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2677U -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42677U
CN201842677U CN2010205961360U CN201020596136U CN201842677U CN 201842677 U CN201842677 U CN 201842677U CN 2010205961360 U CN2010205961360 U CN 2010205961360U CN 201020596136 U CN201020596136 U CN 201020596136U CN 201842677 U CN201842677 U CN 201842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plate
water
hol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961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海林
伍孝荣
杨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RUN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RUN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RUN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RUNX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961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42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42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426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包括有阀体、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污水口、压缩空气口、大气口a、大气口b、上布水口、下布水口、两并列的阀腔、射流器及与射流器连通的吸碱口及吸酸口,两阀腔中分别设有若干阀道,两阀腔内分别设有与阀腔适配且构成阀道切换的密封副,密封副包括有定阀片及动阀片,定阀片与阀腔固定且其的圆周上设有若干与阀道对应设置的通孔,动阀片与定阀片呈相对旋转,动阀片上设有构成定阀片上各通孔与阀腔的阀道导通或封闭的导流盲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安装方便的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混床是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在同一个交换器的精除盐水处理设备,现有的混床水处理系统中至少由十一个阀门来构成控制管路,采用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来实现运行制水、反洗、阴阳脂静置分层、预吸碱、吸酸碱、洗酸碱、排水、混合阴阳树脂、快排、正洗的工艺流程的水流道的切换。手动控制成本较低,但操作繁琐,需专人值守,而且常常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自动控制虽无需人工操作,但是其成本较高;并且混床水处理系统中存在较多的阀门,其安装过程也较为繁琐,维修也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生产成本、安装方便的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阀体(12)、阀体上设有进水口(1)、出水口(7)、污水口(6)、压缩空气口(8)、大气口a(13)、大气口b(4)、与水处理系统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及下布水器连通的上布水口(5)及下布水口(9)、两个并列设置的阀腔、射流器及与射流器连通的吸碱口及吸酸口,两阀腔中分别设有若干阀道,两阀腔内分别设有与阀腔适配且构成阀道切换的密封副,密封副包括有定阀片及动阀片,其中定阀片与阀腔固定连接,定阀片的圆周上设有若干与阀道对应设置的通孔,动阀片通过阀杆驱动与定阀片呈相对旋转,且动阀片上设有构成定阀片上各通孔与阀腔的阀道导通或封闭的导流盲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射流器包括有分别设于阀体上的碱射流器(2)及酸射流器(10),所述的两阀腔分为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上阀腔(22)内的密封副包括有与上阀腔(22)阀道适配的上定阀片(14)、与上定阀片(14)呈旋转配合的上动阀片(15)、联动上动阀片(15)旋转的上阀杆(16)及驱动上阀杆(16)的驱动机构(17),所述的下阀腔(21)内的密封副包括有与下阀腔(21)阀道适配的下定阀片(20)、与下定阀片(20)呈旋转配合的下动阀片(19)、联动下动阀片(19)旋转的下阀杆(18)及驱动下阀杆(18)的驱动机构(17)。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的横截面呈圆形,上阀腔(22)的阀道包括有设于上阀腔(22)横截面中心与上布水口(5)连通的上布水口流道(27)、上阀腔(22)横截面圆周上均布的与进水口(1)连通的进水口流道(28)、与污水口(6)连通的污水口流道(29)、与大气口a(13)连通的大气口a通道(30)、与碱射流器出水口(23)连通的碱射出水流道(32)、盲孔(33)、与大气口b(4)连通的大气口b通道(34)及设与上阀腔(22)横截面圆周的外侧与碱射流器进水口(24)连通的碱射进水流道(31);下阀腔(21)的阀道包括有设于下阀腔(21)横截面中心并与下布水口(9)连通的下布水口流道(35)、下阀腔(21)横截面的圆周上均布的与出水口(7)连通的出水口流道(36)、与进水口(1)连通的下阀腔进水口流道(37)、与酸射流器出水口(26)连通的酸射出水流道(40)、与压缩空气口(8)连通的压缩空气口通道(42)及两个盲孔(38)、(41),所述下阀腔(21)横截面的圆周外侧设有与酸射流器进水口(25)连通的酸射进水流道(39);所述的上定阀片(14)及下定阀片(20)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定阀片(14)及下定阀片(20)的圆周中部及圆周内侧分别设有与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上阀道对应的通孔,其中上定阀片中部的通孔(43a)与上阀腔(22)的上布水通道(27)连通,上定阀片(14)圆周内侧设有通孔(44a)、(45a)、(46a)、(47a)、(48a)、(49a),分别与上阀腔(22)的进水口流道(28)、污水口流道(29)、大气口a通道(30)、碱射出水流道(32)、盲孔(33)、大气口b通道(34)
连通,上定阀片(14)的圆周外侧设有弧形通孔(50a)、(51a),其中弧形通孔(50a)与上阀腔(22)的碱射进水流道(31)连通,弧形通孔(51a)与上阀腔(22)的盲孔(33)对应;所述下定阀片(20)中部的通孔(43b)与下阀腔(21)的下布水流道(35)连通,下定阀片圆周内侧设有通孔(44b)、(45b)、(46b)、(47b)、(48b)、(49b),分别与下阀腔(21)的出水口流道(36)、进水口流道(37、)盲孔(38)、酸射出水流道(40)、盲孔(41)及压缩空气口通道(42)连通,下定阀片(21)的圆周外侧设有弧形通孔(50b)、(51b),其中弧形通孔(50b)与下阀腔(21)的酸射进水流道(39)连通,弧形通孔(51b)与下阀腔的盲孔(41)连通,所述的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动阀片(15)的圆周中部设有导流盲孔(52a),其圆周内侧设有与导流盲孔(52a)导通的导流盲孔d(54a),下动阀片(19)的圆周中部设有导流盲孔e(52b),其圆周内侧设有与导流盲孔e(52b)导通的导流盲孔f(54b),上阀杆(16)及下阀杆(18)驱动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旋转,介质由上动阀片(15)上的导流盲孔(52a)进入,其导流盲孔d(54a)与上定阀片(14)上任意一通孔对应时,上定阀片(14)上与导流盲孔d(54a)对应的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连通,其余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封闭;介质由下动阀片(19)上的导流盲孔e(52b)进入,其导流盲孔f(54b)与下定阀片(20)上任意一通孔对应时,下定阀片(20)上与导流盲孔f(54b)对应的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连通,其余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封闭;所述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的圆周外侧分别设有弧状通孔g(53a)及弧状通孔h(53b),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由上阀杆(16)及下阀杆(18)驱动旋转,上动阀片(15)旋转至其上的弧状通孔g(53a)与上定阀片(14)上任意一弧状通孔处时,构成该弧形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的连通,另一弧状通孔封闭;下动阀片(19)旋转至其上的弧状通孔h(53b)与下定阀片(20)上任意一弧状通孔处时,构成该弧形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的连通,另一弧状通孔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将大部分的阀门及管路集成在一个阀体上,阀体通过两阀腔内阀道的切换导通实现各种状态的应用,将该阀体安装至混床中,使得混床设备布管简约美观,安装更为方便,节约了制造成本及运行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道的流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处于运行制水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图8中上阀腔中的上定阀片与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下阀腔中的下定阀片与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反洗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上阀腔中的上定阀片与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下阀腔中的下定阀片与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阴、阳树脂静置分层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上阀腔中的上定阀片与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下阀腔中的下定阀片与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预吸碱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上阀腔中的上定阀片与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下阀腔中的下定阀片与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吸酸碱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上阀腔中的上定阀片与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图20中下阀腔中的下定阀片与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洗酸碱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上阀腔的上定阀片和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下阀腔的下定阀片和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排水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上阀腔的上定阀片和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下阀腔的下定阀片和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混合阴阳树脂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上阀腔的上定阀片和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31为图29中下阀腔的下定阀片和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快排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33为图32中上阀腔的上定阀片和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34为图32中下阀腔的下定阀片和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处于正洗状态的流程示意图;
图36是图35中上阀腔的上定阀片和上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37是图35中下阀腔的下定阀片和下动阀片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包括有阀体(12)、阀体上设有进水口1、出水口(7)、污水口(6)、压缩空气口(8)、大气口a(13)、大气口b(4)、与水处理系统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及下布水器连通的上布水口(5)及下布水口(9)、两个并列设置的阀腔、射流器及与射流器连通的吸碱口及吸酸口,两阀腔中分别设有若干阀道,两阀腔内分别设有与阀腔适配且构成阀道切换的密封副,密封副包括有定阀片及动阀片,其中定阀片与阀腔固定连接,定阀片的圆周上设有若干与阀道对应设置的通孔,动阀片通过阀杆驱动与定阀片呈相对旋转,且动阀片上设有构成定阀片上各通孔与阀腔的阀道导通或封闭的导流盲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射流器包括有分别设于阀体上的碱射流器(2)及酸射流器(10),所述的两阀腔分为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上阀腔(22)内的密封副包括有与上阀腔(22)阀道适配的上定阀片(14)、与上定阀片(14)呈旋转配合的上动阀片(15)、联动上动阀片(15)旋转的上阀杆(16)及驱动上阀杆(16)的驱动机构(17),所述的下阀腔(21)内的密封副包括有与下阀腔(21)阀道适配的下定阀片(20)、与下定阀片(20)呈旋转配合的下动阀片(19)、联动下动阀片(19)旋转的下阀杆(18)及驱动下阀杆(18)的驱动机构(17)。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的横截面呈圆形,上阀腔(22)的阀道包括有设于上阀腔(22)横截面中心与上布水口(5)连通的上布水口流道(27)、上阀腔(22)横截面圆周上均布的与进水口(1)连通的进水口流道(28)、与污水口(6)连通的污水口流道(29)、与大气口a(13)连通的大气口a通道(30)、与碱射流器出水口(23)连通的碱射出水流道(32)、盲孔(33)、与大气口b(4)连通的大气口b通道(34)及设与上阀腔(22)横截面圆周的外侧与碱射流器进水口(24)连通的碱射进水流道(31);下阀腔(21)的阀道包括有设于下阀腔(21)横截面中心并与下布水口(9)连通的下布水口流道(35)、下阀腔(21)横截面的圆周上均布的与出水口(7)连通的出水口流道(36)、与进水口(1)连通的下阀腔进水口流道(37)、与酸射流器出水口(26)连通的酸射出水流道(40)、与压缩空气口(8)连通的压缩空气口通道(42)及两个盲孔(38)、(41),所述下阀腔(21)横截面的圆周外侧设有与酸射流器进水口(25)连通的酸射进水流道(39);所述的上定阀片(14)及下定阀片(20)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定阀片(14)及下定阀片(20)的圆周中部及圆周内侧分别设有与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上阀道对应的通孔,其中上定阀片中部的通孔(43a)与上阀腔(22)的上布水通道(27)连通,上定阀片(14)圆周内侧设有通孔(44a)、(45a)、(46a)、(47a)、(48a)、(49a),分别与上阀腔(22)的进水口流道(28)、污水口流道(29)、大气口a通道(30)、碱射出水流道(32)、盲孔(33)、大气口b通道(34)连通,上定阀片(14)的圆周外侧设有弧形通孔(50a)、(51a),其中弧形通孔(50a)与上阀腔(22)的碱射进水流道(31)连通,弧形通孔(51a)与上阀腔(22)的盲孔(33)对应;所述下定阀片(20)中部的通孔(43b)与下阀腔(21)的下布水流道(35)连通,下定阀片圆周内侧设有通孔(44b)、(45b)、(46b)、(47b)、(48b)、(49b),分别与下阀腔(21)的出水口流道(36)、进水口流道(37、)盲孔(38)、酸射出水流道(40)、盲孔(41)及压缩空气口通道(42)连通,下定阀片(21)的圆周外侧设有弧形通孔(50b)、(51b),其中弧形通孔(50b)与下阀腔(21)的酸射进水流道(39)连通,弧形通孔(51b)与下阀腔的盲孔(41)连通,所述的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动阀片(15)的圆周中部设有导流盲孔(52a),其圆周内侧设有与导流盲孔(52a)导通的导流盲孔d(54a),下动阀片(19)的圆周中部设有导流盲孔e(52b),其圆周内侧设有与导流盲孔e(52b)导通的导流盲孔f(54b),上阀杆(16)及下阀杆(18)驱动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旋转,介质由上动阀片(15)上的导流盲孔(52a)进入,其导流盲孔d(54a)与上定阀片(14)上任意一通孔对应时,上定阀片(14)上与导流盲孔d(54a)对应的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连通,其余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封闭;介质由下动阀片(19)上的导流盲孔e(52b)进入,其导流盲孔f(54b)与下定阀片(20)上任意一通孔对应时,下定阀片(20)上与导流盲孔f(54b)对应的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连通,其余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封闭;所述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的圆周外侧分别设有弧状通孔g(53a)及弧状通孔h(53b),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由上阀杆(16)及下阀杆(18)驱动旋转,上动阀片(15)旋转至其上的弧状通孔g(53a)与上定阀片(14)上任意一弧状通孔处时,构成该弧形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的连通,另一弧状通孔封闭;下动阀片(19)旋转至其上的弧状通孔h(53b)与下定阀片(20)上任意一弧状通孔处时,构成该弧形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的连通,另一弧状通孔封闭。
本实用新型安装至混床除盐设备中,配合五个电动球阀使用,五个电动球阀分别为:A、B、C、D、E。
如图8-图10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运行制水状态。电动球阀A开启,原水流过电动球阀A,由阀体上的进水口流入上阀腔的进水口流道(28),经上定阀片的通孔(44a)进入上动阀片(15)的导流盲孔(52a),由导流盲孔(52a)导流至上定阀片(14)中心的通孔(43a)进入上阀腔(22)中心的上布水口流道(27),然后从上布水口(5)流出进入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60),经上布水器(60)水流分布后,流过树脂层(62)进行除盐处理后从下布水器(58)进入阀体(12)的下布水口(9),依次流经下阀腔(21)中心的下布水口流道(35)、下定阀片(20)中心的通孔(43b),由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导流至下定阀片(20)的通孔(44b)进入下阀腔(21)的出水口流道(36)、从和出水口流道(36)连通的出水口(7)流出,电动球阀E开启,合格产品水流过电动球阀E送至产品水箱,安装在出水口的电导率仪(61)在线监测水质质量。
如图11-图13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反洗状态。当在线电导率仪监测出水质不合格时,程序启动再生进入反洗状态。电动球阀E关闭,原水流过电动球阀A,由阀体(12)上的进水口(1)流入下阀腔(21)的下阀腔进水流道(37),经下定阀片(20)的通孔(45b)进入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由导流盲孔(52b)导流至下定阀片(20)中心的通孔(43b)进入下阀腔(21)中心的下布水流道(35),从下布水口(9)流出进入树脂罐(59)的下布水器(58),经下布水器(58)水流分布后,流过树脂层(62)进行冲洗,使树脂松动悬浮起来,水流经上布水器(60)进入阀体(12)的上布水口(5),然后依次流经上阀腔(22)中心的上布水流道(27)、上定阀片(14)中心的通孔(43a),由上动阀片(15)的导流盲孔(52a)导流至上定阀片(14)的通孔(45a)进入上阀腔(22)的污水口流道(29)、从和污水口流道(29)连通的污水口(6)流出。为便于后续阴阳树脂静置分层更充分,在反洗状态结束前可设定程序控制电动球阀A间隔启闭向树脂层(62)间隔通断水2次。
如图14-图16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阴阳树脂静置分层状态。电动球阀A关闭,旋转上动阀片(15),上动阀片(15)的导流盲孔(52a)导通上定阀片(14)的通孔(43a)和(46a),通孔(43a)和上阀腔(22)的上布水口流道(27)连通,通孔(46a)和上阀腔(22)的大气口a通道(30)连通,上阀腔(22)的大气口a通道(30)和大气口(13)连通,上阀腔(22)的上布水口流道(27)和上布水口(5)连通,这样大气和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60)连通;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导通下定阀片(20)的通孔(43b)和通孔(46b),通孔(43b)和下阀腔(21)的下布水流道(35)连通,通孔(46b)和下阀腔的盲孔(38)连通,这样树脂罐(59)下部没有和外界连通。利用阳、阴树脂的湿真密度差,密度较大的阳树脂沉降快,先落到下层;密度较小的阴树脂沉降慢,后落下在上层。
如图17-图19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预吸碱状态。下阀腔(21)的阀芯密封副工位不切换,树脂罐(59)下部仍处于和外界不连通状态,程序控制再生泵(54)启动和电动球阀B开启,除盐水流过单向阀(55),由阀体(12)上的进水口(1)流入上阀腔(22),经上动阀片(15)的通孔(53a)流入上定阀片(14)的通孔(50a)和上阀腔(22)的碱射进水流道(31),碱射进水流道(31)和碱射流器(2)的进水口(24)连通,除盐水进入碱射流器(2)的喷嘴射流,在射流器的喷嘴出口处产生负压,碱液从碱液罐(56)经吸碱口(3)被吸入射流器,碱液和除盐水混合后从碱射流器(2)的出水口(23)进入上阀腔(22)的碱射出水流道(32),再依次流经上定阀片(14)的通孔(47a)、上动阀片(15)的导流盲孔(52a)、上定阀片(14)的通孔(43a)、上阀腔(22)的上布水口流道(27)和上布水口(5)后进入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60),碱液经上布水器(60)水流分布后流过上部的阴树脂层,对阴树脂层进行再生,再生废液从阴阳树脂分界处(63)经电动球阀B流出排至废液池。
如图20-图22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吸酸碱状态。除盐水流过单向阀(55),经阀体(12)上的进水口(1),一部份除盐水进入上阀腔(22),上阀腔(22)的阀芯密封副工位保持和预吸碱状态一致,即上阀腔继续吸碱对树脂罐(59)上部的阴树脂进行再生;另一部份除盐水进入下阀腔(21),经下动阀片(19)的通孔(53b)流入下定阀片(20)的通孔(50b)和下阀腔(21)的酸射进水流道(39),酸射进水流道(39)和酸射流器(10)的进水口(25)连通,除盐水进入酸射流器(10)的喷嘴射流,在射流器喷嘴出口处产生负压,酸液从酸液罐(57)经吸酸口(11)被吸入射流器,酸液和除盐水混合后从酸射流器(10)的出水口(26)进入下阀腔(21)的酸射出水流道(40),再依次流经下定阀片(20)的通孔(47b)、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下定阀片(19)的通孔(43b)、下阀腔(21)的下布水口流道(35)和下布水口(9)后进入树脂罐(59)的下布水器(58),酸液经下布水器(58)水流分布后流过下部的阳树脂层,对阳树脂层进行再生,酸碱再生废液共同从阴阳树脂分界处(63)经电动球阀B流出排至废液池。
如图23-图25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洗酸碱状态。除盐水流过单向阀(55),经阀体(12)上的进水口(1),一部份除盐水进入上阀腔(22),经上动阀片(15)的通孔(53a)流入上定阀片(14)的通孔(51a)和上阀腔(22)的盲孔(33),盲孔(33)同时和上定阀片(14)的通孔(51a)和(48a)连通,然后经上动阀片(15)的导流盲孔(52a)导流至上定阀片(14)的通孔(43a),再流经上阀腔(22)的上布水流道(27)和上布水口(5)后进入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60),除盐水经上布水器(60)水流分布后流过上部的阴树脂层,对阴树脂层中的碱液进行清洗并进一步利用这部份碱液再生阴树脂,清洗废液从阴阳树脂分界处(63)经电动球阀B流出排至废液池;另一部份除盐水进入下阀腔(21),经下动阀片(19)的通孔(53b)流入下定阀片(20)的通孔(51b)和下阀腔(21)的盲孔(41),盲孔(41)同时和下定阀片(20)的通孔(51b)和(48b)连通,然后经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导流至下定阀片(20)的通孔(43b),再流经下阀腔(21)的下布水流道(35)和下布水口(9)后进入树脂罐(59)的下布水器(58),除盐水经下布水器(58)水流分布后流过下部的阳树脂层,对阳树脂层中的酸液进行清洗并进一步利用这部份酸液再生阳树脂,清洗废液也从阴阳树脂分界处(63)经电动球阀B流出排至废液池;废液池最后酸碱中和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如图26-图28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排水状态。再生泵(54)关闭,没有除盐水和原水进入主阀,下阀腔(21)的阀芯密封副工位不切换,保持和洗酸碱状态一致;上阀腔(22)的上动阀片(15)的导流盲孔(52a)导通上定阀片(14)的通孔(43a)和(49a),通孔(49a)和上阀腔(22)的大气口b通道(34)连通,大气口b通道(34)和大气口(4)连通,上定阀片(14)的通孔(43a)和上阀腔(22)的上布水口流道(27)连通,上布水口流道(27)又和上布水口(5)及上布水器(60)连通,这样树脂罐上部和大气相通;电动球阀B继续打开排水,直至水位降至工艺要求值。
如图29-31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混合阴阳树脂状态。电动球阀B关闭,上阀腔(22)的阀芯密封副工位不切换,保持和排水状态一致,即树脂罐(59)上部继续和大气相通;下阀腔(21)的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导通下定阀片(20)的通孔(43b)和(49b),通孔(49b)连通下阀腔(21)的压缩空气口通道(42),压缩空气口通道(42)连通压缩空气口(8),下定阀片(20)的通孔(43b)和下阀腔(21)的下布水口流道(35)连通,下布水口流道(35)又和下布水口(9)及下布水器58连通,这样压缩空气依次流经下阀腔(21)的压缩空气口(8)、压缩空气口通道(42)、下定阀片(20)的通孔(49b)、下动阀片(19)的导流盲孔(52b)、下定阀片(20)的通孔(43b)、下阀腔(21)的下布水口流道(35)、下布水口(9)、下布水器(58),经下布水器(58)进行气流分布后,对树脂层(62)进行搅拌混合,气水从阀体(12)的大气口(4)排出。
如图32-34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快排状态。阴阳树脂混合好后,下阀腔(21)的阀芯密封副切换至下一工位,该工位和运行制水状态的下阀腔(21)的阀芯密封副工位相同,这样切断了压缩空气;上阀腔(22)的阀芯密封副工位继续不变,即树脂罐(59)上部继续和大气相通,罐内压缩空气从大气口(4)排出,同时电动球阀C打开,快速排放树脂罐(59)内的水,使树脂迅速降落,避免阴阳树脂重新分层。
如图35-37所示,水处理系统处于正洗状态。电动球阀A和电动球阀D开启,原水进入阀体(12)的进水口(1),上阀腔(22)的阀芯密封副工位切换至下一工位,该工位和运行制水状态的上阀腔(22)的阀芯密封副工位相同;下阀腔(21)的阀芯密封副工位不切换。在正洗状态的上下阀芯密封副工位和运行制水状态的上下阀芯密封副工位是相同的,原水按照运行制水的水流路线通过树脂罐(59),最后从阀体(12)的出水口(7)通过电动球阀D排出,电导率仪(61)在线监测出水水质,当水质合格后,电动球阀D关闭,电动球阀E开启,上下阀芯密封副工位不变,从正洗状态切换至运行制水状态,完成了一个制水周期。

Claims (3)

1.一种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阀体(12)、阀体上设有进水口(1)、出水口(7)、污水口(6)、压缩空气口(8)、大气口a(13)、大气口b(4)、与水处理系统树脂罐(59)的上布水器及下布水器连通的上布水口(5)及下布水口(9)、两个并列设置的阀腔、射流器及与射流器连通的吸碱口及吸酸口,两阀腔中分别设有若干阀道,两阀腔内分别设有与阀腔适配且构成阀道切换的密封副,密封副包括有定阀片及动阀片,其中定阀片与阀腔固定连接,定阀片的圆周上设有若干与阀道对应设置的通孔,动阀片通过阀杆驱动与定阀片呈相对旋转,且动阀片上设有构成定阀片上各通孔与阀腔的阀道导通或封闭的导流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流器包括有分别设于阀体上的碱射流器(2)及酸射流器(10),所述的两阀腔分为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上阀腔(22)内的密封副包括有与上阀腔(22)阀道适配的上定阀片(14)、与上定阀片(14)呈旋转配合的上动阀片(15)、联动上动阀片(15)旋转的上阀杆(16)及驱动上阀杆(16)的驱动机构(17),所述的下阀腔(21)内的密封副包括有与下阀腔(21)阀道适配的下定阀片(20)、与下定阀片(20)呈旋转配合的下动阀片(19)、联动下动阀片(19)旋转的下阀杆(18)及驱动下阀杆(18)的驱动机构(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床除盐集成控制装置:所述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的横截面呈圆形,上阀腔(22)的阀道包括有设于上阀腔(22)横截面中心与上布水口(5)连通的上布水口流道(27)、上阀腔(22)横截面圆周上均布的与进水口(1)连通的进水口流道(28)、与污水口(6)连通的污水口流道(29)、与大气口a(13)连通的大气口a通道(30)、与碱射流器出水口(23)连通的碱射出水流道(32)、盲孔(33)、与大气口b(4)连通的大气口b通道(34)及设与上阀腔(22)横截面圆周的外侧与碱射流器进水口(24)连通的碱射进水流道(31);
下阀腔(21)的阀道包括有设于下阀腔(21)横截面中心并与下布水口(9)连通的下布水口流道(35)、下阀腔(21)横截面的圆周上均布的与出水口(7)连通的出水口流道(36)、与进水口(1)连通的下阀腔进水口流道(37)、与酸射流器出水口(26)连通的酸射出水流道(40)、与压缩空气口(8)连通的压缩空气口通道(42)及两个盲孔(38)、(41),所述下阀腔(21)横截面的圆周外侧设有与酸射流器进水口(25)连通的酸射进水流道(39);所述的上定阀片(14)及下定阀片(20)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定阀片(14)及下定阀片(20)的圆周中部及圆周内侧分别设有与上阀腔(22)及下阀腔(21)上阀道对应的通孔,其中上定阀片中部的通孔(43a)与上阀腔(22)的上布水通道(27)连通,上定阀片(14)圆周内侧设有通孔(44a)、(45a)、(46a)、(47a)、(48a)、(49a),分别与上阀腔(22)的进水口流道(28)、污水口流道(29)、大气口a通道(30)、碱射出水流道(32)、盲孔(33)、大气口b通道(34)连通,上定阀片(14)的圆周外侧设有弧通孔(50a)、(51a),其中弧形通孔(50a)与上阀腔(22)的碱射进水流道(31)连通,弧形通孔(51a)与上阀腔(22)的盲孔(33)对应;所述下定阀片(20)中部的通孔(43b)与下阀腔(21)的下布水流道(35)连通,下定阀片圆周内侧设有通孔(44b)、(45b)、(46b)、(47b)、(48b)、(49b),分别与下阀腔(21)的出水口流道(36)、进水口流道(37、)盲孔(38)、酸射出水流道(40)、盲孔(41)及压缩空气口通道(42)连通,下定阀片(21)的圆周外侧设有弧形通孔(50b)、(51b),其中弧形通孔(50b)与下阀腔(21)的酸射进水流道(39)连通,弧形通孔(51b)与下阀腔的盲孔(41)连通,所述的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的横截面呈圆形,上动阀片(15)的圆周中部设有导流盲孔(52a),其圆周内侧设有与导流盲孔(52a)导通的导流盲孔d(54a),下动阀片(19)的圆周中部设有导流盲孔e(52b),其圆周内侧设有与导流盲孔e(52b)导通的导流盲孔f(54b),上阀杆(16)及下阀杆(18)驱动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旋转,介质由上动阀片(15)上的导流盲孔(52a)进入,其导流盲孔d(54a)与上定阀片(14)上任意一通孔对应时,上定阀片(14)上与导流盲孔d(54a)对应的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连通,其余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封闭;介质由下动阀片(19)上的导流盲孔e(52b)进入,其导流盲孔f(54b)与下定阀片(20)上任意一通孔对应时,下定阀片(20)上与导流盲孔f(54b)对应的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连通,其余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封闭;所述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的圆周外侧分别设有弧状通孔g(53a)及弧状通孔h(53b),上动阀片(15)及下动阀片(19)由上阀杆(16)及下阀杆(18)驱动旋转,上动阀片(15)旋转至其上的弧状通孔g(53a)与上定阀片(14)上任意一弧状通孔处时,构成该弧形通孔与上阀腔(22)阀道的连通,另一弧状通孔封闭;下动阀片(19)旋转至其上的弧状通孔h(53b)与下定阀片(20)上任意一弧状通孔处时,构成该弧形通孔与下阀腔(21)阀道的连通,另一弧状通孔封闭。
CN2010205961360U 2010-11-08 2010-11-08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2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61360U CN201842677U (zh) 2010-11-08 2010-11-08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961360U CN201842677U (zh) 2010-11-08 2010-11-08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42677U true CN201842677U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3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9613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42677U (zh) 2010-11-08 2010-11-08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426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4459A (zh) * 2016-05-09 2016-08-17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路的液体处理控制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4459A (zh) * 2016-05-09 2016-08-17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路的液体处理控制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64459B (zh) * 2016-05-09 2018-08-24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水路的液体处理控制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5482Y (zh) 一种多功能软化阀
CN108178240A (zh) 除盐混床再生的方法
CN102635706B (zh) 一种软水补水多功能软水阀
CN203461901U (zh) 酿酒制曲模盒清洗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4876301B (zh) 一种软水机
CN203486977U (zh) 一种移动式饮用水深度处理设备
CN109692508B (zh) 一种砂石过滤器气水反冲洗系统
CN201842677U (zh) 混床除盐用集成控制装置
CN202867928U (zh) 多功能软水阀
CN204083361U (zh) 一种节能型多功能软水阀
CN207153718U (zh) 一种强酸、强碱型离子交换床程控全自动再生装置
CN11038663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除离子系统
CN204459282U (zh) 一种水处理控制阀
CN201660465U (zh) 软化器盐阀
CN202937839U (zh) 一种软水补水多功能软水阀
CN109052860A (zh) 用于连接在住宅排水管上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8644421A (zh) 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
CN104455552A (zh) 一种水处理控制阀
CN112279396A (zh) 炭砂双拼滤池
CN203333347U (zh) 一种连续膜过滤系统
CN207204121U (zh) 一种混合离子交换器
CN213171863U (zh) 一种软化水处理设备
CN201080436Y (zh) 一种全自动水处理控制装置
CN205036906U (zh) 固定床顺流再生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CN205036905U (zh) 固定床逆流再生阀及其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