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95847U - 保温盖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保温盖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95847U
CN201895847U CN2010205909357U CN201020590935U CN201895847U CN 201895847 U CN201895847 U CN 201895847U CN 2010205909357 U CN2010205909357 U CN 2010205909357U CN 201020590935 U CN201020590935 U CN 201020590935U CN 201895847 U CN201895847 U CN 201895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ver body
outer cover
accommodation spac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909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茂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909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95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95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958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包括一外盖体、一弹簧座、一弹簧及一内盖体,其中该外盖体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是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弹簧座的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且该弹簧座是被容置在该通孔中,使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弹簧邻近一端的部分是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该内盖体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该内盖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另一侧,是抵靠住该弹簧的另一端。如此,可以有效达到保温的效果。

Description

保温盖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保温盖体结构,主要是在一外盖体上设置一弹簧座,并在该弹簧座内设有一弹簧,以便利用该弹簧的弹力推动该外盖体内的一内盖体,使该内盖体能迫紧至一容器内部的内壳体的开口端缘,以形成一密闭空间,由此达到阻断热对流及热传导的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者为了将饮料或冰块等物体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以便能在偏好的温度下使用(饮用、食用)该物体,通常会将上述物体放置于一容器内,并在该容器的开口上盖合一保温盖体,以确保该物体的温度不致快速变动,而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一温度范围内,达到保温的效果,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保温盖体,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尚待解决,以下针对已知保温盖体的结构及其缺点进行说明:
图1所示是一传统的保温盖体10及一容器11,该容器11是与该保温盖体10相匹配,通常贩售业者是将两者成套贩卖,该保温盖体10主要是由一金属外壳100及一隔热层101所构成,该金属外壳100是包覆在该隔热层101的外侧上,且该金属外壳100通常是以不锈钢材质所制成,具备抗酸碱、机械强度高等性质,能确保该保温盖体10的使用寿命。另,该隔热层101是由隔热材质所制成,一般制造厂商通常会使用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较低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材质制造该隔热层101。该隔热层101的中央部位凸出有一凸起部101a,且该隔热层101的周缘延伸设有一延伸部101b,该延伸部101b面向该凸起部101a的一侧设有一第一螺纹101c。此外,该容器11一般亦是由不锈钢材质所制成,该容器11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110,且该容器11的外侧邻近该开口110的位置,环设有一第二螺纹111,该第二螺纹111是与该第一螺纹101c相对应,又,该容器11的外侧邻近该第二螺纹111的位置凸设有一凸缘112。由此,该保温盖体10即可盖合至该容器11的开口110上,使该第一螺纹101c与该第二螺纹111相螺合,并令该延伸部101b的底部抵靠在该凸缘112上,此外,该凸起部101a通过该容器的开口110,并伸入至该容器11中,使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保持密合状态,以在该容器11及该保温盖体10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12。如此,便能使该密闭空间12内的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该密闭空间12内的物体不至于与外界进行快速的热交换,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惟,传统的保温盖体10仍存在着许多缺陷有待解决,复请参阅图1所示,由于该保温盖体10是由螺合的方式,盖设至该容器11的开口110上,因此,若使用者在盖合该保温盖体10时,未确实螺合该第一螺纹101c及该第二螺纹111,将导致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未达到紧密状态,使保温的效果大打折扣。为避免上述问题,使用者必须用力转紧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然而,此举却又造成该隔热层101邻近该第一螺纹101c的区域容易发生弹性疲乏等问题,令使用者必须更用力转紧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使该保温盖体10弹性疲乏的问题变得变严重,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该保温盖体10已无法再与该容器11保持密合状态,使得使用者必须花费额外的金钱换购该保温盖体10及该容器11,不仅造成使用者的金钱负担,更在使用上有诸多不便之处,相当不理想。
再者,该保温盖体10内的隔热层101是由聚丙烯材质所制成,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该第一螺纹101c的部分常与该容器11的外表面摩擦,且该隔热层101时常处于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因此,邻近该第一螺纹101c的区域容易发生劣化或变形等情事,使该第一螺纹101c无法密合地螺合至该第二螺纹111上,如此,将造成该保温盖体10与该容器11的密合性大幅下降,使该容器11内的物体与外界发生快速的热对流或热传导,换言之,置放于该容器11内的物体,将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十分不理想。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保温盖体的结构,设计出能确实与容器保持密合状态的保温盖体结构,以有效提升保温效果,并避免螺纹部分发生劣化等情事,且令使用者能轻易地将该保温盖体结构紧密地盖合至容器上,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有鉴于前揭已知保温盖体的诸多问题,创作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盖体结构,期令该保温盖体结构能紧密地与容器结合,以有效确保保温效果,并避免如已知保温盖体劣化或变形等情事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包括一外盖体、一弹簧座、一弹簧及一内盖体,其中该外盖体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是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该弹簧座的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且该弹簧座是被容置在该通孔中,使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弹簧邻近一端的部分是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该内盖体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该内盖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且该内盖体的另一侧是抵靠在该弹簧的另一端上。如此,当该外盖体邻近该开口的周缘被固定到一容器的开口端缘时,该内盖体即受到该容器推压,而压缩该弹簧,使该内盖体能藉由该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而迫紧至该容器内由隔热材质制成的一内壳体的开口端缘,使该内盖体与内壳体能气密地抵靠在一起,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进而阻断该密闭空间与外界的热对流及热传导,以有效达到保温的效果,再者,由于该内盖体与内壳体均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更能确保该保温盖体结构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是延伸设有一凸缘,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另一侧,是延伸设有一限位卡勾,该限位卡勾能勾合至该外盖体的凸缘上,当该内盖体受该弹簧的弹力,朝向该外盖体的该开口移动时,该限位卡勾即能抵靠在该凸缘上,以限制该内盖体的位移,避免该内盖体自该外盖体内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乃该弹簧座的一侧端缘延伸设有至少一卡勾部,且该卡勾部能抵靠在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以避免该弹簧座自该通孔脱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盖体,其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弹簧座,其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该弹簧座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通孔,且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
一弹簧,其邻近一端的部分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及
一内盖体,包括一隔热体,该隔热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内盖体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抵靠住该弹簧的另一端。
其中该内盖体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材料强度大于该隔热体,该连接部的一侧与该隔热体的另一侧相固定,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通孔中。
其中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延伸设有一凸缘,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延伸设有一限位卡勾,且该限位卡勾能勾合至该凸缘,以使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通孔中。
其中该弹簧座的一侧端缘延伸设有至少一卡勾部,且该卡勾部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通孔。
其中该外盖体上邻近该开口的一侧缘延伸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与一容器上所设的一枢接部相枢接,以使该外盖体的开口能盖合在该容器的一开口上,该外盖体上对应于该枢接部的位置设有一扣合元件,以在该外盖体的开口盖合至该容器的开口的状态下,该扣合元件能与该容器的一勾卡部相互扣合,而使该内盖体的该隔热体与该容器内的一内壳体气密地接合,且在该内盖体与该内壳体间形成一气密的密闭空间。
其中该内盖体是由发泡聚苯乙烯所构成。
其中该内盖体是由聚丙烯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避免该内盖体自该外盖体内脱离,以达到保温的效果及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使审查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以下列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已知保温盖体与容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创作人在长期投入保温容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中,发现目前的保温盖体在长期使用后,常有无法紧密盖合的问题,且传统保温盖体主要是以螺合的方式盖合至一容器上,其螺合的部分常会有劣化及变形等问题,导致保温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厂商虽欲由改良保温盖体的结构,以化解上述问题,然而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案。有鉴于此,创作人乃思及调整保温盖体的结构,以在不大幅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由弹簧迫紧的方式,紧密结合保温盖体与容器,以达到保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该保温盖体结构2包括一外盖体20、一弹簧座21、一弹簧22及一内盖体23,其中该外盖体20的一侧开设有一通孔200,该外盖体20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201,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202,该通孔200是与该第一容置空间202相连通,该外盖体20内邻近该通孔200的位置,是延伸设有一凸缘203。此外,请参阅图3所示,该外盖体20上邻近该开口201的一侧缘延伸设有一枢接部20A,是枢接至一容器3的枢接部30A,使该外盖体20能沿着枢接位置转动,而能盖设至该容器3上(如图3所示)。
承上,复请参阅图3所示,该容器3是由一外壳体30及一内壳体31所构成,该内壳体31是设于该外壳体30的内侧表面上,且该内壳体31是由隔热材质所制成。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内壳体31是由保丽龙材质(发泡聚苯乙烯,Polystyrene,简称PS)所构成,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在根据本实施例设计制造该容器3时,亦可利用聚丙烯等热传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较低的材质,制作该内壳体31,同样能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欲追求的效果,凡本技术领域的人士所能轻易思及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另一方面,请参阅图3所示,该外盖体20的外侧(如图中右侧)相对于上述枢接位置的部分,是设有一扣合元件204,且该容器3的外侧对应于该扣合元件204的位置设有一勾卡部300,该扣合元件204的构形是对应于该勾卡部300的构形,使该扣合元件204能以卡扣的方式固定至该勾卡部300上,以便使该外盖体20稳定地盖合于该容器3上。此外,请参阅图2所示,该弹簧座21的一侧(底侧)凹设有一凹陷部210,且该弹簧座21的一侧(底侧)端缘延伸设有一卡勾部211,该弹簧座21是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外盖体20的通孔200中,且该凹陷部210是朝向该外盖体20的第一容置空间202,同时,该卡勾部211是抵靠在该外盖体20内邻近该通孔200的位置,使该弹簧座21的向上位移受到限制,避免该弹簧座21向上自该外盖体20脱离。该弹簧22邻近一端(上端)的部分是被容置在该凹陷部210中,且该弹簧22的另一端(下端)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202内延伸。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所示,该内盖体23包括一隔热体23a,该隔热体23a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以发泡聚苯乙烯作为该隔热体23a的材质,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材质为限。该隔热体23a的一侧(底侧)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230。该内盖体23尚包括一连接部23b,该连接部23b的材料强度是大于该隔热体23a,该连接部23b的一侧(底侧)是与该隔热体23a的另一侧(顶侧)相固定,该连接部23b的另一侧(顶侧)是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通孔200中,且该连接部23b的另一侧(顶侧)是延伸设有一限位卡勾231。该内盖体23是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第一容置空间202内,且该限位卡勾231是对应于该外盖体20的凸缘203。该内盖体23的另一侧(上侧)是抵靠住该弹簧22的另一端(下端),且该限位卡勾231能勾合至该外盖体20的凸缘203上。当该内盖体23受该弹簧22的弹力,朝向该外盖体20的该开口201移动(即向下移动)时,该限位卡勾231即能抵靠在该凸缘203上,以限制该内盖体23的向下位移,避免该内盖体23自该外盖体20内脱离。
请参阅图3所示,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该外盖体20邻近该开口201的周缘被固定到容器3的开口端缘,且该扣合元件204勾卡在该勾卡部300上,此时,该内盖体23即与该容器3的内壳体31相互抵靠,使该内盖体23被向上推挤,而向上压缩该弹簧22。在此状态下,该弹簧22即由其弹性恢复力,向下推压该内盖体23,使该内盖体23迫紧至该内壳体31的开口端缘,如此,即能在该内盖体23与内壳体31之间形成一气密的密闭空间32。另一方面,请参阅图2所示,该弹簧22此时处于压缩状态,故其亦由弹性恢复力,向上推抵该弹簧座21,使该弹簧座21的卡勾部211抵靠在该外盖体20的内侧。复请参阅图3所示,由于该内盖体23能由该弹簧22的弹力,紧密地迫紧至该内壳体31上,故能有效地阻断该密闭空间32与外界的热对流及热传导,有效达到保温的效果。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该弹簧22的弹性恢复力,以达到迫紧的效果,因此,完全不会有已知无法螺合紧密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盖体23并非以螺合方式固定至该容器3上,更不会有螺纹部分发生弹性疲乏或变形等问题,有效解决已知保温盖体的缺陷,令使用者能轻易地结合该内盖体23及该内壳体31,并能以该密闭空间32容置一物体4(如:矿泉水瓶),以使该物体4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而不会与外界发生快速的热传导或热对流。再者,由于该内盖体23是由隔热材质所构成,更能确保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盖体结构的隔热效果。
需特别一提的是,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该外盖体20是通过枢接及扣合元件204扣合的方式,盖合至该容器3上,惟,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造厂商亦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在该外盖体20上设置两个扣合元件204,并在该容器3上设置两个勾卡部300,使该外盖体20单纯以扣合元件204扣合的方式,盖合至该容器3上,同样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欲追求的效果。
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凡任何熟悉该项技术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盖体,其一侧开设有一通孔,该外盖体的另一侧上开设有一开口,且向内凹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通孔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
一弹簧座,其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该弹簧座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通孔,且该凹陷部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
一弹簧,其邻近一端的部分被容置在该凹陷部中,且该弹簧的另一端朝向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延伸;及
一内盖体,包括一隔热体,该隔热体的一侧上凹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内盖体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第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内盖体上相对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抵靠住该弹簧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盖体还包括一连接部,该连接部的材料强度大于该隔热体,该连接部的一侧与该隔热体的另一侧相固定,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通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盖体内邻近该通孔的位置,延伸设有一凸缘,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延伸设有一限位卡勾,且该限位卡勾能勾合至该凸缘,以使该连接部的另一侧可活动地被定位在该通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簧座的一侧端缘延伸设有至少一卡勾部,且该卡勾部可活动地被定位至该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盖体上邻近该开口的一侧缘延伸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与一容器上所设的一枢接部相枢接,以使该外盖体的开口能盖合在该容器的一开口上,该外盖体上对应于该枢接部的位置设有一扣合元件,以在该外盖体的开口盖合至该容器的开口的状态下,该扣合元件能与该容器的一勾卡部相互扣合,而使该内盖体的该隔热体与该容器内的一内壳体气密地接合,且在该内盖体与该内壳体间形成一气密的密闭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盖体是由发泡聚苯乙烯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盖体是由聚丙烯所构成。
CN2010205909357U 2010-11-02 2010-11-02 保温盖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5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09357U CN201895847U (zh) 2010-11-02 2010-11-02 保温盖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09357U CN201895847U (zh) 2010-11-02 2010-11-02 保温盖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95847U true CN201895847U (zh) 2011-07-13

Family

ID=4425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9093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95847U (zh) 2010-11-02 2010-11-02 保温盖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958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5731A (zh) * 2021-07-05 2021-09-03 宁波基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烟曲霉及肺孢子菌特异性基因的方法及试剂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5731A (zh) * 2021-07-05 2021-09-03 宁波基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烟曲霉及肺孢子菌特异性基因的方法及试剂盒
CN113335731B (zh) * 2021-07-05 2023-09-08 宁波基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烟曲霉及肺孢子菌特异性基因的方法及试剂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478503A (en) Paper cap
CN201895847U (zh) 保温盖体结构
JP7242076B2 (ja) 断熱容器用真空シール蓋インサート
US2978132A (en) Jug closure
CN203952706U (zh) 便携式保温餐盒
US11530085B2 (en) Thermal sleeve for manipulating heat transfer
CN202863983U (zh) 新型储物罐密封盖
CN213263763U (zh) 一种带有冷藏与常温功能的月饼储存机构
CN219680014U (zh) 一种双层杯盖
CN221083403U (zh) 一种全透明电饭煲
CN205714405U (zh) 带温度表的水箱盖
CN219846087U (zh) 一种电热水杯
CN210870887U (zh) 一种按压式开盖的保温杯
CN202112791U (zh) 组合式保温杯
CN221012780U (zh) 一种提拉锁止保温杯
CN209498989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多嘴瓶
CN206729447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保温保冷便携食物罐
CN2270027Y (zh) 一种在容器口上塞、盖的器具
CN202604393U (zh) 一种多味饮品杯
CN209574236U (zh) 一种新型便用的冰霸水杯
CN216709944U (zh) 一种具有盖子的纸杯
CN210433252U (zh) 一种新型双层杯口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保温杯
CN202457981U (zh) 新型热水瓶
CN205658719U (zh) 一种带储物盒的杯子
CN207885899U (zh) 一种塑玻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