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28588U -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28588U
CN201928588U CN2011200133787U CN201120013378U CN201928588U CN 201928588 U CN201928588 U CN 201928588U CN 2011200133787 U CN2011200133787 U CN 2011200133787U CN 201120013378 U CN201120013378 U CN 201120013378U CN 201928588 U CN201928588 U CN 201928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ough
rotating shaft
way
frame
fur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133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防
刘东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133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28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28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285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涉及双向耕地犁;包括犁架和行走轮,犁架下部设有行走轮,在犁架的纵向轴套内设置一转轴,转轴的前上方固定操纵杆,操纵杆与设置于轴套上的挡位架相配合,挡位架设置有左中右三个挡位;在转轴两侧的斜下方安装前后两副犁腿及犁铧,前后犁铧的犁腿通过横架与转轴固定连接;至少一个横架的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进一步:所述的在犁架及转轴下加设耙。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犁架吃土深度可调节,轻便省力;可适用于双向双铧犁作业要求,也可适用于双向四铧犁的作业要求;设置有耙,对作物根茬和秸秆掩埋覆盖效果好,便于以后的田间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进一步是与拖拉机配合使用的双铧犁,尤其是可进行双向耕地的双向双铧和四铧犁。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耕作使用的双铧犁,有两种,其一单向犁,其二为双向犁。双向犁又分为双向双铧犁、双向四铧犁。
双向四铧犁的典型结构是:在犁架上固定转轴,转轴上两侧分别安装前后铧犁,通过旋转转轴,实现两侧铧犁的分别耕作。其较好地解决了单向犁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以下问题:1、设计仍不到位,耕作阻力大;2、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目前犁铧作业首先必须面对小麦根茬、玉米根茬等作物根茬的处理,以及秸秆的掩埋,目前双向犁的秸秆的掩埋还不太理想;3、由于用途的不同,有时需要仅使用双向双铧犁作业,而目前没有兼用的双向犁;4、由于种植作物、耕作规模和作业习惯的不同,对双向双铧犁的深度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目前的双向犁无法调节深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耕作灭茬双向双犁铧,它能通过前犁铧上下调节,达到最佳的耕作深度,耕作阻力小,秸秆掩埋效果好。且适用于不同的作业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包括犁架和行走轮,犁架下部设有行走轮,在犁架的纵向轴套内设置一转轴,转轴的前上方固定操纵杆,操纵杆与设置于轴套上的挡位架相配合,挡位架设置有左中右三个挡位;在转轴两侧的斜下方对称安装两副前犁铧和两副后犁铧,前后犁铧的犁腿通过横架与转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横架的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前横架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套内置有前犁腿,前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
所述的后横架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套内置有后犁腿,后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
所述的前、后横架由骑跨于转轴上的上下两层的平板充当,上下平板间至少设置一个竖挡板;该竖挡板设置于平板的前部或后部,用于固定上下平板。
所述的犁架为活动结构,即竖向犁架与水平犁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的在轴套与转轴的连接处设置连接环。
所述的前犁腿与垂直线的锐角角度α为40-45度。
所述的后犁腿与垂直线的锐角角度β为45-54度。
所述的在犁架及转轴下加设耙。
所述的加设耙的结构是:在转轴的下面一前一后分别固定有套管A和套管B,两个套管内置有旋转杆,旋转杆前端部为拐杆(通常设置为向下),定叉固定于犁架的平架后部或轴套下方,拐杆为定叉所挟制(即定叉为“U”字形,其前端固定于犁架的平架后部或轴套下方,分叉的后部挟制住拐杆);在旋转杆的后端部设置有轴架及耙托,轴架通过轴铰接耙杆的前端,耙杆的后端设置耙轴,耙轴上活动连接耙轴套,耙轴套固定于中面盘的中央,中面盘的外围为固定环,固定环与中面盘上设置有辐射状的外端弯曲的耙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可双向耕作。通过调整操纵杆在挡位架上的位置,方便调整两侧四犁铧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双向耕作;2、轻便省力。通过调节行走轮和犁腿,使犁铧吃土深度可调节,确保运行平稳、耕作阻力小,可节省能源;3、适应性广。通过前犁铧的卸除和安装,即可适用于双向双铧犁作业要求,也可适用于双向四铧犁的作业要求;4、除茬效果好。耕作深,设置有耙,对作物根茬和秸秆掩埋覆盖效果好,便于以后的田间作业;5、可延长使用寿命。连接环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机械的使用轻便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横架及前犁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横架及后犁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套及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带耙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连接孔,2为犁架,3为行走轮,4为加固杆,5为轴套,6为挡位架,7为操纵杆,8为转轴,9为前横架,10为犁腿套,101为固紧螺丝,11为前犁腿,12为前犁铧,13为后横架,14为后犁腿,15为后犁铧,16为连接环,17为定叉,18为拐杆,19为旋转杆,20为套管A,21为套管B,22为轴架,23为耙托,24为耙杆,25为耙轴,26为耙轴套,27为中面盘,28为固定环,29为耙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犁架2为倒“T”字形结构,其上部为竖架,下部为平架,竖架与平架可以采用螺丝活动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化结构;竖架与平架活动连接,可以适应于不同型号的拖拉机;竖架上部设有连接孔1,连接孔1通过连接杆连接拖拉机;犁架2下部设有行走轮3,行走轮3为可升降结构,以便于调节高低;犁架2中部设有纵向轴套5,犁架2与轴套5间设有加固杆4,以加固本机;轴套5内套有可旋转转轴8,为了减少磨损造成的轴套5内凹进而增大阻力,在轴套5与转轴8的连接处设置连接环16,以增大转轴8与轴套5的接触面积;从而既可减小转轴8旋转的阻力,又可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转轴8上固定有操纵杆7,操纵杆7为挡位架6所限制,挡位架6设置有左中右三个挡位,扳动操纵杆7,操纵杆7可分别摆向左中右三个位置,当操纵杆7置于左右两侧时,位于转轴左右两侧的犁铧(包括该侧的前犁铧12和后犁铧15)分别作业;当不作业时,可将操纵杆7置于中间挡位时,从而便于在地头拐弯或在道路上的行走。
在转轴8上设置前横架9和后横架13,本实施例中,横架由骑跨于转轴上的上下两层的平板或梯形平板(前短后长,即前犁铧的犁腿内旋,内旋角一般可选择角度为1-8度)充当,上下平板或梯形平板间至少设置一个竖挡板,该竖挡板可设置于平板或梯形平板前部,也可设置于平板或梯形平板后部,用于固定上下平板或梯形平板,前横架9两侧固定有犁腿套10,犁腿套10内置有前犁腿11,前犁腿11可在犁腿套10内上下滑动并由固紧螺丝101固定,这样,可以调节前犁腿11的高度,以调节犁铧的吃土深度,并在必要时,可以去掉前犁铧12,仅用后犁铧15作业;前犁腿11与垂直线的锐角角度α为40-45度;前犁腿11下端部通过固紧螺丝固定前犁底板;前犁底板上固定前犁铧12;后横架13连接向两侧斜下方伸出两个后犁腿14的上端,后犁腿14下端部通过固紧螺丝固定后犁底板;后犁底板上固定后犁铧15。后犁腿14与垂直线的锐角角度β为45-54度。
本实用新型可加设耙,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在转轴8的下面一前一后分别固定有套管A20和套管B21,两个套管内置有旋转杆19,旋转杆19前端部为向下的拐杆18,拐杆18为定叉17所左右制约,即定叉17为“U”字形,其前端固定于犁架2的平架后部(也可固定于轴套5下面),分叉的后部挟制住拐杆18;在旋转杆19的后端部设置有轴架22及耙托23,轴架22通过轴铰接耙杆24的前端,耙杆24的后端设置耙轴25,耙轴25上活动连接耙轴套26,耙轴套26固定于中面盘27的中央,中面盘27的外围为固定环28,固定环28与中面盘27上设置有辐射状的外端弯曲的耙齿29。本耙可随转轴8的旋转而旋转,当右(左)侧犁铧耕作时,耙右(左)侧上扬,从而跟随犁铧进行作业,作业时,将前部未清理净的秸秆耙入犁沟内,待下次耕作时进行履盖。从而秸秆履盖效果好。
耕作时,将本实用新型挂在拖拉机上,通过调整操纵杆在挡位架内的位置来改变左右犁铧的工作状态,即把操纵杆固定在哪侧的挡位架内,哪侧的双犁铧即行耕作;当拖拉机到地头调头时,先将操纵杆放入左右挡位架中间的档位内,两侧的双犁铧均不着地;调好位置后,将操纵杆搬到另一侧的挡位架内,即可实现本犁朝一个方向翻土。在道路上行走时,同样将操纵杆放入左右挡位架中间的档位内。
本实用新型的双犁铧采用两个犁铧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设计,使犁耕作采用两次分别破土,从而比较省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拖拉机升降杆和行走轮的高度,以及前犁腿的位置,达到耕地深度要求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具有省工、省力、节能的优点,耕作的地面平整,秸秆覆盖完全,从而方便后续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包括犁架和行走轮,犁架下部设有行走轮,在犁架的纵向轴套内设置一转轴,转轴的前上方固定操纵杆,操纵杆与设置于轴套上的挡位架相配合,挡位架设置有左中右三个挡位;在转轴两侧的斜下方对称安装两副前犁铧和两副后犁铧,前后犁铧的犁腿通过横架与转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横架的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前横架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套内置有前犁腿,前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后横架两侧固定有犁腿套,犁腿套内置有后犁腿,后犁腿可在犁腿套内上下滑动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前、后横架由骑跨于转轴上的上下两层的平板充当,上下平板间至少设置一个竖挡板,该竖挡板设置于平板的前部或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犁架为活动结构,即竖向犁架与水平犁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在轴套与转轴的连接处设置连接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前犁腿与垂直线的锐角角度α为40-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后犁腿与垂直线的锐角角度β为45-54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在犁架及转轴下加设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节双向四铧犁,其特征在于:加设耙的结构是:在转轴的下面一前一后分别固定有套管A和套管B,两个套管内置有旋转杆,旋转杆前端部为拐杆,定叉固定于犁架的平架后部或轴套下方,拐杆为定叉所挟制;在旋转杆的后端部设置有轴架及耙托,轴架通过轴铰接耙杆的前端,耙杆的后端设置耙轴,耙轴上活动连接耙轴套,耙轴套固定于中面盘的中央,中面盘的外围为固定环,固定环与中面盘上设置有辐射状的外端弯曲的耙齿。
CN2011200133787U 2011-01-18 2011-01-18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8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133787U CN201928588U (zh) 2011-01-18 2011-01-18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133787U CN201928588U (zh) 2011-01-18 2011-01-18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28588U true CN201928588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0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1337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28588U (zh) 2011-01-18 2011-01-18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285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1379A (zh) * 2017-09-05 2018-01-12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空心墙板矩形孔道制孔模板及制孔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1379A (zh) * 2017-09-05 2018-01-12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空心墙板矩形孔道制孔模板及制孔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87258Y (zh) 一种振动深松机
CN204377361U (zh) 复式少耕灭茬联合整地机
CN201938033U (zh) 多功能耕整灭茬播种机
CN111010896A (zh) 一种避免破坏土地的果树种植用翻耕机
CN202889891U (zh) 深松整地机
CN202818899U (zh) 一种前置整地机
CN203884175U (zh) 常规施肥播种与免耕施肥播种两用机
CN201928588U (zh) 一种可调节双向四铧犁
CN218125341U (zh) 单垄复合型山地秸秆还田机
CN106941885A (zh) 一种秸秆清理机
CN208581457U (zh) 农作物行间深松铲耘机
WO2017031684A1 (zh) 一种旋耕机
CN213938766U (zh) 一种犁铧式翻转犁
CN108521905A (zh) 农作物行间深松铲耘机
RU89319U1 (ru) Корпус плуга
CN103477740A (zh) 小麦限耕播种机
CN205454448U (zh) 一种前犁后旋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
CN202222109U (zh) 深松施肥精播组合机
CN202178953U (zh) 甜菜起拔机
CN201450741U (zh) 一种抛茬修垄小麦免耕播种机
CN206821332U (zh) 一种秸秆清理机
CN201878495U (zh) 一种旋转式耕作灭茬双向双铧犁
CN201905008U (zh) 免调节轮高效节能双向双铧犁
CN203040112U (zh) 玉米秸秆深还犁
CN204466177U (zh) 谷物播前整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