN 201943499 U CN201943499 U CN 201943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ell structure
deposit box
safe deposi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904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原
张少军
吴子明
楼剑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Fin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Fin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Fin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Fin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904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43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43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434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包括一存放车辆合格证的盒体,该盒体的一侧开口以插入所述的车辆合格证,所述盒体中两相对的侧壁的外壁上分别包覆有金属层,该两侧的金属层分别作为反射层和屏蔽层,其中:所述反射层和屏蔽层到其所在的侧壁的内壁距离均为20mm,两侧壁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30mm;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还包括一天线,该天线设置于所述的屏蔽层所在的侧壁的内壁上,即天线与屏蔽层的距离为20mm,与所述的反射层的距离为50mm。本实用新型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识别率高以及方便取出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合格证监控和保管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流、仓储、资产管理等众多领域都采用到了RFID(射频识别)技术,从成本、性能以及可操作性等多方面考虑,对于车辆合格证的管理,通常采用到了915M频段的RFID技术,符合18000-6C标准。
这一技术方案由两部分组成:RFID标签、RFID读头。RFID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标识号,被粘贴于监控目标上,即车辆合格证上。RFID读头识别车辆合格证上的RFID标签的标识号等信息,从而达到相应的业务目的。
915M频段的标签是一种无源标签,其工作机制是RFID读头先发射能量,接收到能量的RFID标签再将自身的信息发射出来由RFID读头接收。这样一种工作机制也决定了这一技术方案的特点:
1.RFID标签和读头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很远;
2.小空间内(比如文件保管箱)放置大量RFID标签(比如300张),特别是整齐叠放时有可能造成识别效果变差;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满足对300张整齐叠放的车辆合格证进行监控、保管的产品存在。通用的读头识别300张整齐叠放的车辆合格证方法会造成标签识别率很低。
目前存在一些验证性的技术方案,其工作原理是:
1.将车辆合格证分组,如每组放置60张合格证,在此每一组称之为一个单元格;
2.对每个单元格布置一对读头天线,一个天线用于发射能量,一个天线用于接收信号;
3.各组天线总的识别数量可以达到识别300张合格证的要求。
该种技术方案中,每个单元格采用一对收、发天线的方式,提升了组内标签识别率,每个读取单元可以稳定识别较多数量的标签,但是,由于每个单元格采用一对天线,造成单元成本提高,为平衡整体成本需要减少单元格数量,提高单个单元格放置标签数量,这对于使用中的查找不利;另一方面,该技术方案不能确定特定某个车辆合格证放置于哪个单元格,即一个单元格内的天线会识别到另一个单元格内放置的车辆合格证,造成实际使用中车辆合格证查找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识别率高以及方便取出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包括一存放车辆合格证的盒体,该盒体的一侧开口以插入所述的车辆合格证,其中,所述盒体中两相对的侧壁的外壁上分别包覆有金属层,该两侧的金属层分别作为反射层和屏蔽层,其中:
所述反射层和屏蔽层到其所在的侧壁的内壁距离均为20mm,两侧壁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30mm;
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还包括一天线,该天线设置于所述的屏蔽层所在的侧壁的内壁上,即天线与屏蔽层的距离为20mm,与所述的反射层的距离为50mm。
上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中,所述的盒体的材质为ABS材料。
上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中,所述的天线为半波阵子天线。
上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中,所述侧壁的外壁上包覆的金属层采用粘贴方式或者电镀方式。
上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中,所述相对两侧壁中部的靠近开口一侧的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的凹槽。
上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中,
所述盒体的上底面的外壁和下底面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320mm,上底面的内壁和下底面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12mm;
所述凹槽的槽宽为12mm,凹槽的槽深为18mm,凹槽的高度为1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单元格内布置的天线,RFID读头可稳定识别放置于单元格内的至少25张合格证;
2.单元格内天线对车辆合格证放置位置在一定偏离范围之内不对识别性能造成影响,就是说如果放置标签位置有一点偏离也不会造成读取的影响,即本实用新型的容差性好;
3.当多个单元格并排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各单元格内的车辆合格证的识别性能不会降低;
4.多个单元格并排组合时,单元格间相互屏蔽,因此一个单元格内天线不会识别到放置于另一个单元格内的车辆合格证;
5.放置于单元格内的车辆合格证能够被方便取出;
6.由于采用了反射层,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天线即可,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
7.盒体采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的材料,是基于该种材质的介电常数的考虑,反复试验验证出该种材质对于识别标签可以带来有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屏蔽层所在的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用于存放车辆合格证(图中未示出),每一张车辆合格证上具有一RFID标签(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包括一存放车辆合格证的盒体100,该盒体100的一侧开口以插入车辆合格证,盒体100中两相对的侧壁的外壁上分别包覆有金属层,该两侧的金属层分别作为反射层1和屏蔽层2,屏蔽层2所包覆的侧壁为第一侧壁31,反射层1所包覆的侧壁为第二侧壁32,其中:
反射层1和屏蔽层2到其所在的侧壁的内壁距离L均为20mm,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内壁之间的间距M为30mm,即反射层1和屏蔽层2之间的距离H为70mm;
保管箱单元格结构还包括一天线4,该天线4设置于屏蔽层2所在的侧壁即第一侧壁31的内壁上,即天线4与屏蔽层2的距离为20mm,与反射层1的距离为50mm,这两个距离参数是经过反复测试得来的数据,按照此参数布置天线4可以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和单元格间的屏蔽性;
本实用新型中,盒体100的材质为ABS材料,选用ABS材质是基于该种材质介电常数的考虑,也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反复试验验证得出该种材质对于识别标签可以带来有利的影响。
天线4为半波阵子天线或其他合适的天线,这些尺寸即天线4与屏蔽层2的距离尺寸、天线2与反射层1的距离、天线4在侧壁上布置的位置尺寸将影响RFID读头(图中未示出)识别性能及对RFI D标签放置位置的容忍度。
本实用新型中包覆的金属层,如:铝箔,采用粘贴方式或者电镀方式。
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中部的靠近开口一侧的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的凹槽5,该凹槽5用于方便将车辆合格证取出。
本实用新型中,盒体100的上底面41的外壁和下底面42的外壁之间的距离N为320mm,上底面41的内壁和下底面4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D为312mm;即上底面41和下底面42的厚度都为4mm,与开口侧相对的一侧壁是第三侧壁33,第三侧壁33的厚度a也为4mm,盒体100的侧壁的宽度P为210mm。
凹槽5的槽宽C为12mm,凹槽5的槽深E为18mm,凹槽5的高度F为101mm。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若空心则应在天线对面侧壁相对的位置放置一个反射体,典型的反射体可以是一根151mm长、1mm直径的裸铜线。
天线4埋设于屏蔽层2所在的侧壁即第一侧壁31的内壁上,可在一矩形的范围内放置,该矩形的长度G为210mm,宽度I为150mm,宽度方向的一边距离下底面42的外壁的距离J为75mm,天线4与开口侧所在的一边的外壁地距离K为120mm。
综上所述,本方案具有较高的标签识别率、单元格间的隔离性。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6)

1.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包括一存放车辆合格证的盒体,该盒体的一侧开口以插入所述的车辆合格证,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中两相对的侧壁的外壁上分别包覆有金属层,该两侧的金属层分别作为反射层和屏蔽层,其中:
所述反射层和屏蔽层到其所在的侧壁的内壁距离均为20mm,两侧壁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30mm;
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还包括一天线,该天线设置于所述的屏蔽层所在的侧壁的内壁上,即天线与屏蔽层的距离为20mm,与所述的反射层的距离为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的材质为ABS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为半波阵子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外壁上包覆的金属层采用粘贴方式或者电镀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两侧壁中部的靠近开口一侧的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相对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保管箱单元格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的上底面的外壁和下底面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320mm,上底面的内壁和下底面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12mm;
所述凹槽的槽宽为12mm,凹槽的槽深为18mm,凹槽的高度为101mm。
CN2010206904011U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3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04011U CN201943499U (zh)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904011U CN201943499U (zh)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43499U true CN201943499U (zh) 2011-08-24

Family

ID=44470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9040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3499U (zh)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434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912A (zh) * 2010-12-30 2011-04-27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1912A (zh) * 2010-12-30 2011-04-27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CN102031912B (zh) * 2010-12-30 2013-01-16 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59473U (zh) 密集文档管理柜及装置
US9202162B2 (en) Embedd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package
TWI474953B (zh) Packaging bags with external stickers
CN103908078A (zh) 基于rfid的档案存储系统
JP2010541388A (ja) 拡張型rfidタグ
CN201702118U (zh) 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金属材料的仓储分拣管理系统
AU2017203956B2 (en) Antenna Design and Interrogator System
CN103126339A (zh) 射频辨识图书斜槽装置
CN203520452U (zh) 一种楼库货位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
KR20120103559A (ko) 통신용 시트 구조체 및 정보 관리 시스템
CN201943499U (zh)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CN102031912B (zh) 一种保管箱单元格结构
CN201984509U (zh) 一种多介质结构的uhf_rfid标签及天线
CN201877062U (zh) 昆虫标本保管装置
CN109359719B (zh) 一种工具箱及工具管理方法
CN209027167U (zh) 储物设备以及冷藏系统
CN101853420A (zh) 金属附着型rfid电子标签
US9900058B2 (en) Near-field UHF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 object or the kind of an object that is or contain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aterial using near-field identification
CN203126021U (zh) 免屏蔽免干扰rfid金属层包装盒及其所用纸张
CN203149636U (zh) 可内贴双层不干胶标签
CN102295095A (zh) 具备射频识别能力的包装袋及其制法
CN202758374U (zh) 可全方位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及包装物
CN203762581U (zh) 基于rfid的档案存储系统
CN202257623U (zh) 大功率三维通道式高频检测装置
CN204946038U (zh) 超高频读写器用线性双向近场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Yuan

Inventor after: Zhang Shaojun

Inventor after: Lou Jianren

Inventor before: Zhao Y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Shaojun

Inventor before: Wu Ziming

Inventor before: Lou Jianre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O YUAN ZHANG SHAOJUN WU ZIMING LOU JIANREN TO: ZHAO YUAN ZHANG SHAOJUN LOU JIANREN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2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