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51578U - 一种液压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51578U
CN201851578U CN2010205558562U CN201020555856U CN201851578U CN 201851578 U CN201851578 U CN 201851578U CN 2010205558562 U CN2010205558562 U CN 2010205558562U CN 201020555856 U CN201020555856 U CN 201020555856U CN 201851578 U CN201851578 U CN 201851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base
oil
chamber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58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支绍华
支碎华
支胜地
支裕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558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51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51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515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缓冲器,属于缓冲器技术领域。该液压缓冲器包括外缸体、置于所述外缸体腔室内部的内缸体、与所述外缸体螺纹连接并与内缸体紧密连接的底座、置于所述外缸体腔室的上部的密封装置以及活塞和活塞连杆。所述底座内设有喷油通道,所述活塞下部的内腔中的液体流经喷油通道进入外腔,所述外腔内的液体经内缸体上部的内缸喷油孔进入内腔。所述底座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内腔或外腔中的油流经底座时的过流面积,进而调节了该液压缓冲器的承载面积。该液压缓冲器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降低,同时解决了现有的液压缓冲器存在着承载压力不可调节,缓冲压力不稳定和漏油的问题,适用于大型冲压锻造液压机械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缓冲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用以缓冲冲击产生的振动及噪声,在自动化机械作业中可减少震动及噪音,将移动中物体所产生之动能转换为热能并释放于大气中,在动作中将物体平衡有效的停止,广泛应用于的大型冲压锻造加工场合。目前缓冲器普遍采用气压以及液压缓冲器,特别是液压缓冲器在很多液压机械中应用很多。液压缓冲器由缸体、缸盖、活塞及液压油组成,其中活塞通过缸盖密封滑动的安装于缸体上,该活塞与缸体间形成的内腔室容置有液压油,内腔室与油箱之间分别设有泄油通道,一个泄油通道用于在该活塞受外力冲压后缓冲泄油作用,第二泄油通道用于在外力消失活塞恢复的作用,当轴心受外力冲击将带动活塞挤压内管之液压油,液压油受压后将由内管之排油孔一一排出,同时由内管排出之液压油也由内管之回油孔回流到内管;当外力消失时,弹簧将活塞弹回始点等待下次的动作。依此原理,液压缓冲器将能把移动中的物体平衡有效的停止。由于液压缓冲器在工作中较易产生漏油现象,从而使得减震性能大大下降,使用寿命也随之缩短。
中国专利CN2474805Y公开一种可提升效率的改良油压缓冲器,该液压缓冲器包括一外管、一内油压缸、一心轴、一活塞头及一蓄压海绵。所述活塞头为锥状活塞头,内油压缸在活塞头的两端各设一个排油孔,锥状活塞头经过排油孔时,排油孔面积呈递减变化,因此油压缓冲器受力后可在较小、且平均的抵抗力下,使动作停止。但是该液压缓冲器上下腔室之间的油液是通过一个设置在阀孔内的逆止钢珠的实现通断的。该逆止钢珠设置于一阀孔中,由于逆止钢珠可以使内油压缸的油液呈通过和不通过的切换关系,要求放置该逆止钢珠的阀孔内表面的加工精度很高,该液压缓冲器的加工成本提高。同时,该液压缓冲器的油液在内外腔室进出时由于压力变化大,缓冲压力不稳定。同时,该油压缓冲器没有压力调节机构,不能适应负载变化频繁的应用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液压缓冲器存在着零件间配合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液压缓冲器存在着缓冲压力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液压缓冲器存在着承载压力不可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液压缓冲器存在着漏油渗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缓冲器包括,具有一中空腔室的外缸体、置于所述外缸体腔室的上部的密封装置、置于所述外缸体腔室的下部的底座以及活塞和活塞连杆,所述活塞连杆的一端同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装置并伸出所述外缸体的上端,所述外缸体的腔室内还设有中空的柱状内缸体,所述内缸体上设有内缸喷油孔,所述内缸体同所述外缸体同轴设置,其上端同所述密封装置连接,其下端同所述底座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滑动置于所述内缸体的腔室内并同底座、内缸体之间形成一内腔,所述外缸体、内缸体、密封装置和底座之间形成一外腔,所述内腔和外腔之间设有一个喷油通道,所述活塞连杆受压时,所述活塞下部的内腔中的液体流经喷油通道进入外腔,所述外腔内的液体经内缸体上部的内缸喷油孔进入内腔。
所述的密封装置包括中空的柱形油封座、凹形油封、凸形油封、及油封盖;所述凹形油封置于所述油封座上端的凹形槽内并同其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凸形油封置于所述油封盖的凸形槽内并同其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油封盖的下端同所述油封座的上端相配合;所述活塞连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油封盖、凸形油封、凹形油封和油封座同所述内缸体内的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内缸体与外缸体之间的外腔内设有第一吸油橡胶,所述第一吸油橡胶同所述内缸体和外缸体紧密连接。
所述油封座的凹形槽底部成型一盛油槽,用于收集所述活塞连杆上下移动时杆体表面沾附的油,所述盛油槽的横截面小于所述油封座凹形槽的横截面。
所述油封座的下部的柱体上成型一吸油环形槽和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同所述外缸体相贴合的O型密封圈,所述吸油环形槽内设有同所述外缸体相贴合的第二吸油橡胶。
所述喷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内腔或外腔中的油流经底座时的过流面积;
所述活塞连杆受压时,所述活塞下部的内腔中的液体流经底座和调节杆进入外腔的下部,所述外腔内的液体经内缸体上部的内缸喷油孔进入活塞下部的内腔。
所述底座带有一个轴向盲孔,所述底座的轴向盲孔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带有轴向盲孔,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可以带动所述调节杆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底座同所述外缸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缸体的腔室内,其外圆面成型一直径较两端大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同所述内缸体的内壁紧密连接,其上部外圆面与所述内缸体之间形成同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环隙,所述底座上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端径向上分别设有内腔喷油孔和外腔喷油孔;
所述内腔喷油孔同所述第一环隙相连通,所述外腔喷油孔置于所述内缸体下端面与底座的螺纹固定面之间,且与所述外腔相连通;
沿所述调节杆的径向上设有同所述轴向盲孔相连通的两个喷油孔,所述调节杆插入所述底座时,所述调节杆上的两个喷油孔分别同所述内腔喷油孔和外腔喷油孔位于垂直于外缸体轴线的同一平面上。
所述内缸体的两端同所述第一吸油橡胶的两端平齐,所述外腔喷油孔所在位置处的底座外圆面与所述外缸体之间形成第二环隙。
所述活塞为一中空柱状活塞,其外圆面的中部成型一直径较两端大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同所述内缸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在所述环形凸起两端的外圆面上各设有一个贯穿所述活塞柱面的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同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活塞连杆的一端设有一盲孔和贯穿所述盲孔的连杆径向通孔,所述活塞连杆的带有盲孔的一端同所述活塞连接时,所述活塞连杆径向通孔同所述活塞柱面的径向通孔相贯通。
所述外缸体外部设有螺纹,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母,用于固定隔振物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腔室油液循环进出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钢珠实现内外腔室的通断的结构相比,结构简单,加工成本降低。
(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腔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底座径向分别有两个喷油孔,调节杆相对于底座旋转用于调节内腔或外腔中的油流经底座时的过流面积,从而调节了该液压缓冲器的承载重量,相对于现有的液压缓冲器,调节时间短,缓冲效果明显。
(3)本实用新型的内缸体与外缸体之间设有吸油橡胶,吸油橡胶与所述内缸体和外缸体紧密连接,可以缓解高压力作用下的油液在内外腔室流动时的冲击力和流动速度,使液压缓冲器的缓冲压力稳定。
(4)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将现有技术中缓冲器的平面密封改进为凸形油封和油封结合的双体密封,凸形油封的内部带有圆弧形凸起紧箍于活塞连杆上,同时所述油封座在与所述活塞杆连接的部分开有凹槽,可以在活塞连杆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起到到储存油液的作用,进一步防止了油液的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该液压缓冲器的结构图;
图2是底座、调节杆和调节手柄的装配图;
图3是活塞与活塞连杆的装配图;
图4是密封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第一吸油橡胶的剖面图;
图6是凸形油封剖面图;
图7是未设置第二吸油橡胶的液压缓冲器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外缸体 2-内缸体 21-内缸喷油孔 5-密封装置 6-固定螺母 8-第一吸油橡胶 9-第二吸油橡胶 31-底座 32-调节杆 33-调节手柄 35-内腔喷油孔 36-外腔喷油孔 37-喷油孔 41-活塞 42-活塞杆 43-环形凸起 44-盲孔 45-径向通孔 46-径向通孔 51-油封座 52-凹形油封 53-O形密封圈 54-凸形油封 55-油封盖 56-盛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包括一具有中空腔室的外缸体1,置于所述外缸体1腔室的上部的密封装置5,置于所述外缸体1腔室的下部的底座31,以及活塞41和活塞连杆42,所述活塞连杆42的一端同所述活塞4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装置5并伸出所述外缸体1的上端,所述外缸体1的腔室内还设有中空的柱状内缸体2,所述内缸体2的上端同所述密封装置5连接,其下端同所述底座31密封连接,所述活塞41滑动置于所述内缸体2的腔室内并同底座31、内缸体2之间形成一内腔,所述外缸体1、内缸体2、密封装置5和底座31之间形成一外腔;
所述内缸体2的上部设有内缸喷油孔21,所述内缸喷油孔21与活塞41上部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活塞连杆42受压时,所述活塞41下部的内腔中的油流经底座31和调节杆32进入外腔的下部,所述外腔内的油经内缸体上部的内缸喷油孔21进入内腔。
所述内缸体2与外缸体1之间的外腔内设有第一吸油橡胶8,如图5所示。该第一吸油橡胶8同内缸体2和外缸体1紧密连接。第一吸油橡胶8为一种以天然橡胶为载体,与高吸油性树脂共混制备的吸油性能较好的橡胶吸油材料,该材料由市场购得。该吸油橡胶可以缓解高压力作用下的油液在内外腔室流动时的冲击力和流动速度,使液压缓冲器的缓冲压力稳定。
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31带有一个轴向盲孔,所述底座31的轴向盲孔内设有调节杆32;所述调节杆32的一端带有轴向盲孔,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调节手柄33;所述调节手柄33可以带动所述调节杆32相对于所述底座31转动。所述底座31同所述外缸体1螺纹连接,所述底座31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缸体2的腔室内,其外圆面成型一直径较两端大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同所述内缸体2的内壁紧密连接,将内外腔室隔离开,其环形凸起上面部分为内腔室,环形凸起下面为外腔室;其上部外圆面与所述内缸体2之间形成同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环隙,所述底座31上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端径向上分别设有内腔喷油孔35和外腔喷油孔36;所述内腔喷油孔35同所述第一环隙相连通,所述外腔喷油孔36置于所述内缸体2下端面与底座31的螺纹固定面之间,且与所述外腔相连通;
沿所述调节杆32的径向上设有同所述轴向盲孔相连通的两个喷油孔37,所述调节杆32插入所述底座31时,所述调节杆32上的两个喷油孔37分别同所述内腔喷油孔35和外腔喷油孔36位于垂直于外缸体1轴线的同一平面上。旋转调节手柄33时,调节杆32随之转动,调节杆32上的喷油孔37相对于内腔喷油孔35和外腔喷油孔36转动,进而调节了内腔或外腔中的油流经底座时的过流面积。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调节液压缓冲器的承载重量,相对于现有的液压缓冲器,调节时间短,缓冲效果明显。
所述内缸体2的两端同所述第一吸油橡胶8的两端平齐,所述外腔喷油孔所在位置处的底座31外圆面与所述外缸体1之间形成第二环隙。
如图4所示的密封装置5包括中空的柱形油封座51,凹形油封52、凸形油封54、及油封盖55;所述凹形油封52置于所述油封座51上端的凹形槽内并同其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凸形油封54置于所述油封盖55的凸形槽内并同其内表面密封连接,凸形油封54的内部带有圆弧形凸起紧箍于活塞连杆42上,如图6所示。这种形式的油封防止了活塞连杆42在相对于内腔室移动时腔室内部油液的泄漏,所述油封盖55的下端同所述油封座51的上端相配合;所述活塞连杆4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油封盖51、凸形油封54、凹形油封52和油封座51同所述内缸体2内的活塞41固定连接;
所述油封座51的下部的柱体上成型一吸油环形槽和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同所述外缸体相贴合的O型密封圈53,所述油封座51的下端面同所述内缸体2的上端面相配合。
所述吸油环形槽内设有同所述外缸体1相贴合的第二吸油橡胶9。作为上述第一吸油橡胶8的补充。
如图4所示,所述油封座51的凹形槽底部成型一盛油槽56,用于收集所述活塞连杆上下移动时杆体表面沾附的油,进一步防止了油液的泄漏。所述盛油槽56的横截面小于所述油封座凹形槽的横截面。
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41为一中空柱状活塞,其外圆面的中部成型一直径较两端大的环形凸起43,所述环形凸起43同所述内缸体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环形凸起43将内外腔室隔开,所述环形凸起43上面部分为外腔室,环形凸起下面部分为内腔室。所述活塞41在所述环形凸起43两端的外圆面上各设有一个贯穿所述活塞柱面的径向通孔46,所述径向通孔46同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活塞连杆42的一端设有一盲孔44和贯穿所述盲孔44的连杆径向通孔45,所述活塞连杆42的带有盲孔44的一端同所述活塞41连接时,所述活塞连杆42径向通孔45同所述活塞柱面的径向通孔46相贯通。
所述外缸体1外部设有螺纹,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母6,用于固定隔振物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该液压缓冲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除没有设置第二吸油橡胶9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液压缓冲器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的液压缓冲器较实施例1的液压缓冲器的缓冲压力平稳性稍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液压缓冲器,包括
外缸体(1),具有一中空腔室;
密封装置(5),置于所述外缸体(1)腔室的上部;
底座(31),置于所述外缸体(1)腔室的下部;
活塞(41)和活塞连杆(42),所述活塞连杆(42)的一端同所述活塞(4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装置(5)并伸出所述外缸体(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缸体(1)的腔室内还设有中空的柱状内缸体(2),所述内缸体(2)上设有内缸喷油孔(21),所述内缸体(2)同所述外缸体(1)同轴设置,其上端同所述密封装置(5)连接,其下端同所述底座(31)密封连接;
所述活塞(41)滑动置于所述内缸体(2)的腔室内并同底座(31)、内缸体(2)之间形成一内腔,所述外缸体(1)、内缸体(2)、密封装置(5)和底座(31)之间形成一外腔,所述内腔和外腔之间设有一个喷油通道,所述活塞连杆(42)受压时,所述活塞(41)下部的内腔中的液体流经喷油通道进入外腔,所述外腔内的液体经内缸体上部的内缸喷油孔(21)进入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密封装置(5)包括中空的柱形油封座(51)、凹形油封(52)、凸形油封(54)、及油封盖(55);所述凹形油封(52)置于所述油封座(51)上端的凹形槽内并同其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凸形油封(54)置于所述油封盖(55)的凸形槽内并同其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油封盖(55)的下端同所述油封座(51)的上端相配合;所述活塞连杆(4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油封盖(51)、凸形油封(54)、凹形油封(52)和油封座(51)同所述内缸体(2)内的活塞(4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缸体(2)与外缸体(1)之间的外腔内设有第一吸油橡胶(8), 所述第一吸油橡胶(8)同所述内缸体(2)和外缸体(1)紧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封座(51)的凹形槽底部成型一盛油槽(56),用于收集所述活塞连杆上下移动时杆体表面沾附的油,所述盛油槽(56)的横截面小于所述油封座凹形槽的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封座(51)的下部的柱体上成型一吸油环形槽和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设有同所述外缸体相贴合的O型密封圈(53),所述吸油环形槽内设有同所述外缸体(1)相贴合的第二吸油橡胶(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底座(31)内,所述底座(31)内设有调节杆(32),所述调节杆(32)用于调节内腔或外腔中的油流经底座(31)时的过流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31)带有一个轴向盲孔,所述底座(31)的轴向盲孔内设有调节杆(32),所述调节杆(32)的一端带有轴向盲孔,另一端固定连接一个调节手柄(33);所述调节手柄(33)可以带动所述调节杆(32)相对于所述底座(31)转动;
所述底座(31)同所述外缸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31)的一端伸入所述内缸体(2)的腔室内,其外圆面成型一直径较两端大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同所述内缸体(2)的内壁紧密连接,其上部外圆面与所述内缸体(2)之间形成同所述内腔连通的第一环隙,所述底座(31)上在所述环形凸起的两端径向上分别设有内腔喷油孔(35)和外腔喷油孔(36);
所述内腔喷油孔(35)同所述第一环隙相连通,所述外腔喷油孔(36)置于所述内缸体(2)下端面与底座(31)的螺纹固定面之间,且与所述外腔相连通;
沿所述调节杆(32)的径向上设有同所述轴向盲孔相连通的两个喷油孔(37),所述调节杆(32)插入所述底座(31)时,所述调节杆(32)上的两 个喷油孔(3 7)分别同所述内腔喷油孔(35)和外腔喷油孔(36)位于垂直于外缸体(1)轴线的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缸体(2)的两端同所述第一吸油橡胶(8)的两端平齐,所述外腔喷油孔(36)所在位置处的底座(31)外圆面与所述外缸体(1)之间形成第二环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41)为一中空柱状活塞,其外圆面的中部成型一直径较两端大的环形凸起(43),所述环形凸起(43)同所述内缸体(2)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41)在所述环形凸起(43)两端的外圆面上各设有一个贯穿所述活塞柱面的径向通孔(46),所述径向通孔(46)同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活塞连杆(42)的一端设有一盲孔(44)和贯穿所述盲孔(44)的连杆径向通孔(45),所述活塞连杆(42)的带有盲孔(44)的一端同所述活塞(41)连接时,所述活塞连杆(42)径向通孔(45)同所述活塞柱面的径向通孔(46)相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缸体(1)外部设有螺纹,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母(6),用于固定隔振物体。 
CN2010205558562U 2010-10-11 2010-10-11 一种液压缓冲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51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58562U CN201851578U (zh) 2010-10-11 2010-10-11 一种液压缓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58562U CN201851578U (zh) 2010-10-11 2010-10-11 一种液压缓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51578U true CN201851578U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9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585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51578U (zh) 2010-10-11 2010-10-11 一种液压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515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093A (zh) * 2010-10-11 2011-02-09 支绍华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111230529A (zh) * 2020-03-18 2020-06-05 苏州宝优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衡夹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8093A (zh) * 2010-10-11 2011-02-09 支绍华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101968093B (zh) * 2010-10-11 2012-01-25 支绍华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111230529A (zh) * 2020-03-18 2020-06-05 苏州宝优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衡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8093B (zh)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202149175U (zh) 缓冲器
CN201851578U (zh)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106015439A (zh) 大载荷低刚度速度型限位装置
CN202579789U (zh) 一种顶拉式液压缓冲器
CN204878500U (zh) 多级阻尼节流的液压缓冲器
CN107893625B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压凿岩机
CN201621119U (zh) 一种快速液动换向阀
CN203906637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上的液压减震器
CN203948774U (zh) 活塞式水阀的防气蚀结构
CN207033881U (zh) 一种液压可控的缓冲油缸
CN202048129U (zh) 一种液压冲击器镐钎冲击反弹缓冲装置
CN202468543U (zh) 立式辊磨机缓冲装置
CN201517615U (zh) 一种缓冲式液动排泥阀
CN210660816U (zh) 缓冲自适应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液压缸
CN204270911U (zh) 油缓冲器及高压直流断路器
CN105626761A (zh) 一种高效汽车气囊减震器
CN206592275U (zh) 一种柱塞泵上的密封结构
CN202451693U (zh) 防泡沫化型汽车减震器
CN202500941U (zh) 一种单筒液压减震器
CN202545674U (zh) 汽车减振器导向器
CN201991676U (zh) 空气压缩缓冲装置
CN201991852U (zh) 一种液压稳速器
CN201013827Y (zh) 列车液压减振器
CN203067411U (zh) 液压柔性缓冲执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