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8001U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8001U
CN201938001U CN201020638170XU CN201020638170U CN201938001U CN 201938001 U CN201938001 U CN 201938001U CN 201020638170X U CN201020638170X U CN 201020638170XU CN 201020638170 U CN201020638170 U CN 201020638170U CN 201938001 U CN201938001 U CN 2019380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er
touch
magnetic part
magnetic
tubul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381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百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6381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80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80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80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及一触控笔。机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贯通孔及一机壳磁性件,贯通孔设置于容置空间的一端且连通于容置空间。机壳磁性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相对于贯通孔的另一端。触控笔具有一触控端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触控笔经由贯通孔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且贯通孔外露部分的触控笔。触控端朝向机壳磁性件。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触控端。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特别是一种使用磁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触控方式操作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愈来愈风行,因而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触控笔的使用更加频繁。一般而言,触控笔往往以卡榫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卡合的方式,活动地固定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内。然而,在频繁使用触控笔的情况下,触控笔与可携式电子装置之间的卡榫会依使用次数而逐渐磨损,进而失去卡合的作用。如此一来,触控笔容易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机壳内脱落。倘若要改善此情形,势必得将触控笔及机壳全数换新。此结果会导致成本过高,对使用者而言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且特别是一种使用磁铁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以用磁力吸附触控笔,而避免触控笔从可携式电子装置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包括:
一机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贯通孔及一机壳磁性件,该贯通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且连通于该容置空间,该机壳磁性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相对于该贯通孔的另一端;以及
一触控笔,具有一触控端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该触控笔经由该贯通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贯通孔外露部分的该触控笔,该触控端朝向该机壳磁性件,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
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且部分的笔杆外露于该管状本体。
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
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触控笔还具有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
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多个卡榫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其中的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
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管状本体在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笔,适于容置于具一机壳磁性件的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其中,该触控笔包括:
一触控端,朝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内而容置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以及
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
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还包括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
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
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还包括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
上述的触控笔,其中,该多个卡榫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的其中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
上述的可触控笔,其中,该管状本体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由于触控笔及机壳之间的固设在一起的力量为磁吸力,而非一般的卡榫卡合力,故即使经常抽取触控笔来使用,也不会造成将触控笔及机壳固设在一起的力量随着使用次数而消减。此外,第一触控笔磁性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之间的磁斥力,能让使用者在藉由拉离笔杆及管状本体而伸长触控笔时,得以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而减轻使用者的力量负担。再者,当第二突起与第一凹槽解除卡合时,挡止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的彼此相互干涉,能避免管状本体及笔杆彼此脱离。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图3A及图3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脱离机壳的过程的剖面图;
图4A及图4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脱离机壳的另一过程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可携式电子装置
110机壳
111容置空间
112贯通孔
113机壳磁性件
120触控笔
121触控端
122第一触控笔磁性件
123管状本体
124笔杆
125第二触控笔磁性件
126第一卡榫
126a第一突起
126b第一凹槽
127第二卡榫
127a第二突起
127b第二凹槽
128挡止件
D1抽离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所示,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图。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为智能型手机及平板计算机。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机壳110及触控笔120。机壳110具有容置空间111、贯通孔112及机壳磁性件113。贯通孔112设置于容置空间111的一端且连通于容置空间111。机壳磁性件113设置于容置空间111中相对于贯通孔112的另一端。触控笔120具有触控端121及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触控笔120经由贯通孔113容置于容置空间111中,且贯通孔112外露部分的触控笔120。触控端121朝向机壳磁性件113。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以朝向机壳磁性件113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触控端121。于本实施例中,机壳磁性件113朝向贯通孔112的磁性为S级,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朝向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的磁性为N级。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由于磁性相异者相吸,故触控笔120得藉由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机壳磁性件113异性相吸的作用,让触控笔120容置于机壳110中,而不易从机壳110中掉落。
请参照图2,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剖面图。其中,触控笔120还具有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管状本体123的一端设置于触控端121。笔杆124从管状本体123的另一端滑设于管状本体123的管内,且部分的笔杆124外露于管状本体123。触控笔120藉由笔杆124于管状本体123的管内滑动,而使触控笔120得以伸缩其长度。触控笔120还具有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以朝向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笔杆124朝向触控端121的一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朝向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的磁性为S级,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朝向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的磁性亦为S级。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由于磁性相同者相斥,故触控笔120得藉由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同性相斥的作用,让笔杆124及管状本体123容易呈现伸长的状态。
再者,触控笔120还具有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设置于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之间。第一卡榫126具有第一突起126a及第一凹槽126b,第二卡榫127具有第二突起127a及第二凹槽127b。其中,第一突起126a设置于管状本体123接近触控端121的一端,第一凹槽126b设置于笔杆124接近触控端121的一端。第二突起127a设置于管状本体123远离触控端121的另一端,第二凹槽127b设置于笔杆124远离触控端121的另一端。藉由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的卡合,使触控笔120的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固定于伸长状态或缩短状态。
此外,管状本体123于远离触控端121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128。挡止件128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相互干涉,以避免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彼此脱离。
请参照图3A至图3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120脱离机壳110的过程的剖面图。如图3A所示,抓住笔杆124外露于贯通孔112的部分,将笔杆124往抽离方向D1移动。当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的卡合力道小于机壳磁性件113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之间的磁吸力时,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会解除卡合。此时,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之间的相斥力,会将笔杆124沿抽离方向D1推离管状本体123,进而伸长触控笔120的长度。藉由此相斥力,使用者在伸长触控笔120时,能使用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当继续将笔杆124往抽离方向D1移动时,管状本体123的第二突起127a能与笔杆124的第一凹槽126b卡合。此时,触控笔120呈现伸长状态。另外,挡止件128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彼此相互干涉,以避免当第二突起127a与第一凹槽126b解除卡合时,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彼此脱离的现象。
接着,如图3B所示,当驱使触控笔120往抽离方向D1移动的力量大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与机壳磁性件113的磁吸力时,触控笔120会脱离机壳110,而能够使用触控笔120操控可携式电子装置100。
另请参照图4A至图4B,为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笔120脱离机壳110的另一过程的剖面图。如图4A所示,抓住笔杆124外露于贯通孔112的部分,将笔杆124往抽离方向D1移动。当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的卡合力道大于机壳磁性件113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之间的磁吸力,且驱使触控笔120往抽离方向D1移动的力量大于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与机壳磁性件113的磁吸力时,触控笔120会脱离机壳110。接着,如图4B所示,握住笔杆124外露于管状本体123的部分,以及握住管状本体123的管外,彼此左右拉离,而使得第一卡榫126及第二卡榫127解除卡合。此时,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2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125之间的相斥力,会将笔杆124推离管状本体123,进而伸长触控笔120的长度。藉由此相斥力,使用者在伸长触控笔120时,能使用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当继续将笔杆124及管状本体123左右拉离时,管状本体123的第二突起127a能与笔杆124的第一凹槽126b卡合。此时,触控笔120呈现伸长状态。另外,挡止件128及第一触控笔磁性件125彼此相互干涉,以避免当第二突起127a与第一凹槽126b解除卡合时,管状本体123及笔杆124彼此脱离的现象。
由于触控笔及机壳之间的固设在一起的力量为磁吸力,而非一般的卡榫卡合力,故即使经常抽取触控笔来使用,也不会造成将触控笔及机壳固设在一起的力量随着使用次数而消减。此外,第一触控笔磁性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之间的磁斥力,能让使用者在藉由拉离笔杆及管状本体而伸长触控笔时,得以较轻的力道达成伸长触控笔的动作,而减轻使用者的力量负担。再者,当第二突起与第一凹槽解除卡合时,挡止件及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的彼此相互干涉,能避免管状本体及笔杆彼此脱离。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壳,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贯通孔及一机壳磁性件,该贯通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端且连通于该容置空间,该机壳磁性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相对于该贯通孔的另一端;以及
一触控笔,具有一触控端及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该触控笔经由该贯通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贯通孔外露部分的该触控笔,该触控端朝向该机壳磁性件,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且部分的笔杆外露于该管状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具有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具有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榫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其中的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管状本体在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
7.一种触控笔,适于容置于具一机壳磁性件的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包括:
一触控端,朝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内而容置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以及
一第一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机壳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异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触控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管状本体及一笔杆,该管状本体的一端设置于该触控端,该笔杆从该管状本体的另一端滑设于该管状本体的管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触控笔磁性件,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以朝向该第一触控笔磁性件的磁性为相同磁性的方式,设置于该笔杆朝向该触控端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卡榫,设置于该管状本体及该笔杆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卡榫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接近该触控端的一端,该多个卡榫的其中另一设置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管状本体于远离该触控端的另一端设有一挡止件,该挡止件及该第二触控笔磁性件相互干涉。
CN201020638170XU 2010-11-26 2010-11-26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80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8170XU CN201938001U (zh) 2010-11-26 2010-11-26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38170XU CN201938001U (zh) 2010-11-26 2010-11-26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8001U true CN201938001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3817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8001U (zh) 2010-11-26 2010-11-26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80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529A (zh) * 2018-06-01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13360007A (zh) * 2020-03-05 2021-09-07 东莞宝德电子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
TWI790946B (zh) * 2022-03-17 2023-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收藏觸控筆的電子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529A (zh) * 2018-06-01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13360007A (zh) * 2020-03-05 2021-09-07 东莞宝德电子有限公司 鼠标装置
TWI790946B (zh) * 2022-03-17 2023-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收藏觸控筆的電子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8001U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触控笔
WO2011139963A3 (en) Application state and activity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EP2207084A3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ing pointer with sensuous effect that pointer is moved by gravit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CN203126220U (zh) 防摔笔
EP1716897A3 (en) Storage medium having game program stored thereon and game apparatus
EP1840718A3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object and terminal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the same
EP2613218A3 (en) Mobile apparatus
EP1912112A3 (en)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put posi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nd input position processing device
HK1096196A1 (en) Functional paste
CN202121629U (zh) 一种笔式移动终端
CN201877166U (zh) 易收纳防缠绕的线缆
DE502007005233D1 (de) Halte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CN201846369U (zh) 防滑手机壳
EP1980931A3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ntrol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2926790U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定位销
JP3149882U (ja) 携帯電話装置
EP2690520A3 (en) Dampen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EP2560245A3 (en) Charger devi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1703100U (zh) 一种多功能笔
CN206178925U (zh) 一种u盘防丢器
CN201853199U (zh) 卷线式鼠标的接头容置装置
CN203188700U (zh) 隐藏式钥匙
CN202333277U (zh) 一种墙面插座
CN202696675U (zh) 一种带有触摸笔的电子设备框
CN202035052U (zh) Usb插口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