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8395U - 针灸针分拣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灸针分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48395U
CN201848395U CN2010205300052U CN201020530005U CN201848395U CN 201848395 U CN201848395 U CN 201848395U CN 2010205300052 U CN2010205300052 U CN 2010205300052U CN 201020530005 U CN201020530005 U CN 201020530005U CN 201848395 U CN201848395 U CN 201848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letter sorting
acupuncture needle
sort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300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必伟
亓小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300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48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48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483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分拣装置,其包括:收集待分拣针灸针的收集漏斗;和分拣筒组,所述分拣筒组包括具有n种不同深度的至少两个分拣筒,其中n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分拣筒数量的整数,每个分拣筒皆为下端有底、上端有筒口的筒状结构,所有分拣筒按深度降序排列依次分为一号分拣筒、二号分拣筒至n号分拣筒,所述分拣筒能够被可操作地设置在收集漏斗的下方以接收从收集漏斗下部落下的待分拣针灸针。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漏斗和分拣筒的设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长短不一的针灸针进行分拣,不但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分拣效率、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感染风险,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针灸针分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灸针配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针灸针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精华之一,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针灸针由针体和针柄组成,针柄固定在针体的末端,而针柄又可分为绕柄(由细金属丝缠绕在针体的末端构成)和管柄(由柱状体构成的针管)。在实际应用中,针灸医生在拔针以后由于工作繁忙,往往只是将用过的针灸针随手放入器皿盘内,由于来不及分拣不同长度的针体,从而导致大小不一的针灸针在盘内相互纠结,给后续的收集分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同时在分拣过程中,也加大了整理人员感染各种病症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分拣装置,用来解决长短不一的针灸针使用后的分拣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分拣装置,其包括:收集待分拣针灸针的收集漏斗;和分拣筒组,所述分拣筒组包括具有n种不同深度的至少两个分拣筒,其中n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分拣筒数量的整数,每个所述分拣筒皆为下端有底、上端有筒口的筒状结构,所有分拣筒按深度降序排列依次分为一号分拣筒、二号分拣筒至n号分拣筒,所述分拣筒能够被可操作地设置在收集漏斗的下方以接收从所述收集漏斗下部落下的待分拣针灸针。
优选地,各个所述分拣筒的外直径和内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收集漏斗包括三个部分,即:处于上部的广口漏斗部分,处于中部的过渡漏斗部分和处于下部的套接筒部分,其中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广口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相接,且两者形状、大小一致;所述套接筒部分被设置成一个开口向下、筒底向上的筒状结构,所述套接筒部分的筒底具有落针口,所述落针口与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相接且形状、大小一致;而且所述套接筒部分的内直径大于所述一号分拣筒的外直径,深度至少大于一号分拣筒高度的1/5。
优选地,所述广口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为矩形、矩圆形或椭圆形之一,其长度被设置成大于等于最长待分拣针灸针长度的3/5;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为矩形、正方形、矩圆形、椭圆形或圆形之一;而且所述套接筒部分的筒底中的落针口的位置和大小被设置成保证该落针口始终处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的筒口内壁范围之内。
优选地,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由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和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合围而成,其中所述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形状、大小以及斜度一致,所述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的形状、大小以及斜度一致,而且所述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的斜度被设置为大于85°,所述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的斜度被设置为50°~80°,从而使得所述过渡漏斗部分形成一个扁平的梯形体过针通道。
优选地,所述一号分拣筒的深度设置成大于待分拣的最长针灸针的长度,n号分拣筒的深度设置成小于第n-1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但大于第n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分拣筒的内直径设置成使得最浅分拣筒的径深比小于等于1∶1。
优选地,偶数号分拣筒的顶端固定有便于相邻序号的分拣筒对接的对接环,所述对接环的上部内直径大于相邻序号分拣筒的外直径。
优选地,所述收集漏斗和所述分拣筒组皆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其上设置有视觉标记和防撞减震构件。
优选地,所述针灸针分拣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至少一个分拣筒的底部相适配的安放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收集漏斗和分拣筒的设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长短不一的针灸针进行分拣,不但在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分拣效率,而且还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如分拣针体时被针头刺伤)带来的感染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附图仅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且各个附图未必严格按照实际比例绘制,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灸针分拣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收集漏斗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图2的收集漏斗沿线A-A剖切获得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2的收集漏斗沿线B-B剖切获得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分拣筒组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6是图1实施例中最深的一号分拣筒套接在收集漏斗下方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对接环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图7的对接环沿线C-C剖切获得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图1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相邻编号分拣筒进行针灸针分拣操作的过程,其中的箭头标示出了操作顺序。
为方便阅读,现列出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或其他必要标注如下:
100    针灸针分拣装置
200    收集漏斗
300    分拣筒组
400    底座
10     广口漏斗部分
11     广口漏斗部分的上端敞口
12     广口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
13′   广口漏斗部分的前侧壁
13″   广口漏斗部分的后侧壁
14′   广口漏斗部分的左侧壁
14″   广口漏斗部分的右侧壁
20    过渡漏斗部分
21    过渡漏斗部分的上端开口
22    过渡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
23′  过渡漏斗部分的前等腰梯形侧壁
23″  过渡漏斗部分的后等腰梯形侧壁
24′  过渡漏斗部分的左倾斜侧壁
24″  过渡漏斗部分的右倾斜侧壁
30    套接筒部分
31    套接筒部分的筒底
32    套接筒部分筒底中的落针口
33    套接筒部分的筒壁
34    套接筒部分的套接开口
41    一号分拣筒
42    二号分拣筒
43    三号分拣筒
45    对接环
46    对接环的环体
47    对接环的止挡凸缘
48    对接环的隙缝
54    底座的安放孔
60    针灸针
n     n号分拣筒
n+1   n+1号分拣筒
d1    套接筒部分筒底中的落针口的直径
d2    套接筒部分的内直径
d3    分拣筒的内直径
d4    分拣筒的外直径
d5    对接环固定部分的内直径
d6    对接环对接部分的内直径
h1    对接环的总厚度
h2    对接环的止挡凸缘的厚度
h3    对接环固定部分的厚度
h4    对接环对接部分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针分拣装置100。总体上,针灸针分拣装置100被设置成包括用于收集待分拣针灸针60的收集漏斗200和分拣筒组300。分拣筒组300包括具有n种不同深度的至少两个分拣筒(例如图中所示的分拣筒41-43),其中n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分拣筒数量的整数。每个所述分拣筒优选为下端有底、上端有筒口的筒状结构,所有分拣筒按深度降序排列依次分为一号分拣筒(例如图中所示的两个分拣筒41)、二号分拣筒(例如图中所示的分拣筒42)至n号分拣筒(例如图中所示的分拣筒43),所述分拣筒优选是一号分拣筒能够被可操作地设置在收集漏斗200的下方以接收从收集漏斗200下部落下的待分拣针灸针60。优选地,各个分拣筒41-43的外直径d4和内直径d3相同(参见图6),以便相邻编号的分拣筒能够对接地扣合在一起实现后续的分拣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收集漏斗200优选包括三个部分,即:处于上部的广口漏斗部分10,处于中部的过渡漏斗部分20和处于下部的套接筒部分30。优选地,收集漏斗10的这三个部分皆由透明材料例如透明塑料、透明的有机玻璃等制成,以便使用者观察收集漏斗10中针灸针60的下落或阻塞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整个收集漏斗10本身可以通过整体注塑成型工艺制成,也可由分离的构件粘结或通过其他方式接合而成,而且替代性地,制成收集漏斗10各部分的材料也可以彼此不同,各部分本身也可使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广口漏斗部分10的漏斗壁由两两相对的4个等腰梯形侧壁围合而成,即前侧壁13′、后侧壁13″、左侧壁14′、右侧壁14″,其中相对的两个侧壁形状和尺寸一样。若忽略这些侧壁本身的厚度,那么较长的前侧壁13′和后侧壁13″的长边边长即为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的长度,短边边长即为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下端漏口12的长度;而较短的左侧壁14′和右侧壁14″的长边边长即为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的宽度,短边边长即为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下端漏口11的宽度。
关于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的大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认识到且容易实施的,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不宜太大,否则不易安放,但长度优选至少为一般男性成人手掌长度的1.3倍左右,宽度至少为一般男性成人手掌宽度的1.5倍左右,这样有利于医生在繁忙的工作过程容易地将针炙针60投入收集漏斗200中。
广口漏斗部分10漏斗壁的斜度优选不是太陡,否则为了保证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具有适当的较大接收面积,广口漏斗部分10的漏斗壁必然较长,最终导致整个收集漏斗200过高,造成使用不便。当然,广口漏斗部分10漏斗壁的斜度也不能太缓,要能保证落在这些漏斗壁上的针炙针不易弹出,而且能够顺畅地向下落入过渡漏斗部分20中。优选地,广口漏斗部分10的漏斗壁的斜度(即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为30°~60°,更优选地可为40°~50°,最优选地可为45°。
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下端漏口12优选为矩形、矩圆形或椭圆形之类的长条形形状,其尺寸优选被设置成能够保证绝大部分针炙针60被投入到广口漏斗部分10后,能顺畅地通过这个长条型的漏口12进入到过渡漏斗部分20中。为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下端漏口12的长度可被设置成大于等于最长待分拣针灸针长度的3/5,更优选地被设置成大于等于最长待分拣针灸针长度的4/5,而其宽度优选可被设置成大于等于0.8毫米,更优选地可被设置成大于等于1厘米或1.5厘米。
此外,由于广口漏斗部分10优选由透明材料制成,因而上端敞口11的敞口边沿优选可设置适当的视觉标记,以为使用者明显地标示出投针范围。而且,由于很多透明材料具有一定的脆性,而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作为整个收集漏斗200中最宽大的部分容易与其它物体发生接触或磕碰,为了减少上端敞口11损坏(例如因磕碰而产生裂纹或缺口)的可能,优选在上端敞口11的敞口边沿设置防撞减震构件。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围绕上端敞口11的边沿贴附了一圈或多圈有色胶条(图中未示出),该有色胶条不但起到了所述视觉标记的作用,而且起到了防撞减震构件的作用。这种有色胶条例如为可商购得到的有色电工胶布。
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下方连接有过渡漏斗部分20。过渡漏斗部分20的上端开口21与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下端漏口12相接,且两者形状、大小一致。过渡漏斗部分20的下端漏口22优选为矩形、正方形、矩圆形、椭圆形或圆形等任何适于针灸针从中落下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过渡漏斗部分20可由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23′、23″和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24′、24″合围而成。等腰梯形侧壁23’、23″形状、大小以及斜度基本一致,倾斜侧壁24′、24″的形状、大小以及斜度基本一致。等腰梯形侧壁23’、23″基本上是被竖直地设置,例如斜度大于85°,更优选地为90°;而倾斜侧壁24′、24″的斜度优选为50°~80°,更优选地为60°~70°,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倾斜侧壁24′、24″的斜度被设置为66.5°,这样就使得在过渡漏斗部分20中形成一个扁平的梯形体过针通道。这种扁平的梯形体过针通道使得当细长形的针灸针60进入该通道后,受通道扁平空间的限制,各根针灸针60会趋于一致地取向,不会在多个方向产生相互纠结,从而避免了多根针架在通道中不能下落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等腰梯形侧壁23’、23″为平直板形式,而倾斜侧壁24′、24″一般为矩形平直板形式。但应该意识到,这些侧壁23’、23″、24′、24″也可为某种曲面形式,例如倾斜侧壁24′、24″的横截面可为圆弧或其他曲线。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在本实用新型的收集漏斗200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设置一个广口漏斗部分10和一个过渡漏斗部分20,是因为过渡漏斗部分20被设计成扁平形状,以便能够约束下落针灸针的取向,如果没有广口漏斗部分10,而是由使用者将待分拣针灸针直接投入过渡漏斗部分20的上端开口21中,那么,可供投针面积会较小,不利于使用者操作;如果要扩大投针面积,那么就必须将过渡漏斗部分20制得很高以便其充分向上扩展开,但是这会导致整个收集漏斗200过高,不但稳定性较差(容易翻到),而且实际使用也非常不便,甚至不能被用户接受。
过渡漏斗部分20的下方连接有套接筒部分30。套接筒部分30被设置成一个开口34向下、筒底31向上的筒状结构。套接筒部分30的筒底31具有落针口32,其与过渡漏斗部分20的下端漏口22相接且形状、大小一致。
为了便于使用者能快速便捷地将套接筒部分30放到一号分拣筒41上,套接筒部分30的内直径d2优选大于一号分拣筒41的外直径d4(参见图6),优选应大出若干毫米,例如2毫米、3毫米、4毫米、5毫米、6毫米、7毫米等等以上。
为了保证当整个收集漏斗200通过套接筒部分30套接在一号分拣筒41上时能够得到分拣筒的有效支撑和定位,不会出现收集漏斗从分拣筒上轻易翻倒的情况,套接筒部分30的套接孔的深度优选至少大于一号分拣筒41高度的1/5,更优选是大于一号分拣筒41高度的1/3,进一步更优选的是大于一号分拣筒41高度的1/2,或者优选将该深度设置成略少于一号分拣筒41装入底座400的安放孔54(参见图9)中后露出的高度。
此外,为了使针灸针60在通过过渡漏斗部分20后能顺利地落入一号分拣筒41中,过渡漏斗部分20的下端漏口22(亦即套接筒部分30筒底31中的落针口32)在保证针灸针60能顺畅地进入一号分拣筒41的情况下,优选应适当地小。因为这个漏口22与套接筒部分30相通相联,而套接筒部分30被套在一号分拣筒41上,且如前已述,套接筒部分30的内壁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41的外壁之间优选存在若干毫米以上的间隙,套接筒部分30套接在某个一号分拣筒41上之后,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范围内仍然可以相对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41移动,因此需要保证无论套接筒部分30在这个范围内如何移动,针灸针60都不会落到正在接收针灸针的一号分拣筒41外或落到其壁沿上。也就是说,套接筒部分30筒底31中的落针口32的位置和大小应被设置成保证该落针口始终处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的筒口内壁范围之内。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6,设套接筒部分30筒底31中的落针口32的直径为d 1,套接筒部分30的内直径为d2,一号分拣筒41的内直径为d3,一号分拣筒41的外直径为d4,为保证落针口32始终处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41的筒口内壁范围之内,在该例中可将落针口32设置在套接筒部分30筒底31的中央,并将直径d 1设置成满足以下关系:
d1≤d3-(d2-d4)。
当套接筒部分30、落针口32和/或一号分拣筒41的筒口为其他非圆形形状或者非同心地设置时,为了保证无论套接筒部分30在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41上如何移动,套接筒部分30筒底31中的落针口32都始终处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41的筒口内壁范围之内,根据简单几何学知识推导这些构件之间的具体尺寸约束关系。这些具体尺寸关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计算和实现的,在此不再一一说明。
如图5所示,用于从收集漏斗200中接收针灸针的一号分拣筒41在分拣筒组300中具有最深的深度,其深度被设置成大于待分拣的最长针灸针的长度,优选地是比待分拣的最长针灸针长度略长1~5毫米左右,更优选地是略长2~3毫米左右。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虽然可以只提供1个这种具有最大深度的一号分拣筒41,但是更优选地,可以提供至少2个这种一号分拣筒41,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当一个一号分拣筒41装满针灸针时,使用者可以快捷地将收集漏斗200套在另一个空的一号分拣筒41上,继续工作;当有工作间隙时,再利用较浅的其他序号的分拣筒对一号分拣筒41里的针灸针60进行分拣。
一般性地,n号分拣筒的深度优选被设置成小于第n-1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优选小1厘米、1.5厘米或2厘米以上)但大于第n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优选大1厘米、1.5厘米或2厘米以上)。具体地,例如,二号分拣筒42的深度优选被设置成小于第1长(即最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但大于第2长(即次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
分拣筒41-43一般具有相同的内直径和外直径,其内直径优选被设置成使得最浅分拣筒(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即为三号分拣筒43)的径深比小于等于1∶1左右,即使得较长的针灸针在最浅分拣筒中放置时,最大斜度不超过45度左右,从而便于使用者用手捏住从该分拣筒中露出的针体,方便地将针灸针归笼到一起。
优选地,偶数号分拣筒例如二号分拣筒42的顶端固定有便于相邻序号的分拣筒对接的对接环45,参见图7-8。对接环45上部的对接部分的内直径d6优选略大于相邻序号分拣筒的外直径d4以便相邻序号的分拣筒能够方便地插入进行对接。而对接环45下部的固定部分的内直径d5被设置成适于紧箍在偶数号分拣筒的筒口。设置了这样的对接环45后,可以使得在分拣过程中,奇数号分拣筒可以便捷地与偶数号分拣筒对扣在一起,并且当使用者晃动对扣的两个分拣筒时,避免了因为两个分拣筒没有对扣牢靠而产生针灸针洒出来弄伤手的情况。更优选地,对接环45的环体46上可开有一个隙缝48,其宽度w可为1~2毫米。该隙缝48的设置不但可以方便对接环45的安装和拆卸,而且有利于消除对接环45和分拣筒热膨胀系数不同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地,在对接环45不同内直径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可形成有止挡凸缘47,以便对接环45安装到偶数号分拣筒上时竖直方向的定位。对接环45的总厚度h1一般应被设置成较小,优选不超过1厘米,例如可为8毫米。而且对接环45上部超出分拣筒筒口的高度(即止挡凸缘的厚度h2与对接部分的厚度h4之和)也应在保证有效对扣的情况下适当地小,不会影响不同深度分拣筒对针灸针的分拣。具体地,对接环45上部超出分拣筒筒口的高度优选一般不超过5毫米,例如可为4毫米或3毫米,其中止挡凸缘本身的高度优选在1毫米以下;而且对接环固定部分的厚度h3优选也一般不超过8毫米,更优选地不超过6毫米,例如可为4毫米,这样可在保证实现其自身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这一通常不透明的构件对医生视线的阻碍。
类似地,分拣筒优选由透明材料例如透明塑料、透明玻璃、透明有机玻璃等制成,以便使用者观察其中针灸针的情况。因此,在每个分拣筒上优选可设置视觉标记和防撞减震构件。与广口漏斗部分10上端敞口11的设计类似,可在分拣筒上缠绕有色防震胶条(图中未示出)。优选地,这些有色胶条可缠绕在分拣筒的底部一头为宜,因为胶条不透明,而缠绕在底部一头则不会影响使用者观察分拣筒内不同长度的针灸针的情况。该有色胶条不但起到了所述视觉标记的作用,而且起到了防撞减震构件的作用。这种有色胶条例如为可商购得到的有色电工胶布。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分拣装置100还可包括一个底座400,该底座上(优选是底座的中央部分)设有与一号分拣筒41的底部相适配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或更多个安放孔54,如图9所示。底座400要求有一定的重量和着力面积,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底座400的着力面积优选大于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的面积,优选最好要保证当收集漏斗200套接在任一个安放好的一号分拣筒41上时,广口漏斗部分10的上端敞口11的垂直投影处于底座400的着力面积之内。但也不宜相差太大,以免占用面积过大。
在底座400上的安放孔54的大小既要保证安放方便,又不能大到分拣筒在安放孔54中晃动太大,深度要保证分拣筒上套接了收集漏斗200后整个装置100足够稳定。这些具体尺寸的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容易选择的,在此本文不予赘述。
底座400上之所以优选设置至少两个安放孔54。是因为这样可以放置至少两个一号分拣筒41,当一个装满时,马上可以把收集漏斗200放到另一个空的一号分拣筒41上继续工作,有工作间隙时再对这些分拣筒里的针灸针进行后续分拣。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分拣装置时,优选地,首先可将一号分拣筒41置于底座400的安放孔54中(如果未提供底座,那么该步骤可省略),筒口向上;将收集漏斗200的套接筒部分30套在安放好的任一个一号分拣筒41上;向收集漏斗200内放入各种针灸针60,针灸针60会从收集漏斗200落入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41中;如果存在多个一号分拣筒41,那么当一个一号分拣筒装满时,可将收集漏斗200拿起放置在另一个一号分拣筒41上,并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对已收集好的针灸针进行后续分拣。
在进行后续分拣时,一般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1)将比装有针灸针的分拣筒浅一档次的另一空分拣筒口对口地扣接在装有针灸针的分拣筒的上方;
2)两个分拣筒扣好后,颠倒扣住的两个分拣筒,使两个分拣筒位置互换,这样就使得针灸针向下滑到较浅的分拣筒中;
3)由于两个分拣筒具有深度差(例如该深度差优选为2厘米以上),因此较长的针会伸出较浅分拣筒的筒口。这时,拿开较深的分拣筒,使用者可用一只手的手指捏住伸出来的针体,将这些较长的针从分拣筒中取出;
4)取出来的针体的针头通常不在一个方向,这时可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轻捏住这些针体的另一端,向两头轻轻拉开。由于针柄较粗,易被手指捏住,而针尖较细,不易被捏住,因此两个方向的针体会被分开。这样,一种长度的针灸针就分拣出来了;
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所有针灸针分拣完。
由于各分拣筒的深度是根据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相应设置的,所以在使用了最浅的分拣筒后,针灸针的分拣工作即告完成。
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本实用新型的针灸针分拣装置还可以具有其他使用方法,但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例如某次待分拣的针灸针均较短时,可以不必将原来的一号分拣筒接收收集漏斗中落下的针灸针,而是可以直接使用长于该次最长待分拣针灸针一个档次的某序号分拣筒直接接收收集漏斗中落下的针灸针,之后再进行分拣工作。

Claims (10)

1.一种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待分拣针灸针的收集漏斗;和
分拣筒组,其包括具有n种不同深度的至少两个分拣筒,其中n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分拣筒数量的整数,每个所述分拣筒皆为下端有底、上端有筒口的筒状结构,所有分拣筒按深度降序排列依次分为一号分拣筒、二号分拣筒至n号分拣筒,所述分拣筒能够被可操作地设置在收集漏斗的下方以接收从所述收集漏斗下部落下的待分拣针灸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分拣筒的外直径和内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漏斗包括三个部分,即:处于上部的广口漏斗部分,处于中部的过渡漏斗部分和处于下部的套接筒部分,其中
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广口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相接,且两者形状、大小一致;
所述套接筒部分被设置成一个开口向下、筒底向上的筒状结构,所述套接筒部分的筒底具有落针口,所述落针口与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相接且形状、大小一致;而且
所述套接筒部分的内直径大于所述一号分拣筒的外直径,深度至少大于一号分拣筒高度的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口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为矩形、矩圆形或椭圆形之一,其长度被设置成大于等于最长待分拣针灸针长度的3/5;
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的下端漏口为矩形、正方形、矩圆形、椭圆形或圆形之一;而且
所述套接筒部分的筒底中的落针口的位置和大小被设置成保证该落针口始终处于被套接的一号分拣筒的筒口内壁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漏斗部分由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和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合围而成,其中所述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形状、大小以及斜度一致,所述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的形状、大小以及斜度一致,而且所述2个相对的等腰梯形侧壁的斜度被设置为大于85°,所述2个相对的倾斜侧壁的斜度被设置为50°~80°,从而使得所述过渡漏斗部分形成一个扁平的梯形体过针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分拣筒的深度设置成大于待分拣的最长针灸针的长度,n号分拣筒的深度设置成小于第n-1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但大于第n长的待分拣针灸针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拣筒的内直径设置成使得最浅分拣筒的径深比小于等于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偶数号分拣筒的顶端固定有便于相邻序号的分拣筒对接的对接环,所述对接环的上部内直径大于相邻序号分拣筒的外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漏斗和所述分拣筒组皆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其上设置有视觉标记和防撞减震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针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至少一个分拣筒的底部相适配的安放孔。
CN2010205300052U 2010-09-10 2010-09-10 针灸针分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48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00052U CN201848395U (zh) 2010-09-10 2010-09-10 针灸针分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00052U CN201848395U (zh) 2010-09-10 2010-09-10 针灸针分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48395U true CN201848395U (zh) 2011-06-01

Family

ID=44090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3000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48395U (zh) 2010-09-10 2010-09-10 针灸针分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4839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4999A (zh) * 2015-01-26 2015-04-22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针阀长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642561A (zh) * 2014-12-03 2016-06-0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探针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47973A (zh) * 2015-07-17 2017-01-25 浙江万里学院 离心管自动排序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2561A (zh) * 2014-12-03 2016-06-0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探针回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534999A (zh) * 2015-01-26 2015-04-22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针阀长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534999B (zh) * 2015-01-26 2017-03-15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针阀长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347973A (zh) * 2015-07-17 2017-01-25 浙江万里学院 离心管自动排序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8395U (zh) 针灸针分拣装置
CN207927742U (zh) 一种大蒜分瓣装置
CN104058118B (zh) 一种注塑成型的杆类零件自动排列装箱机
CN202429606U (zh) 小包装中药饮片自动化药房
CN103158967B (zh) 小包装中药饮片自动化药房
CN206218579U (zh) 一种垃圾桶
CN103734875A (zh) 一种山楂去核器
CN203902863U (zh) 一种注塑成型的杆类零件自动排列装箱机
CN209983896U (zh) 一种医院药房用片剂分发器
CN206896477U (zh) 一种医用护理托盘
CN211835161U (zh) 一种妇产科护理推车
CN214217004U (zh) 一种用于护理推车的垃圾桶
CN106491369B (zh) 一种医用胶囊药粉填充装置
CN220969785U (zh) 一种马铃薯原原种大小分级装置
CN213407162U (zh) 一种肿瘤科用引流装置
CN215779513U (zh) 接种台
CN205215617U (zh) 一种医用附件收纳箱
CN110498254A (zh) 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
CN2425013Y (zh) 简易药片分装器
CN213446180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配药装置
CN207844345U (zh) 一种导向分穴收集装置
CN209473052U (zh) 一种水果采摘收集箱
CN212728373U (zh) 一种便于组培操作的培养瓶
CN204229103U (zh) 一种投影仪的提手结构
CN211836241U (zh) 一种球类分类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