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75533U -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75533U
CN201875533U CN2010201148111U CN201020114811U CN201875533U CN 201875533 U CN201875533 U CN 201875533U CN 2010201148111 U CN2010201148111 U CN 2010201148111U CN 201020114811 U CN201020114811 U CN 201020114811U CN 201875533 U CN201875533 U CN 20187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backlight
light emitting
dayl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48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源
庄英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148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7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7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755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以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体;诸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LED),使该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匀的光柱,以构成背光的主光源;另在该主光源的侧边设有多组辅助光源以构成完整的背光板设计,该辅助光源以红色及绿色以一定比例和光源条相搭配,可以不同的色光达到良好的色彩饱和度(Ra),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且提高色彩饱和度及光亮的均匀度,在制程上更为简单,大幅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技术领域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尤指一种应用于荧幕背光模块的背光光源设计。
背景技术
“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被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显示上;它们被用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荧幕上的亮度,而背光板则是设于LCD的后方,除了提供光线之外,并将原本不甚均匀的光源转成提供均匀光线的板体;由于受到科技的进步及流行趋势的影响,LCD朝着大尺寸来发展,故背光模块也必须朝着大尺寸化的技术突破,才能追上科技潮流的脚步。
一般背光板的型式大致分为:侧光式结构及直下型结构;请参看图6所示,为因应大尺寸LCD的需求而制出的背光板示意图,主要在背光板体50的四个侧面各设有一组的强力发光源60,使得该背光板体50具有足够的光线,但它的缺点在于:使用四组的发光源成本较贵,若减少其中的相对两侧的发光源60时,将会使得背光板体50在中央区域明显暗淡;为节省成本,则又有如图7所示的背光板结构,主要是仅在板体70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发光源80以节省成本,但为了弥补中央区域的光线不足等缺点,特别在板体70上设有多个密集的凸点71且愈在中央区域愈密,因此光线会被聚集在中央而改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但是此种结构改良却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大尺寸的背光板体70本来就是被制成很薄,如今又要在其上增设许多疏密不同的凸点71,故在成型时较为精密,且很容易因收缩而变形或破裂,使得制作成本反而大幅提高,制程技术提高增加人工及机械的成本,是其缺点。
直下型结构的背光板,如图8所示,主要是在背光板体50上密布设有许多嵌接槽51,在该每一嵌接槽51上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52,据此而构成密集点状光源的背光板结构,惟该密集设置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52的设计,除了零件材料(即LED)增加,焊接困难度高,故制造及维修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且密集的发光二极管52大量集中在一起又产生了散热的问题不易解决,是目前大尺寸的背光板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无法再予突破。
另一种直下型背光板是以极细的灯管为光源,同样也是因为细长的质脆而薄的灯管制作不易,同时容易破裂而使成本高居不下,仍是没有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
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板结构虽在小尺寸时较为省工、省材,但大尺寸时则有制造不易及光线不均匀的问题;而直下型结构背光板虽光线较均匀且较强,但成本较高,又有散热问题,同样是一项极待克服的课题。
再则,目前发出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多半采用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再用磷光剂把部份或全部光转化成一或多种其他颜色的光(波长较长的光),当所有光混合起来后,看起来便像白光;(例如:以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加上黄色荧光粉所制成的白光),但该“白光”并非真实的白光,只是让人体眼中看起来就像白色光而已,这种“替代性的白色光”仍非最佳白光的色泽,且使用蓝光发光二极管与磷光剂在转化过程中,有部份能量化成热能,造成能量损耗;但若以蓝、红、绿三色混光形成较佳的白光,可是其色彩饱和度(Ra)会衰减约30%,故若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背光板,将是业界的一大突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以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体;诸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LED),使该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匀的光柱,以构成背光的主光源;另在该主光源的侧边设有多组辅助光源以构成完整的背光板设计,该辅助光源以红色及绿色以一定比例和光源条相搭配,可以不同的色光达到良好的色彩饱和度(Ra),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且提高色彩饱和度及光亮的均匀度,在制程上更为简单,大幅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内部刻部有导光槽,且该导光槽在光源条的中央段较密,可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均匀的分布在光源条上,使光线更为均匀提供更为优质的均匀混光效果。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至少包含有:多根光源条,该光源条为软质的高导光管体,中央设有一通孔,另在诸光源条的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该发光源至少由一颗发光二极管及一控制电路板所构成;多个辅助光源,设置于多根光源条的两相对侧端,且该辅助光源由多颗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且该发光二极管中具有绿光及红光。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以多根高导光材质塑成的光源条构成主光源,又以两端侧的辅助光源作为辅助,尤其以三颗发光二极管为一单元组,形成一组合式发光源,并以”绿(G)-红(R)-红(R)”或”红(R)-红(R)-绿(G)”的模式朝向中央的光源条投射,而光源条的发光二极管为白光,如此光线混合后能得到色彩饱和度(Ra)佳且光线充足的白光,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条内部刻部有导光槽,且该导光槽在光源条的中央段较密,可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均匀的分布在光源条上,使光线更为均匀,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
3.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常用的侧光式背光板,较四面都具发光源的设计更为节省零件成本,对于二面式的大尺寸薄板体,在制造上更为方便,且不良率降低,故使零件的制造及组装均更为方便,同时,以光线混合的方式得到一色彩饱和度佳的白光,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端部的辅助光源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剖的光源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源棒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源棒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公知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公知改良侧光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公知直下型背光板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光板;20光源条;21管体;210通孔;211导光槽;22发光源;220电路板;221发光二极管;30反光板;31偏光板;40辅助光源;41发光源;411发光二极管;412发光二极管;413发光二极管;50板体;51嵌接槽;52发光二极管;60发光源;70板体;71凸点;80发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板10,主要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并排而组成栅状体,成为主要发光源,以及以侧边多组辅助光源40完成较佳的混光而成,不但具有较佳的均匀光线,同时以三色光达到良好的色彩饱和度(Ra),为本实用新型的特色。
请配合参看图1、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板10主要包含有:
多根光源条20,该光源条20不同于一般的灯管,为一软质的高导光管体21,中央设有一通孔210,并于管体21的内壁刻设有连续的螺旋状导光槽211,该导光槽211可以是一条(如图5所示)或多条(因等效取代故图中未予赘示),惟在设计上也可设成具有疏密的不同,例如:该导光槽211以中央较密而两端较疏呈渐进式的分布为最好的实施例;另在诸光源条20的管体21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22,该发光源22包含有至少一颗发光二极管221及一控制电路板220,其中该发光二极管221可依实际状况加以增减,本案图式仅以一颗作为说明,且该发光二极管221可采用各种照明用的规格,不需要特别限定,包括:表面粘着(SMT)式及具一般具两焊接脚的发光二极管221零件规格等。
再请参看图1、2所示,多个辅助光源40,由三颗发光二极管411、412、413为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41,该三颗发光二极管411、412、413可以”绿(G)-红(R)-红(R)”或”红(R)-红(R)-绿(G)”的模式组设在多根光源条20的相对两端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请参看图3所示,但也请配合参看图1、2,由该多根光源条20所组成背光板10的主光源,而一相对端分别设有多个辅助光源40,由三颗发光二极管411、412、413为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41,以”绿(G)-红(R)-红(R)”或”红(R)-红(R)-绿(G)”的模式朝向中央的光源条20投射,而光源条20的发光二极管221为白光,如此光线混合后能得到色彩饱和度(Ra)佳且光线充足的白光;本案在组设于荧幕时,在背光板10的一侧面(前方)可设有偏光板31,而在另一侧面(后方)则设有反光板30,该反光板30具有高反射面,并可设有如抛物线的弧形,能将一部份的光源再反射至前方;因此,由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20,在其两端的发光源22投射光线后,即通过管体21的导光而形成光条,再由疏密设计的导光槽211,可使光源条20的出光更为均匀,由每一根都为均匀出光的光源条20以构成整片的背光板10,使发光更为均匀,饱和度更佳。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将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以多根高导光材质塑成的光源条构成主光源,又以两端侧的辅助光源作为辅助,尤其以三颗发光二极管为一单元组,形成一组合式发光源,并以”绿(G)-红(R)-红(R)”或”红(R)-红(R)-绿(G)”的模式朝向中央的光源条投射,而光源条的发光二极管为白光,如此光线混合后能得到色彩饱和度(Ra)佳且光线充足的白光,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条内部刻部有导光槽,且该导光槽在光源条的中央段较密,可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均匀的分布在光源条上,使光线更为均匀,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
3.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常用的侧光式背光板,较四面都具发光源的设计更为节省零件成本,对于二面式的大尺寸薄板体,在制造上更为方便,且不良率降低,故使零件的制造及组装均更为方便,同时,以光线混合的方式得到一色彩饱和度佳的白光,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点。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其他如:将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棒作不同的造形变化、尺寸变化,或简单的在材质、色泽或制法上作更改,而且辅助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配色比例略有更改,此种均是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再利用常用技艺应用而成,如此种为了规避本实用新型,由熟习此技艺人士即能依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作出等效取代或轻易改变的变化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与范围下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多根光源条,所述光源条为软质的高导光管体,中央设有一通孔,另在所述光源条的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至少由一颗发光二极管及一控制电路板所构成;
多个辅助光源,设置于所述多根光源条的两相对侧端,且所述辅助光源是由多颗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且所述发光二极管中具有绿光及红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于管体的内壁刻设有连续的导光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的导光槽数目是大于一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上的导光槽为螺旋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上的导光槽为螺旋状,且中央段距离较密而两端部较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光源的发光源,由三颗发光二极管为一单元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颗发光二极管以绿-红-红作为排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颗发光二极管以红-红-绿作为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条的发光二极管为白光。
CN2010201148111U 2010-02-21 2010-02-21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7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48111U CN201875533U (zh) 2010-02-21 2010-02-21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48111U CN201875533U (zh) 2010-02-21 2010-02-21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75533U true CN201875533U (zh) 2011-06-22

Family

ID=4416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481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75533U (zh) 2010-02-21 2010-02-21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755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187A (zh) * 2020-04-22 2021-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调光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187A (zh) * 2020-04-22 2021-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的调光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8171C (zh) 发光簇和直接发光型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71598B (zh) 具有光线补色区域的背光模块
CN101749572A (zh) 发光模块
CN101619837A (zh) 可增强光均匀性和强度的具有图案化表面的导光柱
EP2119955A1 (en) Led Lighting Device
CN100454590C (zh)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组及背光系统
CN202302878U (zh) 植物生长灯
CN101338877B (zh) 发光二极管阵列及背光模组
KR20120030908A (ko) 백라이트 플레이트 구조
CN206291165U (zh) 侧发光式面板灯
CN201875533U (zh) 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
KR20110093579A (ko) 다방향 채광을 위한 배광판
CN201803317U (zh) Led背光模组的底部有凹槽的直下式导光板
CN103486502B (zh) 光纤网板激光光源
CN103591505A (zh) 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
CN201539722U (zh) 具混光效果的发光二极管灯管
CN202487574U (zh) 显示屏用三基色发光二极管
CN101498424A (zh) 高效率三波长背光模块
CN201795430U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的直下式导光板
CN10120633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8474962U (zh) 一种用于led多色灯珠排布结构
CN207349826U (zh) 非同轴混光装置
CN101567323B (zh) 一种显示屏用三基色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CN201944694U (zh) 背光模组led光源
CN10479339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背投式液晶电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