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77991U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77991U CN201877991U CN2010202327903U CN201020232790U CN201877991U CN 201877991 U CN201877991 U CN 201877991U CN 2010202327903 U CN2010202327903 U CN 2010202327903U CN 201020232790 U CN201020232790 U CN 201020232790U CN 201877991 U CN201877991 U CN 2018779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r
- track
- passive
- shaft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将电动能转变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动能的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来达到省力条件,它主要由电动机、联轴套连接在机壳中的输入轴,机壳中置有输入杠杆轨道室、中间杠杆轨道室和输出杠杆轨道室连成一体,在每一间杠杆轨道室中,由一根纵向杠杆支撑轴把两道相同的杠杆轨道并列横向悬挂在轨道室中间;在一根杠杆轨道内端安装一个主动行星轮;另一根杠杆轨道外端安装一个主动行星轮;并使主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输入轴的一个拨叉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既节能又环保,无排放、无噪音、功率大、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还可一机多用,并对外提供动力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将电动能转变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动能的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如电动机、燃油机、蒸汽机、水能机、风动机构造一般由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和电路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能、流体油或水,风力或蒸汽经过上述机构的连续传动转换,这些传动转换过程不仅有较大的磨擦阻力,还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并能导致动力呈逐渐下降情形。如果不连续提供燃料和能源,发动机就无法工作,对外不能输出动力,它不仅结构复杂,造价高、体积大、功率小。要靠消耗能源来维持动力,而且燃烧后的热废气在排放时会产生较大的爆炸噪音,很容易产生温室效应,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影响环境,不利于环保,所以说它是一个不够完善的发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采用杠杆的原理,提供一种由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动能,来重新进行传动转换的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是利用杠杆原理来达到省力条件,它主要由电动机、联轴套连接在机壳中的输入轴,机壳中置有输入杠杆轨道室、中间杠杆轨道室和输出杠杆轨道室连成一体,在输入杠杆轨道室中,第一纵向杠杆支撑轴把第一杠杆轨道和第二杠杆轨道并列横向悬挂在输入杠杆轨道室中间;在中间杠杆轨道室中,第二纵向杠杆支撑轴 把第一杠杆轨道和第二杠杆轨道并列横向悬挂在中间杠杆轨道室中间;在输出杠杆轨道室中,第三纵向杠杆支撑轴把第一杠杆轨道和第二杠杆轨道并列横向悬挂在输出杠杆轨道室中间;在上述的每个杠杆轨道室中的第二杠杆轨道内端安装一个主动行星轮;第一杠杆轨道外端安装一个主动行星轮;并使主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输入轴的一个拨叉连接;上述杠杆轨道的被动臂内端与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被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中间轴被动拨叉连接,再由中间轴同轴中的主动拨叉与中间主动行星轮一端连接,中间主动行星轮另一端又与中间轨道室中的中间杠杆轨道的主动臂轨道连接,另一端被动臂轨道又与中间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行星轮的另一端又与另一中间轴被动拨叉连接,中间轴同轴中主动拨叉又与输出杠杆轨道室的输出主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输出主动行星轮的另一端又与输出杠杆轨道一端主动臂轨道连接,另一端的杠杆轨道被动臂又与输出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输出被动行星轮另一端与输出轴拨叉连接,最后经输出轴、联轴套再到发电机连接组成。
第一杠杆轨道和第二杠杆轨道均由主动臂,被动臂,杆身和支撑轴孔组成,轨道呈椭圆形,椭圆形上带有凹槽,中段上下均匀设有一段水平面滑道,滑道长度与杠杆臂的工作摆程相等,轨道内侧边开有一个方便与行星轮在轨道中对位连接的标记孔,如将二者对齐,便可将输入轴,多个中间轴或输出轴直接装进机体内的轴承座孔中,亦使行星轮与各轴拨叉之间进行连接。
在输入轴、输出轴上呈水平线的两边,有前后间隙距离各制有一个朝向相反的半圆形拨叉,并在中间传动轴上两边置有两个,中间轴它与前者所不同之处是由两个被动拨叉去承接被动行星轮的传递动力,然后并把动力由同轴中的主动拨叉再传给主动行星轮推动杠杆主动臂再带动被动臂,推动被动行星轮作同步动力传动转换作用。
发动机工作原理:当接通电动机电源使电动机启动旋转,旋转的力量经联 轴套传给机体内输入轴,并带动两边的拨叉分别驱动两个主动行星轮,使行星轮下端轮面绕输入轴旋转,上端轮面绕杠杆的主动臂椭圆形轨道旋转,迫使杠杆以杠杆上的支撑轴在机体上的支撑为支点,分别使一个杠杆主动臂向上移动,另一个杠杆主动臂向下移动,并同时带动杠杆的另一端的一个杠杆被动臂向下移动,另一个杠杆被动臂向上移动。使杠杆的主动臂和被动臂的行程逐渐缩小,被动臂的集束压力同时增加(因为设置被动臂是主动臂的几分之一,所以动力比按一比几的比例提升),当行程终了时,行星轮从杠杆臂椭圆形轨道上的水平面滑道上瞬时滑过,与此同时,杠杆被动臂轨道推动被动行星轮旋转并推动中间传动轴上的被动拨叉再带动同轴中的主动拨叉又推动中间主动行星轮,并迫使中间杠杆主动臂轨道又以杠杆支撑轴在机体上为支点摆,并同步带动被动臂轨道,(此时,动力传递因经过了第二道杠杆的集束作用,第二次被放大)推动被动行星轮再推动中间传动轴的被动拨叉带动同轴中主动拨叉再推动中间主动行星轮又迫使输出杠杆主动臂轨道重复前序的传动过程。并使其动力进行第三次提升,最后,由输出轴将动力经联轴套传递给发电机发电,并将发出的电能通过导线传递给电动机实现重新循环,同时,将多余的转矩对外输出的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杠杆的原理,可以实现既节能又环保,无排放、无噪音、功率大、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还可一机多用,并对外提供动力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1电动机;2输入轴;3输入杠杆轨道室;4中间杠杆轨道室;5输出杠杆轨道室;6第一纵向杠杆支撑轴;7第二纵向杠杆支撑轴;8第三纵向杠杆支撑轴;9第一杠杆轨道;10第二杠杆轨道;11主动行星轮;12中间轴;13输出主动行星轮;14输出轴;15发电机;16中间轴;17、18飞轮;19被动行星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是一种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是利用杠杆原理来达到省力条件,由电动机(1)、联轴套连接在机壳中的输入轴(2),机壳中置有输入杠杆轨道室(3)、中间杠杆轨道室(4)和输出杠杆轨道室(5)连成一体,在输入杠杆轨道室(3)中,第一纵向杠杆支撑轴(6)把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并列横向悬挂在输入杠杆轨道室(3)中间;在中间杠杆轨道室(4)中,第二纵向杠杆支撑轴(7)把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并列横向悬挂在中间杠杆轨道室(4)中间;在输出杠杆轨道室(5)中,第三纵向杠杆支撑轴(8)把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并列横向悬挂在输出杠杆轨道室(5)中间;杠杆轨道的主动臂一端与主动行星轮(11)一端连接,主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输入轴拨叉连接,另一端杠杆轨道的被动臂与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被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中间轴(12)被动拨叉连接,再由中间轴同轴中的主动拨叉与中间主动行星轮一端连接,中间主动行星轮另一端又与中间轨道室(4)中的中间杠杆轨道的主动臂轨道连接,另一端被动臂轨道又与中间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 行星轮的另一端又与另一中间轴被动拨叉连接,中间轴同轴中主动拨叉又与输出杠杆轨道室(5)的输出主动行星轮(13)一端连接,输出主动行星轮(13)的另一端又与输出杠杆轨道一端主动臂轨道连接,另一端的杠杆轨道被动臂又与输出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输出被动行星轮(19)另一端与输出轴拨叉连接,最后经输出轴(14)、联轴套再到发电机(15)连接组成。
图中的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均由主动臂,被动臂,杆身和支撑轴孔组成,轨道呈椭圆形,椭圆形上带有凹槽,中段上下均匀设有一段水平面滑道,滑道长度与杠杆臂的工作摆程相等,轨道内侧边开有一个方便与行星轮在轨道中对位连接的标记孔,如将二者对齐,便可将输入轴,多个中间轴或输出轴直接装进机体内的轴承座孔中,亦使行星轮与各轴拨叉之间进行连接。
在输入轴(2)、输出轴(14)上呈水平线的两边,有前后间隙距离各制有一个朝向相反的半圆形拨叉,并在中间传动轴上两边置有两个,中间轴它与前者所不同之处是由两个被动拨叉去承接被动行星轮的传递动力,然后并把动力由同轴中的主动拨叉再传给与连接中的下一个主动行星轮(11)推动另一个杠杆主动臂再带动被动臂,推动被动行星轮(19作同步动力传动转换作用。
在图5中输入轴(2)前端有一段与联轴套连接的六角轴,随后两端置有与轴承连接的轴颈,在中段轴体两边由左前、右后各置一个朝向相反的半圆形拨叉,是把电动机(1)的旋转动力分左右均匀传给两个主动行星轮并驱动两个杠杆轨道(9、10)呈异向作上下运动而作功。
在图5中输出轴(14)和输入轴(2)构造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轴叉圆弧尺寸比输入轴(2)小,功用是把输出轨道杠杆经被动行星轮传来的机械压力转变为转矩 对外输出给发电机(15)发电或外传。
在图5中的中间轴(16)、中间轴(12)所示构造是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共性组 合,不同点是:变前,后端的六角轴为圆轴而连接飞轮(17)和飞轮(18)增加惯性,在中段增制一道大轴颈分承负荷。功用是将输入轨道杠杆传给被动行星轮的机械压力传给中间轨道室中的主动行星轮并推动中间杠杆来重复机械压力,使压力呈平方倍数形式增大。
在图5中的主动行星轮(11)由钢内和外减磨层组成的薄壁圆形空心轮,用以减小冲击力,增加反弹回射力,实现柔性传动,它由一端轮面连接输入轴或中间主动轴拨叉,另一端连接杠杆主动臂轨道,它的外径尺寸可决定杠杆的摆程,可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连杆作用,可将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杠杆的上下往复运动。被动行星轮(19)它是一个圆形钢质实体,在杠杆被动臂轨道内与中间轴被动拨叉或输出轴拨叉之间进行连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连杆作用。
在图5中的杠杆由主动臂,被动臂及支撑轴孔成一体,臂内制成椭圆形轨道,轨道上制有凹槽,在轨道中段上、下表面,制一段水平面滑道,尺寸与杠杆工作摆程相等,主要原因,是解决杠杆工作时弧旋差。用不等式相同杠杆进行同轴并列,使两端力臂受异向支承处于平衡,摆动时按力比产生机械压力,替代现有燃气压力技术而节能。
Claims (2)
1.一种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是利用杠杆原理来达到省力条件,特征在于:由电动机(1)、联轴套连接在机壳中的输入轴(2),机壳中置有输入杠杆轨道室(3)、中间杠杆轨道室(4)和输出杠杆轨道室(5)连成一体,在输入杠杆轨道室(3)中,第一纵向杠杆支撑轴(6)把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并列横向悬挂在输入杠杆轨道室(3)中间;在中间杠杆轨道室(4)中,第二纵向杠杆支撑轴(7)把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并列横向悬挂在中间杠杆轨道室(4)中间;在输出杠杆轨道室(5)中,第三纵向杠杆支撑轴(8)把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并列横向悬挂在输出杠杆轨道室(5)中间;在上述的每个杠杆轨道室中的第二杠杆轨道(10)内端安装一个主动行星轮(11);第一杠杆轨道(9)外端安装一个主动行星轮;并使主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输入轴的一个拨叉连接;上述杠杆轨道的被动臂内端与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被动行星轮的另一端与中间轴(12)被动拨叉连接,再由中间轴同轴中的主动拨叉与中间主动行星轮一端连接,中间主动行星轮另一端又与中间轨道室(4)中的中间杠杆轨道的主动臂轨道连接,另一端被动臂轨道又与中间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行星轮的另一端又与另一中间轴被动拨叉连接,中间轴同轴中主动拨叉又与输出杠杆轨道室(5)的输出主动行星轮(13)一端连接,输出主动行星轮(13)的另一端又与输出杠杆轨道一端主动臂轨道连接,另一端的杠杆轨道被动臂又与输出被动行星轮一端连接,输出被动行星轮另一端与输出轴拨叉连接,最后经输出轴(14)、联轴套再到发电机(15)连接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杠杆轨道(9)和第二杠杆轨道(10)均由主动臂,被动臂,杆身和支撑轴孔组成,轨道呈椭圆形,椭圆形上带有凹槽,中段上下均匀设有一段水平面滑道,滑道长度与杠杆臂的工作摆程相等,轨道内侧边开有一个方便与行星轮在轨道中对位连接的标记孔,如将二者对齐,便可将输入轴,多个中间轴或输出轴直接装进机体内的轴承座孔中,亦使行星轮与各轴拨叉之间进行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327903U CN201877991U (zh) | 2010-06-19 | 2010-06-19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327903U CN201877991U (zh) | 2010-06-19 | 2010-06-19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77991U true CN201877991U (zh) | 2011-06-22 |
Family
ID=44165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3279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77991U (zh) | 2010-06-19 | 2010-06-19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7799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57058A1 (zh) * | 2010-06-19 | 2011-12-22 | Li Hanming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
2010
- 2010-06-19 CN CN2010202327903U patent/CN20187799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57058A1 (zh) * | 2010-06-19 | 2011-12-22 | Li Hanming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90683Y (zh) | 风力发电变桨减速齿轮箱 | |
CN202579964U (zh) | 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02560942U (zh) | 复合行星传动机构的风电增速箱 | |
CN106763552A (zh) | 一种双电机驱动结构 | |
CN201714590U (zh) | 风力发电机用增速齿轮箱 | |
CN203686002U (zh) | 差动式紧凑型半直驱风电齿轮箱 | |
CN101867282A (zh)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
CN202579059U (zh) | 大功率离岸型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893312Y (zh) | 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增速齿轮箱 | |
CN201877991U (zh) | 电动能循环式集束发动机 | |
CN203272625U (zh) | 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02531365U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893310Y (zh) | 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201396405Y (zh) | 风电增速箱 | |
CN207364195U (zh) | 一种并联式双电机驱动变速器总成 | |
CN202228626U (zh) | 双输出水力发电行星增速器 | |
CN203962939U (zh) | 一种风电齿轮箱的低速轴支撑结构 | |
CN102312974B (zh) | 双输出水力发电行星增速器 | |
CN104061316A (zh) | 风电齿轮箱的低速轴支撑结构 | |
CN201386628Y (zh) | 风力发电齿轮增速箱 | |
CN201367989Y (zh) |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增速齿轮箱 | |
CN102570774B (zh) | 一种传动装置 | |
CN103174606A (zh) | 风电机组传动系统 | |
CN202926969U (zh) | 一种高速行星齿轮箱 | |
CN206377218U (zh) | 275kw风电齿轮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Li Hanm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Li Hanm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