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78048U -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78048U
CN201878048U CN 201020597250 CN201020597250U CN201878048U CN 201878048 U CN201878048 U CN 201878048U CN 201020597250 CN201020597250 CN 201020597250 CN 201020597250 U CN201020597250 U CN 201020597250U CN 201878048 U CN201878048 U CN 201878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laser
mod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optical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205972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虎宝
王宇红
刘慧文
燕翚
戴朝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hina EPR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hina EPR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China EPR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 2010205972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78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78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780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包括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电容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分别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纤柱的一端连接,光纤柱的另一端通过光缆与激光器机箱连接;所述激光器机箱设有激光器、回传信号检测电路和光纤适配器,激光器和回传信号检测电路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缆连接;该装置可靠,稳定且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具体地讲涉及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背景技术
交流输电系统的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简称串补)是将电力电容器串联于交流输电线路中,补偿交流输电线路的部分感性阻抗,从而达到增加线路输送容量、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网损、节约投资等目的。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中,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其输送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串补是解决这个问题、提高输电线路送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在世界各国电力系统中获到了广泛的应用。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简称可控串补)通过改变晶闸管的触发角来调节可控串补的等值基波阻抗,实现对等值基波阻抗的动态控制,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增加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谐振。当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可控串补立即转入晶闸管旁路串联电容器模式,可降低短路电流,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单机和发电厂容量、变电所容量、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负荷和负荷密度的继续增加,以及电力系统之间的互联,导致现代大电力系统各级电网中的短路电流水平不断增加。短路电流超标已成为威胁现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问题之一。除改变电网结构之外,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是解决短路电流超标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2009年,串联谐振型超高压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已在华东电网500kV瓶窑变电所挂网运行,该装置正处于推广应用阶段。
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等都有电容器平台,平台上电压、电流量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控制等电子电路需要能量才能保证正常工作。由于平台与被补偿的输电线路具有相同的对地电压,所需的电能无法由地面直接提供,常用的平台供电方案有以下几种:
电磁能源:利用输电线路本身的能量,通过电流互感器耦合方式获得并变换成稳定的输出电压。电磁取能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缺点是体积重量较大,且所在线路停电后无法工作。
激光能源:利用光纤将地面上的高功率激光能量传送到电容器平台上,再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是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供电方式。激光能源具有不受电磁干扰、可连续工作等优点,缺点是成本高昂且寿命较短,结构比较复杂。
储能能源:利用蓄电池供能,优点是简单不受电磁干扰,缺点是需要更换电池且电池的寿命容量依赖于环境条件,维护频繁且每次工作量大,可靠性差。
太阳能源:在电容器平台上安装太阳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优点是绿色无污染、不受电磁干扰、结构相对简单,缺点是必须配备储能电池,成本昂贵,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大。
电磁+激光复合能源:充分利用电磁能源的技术成熟、运行可靠等优点,利用激光能源解决所在线路停电后无法工作的缺点。
不管是激光能源方案还是电磁+激光复合能源方案,都需要由地面上高功率激光器发光,并通过光纤将激光传送至电容器平台上,然后再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以便提供所需能量,因此,激光送能已经成为主流解决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激光送能可在任意条件下为电容器平台提供能量,且不受电磁干扰或环境的影响,与输电线路工况无关。
由于制造、运输方便的需要或生产厂家的不同,光缆和光纤柱通常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光纤连接问题。常用的光纤连接方案有熔接和通过光纤适配器连接。
目前,激光送能方案通常采用200/230um特种光纤。200/230um特种光纤多为硬塑料包层(石英包层价格过于昂贵),无法进行熔接,因此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光纤适配器进行连接。光纤适配器连接的缺点是衰减较大,长期使用会不稳定,衰减也会大幅度增加。衰减大使光纤的能量传送效率大为降低。通过光纤适配器连接的光纤经过长时间运行后,位于户外的光纤适配器容易渗入水汽,影响光纤寿命,降低了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采用200/230um特种光纤的另一缺点是成本较高。除200/230um特种光纤本身的成本较高外,还要求专门定制含有特种送能光纤(200/230um特种光纤)和数据光纤(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60/125um)的光缆、光纤柱,使整个制造成本进一步提高。
相对于200/230um特种光纤,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和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可采用熔接法连接,因此实际工程中采用熔接方案而不是采用光纤适配器连接。熔接方案的插入损耗小,反射损耗大,可靠性高,使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和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的能量传送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一个优点是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和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属于普通通信光纤,成本较低,如果送能光纤与数据光纤一样,也采用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则可进一步降低采购的人员成本,有利于备品备件的购买和管理等。
综上所述,迫切需要一种采用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用于传递能量的方案,且该方案应具有安装简单、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安全可靠、传送效率高等优点。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电光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等优点,但固有缺陷就是光束发散角较大。激光器与光纤耦合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直接耦合和利用微光学系统整形和聚焦后再进行耦合;提出了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方案,可用于固定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属于电气工程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为电容器平台上电压、电流量的采集、设备的控制等电子电路提供所需要能量的方法,具有安装简单、成本较低、便于维护、安全可靠等优点。
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固定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电容器平台、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激光器、光缆、光纤柱。
直接耦合将光纤端面处理(抛光磨平或加工成微透镜)后直接对向激光器,适合芯径较粗的光纤和耦合效率不高的应用场合,优点是生产成本低。
为了提高耦合效率和耦合光束质量,利用微光学系统进行耦合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中越来越广泛采用,可将激光光束耦合至较小芯径的光纤中,但其加工工艺、精度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该装置可靠,稳定且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包括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电容器平台,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分别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纤柱的一端连接,光纤柱的另一端通过光缆与激光器机箱连接;所述激光器机箱设有激光器、回转信号检测电路和光纤适配器,激光器和回转信号检测电路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缆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所述多模通信光纤为分别单独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同时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所述光纤柱中的送能光纤单独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同时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将高能量激光传送到电容器平台上,再由平台上的光电转换器件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电子电路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所述电容器平台,用于支撑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及其外围的铁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光纤柱与光缆中的光线数量相同,且通过熔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五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电容器平台上光电转换后电能的电压、功率状态信息通过62.5/125um或和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一起回传给半导体激光器,形成闭环控制,以使平台电子电路得到稳定的电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六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60/125um至62.5/125um,60/125um至60/125um,62.5/125um至60/125um的高效率激光耦合输出方式,用于提供能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七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光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八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所述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光电池、比较器、光电器件和送能光纤,激光经1...m根送能光纤传送至m个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负载使用,同时将光电池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对光电转换的电压进行检测,状态信息经光电器件、数据光纤回传至激光送能机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九优选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所述激光器机箱包括激光控制板、激光驱动板和激光电源板;所述激光电源板为激光控制板、激光驱动板提供稳定的直流工作电压;所述激光控制板接收电容器平台上回传的检测信息,对激光驱动板进行控制;所述激光驱动板根据激光控制板的指令,开启、调节、关闭半导体激光器。
数据光纤用于电压、功率检测状态信息,模/数(A/D)转换信息、设备状态信息等传递,采用了低功率光电器件。
本专利中,送能光纤与数据光纤为一种光纤,都是采用了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送能光纤和数据光纤为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这样光缆不用定做而直接购买,光纤柱的制造成本也大大降低;
2、光缆、光纤柱内的多模通信光纤可以采用熔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相比于光纤适配器连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利用激光送能为电容器平台上电子电路提供电能,可使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连续、稳定的工作;
4、利用62.5/125um的多模通信光纤传送高功率激光,可显著降低光缆和光纤柱的制造成本;
5、光缆与光纤柱采用熔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6、60/125um至62.5/125um激光耦合方式,在保证激光耦合效率的同时,又方便光缆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的光电转换及电压功率检测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的激光高效率耦合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的激光器机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包括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池和电容器平台,其中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和光电池分别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纤柱的一端连接,光纤柱的另一端通过光缆与激光器机箱连接,光纤柱与光缆中的光纤数量一致,且通过熔接的方式连接;激光器机箱设有激光器和回转信号检测电路,激光器和回转信号检测电路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缆连接,电容器平台,用于支撑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池及其外围的铁盒。
多模通信光纤为分别单独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同时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
光纤柱中的送能光纤单独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同时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将高能量激光传送到电容器平台上,再由平台上的光电转换器件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电子电路使用。
电容器平台上光电转换后电能的电压、功率状态信息通过62.5/125um或和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一起回传给半导体激光器,形成闭环控制,以使平台电子电路得到稳定的电能。
采用60/125um至62.5/125um,60/125um至60/125um,62.5/125um至60/125um的高效率激光耦合输出方式,用于提供能量。
如图1所示,其中1…m个高功率激光器发出强激光,经过光缆、光纤柱传送至电容器平台上,然后经1…m个光电转换器件再变换成电能;检测电路将电能的电压、功率等状态信息经低功率光发射器变成脉冲光信号,经过1…n个光纤回传至激光驱动电路板;激光驱动电路板上的光接收器接收到该信号后解析出电压、功率等状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调节高功率激光器输出激光的强度,形成反馈控制,目的是为了使电容器平台上光电转换器件输出稳定的电能。
光缆和光纤柱内包含相同的数量的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其中1…m根光纤被用于向电容器平台传送激光,1…n根光纤用于向激光驱动电路回传被转换后电能的状态信息。
由于采用62.5/125um多模通信光纤代替200/230um特种光纤传递高功率激光,光纤的芯径降低了许多,为了使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充分耦合入62.5/125um光纤,达到与200/230um特种光纤相同的耦合效率,采用了一种带尾纤输出的激光器,于激光器本体内先将激光高效率地耦合入60/125um光纤,然后利用光纤适配器连接至62.5/125um光纤光缆,如图3所示,即保证了激光的耦合效率,又使光缆的施工、连接变得简单、方便。
激光器机箱位于室内,环境较好不受雨雪的侵袭,温度、湿度比较稳定,且要求光缆中60/125um或62.5/125um光纤的芯径、数值孔径大于或等于激光器60/125um尾纤的芯径和数值孔径,采用光纤适配器连接也能够得到较高的传输效率,而且更换光纤容易、方便。
如图2所示,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光电池、比较器、光电器件和送能光纤,激光经1...m根送能光纤传送至m个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负载使用,同时将光电池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对光电转换的电压进行检测,状态信息经光电器件、数据光纤回传至激光送能机箱;激光经1...m根送能光纤传送至m个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负载使用。同时将光电池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对光电转换的电压进行检测,状态信息经光电器件、数据光纤回传至激光送能机箱。
如图4所示,激光器机箱包括激光电源板、激光控制板、激光驱动板。激光电源板为激光控制板、激光驱动板提供稳定的直流工作电压;激光控制板接收电容器平台上回传的检测信息,对激光驱动板进行控制;激光驱动板根据激光控制板的指令,开启、调节、关闭半导体激光器。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申请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包括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和电容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分别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纤柱的一端连接,光纤柱的另一端通过光缆与激光器机箱连接;所述激光器机箱设有激光器、回传信号检测电路和光纤适配器,激光器和回传信号检测电路通过多模通信光纤与光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通信光纤为分别单独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同时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柱中的送能光纤单独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或同时采用62.5/125um或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将高能量激光传送到电容器平台上,再由平台上的光电转换器件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电子电路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平台,用于支撑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及其外围的铁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柱与光缆中的光线数量相同,且通过熔接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容器平台上光电转换后电能的电压、功率状态信息通过62.5/125um或和60/125um多模通信光纤一起回传给半导体激光器,形成闭环控制,以使平台电子电路得到稳定的电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60/125um至62.5/125um,60/125um至60/125um,62.5/125um至60/125um的高效率激光耦合输出方式,用于提供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光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功率检测模块包括光电池、比较器、光电器件和送能光纤,激光经1…m根送能光纤传送至m个光电池进行光电转换,将激光光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负载使用,同时将光电池的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对光电转换的电压进行检测,状态信息经光电器件、数据光纤回传至激光送能机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机箱包括激光控制板、激光驱动板和激光电源板;所述激光电源板为激光控制板、激光驱动板提供稳定的直流工作电压;所述激光控制板接收电容器平台上回传的检测信息,对激光驱动板进行控制;所述激光驱动板根据激光控制板的指令,开启、调节、关闭半导体激光器。
CN 201020597250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78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597250 CN201878048U (zh)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597250 CN201878048U (zh)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78048U true CN201878048U (zh) 2011-06-22

Family

ID=4416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2059725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78048U (zh) 2010-11-04 2010-11-04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78048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094A (zh) * 2013-06-28 2013-11-06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激光光电转化的高压输电线路控制监测系统供电方法
CN104009451A (zh) * 2014-05-08 2014-08-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纤传能系统联锁保护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4614818A (zh) * 2015-01-22 2015-05-1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机箱
CN106160429A (zh) * 2016-07-20 2016-11-23 合肥联信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信号的应急电源信息传输系统
CN109274434A (zh) * 2018-11-07 2019-01-2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单光纤集成光缆的光能量和光信号收发处理系统
CN110488428A (zh) * 2019-07-04 2019-11-22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传能光纤的能量传输系统
CN112769095A (zh) * 2019-11-01 2021-05-07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电转换模块保护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43071A (zh) * 2019-07-22 2021-08-10 京瓷株式会社 受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光纤供电系统
CN113544928A (zh) * 2019-06-06 2021-10-22 京瓷株式会社 光纤供电系统的光连接器及供电装置和光纤供电系统
CN114442238A (zh) * 2022-01-28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400kv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094A (zh) * 2013-06-28 2013-11-06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激光光电转化的高压输电线路控制监测系统供电方法
CN104009451B (zh) * 2014-05-08 2017-03-0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纤传能系统联锁保护装置的实现方法
CN104009451A (zh) * 2014-05-08 2014-08-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光纤传能系统联锁保护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4614818A (zh) * 2015-01-22 2015-05-13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机箱
CN106160429B (zh) * 2016-07-20 2019-03-29 合肥联信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信号的应急电源信息传输系统
CN106160429A (zh) * 2016-07-20 2016-11-23 合肥联信电源有限公司 基于光纤信号的应急电源信息传输系统
CN109274434A (zh) * 2018-11-07 2019-01-2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单光纤集成光缆的光能量和光信号收发处理系统
CN109274434B (zh) * 2018-11-07 2022-04-1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单光纤集成光缆的光能量和光信号收发处理系统
CN113544928A (zh) * 2019-06-06 2021-10-22 京瓷株式会社 光纤供电系统的光连接器及供电装置和光纤供电系统
US11509401B2 (en) 2019-06-06 2022-11-22 Kyocera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or and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of power over fiber system, and power over fiber system
CN110488428A (zh) * 2019-07-04 2019-11-22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传能光纤的能量传输系统
CN113243071B (zh) * 2019-07-22 2022-08-26 京瓷株式会社 受电装置以及光纤供电系统
CN113243071A (zh) * 2019-07-22 2021-08-10 京瓷株式会社 受电装置、供电装置以及光纤供电系统
US11411660B2 (en) 2019-07-22 2022-08-09 Kyocera Corporation Powered device,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and power over fiber system
CN112769095A (zh) * 2019-11-01 2021-05-07 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光电转换模块保护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442238A (zh) * 2022-01-28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400kv高压悬挂式光纤供能数据传输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78048U (zh) 一种采用多模通信光纤传递能量装置
CN107093894B (zh) 一种适用于海底恒流供电系统的水下恒流恒压转换装置
CN101937764B (zh) 一种超声与感应混合供能的有源光电电流互感器
CN101662154B (zh)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igbt阀链节控制板
CN103051380B (zh) 一种自动调整光端机功耗的方法
CN109560608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智能管控系统
CN201312309Y (zh) 基于远程供电的基站延伸覆盖系统
CN104503415A (zh) 一种远程查看重置无功补偿装置运行参数的系统
CN205265358U (zh) 光伏箱变的综合监测系统
CN106787261A (zh) 一种基于光纤的高压在线监测设备供能方法及装置
CN204258440U (zh) 低压停电监测终端
CN203824589U (zh) 滑坡应急监测系统
CN203135553U (zh) 一种高速公路监控用风光电互补供电系统
CN104917192A (zh) 一种智能节电补偿控制器
CN202119563U (zh) 一种基于无线电源的高电压点测温装置
CN108331954A (zh) 一种基于风光互补供电和双通信技术的调水阀门控制系统
Park et al. IoT sensor solution using a PoF module for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HVDC-MMC systems
CN107634802A (zh) 一种光纤收发器集中管理器
CN103647288A (zh) 一种链式svg功率子模块接口装置
CN209248734U (zh) 山上用无后备电源基站断电报送装置
CN110930685A (zh) 一种基于光纤接口和LoRa接口的塑料光纤双模采集器
CN201877895U (zh) 直放站远程供电系统
CN203178746U (zh) 一种具有无线远程监控功能的太阳能供水系统
CN206865230U (zh) 一种智能中继电源装置
CN216290360U (zh) 一种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的无线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