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6099U -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6099U
CN201936099U CN2010206651272U CN201020665127U CN201936099U CN 201936099 U CN201936099 U CN 201936099U CN 2010206651272 U CN2010206651272 U CN 2010206651272U CN 201020665127 U CN201020665127 U CN 201020665127U CN 201936099 U CN201936099 U CN 201936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displa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polaroid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651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litech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651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6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6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60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属于液晶显示领域。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光部分和液晶显示部分;所述背光部分设有遮光胶片,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设有下偏光片;所述遮光胶片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将置于所述遮光胶片内部的中空结构中,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制成较薄的液晶显示模组,便于液晶显示模组应用于超薄手机、播放器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液晶显示产品凭借其对多媒体信息的显示及信息处理功能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而同时人们对其功能及结构形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资源,优化品质,提高性价比等是设计制造公司永恒的目标,也是消费者的追求。
LCM(LCD Module,简称LCM)中文含义是液晶显示模块,如图1所示,主要由LCD部分11(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简称LCD)及背光部分12构成。
背光部分主要由黑白遮光胶片、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片、导光片、反射膜及胶框组成,而组成背光部分的上、下增光膜、扩散片、反射膜不涉及组装问题,要想对这些部分进行减薄只能对制造工艺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减薄LCM的目的,这样既是对现有制造工艺的一大挑战,而且在价格方面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对于LCM的另一主要组成部分LCD部分,如图2所示,为矩形结构。LCD主要由下偏光片31、下玻璃片22、上玻璃片23及上偏光片24组成,如图3所示。目前成熟的技术可以把玻璃片减薄到0.3毫米,但玻璃为易碎品,如果再对其进一步进行减薄,其抗摔能力也将进一步减弱,并且会导致跌落实验不能通过。
综上所述,在目前工艺水平基础上要对这些构成LCM的主要部分进行减薄设计,不但会要求更高的技术,也会带来显示问题。例如背光部分过薄,会使发光效果变差,造成亮度不够、或亮度不均等问题。同时使用超薄背光实现高亮显示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如果减薄玻璃,则会导致玻璃过薄,抗摔能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液晶显示模组过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较薄的液晶显示模组。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光部分和液晶显示部分;所述背光部分设有遮光胶片,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设有下偏光片;所述遮光胶片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0.4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0.2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具有有效显示区,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6~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部分还包括:依次叠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与所述遮光胶片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部分还包括:胶框,所述依次叠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遮光胶片镶嵌于所述胶框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还包括:依次粘接的下玻璃片、上玻璃片、上偏光片,所述下玻璃片与所述下偏光片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将下偏光片置于所述遮光胶片内部的中空结构中,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制成较薄的液晶显示模组,便于液晶显示模组应用于超薄手机、播放器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LCD部分正面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模组LCD部分侧面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的下偏光片与遮光胶片直接叠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偏光片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光胶片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偏光片与遮光胶片配合组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直接将液晶显示模组的背光部分和LCD部分叠加,背光部分的遮光胶片41与LCD部分的下偏光片42贴合。致使液晶显示模组偏厚。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模组,该液晶显示模组整体结构较薄,适合应用于超薄的手机、播放器等。
该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光部分和液晶显示部分;所述背光部分设有遮光胶片,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设有下偏光片;所述遮光胶片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部。从而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制成较薄的液晶显示模组,便于液晶显示模组应用于超薄手机、播放器等领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中间位置。即下偏光片位于中空结构的正中间。便于液晶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
本实用新型对常规下偏光片进行减小,如图5所示,使其能嵌入如图6所示的遮光胶片内部。所述减小后的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0.4毫米。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结构还具有有效显示区(active area,简称AA区),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6~1.0毫米。下篇光片比遮光胶片内边缘小,便于下偏光片的嵌入。有效显示区比下偏光片小,有利于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0.2毫米,则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有效显示区的长和宽大0.4~0.9毫米。下偏光片比遮光胶片内边缘小,便于偏光片的嵌入;而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有效显示区的长和宽大出0.4~0.9毫米,能有效的使背光部分的光线射出。优选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毫米,能使背光部分的光线充分射出,保证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所述背光部分还包括:依次叠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与所述遮光胶片贴合。
所述背光还包括:胶框,所述依次叠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遮光胶片镶嵌于所述胶框内部。
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还包括:依次粘接的下玻璃片、上玻璃片、上偏光片,所述下玻璃片与所述下偏光片粘接。
作为实施例,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从现有技术出发,从模组组装着手,采用下偏光片72与遮光胶片71配合组装。常用下偏光片72的厚度为0.13毫米,遮光胶片71的厚度为0.08毫米,如果采用普通组装方法,将0.08毫米厚的遮光胶片与0.13毫米厚的下偏光片直接叠加到一起,则总厚度为0.21毫米。而通过将下偏光片减小,使其比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毫米,组装时将下偏光片镶嵌于遮光胶片内部,则组合后的厚度只有0.13毫米,采用嵌套结构比普通结构可减小0.08毫米的厚度。
将下偏光片尺寸减小,与黑白遮光胶形成嵌套,其操作简单易行,不会增加成本及技术难度,且不会影响液晶显示模组的发光效果。
通常液晶显示模组的有效显示区是最重要的,有效显示区即为人眼所能看到的区域,如果有效显示区受影响,那么将影响到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通常设计中,遮光胶片的内边缘的长和宽均比有效显示区外边缘的长和宽大0.6~1.0毫米,而嵌套结构当中,液晶显示部分的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毫米,由此可算得液晶显示部分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有效显示区的长和宽要大0.5~0.9毫米。在显示中我们所能观看到的光线是从有效显示区发射出的,因此保证透过下偏光片的光线区域比有效显示区大,就能保证液晶显示模组的发光效果。由此可见,通过把液晶显示部分的下偏光片做小,使其与背光部分的遮光胶片形成嵌套结构方法有效可行。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模组将置于所述遮光胶片内部的中空结构中,减小了液晶显示模组的厚度,制成较薄的液晶显示模组,便于液晶显示模组应用于超薄手机、播放器领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背光部分和液晶显示部分;所述背光部分设有遮光胶片,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设有下偏光片;所述遮光胶片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偏光片位于所述中空结构的中间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0.4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偏光片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1~0.2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还具有有效显示区,所述有效显示区的长和宽均比所述遮光胶片内边缘的长和宽小0.6~1.0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部分还包括:依次叠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上增光膜与所述遮光胶片贴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部分还包括:胶框,所述依次叠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及遮光胶片镶嵌于所述胶框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部分还包括:依次粘接的下玻璃片、上玻璃片、上偏光片,所述下玻璃片与所述下偏光片粘接。
CN2010206651272U 2010-12-17 2010-12-17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6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51272U CN201936099U (zh) 2010-12-17 2010-12-17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51272U CN201936099U (zh) 2010-12-17 2010-12-17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6099U true CN201936099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7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65127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6099U (zh) 2010-12-17 2010-12-17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60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0855A (zh) * 2015-06-19 2015-09-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0855A (zh) * 2015-06-19 2015-09-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01701Y (zh) 液晶屏的背光源模块结构
WO2021068434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CN104678647A (zh) 一种黑色胶框的lcd显示装置
CN20222902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7153300A (zh) 一种tft‑lcd双面液晶显示模组
CN105093612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065622U (zh) 背光源
CN205091526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CN201936099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3147661U (zh) 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1599666U (zh) 一种超薄中尺寸led背光源
CN101067693B (zh) 液晶显示模块、框架组件及其支架
CN202267753U (zh) 增光片结构
CN207924304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3323024U (zh) 扩散板支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914134Y (zh) 一种微反射液晶显示器
CN204437871U (zh) 背光模组
CN204477814U (zh) 背光模组
CN203950100U (zh) 一种荧光型液晶显示屏
CN207249301U (zh) 一种能增加led入光效率的背光模组
CN201811151U (zh) 导光板入光结构改良
CN206863408U (zh)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3573060U (zh) 一种黑色胶框的lcd显示装置
CN205507297U (zh) 组合遮光胶带
CN202583652U (zh) 一种手机背光液晶模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BY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IYADI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1

Address after: 51811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Dapeng new Kwai town Yanan Road No. 1 building experimental Byd Co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Y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BYD 518118 Shenzhen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Pingshan New District No. 3009

Patentee before: Biyadi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Dapeng new Kwai town Yanan Road No. 1 building experimental Byd Co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l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ity Dapeng new Kwai town Yanan Road No. 1 building experimental Byd Co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YD ELECTRONIC COMPON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