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87816U - 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Google Patents
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87816U CN201887816U CN2010206734364U CN201020673436U CN201887816U CN 201887816 U CN201887816 U CN 201887816U CN 2010206734364 U CN2010206734364 U CN 2010206734364U CN 201020673436 U CN201020673436 U CN 201020673436U CN 201887816 U CN201887816 U CN 2018878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screen
- touch
- shell
- mobile phone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73 anti-fou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78 scratch resist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至少包括一个外壳框架以及一个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至少具有一个触摸屏基板、一个触摸屏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摸屏基板和所述触摸屏面板之间的电路层,所述外壳框架与所述触摸屏面板构成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由于其外壳框架与触摸屏面板构成整体,降低了手机外壳的厚度,同时手机外壳表面光滑,改善了视觉效果及手感;外壳与触摸屏面板的一体化整体结构也消除了沾粘结构的强度方面缺陷;此外由于消除了触摸屏与手机外壳之间的间隙,避免了污染物的淤积。本实用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外壳的手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触摸式手机的外壳,该手机外壳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手感,并可防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背景技术
当前,大屏幕触摸式手机为手机发展的一种趋势,常见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结构如图4所示,其显示的是现有技术中普通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的横截面视图,该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包括边框2和由所述边框2所包围的显示区3,所述显示区3通常用于安装透明的触摸屏30,触摸屏30的下方安装显示屏(图中未示出)。图4中,触摸屏30整体上表示为一个单独的部件,但是其实际上是一种夹层结构(图中未示出)。现有的触摸屏分为电阻式触摸屏以及电容式触摸屏。
典型的电阻式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多层复合屏体,从内到外依次为:一层基板层(可以是玻璃或有机玻璃),一层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膜导电层,其上为有许多细小(小于千分之一英寸)的透明隔离点组成的绝缘层,一层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膜导电层,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刮的透明保护面板层(可以是塑料或有机玻璃)。
典型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体部分是一块多层复合屏体,从内到外依次为:一层基板层(可以是玻璃或有机玻璃),一层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膜导电层,一层光学透明胶(OCA),,一层透明的氧化铟锡(ITO)膜导电层,一层透明保护面板层(可以是玻璃或有机玻璃)。
不论是电阻式触摸屏还是电容式触摸屏,其结构都可简化理解为三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触摸屏基板、触摸屏电路层、触摸屏面板。
从图4中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屏幕显示区3,势必要缩小边框2的大小,而为了保证触摸屏的稳定性和手机外壳的强度,边框2又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因此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CN 101577741A公开了一种解决边框大小的技术解决方案,其通过在边框下方设置额外伸出的固定框来加强连接,因而边框可以尽量缩小,屏幕显示区可以尽量变大。但是无论如何,该现有技术仍然无法完全取消边框,因而在边框和屏幕显示区之间会存在结构缝隙,使得手机外壳表面在视觉上会存在高低落差,或者手感上不平滑;由于外壳与触摸屏屏体依靠胶沾粘,所以其结构强度势必存在缺陷,有可能随着使用过程中胶的粘性减弱,在外力作用下使外壳与触摸屏屏体脱离;同时由于缝隙的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淤积污染物,难以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所述触摸式手机的外壳能够帮助实现手机的无边框设计,同时使得所述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手感,并可防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至少包括一个外壳框架以及一个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至少具有一个触摸屏基板、一个触摸屏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摸屏基板和所述触摸屏面板之间的电路层,所述外壳框架与所述触摸屏面板构成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所述外壳框架和所述触摸屏面板构成了一个平滑的外壳表面。
优选地,所述外壳表面覆盖有一层透明的硬化涂层。
优选地,所述硬化涂层的厚度为10-15微米。
优选地,所述外壳表面与所述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文字或图案标识,所述文字或图案标识位于所述外壳框架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面板是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外壳框架是不透明的。
优选地,所述外壳框架上具有卡扣结构。
优选地,所述外壳框架至少包含一个预留开口,所述预留开口为耳麦开口、电源接头开口或摄像头开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手机,该手机具有前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由于其外壳框架与触摸屏面板构成整体,且该手机外壳表面平整、光滑,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触摸式手机外壳框架与触摸屏分离,需要通过手机外壳框架的边框沿触摸屏的显示区四周压住触摸屏,从而固定触摸屏这种装配方法所带来的如下问题:由于手机外壳边框的存在,使手机厚度无法降低,进而无法实现超薄设计;由于外壳与触摸屏屏体依靠胶沾粘,所以其结构强度势必存在缺陷,有可能随着使用过程中胶的粘性减弱,在外力作用下使外壳与触摸屏屏体脱离;同时手机外壳的面板在视觉效果上存在凹凸感,手感上不平滑;此外由于触摸屏与手机外壳之间存在间隙,此间隙还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淤积污染物,难以清理。
亦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由于其外壳框架与触摸屏面板一体成型构成了一个整体,降低了手机外壳的厚度,同时手机外壳表面光滑,改善了视觉效果及手感;外壳与触摸屏面板的一体化整体结构也消除了粘连结构的强度方面的缺陷;此外由于消除了触摸屏与手机外壳之间的间隙,避免了污染物的淤积。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手机外壳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普通触摸式手机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清楚起见,图中以三轴垂直坐标系作为参考,其中,z轴垂直于所述手机外壳,沿坐标轴z向为该手机外壳的外侧方向,沿坐标轴z向相反的反向为该手机外壳的内侧方向;y轴平行于所述手机外壳纵向方向,x轴平行于所述手机外壳横向方向。
具体来说,图1中所示手机外壳为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前盖,该触摸式手机的外壳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表示。图2为图1所示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的A-A截面示意图,其中,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至少包括一个外壳框架10以及一个触摸屏30,所述触摸屏30至少具有一个触摸屏基板31、一个触摸屏面板32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摸屏基板31和所述触摸屏面板32之间的电路层33,其中,所述外壳框架10与所述触摸屏面板32构成为一个整体。
亦即参照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的外壳框架10和触摸屏面板32构成了一个平滑的外壳表面4,在外壳表面4中有一块透明的显示区域,该透明的显示区域位置即为触摸屏30所在的位置,透明的显示区域表面即为触摸屏面板32,透明的显示区域之外的部分为不透明的外壳框架10。
图中,触摸屏面板32与外壳框架10虽然是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的,但是实际上触摸屏面板32和外壳框架10是一体成型的一个整体,二者一起构成了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的外壳表面4,并且触摸屏面板32与外壳框架10除了透明与不透明的区别之外,二者表面并无高度差别,因此获得了平滑的外壳表面4。例如,该触摸屏面板32和不透明的外壳框架10可以通过双色注塑工艺来获得。
另外,在该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的边缘设置有与手机的背面外壳(图中未示出)相互联系的卡扣结构,或者该手机外壳前盖设置有供螺钉穿过的通孔,用于通过螺钉将该手机外壳前盖与手机的背面外壳固定在一起。
另外,如图1所示,该手机外壳前盖上还设置有预留给电源接头、摄像头、耳麦等设备的开口。
参见图1,在该手机外壳上设置有可见的产品标识,为便于说明,该产品标识为沿图中坐标轴x方向排列的文字标识“LOGO-1”和“LOGO-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文字标识也可以是一种图案,或者文字与图案的结合形式,其可以是用于标记产品的品牌、类型等标记,或者是仅仅用于美观而设置的各种图案等等。
从图中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中,整个外壳表面4都可以是触摸屏面板32,只是处于触摸屏面板32下方的卡扣结构等属于外壳框架10,亦即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中完全可以没有任何现有技术的边框结构。当然,在图示实施例中,从美观的角度出发,在触摸屏面板32外侧保留了部分不透明的外壳框架10,目的仅在于为了挡住外壳表面4下方的卡扣结构等。
图2所示截面示图中,为表现清楚,构成该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的各层并非按比例绘制,其中触摸屏电路层33的厚度进行了明显放大处理,该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从内到外依次为:触摸屏基板31、触摸屏电路层33、触摸屏面板32,触摸屏面板32与手机外壳框架10是一体成型的一个整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手机外壳框架10为PC(聚碳酸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成,透明的触摸屏面板32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它们可以通过混合注塑等方法制成一个整体。该整体外壳的透明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部分即可做为触摸屏面板32,在其内侧依次装配触摸屏电路层33、触摸屏基板31即可实现触摸屏功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外壳表面4表面覆盖一层透明的硬化涂层6,此硬化涂层6能够使手机外壳的表面更加光滑平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硬化涂层6的厚度为10-15微米。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在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上同样可以设置如图1所示的文字标识,该文字标识也可以是一种图案,或者文字与图案的结合形式,其可以是用于标记产品的品牌、类型等标记,或者是仅仅用于美观而设置的各种图案等等。此时,所述的文字或图案标识优选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4与所述硬化涂层6之间,使得透明的硬化涂层6可以有效保护这些标识,并避免所述标识在使用过程中被刮花或褪色,另外,优选所述文字或图案标识位于所述外壳框架10的表面,也就是不要使其位于透明的触摸屏面板32位置,因而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由于其外壳框架与触摸屏面板构成整体,且该手机外壳表面平整、光滑,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框架与触摸屏分离,需要通过手机外壳框架的边框沿触摸屏的显示区四周压住触摸屏,从而固定触摸屏这种装配方法所带来的如下问题:由于手机外壳边框的存在,使手机厚度无法降低,进而无法实现超薄设计;由于外壳与触摸屏屏体依靠胶沾粘,所以其结构强度势必存在缺陷,有可能随着使用过程中胶的粘性减弱,在外力作用下使外壳与触摸屏屏体脱离;同时手机外壳的面板在视觉效果上存在凹凸感,手感上不平滑;此外由于触摸屏与手机外壳之间存在间隙,此间隙还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淤积污染物,难以清理。
亦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由于其外壳框架与触摸屏面板一体成型构成了一个整体,降低了手机外壳的厚度,同时手机外壳表面光滑,改善了视觉效果及手感;外壳与触摸屏面板的一体化整体结构也消除了粘连结构的强度方面的缺陷;此外由于消除了触摸屏与手机外壳之间的间隙,避免了污染物的淤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摸式手机的外壳,至少包括一个外壳框架(10)以及一个触摸屏(30),所述触摸屏(30)至少具有一个触摸屏基板(31)、一个触摸屏面板(32)以及设置在所述触摸屏基板(31)和所述触摸屏面板(32)之间的电路层(33),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面板(32)与所述外壳框架(10)为一体成型的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10)和所述触摸屏面板(32)构成了一个平滑的外壳表面(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表面(4)覆盖有一层透明的硬化涂层(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涂层(6)的厚度为10-15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表面(4)与所述硬化涂层(6)之间设置有文字或图案标识,所述文字或图案标识位于所述外壳框架(10)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面板(32)是透明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10)是不透明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10)上具有卡扣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框架(10)至少包含一个预留开口,所述预留开口为耳麦开口、电源接头开口或摄像头开口。
10.一种手机,该手机具有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触摸式手机的外壳(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734364U CN201887816U (zh) | 2010-12-22 | 2010-12-22 | 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734364U CN201887816U (zh) | 2010-12-22 | 2010-12-22 | 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87816U true CN201887816U (zh) | 2011-06-29 |
Family
ID=44185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73436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87816U (zh) | 2010-12-22 | 2010-12-22 | 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87816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5871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的固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3167072A (zh) * | 2013-03-08 | 2013-06-19 | 陈炳青 | 一种智能手持终端机 |
CN103279249A (zh) * | 2013-06-09 | 2013-09-04 | 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机壳整合式的电容触控屏 |
CN103442532A (zh) * | 2013-08-01 | 2013-12-11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外壳及电子装置 |
CN103442531A (zh) * | 2013-08-01 | 2013-12-11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60230A (zh) * | 2015-10-09 | 2015-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7655191A (zh) * | 2017-10-27 | 2018-02-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显示器及其装配方法、空调设备 |
CN110143073A (zh) * | 2019-05-17 | 2019-08-20 | 重庆市海内尔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显示屏局部透光logo制作工艺 |
-
2010
- 2010-12-22 CN CN2010206734364U patent/CN2018878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5871A (zh) * | 2011-11-08 | 2013-05-08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的固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3167072A (zh) * | 2013-03-08 | 2013-06-19 | 陈炳青 | 一种智能手持终端机 |
CN103279249A (zh) * | 2013-06-09 | 2013-09-04 | 格林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机壳整合式的电容触控屏 |
CN103442532A (zh) * | 2013-08-01 | 2013-12-11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外壳及电子装置 |
CN103442531A (zh) * | 2013-08-01 | 2013-12-11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160230A (zh) * | 2015-10-09 | 2015-12-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7655191A (zh) * | 2017-10-27 | 2018-02-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显示器及其装配方法、空调设备 |
CN110143073A (zh) * | 2019-05-17 | 2019-08-20 | 重庆市海内尔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显示屏局部透光logo制作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87816U (zh) | 触摸式手机的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
KR101096394B1 (ko) | 보호패널 부착 전자기기, 보호패널 및 보호패널의 제조방법 | |
US8199128B2 (en) | Protection panel with touch input function | |
JP5906572B2 (ja) | 表示用前面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101276023B1 (ko) | 전자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가진 보호패널 및 전자기기 | |
KR101018733B1 (ko) | 패널형 입력장치 및 전자기기 | |
TWI395120B (zh) | 一體化成形觸控面板單元 | |
KR101093974B1 (ko) | 아날로그 저항막 방식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구비한 보호패널 | |
JP4879154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樹脂成形体 | |
CA2641810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rotective panel | |
KR20110039304A (ko) | 압압검출기능을 가진 터치 패널 및 당해 터치 패널용 감압센서 | |
JP2013008231A (ja) | 静電容量方式にも抵抗膜方式にも対応可能な押圧検出機能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 | |
EP2579135A1 (en) | Protection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10150781A1 (ja) |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 |
KR20140114255A (ko) | 터치패널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1887817U (zh) | 一种具有触摸屏的手机外壳 | |
CN103092413A (zh) | 三维透明基材、触摸板、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
CN206060857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KR101489029B1 (ko) | 전자 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 입력 기능을 구비한 보호 패널 | |
JP2008287670A (ja) | 電子機器表示窓の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 | |
JP3167028U (ja) | タッチパネルの装飾枠 | |
CN104635974A (zh) | 触控装置 | |
CN201910832U (zh) | 一种手机外壳及具有该外壳的手机 | |
CN203706171U (zh) | 触控装置 | |
CN104427811A (zh) | 外盖构件、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