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6338U -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6338U
CN201936338U CN2011200429625U CN201120042962U CN201936338U CN 201936338 U CN201936338 U CN 201936338U CN 2011200429625 U CN2011200429625 U CN 2011200429625U CN 201120042962 U CN201120042962 U CN 201120042962U CN 201936338 U CN201936338 U CN 201936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asable
layer
card
information
identity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429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正岭
王润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UNGZHOU HUAB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UNGZHOU HUAB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UNGZHOU HUAB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UNGZHOU HUABIAO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429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6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6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63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印刷层及可擦写层,所述基卡层、印刷层及可擦写层依次贴合在一起。在证件卡的印刷层上可显示证件卡的固定信息,在可擦写层上可实现证件卡表面局部区域信息多次擦写,当证件卡的部分信息需要变更时,例如变更地址、延长证件卡有效期、更改部门名称、更改服务项目等,只需要擦除证件卡原有信息,然后再打印变更后的信息即可,所有操作都在原证件卡上擦写完成,无需更换新卡,从而使证件卡卡面可见信息随着证件卡IC芯片信息同步更新,达到“一次办证,多次使用,一地办证,各地流通”的便利效果,为群众持卡人节约了办卡时间和用卡成本,提高了证件卡利用率和社会服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卡技术不断改进,从而使智能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身份识别、小额支付、电子门禁等领域,具有以上功能的智能卡可统称为证件卡。目前,随着证件卡逐步代替传统纸质档案,对社会管理创新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第二代身份证、居住证等证件领域发挥的优势更加明显。
以居住证为例,证件卡包括证件卡芯片信息和证件卡卡片表面信息。芯片信息主要存储持卡人的身份信息、户籍信息等重要资料,可以通过专用阅读器读取识别,并且能够与管理部门的数据库系统进行自动比对。证件卡卡片表面信息一般是芯片信息的摘要,信息通常包括持卡人卡号、姓名、性别、民族、有效期等各种信息,卡片表面信息是可视的,作为持卡人日常使用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证件卡的权威性和防伪性,对证件卡的表面信息打印有特别高的要求,常常采用特殊的、不易被察觉或相对复杂的方式处理,使证件难以仿制或篡改,比如抄制水印,微印刷,隐形图案,磁性与变色油墨等。
传统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证件卡的安全性,却带来了很多不便,例如,当持卡人的部分信息随着不同地区、时间、制度等因素发生变更时,传统的证件卡表面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或更改,持卡人需要向管理部门申请换领新卡才能继续使用,原证件卡作废,这样就加大了证件卡的成本,降低了证件卡的利用率,增加换证的时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除此之外,群众申请和换领证件,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等待,造成办证耗时、耗财等情况,给广大办证群众带来极大的不便,无法满足群众越来越高的便利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擦写证件卡,可实现卡内芯片信息和卡外显示信息的同步更新,保证了证件卡表面信息与芯片信息一致。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印刷层及可擦写层,所述基卡层、印刷层及可擦写层依次贴合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印刷层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的面积相等。
具体地,所述印刷层外表面上粘贴有保护膜。
具体地,所述可擦写层为窗口式可擦写层,所述窗口式可擦写层的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的面积。
具体地,所述窗口式可擦写层的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
具体地,所述可擦写层为热敏膜层。
具体地,所述可擦写层上包含有二维条码区域。
具体地,所述印刷层外表面上粘贴有保护膜。
具体地,所述基卡层由PET或PVC材料制成。
所述基卡层内包含有IC芯片、或IC芯片及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芯片连接,分布于所述基卡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擦写证件卡,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正反面印刷层及正反面可擦写层,所述正面可擦写层、正面印刷层、基卡层、反面印刷层及反面可擦写层依次贴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擦写证件卡,在证件卡的印刷层上可显示证件卡的固定信息,在可擦写层上可实现证件卡表面局部区域信息多次擦写,当证件卡的部分信息需要变更时,例如变更地址、延长证件卡有效期、更改部门名称、更改服务项目等,只需要擦除证件卡原有信息,然后再打印变更后的信息即可,所有操作都在原证件卡上擦写完成,无需更换新卡,从而使证件卡卡面可见信息随着证件卡IC芯片信息变化而更新,从而达到“一次办证,多次使用,一地办证,各地流通”的便利效果,为群众持卡人节约办卡时间和用卡成本,在证卡的可擦写层中的二维条码区域在打印需要变更的信息时打印二维条码,可有效地解决了证卡可机读和防伪问题,防止在证卡可擦写层上非法擦除,删改信息的行为,本发明提高了证件卡利用率和社会服务效率,有助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11、印刷层12及可擦写层13,所述基卡层11、印刷层12及可擦写层13依次贴合在一起。
其中,基卡层11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VC(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基卡层11内包含有IC芯片,或者同时包含有IC芯片和线圈,可记录持卡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如持卡人的身份信息、户籍信息等资料。
印刷层12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11的面积相等,其用于显示证件卡的固定信息,如居住证的“XXX省居住证”字样等。印刷层12可采用特殊的、不易被察觉或相对复杂的方式制作,比如抄制水印,微印刷,隐形图案,磁性与变色油墨等,使证件难以仿制或篡改,保障了证件卡的安全性。
可擦写层13为窗口式可擦写层,所述窗口式可擦写层的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12的面积,在具体实施中,其形状可为多边形或圆形,其中,多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可擦写层13的表面信息可实现多次擦写,其记录的信息可为持卡人需经常变更的信息,如居住证中的个人地址信息,服务卡的服务项目信息,各类证件卡的有效期限等。
可擦写层13可为磁敏膜层,也可为热敏膜层等。本实施例以热敏膜层为例,进行说明,这种可擦写工艺是利用热敏材料的受热反应和专用热敏打印机来实现的。热敏材料成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色染料或称隐色染料;另外一种是显色剂。热敏材料的受热反应原理如下:当热敏材料被置于70℃以上环境时,热敏膜层开始变色,当温度降至60℃以下时,热敏膜层颜色的变化将能保存下来。当涂覆有热敏材料的证件卡进入证件卡打印机,卡片的可擦写区域遇到发热的打印头,打印头与可擦写区域接触部位的显色剂与无色染料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形成图文,从而实现对卡片表面信息的擦写。
在具体应用中,所述的印刷层12的外表面上粘贴有保护膜,保护膜为胶膜,可以防脏、防损、延长卡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21、印刷层22、可擦写层23、所述基卡层21、印刷层22及可擦写层23依次贴合在一起。所述基卡层21由PET或PVC材料制成,基卡层21内包含有IC芯片24和与所述芯片24连接的线圈25,线圈25分布于所述基卡的四周,可扩大芯片的感应范围,芯片24以及线圈25的作用在于可记录持卡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如持卡人的身份信息、户籍信息等资料。以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参见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31、印刷层32、可擦写层33、所述基卡层31、印刷层32及可擦写层33依次贴合在一起。所述基卡层31由PET或PVC材料制成,基卡层31内包含有IC芯片34和线圈35;所述印刷层32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31的面积相等;所述可擦写层33为窗口式热敏膜层,其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32的面积;在印刷层32的外表面上粘贴有保护膜36,需要说明的是,可擦写层33外表面上不粘贴保护膜。在具体应用中,所述印刷层32外表面上粘贴的保护膜36可为胶膜,可以有效的保存打印的图文、防脏、防损、延长卡的使用寿命。以上其它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参见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41、印刷层42、可擦写层43、所述基卡层41、印刷层42及可擦写层43依次贴合在一起。所述基卡层41由PET或PVC材料制成,基卡层41内包含有IC芯片;所述印刷层42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41的面积相等;所述可擦写层43为圆形窗口式热敏膜层,其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42的面积。可擦写层43的表面信息可实现多次擦写,其记录的信息可为持卡人需经常变更的信息,如居住证中的个人地址信息,服务卡的服务项目信息,各类证件卡的有效期限等。以上其它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参见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51、印刷层52、可擦写层53、所述基卡层51、印刷层52及可擦写层53依次贴合在一起。所述基卡层51由PET或PVC材料制成,基卡层51内包含有IC芯片;所述印刷层52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51的面积相等;所述可擦写层53为窗口式热敏膜层,其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52的面积,覆盖在印刷层52上面的可擦写层53包括四个不同区域、不同形状的热敏膜层,如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等。可擦写层53的表面信息可实现多次擦写,其记录的信息可为持卡人需经常变更的信息,如居住证中的个人地址信息,服务卡的服务项目信息,各类证件卡的有效期限等。以上其它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参见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61、印刷层62、正面可擦写层63、反面可擦写层(图中未标识),其中所述印刷层62包括正面印刷层和反面印刷层,也即基卡层61正反两面分别有印刷层及可擦写层。所述正面可擦写层63、正面印刷层、基卡层61、反面印刷层、反面可擦写层依次贴合在一起,组成了可擦写证件卡。所述基卡层61由PET或PVC材料制成,基卡层61内可包含有IC芯片和线圈;所述印刷层62可层压在基卡61的两个表面,印刷层62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61的面积相等,卡片两个面的印刷层都可以打印图文;所述可擦写层63为窗口式热敏膜层,卡片两个面都可以设计可擦写层,其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62的面积。以上其它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参见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71、印刷层72、可擦写层73、所述基卡层71、印刷层72及可擦写层73依次贴合在一起。所述基卡层71由PET或PVC材料制成,基卡层71内包含有IC芯片和线圈。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擦写层73上的二维条码区域74呈矩阵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呈层排式、棋盘式等形状,二维条码区域74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二维条码区域74上可直接打印二维条码信息,或粘贴可打印二维条码的保护膜,所述二维条码信息中存储经过加密处理的图文信息,二维条码存储的信息可包含证卡芯片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可擦写层73上的信息和二维条码信息都可由热敏打印机擦除和打印,证卡可擦写层的二维条码会随着信息更改而生成一个新的二维条码。以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可参见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证件卡可擦写层采用了二维条码防伪技术,在证件卡的可擦写层上的二维条码区域可打印二维条码,二维条码可把将照片、指纹、掌纹、签字、文字等凡可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二维条码具有存储数据和防伪功能,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可有效地解决证件卡的可机读和防伪问题,保证了证件卡的唯一性。
除以上七个实施例之外,根据可擦写层的形状、面积、所占可擦写证件卡区域位置不同,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可擦写证件卡,在印刷层上可显示证件卡的固定信息,在窗口式可擦写层上可实现证件卡表面局部区域信息多次擦写,当证件卡的部分信息需要变更时,例如变更地址、延长证件卡有效期、更改部门名称、更改服务项目等,只需要擦除证件卡原有信息,然后再打印变更后的信息即可,所有操作都在原证件卡上擦写完成,无需更换新卡。其在保证了证件卡表面信息与IC芯片的信息同步的基础上,利用可擦写制作工艺达到“一次办证,多次使用,一地办证,各地流通”的便利效果,为群众持卡人节约办卡时间和用卡成本,提高了证件卡利用率和社会服务效率,有助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本实用新型可擦写证件卡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范围包括:身份证、通行证、暂住证、居住证、驾驶证、临时身份证等法定证件,也包括工作证、劳务证、医疗卡、保险卡、证券卡、服务卡、优惠卡、纪念卡等行业应用性证件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卡代证已成为当今各行各业个人资料管理系统的潮流和时尚,也将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印刷层及可擦写层,所述基卡层、印刷层及可擦写层依次贴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的面积与所述基卡层的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擦写层为窗口式可擦写层,所述窗口式可擦写层的面积小于所述印刷层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式可擦写层的形状为多边形或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擦写层为热敏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擦写层上包含有二维条码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层外表面上粘贴有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卡层由PET或PVC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卡层内包含有IC芯片、或IC芯片及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芯片连接,分布于所述基卡的四周。
10.一种可擦写证件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擦写证件卡包括基卡层、正反面印刷层及正反面可擦写层,所述正面可擦写层、正面印刷层、基卡层、反面印刷层及反面可擦写层依次贴合在一起。
CN2011200429625U 2011-02-21 2011-02-21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6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29625U CN201936338U (zh) 2011-02-21 2011-02-21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29625U CN201936338U (zh) 2011-02-21 2011-02-21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6338U true CN201936338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296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6338U (zh) 2011-02-21 2011-02-21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63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277A (zh) * 2015-01-25 2016-08-24 汪风珍 动态密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277A (zh) * 2015-01-25 2016-08-24 汪风珍 动态密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58970A (en) Photograph bearing identification card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20206341A1 (en) Presenting Information on a Card with a Passive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CN205810263U (zh) 一种防伪标签
CN110290930A (zh) 具有轮廓表面图像的标识文档
CN106710438B (zh) 遇热可变色对应码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36338U (zh) 一种可擦写证件卡
CN103177654B (zh) 带有光学防伪膜的防伪膜标签的制作方法、防伪标签以及由防伪标签生成的防伪码
WO1996008788A1 (fr) Carte d'enregistrement et methode d'enregistrement d'un code en deux dimensions
CN205375529U (zh) 一种具有可变二维码和验证码的饮料标签
CN201323024Y (zh) 一种含有磁加密信息的激光全息防伪标识
CN205375528U (zh) 一种具有可变二维码和验证码的饮料标签
JP6642117B2 (ja) マトリクス型二次元コード
CN101327702B (zh) 制作识别卡的方法
CN202685600U (zh) 一种防复印票据
CN201749485U (zh) 循环复写电子票卡
CN203480533U (zh) 一种带二维码的贵金属制品
CN207529411U (zh) 一种可擦写表面信息的智能卡
CN202523091U (zh) 一种学生证电子副本
CN202186091U (zh) 显示型卡片及其封装膜
CN204801309U (zh) 金属识别层白板
CN206021783U (zh) 一种防伪标签
CN204750794U (zh) 明暗码对应防伪包装盒
CN204406453U (zh) 一种揭示型二维码防伪溯源标签
CN101229737A (zh) 一种个性化相片交易卡的生产工艺方法
CN205416815U (zh) 支持二维条码功能的存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