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6318U -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6318U
CN201836318U CN2010202730171U CN201020273017U CN201836318U CN 201836318 U CN201836318 U CN 201836318U CN 2010202730171 U CN2010202730171 U CN 2010202730171U CN 201020273017 U CN201020273017 U CN 201020273017U CN 201836318 U CN201836318 U CN 201836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axis
shaft
joining
neck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730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明
黎正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nocep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nocep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nocep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nocep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730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6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6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63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一种端轴-动轴,包括至少两个往复运动件、旋转运动件、机架;旋转运动件包括两个端轴、至少一个联接轴和至少两个两拐动轴;端轴可旋转的固定在机架上,两端轴的旋转轴位于同一直线;端轴上设有轴线距离旋转轴距离为e的动轴颈容置孔;动轴两端为动轴颈,中间具有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偶数个轴线平行于动轴颈轴线、距离为e的动轴销,相邻动轴销在空间上有180度相位差,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得机体布置变得简易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转换机构,具体是涉及一种端轴-动轴机构。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组成上述机构的部件,以及使用上述机构获得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中,在很多场合下需要实现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之间的相互转换。例如,往复式内燃机需要将活塞在可燃混合气体的爆发压力推动下产生的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与之相反,压缩机需要将外接电动机带动的曲轴旋转转换为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上述两种转换除了主动件不同外,对机构的运动学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实现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机构,一般也可以用于实现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
现有技术下已经提供了若干往复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通常技术下,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上述转换。目前大多数内燃机、压缩机均使用曲柄连杆机构。该机构的特点是,往复直线运动件与旋转运动件之间需要通过来回摆动的连杆连接,由于连杆的运动是来回摆动,该运动是一种复杂运动,难以进行惯性力的平衡,并且连杆的摆动会增加活塞对运动导轨侧壁的侧压力,造成摩擦力的增加,另外,连杆的存在还使该机构在往复运动方向上需要具备一定的长度,使其尺寸难以进一步缩小。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在申请号为200910210785.4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无连杆的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该机构也称为端轴-动轴机构。图1为所述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端轴-动轴机构的示意图之一。图2和图3分别为图1所示的机构中的端轴和动轴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该机构包括往复运动件14a和14b,旋转运动件以及支撑该机构的机架。
所述旋转运动件为一轴系,包括位于两端的端轴10a、10b和连接在所述两个端轴之间的动轴12。
所述端轴10a和10b均可旋转的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两个端轴10a和10b的旋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端轴上均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3,该动轴颈容置孔3的轴线与端轴的旋转轴平行,并且距离该旋转轴的距离为e。
所述动轴12分别包括动轴颈4a和4b,动轴销6a和6b,以及动轴臂5a、5b和5c;所述动轴颈4a和4b均为轴段,位于动轴12左右两端,两端的动轴颈4a和4b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述动轴销6a和6b也同样为轴段,两个动轴销6a和6b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动轴颈4a和4b的轴线,并且每一动轴销轴线距离动轴颈轴线的距离也为e,相邻的动轴销在空间上具有180度相位差。
动轴颈和动轴销之间、以及相邻的动轴销之间,分别通过动轴臂5a、5b和5c连接,如图3所示。动轴12与所述端轴10a和10b组成所述旋转运动件时,动轴两端的动轴颈4a和4b分别插入两端的端轴10a和10b的动轴颈容置孔3,并与动轴颈容置孔可旋转的连接。
所述两往复运动件14a和14b均可以是活塞,也可以一个是活塞另一个是动平衡滑块。两往复运动件14a和14b分别通过动轴销容置孔分别套接于动轴销6a和6b上。且往复运动件14a和14b置于往复运动导轨中。两往复运动件14a和14b的往复运动导轨空间上具有90度相位差。
图1所示的端轴-动轴机构可实现往复运动件与旋转运动的转换,例如在往复运动件14a沿13方向往复运动时,端轴10a和10b可绕m轴沿11所示的方向或与11所示方向相反方向旋转。
图1所示的端轴-动轴机构取消了连杆,运动方式简单,并具有很好的平衡效果。
上述的端轴-动轴机构具有两拐动轴,即可套接两个活塞,可应用于小功率内燃机或压缩机中。在应用于大功率内燃机或压缩机等设备时,需要通过增加动轴上的拐的数目,进而增加活塞的数目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将动轴设置为四拐或者多拐动轴。然而,设置多拐动轴无疑会加长动轴的跨度,使得动轴上承受的负荷增大,也会增大动轴与其它部件之间的磨损,对整个机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轴-动轴机构,以解决现有端轴-动轴机构应用于大功率设备时动轴承受负荷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上述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以及使用上述端轴-动轴机构的内燃机和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包括:往复运动件、旋转运动件以及支撑该机构的机架;
所述旋转运动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端轴、位于两端的端轴之间的至少一个联接轴以及连接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两拐动轴;
所述两端轴以及联接轴均可旋转的支撑于机架上,且两端轴以及所有联接轴的旋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每一端轴上均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该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与端轴的旋转轴平行,并且距离该旋转轴的距离为e;在所述联接轴的两端也分别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且该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距该联接轴旋转轴的距离均为e;
所述每一两拐动轴均包括动轴颈、动轴销以及动轴臂;其中所述动轴颈为位于动轴端头的轴段,该动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动轴颈,两端的动轴颈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动轴销也为一段轴段,所述两拐动轴共有两个动轴销,且所述两个动轴销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动轴颈的轴线,并且动轴销轴线距离动轴颈轴线的距离也为e;所述两个动轴销在空间上具有180度相位差;动轴颈和动轴销之间以及相邻的动轴销之间通过所述动轴臂连接;与所述端轴和联接轴组成所述旋转运动件时,位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相应的端轴的动轴颈容置孔和联接轴上的动轴颈容置孔,位于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所述两相邻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中;且任一动轴颈均与动轴颈容置孔可旋转地连接;
每个动轴销至少对应设置一个往复运动件,往复运动件上具有套在动轴销上的动轴销孔,动轴销孔与动轴销可旋转连接;所述往复运动件具有能够使其在往复运动轨道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轮廓,其中相邻动轴销对应的往复运动件的往复运动导轨在空间上具有90度相位差。
可选的,对应所述两拐动轴的每个动轴销均有一个往复运动件,其中一个是活塞,另一个是活塞、动平衡滑块或者其它任意一种往复运动件;所述活塞是单作用活塞或者双作用活塞。
可选的,任一两拐动轴上的两个往复运动件质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相位差为180度、90度或者120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该部件为联接轴,所述联接轴呈圆柱形,在所述圆柱形的联接轴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每一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与该联接轴的中心轴线平行,并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为e,该距离e和与该联接轴配对使用的动轴的动轴销轴线与动轴颈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中心轴线即为该联接轴的旋转轴。
可选的,所述动轴颈容置孔为盲孔或者沿联接轴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该联接轴的通孔。
优选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相位差呈180度、90度或者120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该部件为旋转运动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端轴、位于两端的端轴之间的至少一个联接轴以及连接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两拐动轴;
所述两端轴以及联接轴均可旋转的支撑于机架上,且两端轴以及所有联接轴的旋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每一端轴上均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该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与端轴的旋转轴平行,并且距离该旋转轴的距离为e;在所述联接轴的两侧开设有分别开设动轴颈容置孔,且该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距该联接轴旋转轴的距离均为e;
所述每一两拐动轴均包括动轴颈、动轴销以及动轴臂;其中所述动轴颈为位于动轴端头的轴段,该动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动轴颈,两端的动轴颈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动轴销也为一段轴段,所述两拐动轴共有两个动轴销,且所述两个动轴销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动轴颈的轴线,并且动轴销轴线距离动轴颈轴线的距离也为e;所述两个动轴销在空间上具有180度相位差;动轴颈和动轴销之间以及相邻的动轴销之间通过所述动轴臂连接;与所述端轴和联接轴组成所述旋转运动件时,位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相应的端轴的动轴颈容置孔和联接轴上的动轴颈容置孔,位于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所述两相邻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中;且任一动轴颈均与动轴颈容置孔可旋转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备,该设备为内燃机,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备,该设备为压缩机,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轴-动轴机构中,旋转运动件包括至少两个两拐动轴,相邻的两拐动轴的邻近端通过联接件可旋转联接,相当于两个或多个具有单个两拐动轴的端轴-动轴机构串联起来,其不但具有单个两拐动轴的端轴-动轴机构的所有特点,例如,行程缸径比选择范围大,无曲轴箱,无连杆,结构紧凑,体积重量小,平衡性能好,可克服活点问题等等;而且由于两拐动轴数目的增多,可设置的往复运动件例如活塞的数目增多,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端轴-动轴机构可应用于大功率内燃机或压缩机中,而由于两个两拐动轴通过联接轴联接,并未使每一两拐动轴的长度增加,在获得大功率的同时,每一两拐动轴承受的负荷并未增加,整个机构中的部件之间的磨损也不会增大,整个机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可靠性,有利于保持整个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由于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之间的相位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这使得两个两拐动轴上的往复运动件的往复运动件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也使得机体布置变得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一种端轴-动轴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端轴-动轴机构中的端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端轴-动轴机构中的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端轴-动轴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机构的左视图的简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端轴-动轴机构的实施例中的联接轴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联接轴的左视图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端轴-动轴机构进行详细描述。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端轴-动轴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机构的左视图的简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端轴-动轴机构的实施例中的联接轴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联接轴的左视图的简图。
请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以旋转运动件具有两组两拐动轴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所述的旋转运动件也可以具有两组以上的动轴,相邻动轴通过联接轴联接。
本实施例中,端轴-动轴机构包括往复运动件、旋转运动件以及支撑该机构的机架(图4中未示出机架)。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运动件为一个轴系,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端轴10a、第二端轴10b、所述两端轴之间的联接轴16以及以转动副连接于第一端轴10a和联接轴16之间的第一两拐动轴12a、以转动副连接于第二端轴10b和联接轴16之间的第二两拐动轴12b。每一两拐动轴上分别套接有两个往复运动件,例如,本实施例中,往复运动件14a和14b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一两拐动轴12a的两个相邻的动轴销上,往复运动件14c和14d分别套接于所述第二两拐动轴12b的两个相邻的动轴销上,每一往复运动件均与相应的动轴销构成转动副。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所述第一端轴10a、第二端轴10b以及联接轴16具有共同的轴线m。当所述的所述第一端轴10a、第二端轴10b以及联接轴16沿其共同轴线m转动时,往复运动件14a和14c可沿图1中箭头13的方向在其各自的往复运动件导轨中做往复直线运动,而往复运动件14b和14d可在其各自的往复运动导轨中沿垂直于所述箭头13所示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13b所示的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
利用图4所示的结构,可实现绕轴线m的旋转运动与沿箭头13和13b所示的往复运动之间的相互转换。由于图4所示的结构具有两个两拐动轴,因而,往复运动件可以有四个,从而可实现四个往复运动件的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之间的转换。
下面分别对组成图4所述的机构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图4所示的结构中,旋转运动件包括由第一端轴10a、第二端轴10b以及第一两拐动轴12a和第二两拐动轴12b。该第一端轴10a、第二端轴10b以及第一两拐动轴12a和第二两拐12b与申请号为200910210785.4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端轴和动轴并无不同,其结构可参考图2和图3所示。
下面以第一端轴10a进行说明,第二端轴10b可以和第一端轴10a相同。如图2所示,第一端轴包括端轴颈1和端轴臂2。其中,所述端轴颈1可转动的固定于机架上,具体固定方式可通过滚动轴承或者滑动轴承,以及其它可能的可转动固定方式。固定时,图1中示出的第一端轴10a和第二端轴10b的端轴颈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也即二者可以绕共同的轴线旋转,该轴线就是端轴的轴线m。
所述的端轴臂2为设置于端轴颈1的内侧端(即朝向图4中所示的动轴12a的端部)的凸盘,在所述端轴臂2上开设有容纳动轴12a的动轴颈的动轴颈容置孔3。所述的动轴颈容置孔3的轴线与所述端轴颈1的轴线平行,且偏离所述端轴颈1的轴线的距离为e。
此外,也可以将所述端轴臂2通过轴承直接固定于机架之上(此时,所述端轴臂2需要为圆柱体,且该圆柱形体的中心轴线与端轴颈1的轴线重合),而端轴颈1可用于传递扭矩,向外输出动力。当然,所述第一端轴10a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的端轴颈1,仅有圆柱体形状的端轴臂2构成,并在所述端轴臂上设置所述的动轴颈容置孔3。
所述的第一端轴10a还可以具有其它结构,但其至少包括一旋转轴使该第一端轴10a可以绕所述的旋转轴转动,以及包括设置于该端轴上并偏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个动轴颈容置孔。
此外,本实施例的图4中所示出的第一端轴10a和第二端轴10b结构也可以不必相同,只要二者在机架上固定后具有共同的旋转轴,且动轴颈容置孔中心轴线与该旋转轴的距离相同即可。
以图3中所示的动轴为例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两拐动轴12a和第二两拐动轴12b,其中,两动轴结构可以相同。
请参考图3,两拐动轴包括第一动轴颈4a和第二动轴颈4b,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以及第一动轴臂5a、第二动轴臂5b和第三动轴臂5c。
其中,第一动轴颈4a和第二动轴颈4b为轴段,分别位于动轴12的两端,且第一动轴颈4a和第二动轴颈4b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动轴销为相邻的两个,分别为图3所示的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所述的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也同样为轴段,但其长度可以与第一动轴颈4a和第二动轴颈4b不同。所述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动轴颈4a和第二动轴颈4b的共同的轴线,且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的轴线距该轴线的距离均为e,也即与图2中所示的动轴颈容置孔3的轴线偏离其端轴颈1的距离相同。而且,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在空间上具有180度的相位差,即所述的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位于所述第一动轴颈4a和第二动轴颈4b的共同轴线的两侧,且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的轴线相对该共同轴线对称。
第一动轴颈4a和第一动轴销6a、第二动轴颈4b和第二动轴销6b以及第一动轴销6a和第二动轴销6b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动轴臂5a、第二动轴臂5c和第三动轴臂5b连接,其中,上述的动轴颈、动轴臂以及动轴销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分别制成,再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联接轴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联接轴的左视图的简图。
请参考图6和图7,所述联接轴16为圆柱形,具有圆柱形的外周面。在所述圆柱形联接轴16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动轴颈容置孔16a和第二动轴颈容置孔16b。其中,所述第一动轴颈容置孔16a的轴线和第二动轴颈容置孔16b的轴线均与该联接轴16的中心轴线平行,且每一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距该联接轴16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均为e。其中,所述距离e和与该联接轴配对使用的动轴(本实施例中为第一两拐动轴12a和第二两拐动轴12b)的动轴销轴线与动轴颈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中心轴线即为该联接轴16的旋转轴。
所述第一动轴颈容置孔16a和第二动轴颈容置孔16b可以是盲孔,也可是沿联接轴16的中心轴线贯穿该联接轴16的通孔。所述第一动轴颈容置孔16a和第二动轴颈容置孔16b沿该联接轴的径向可以有部分重叠,也可以没有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轴颈容置孔16a和第二动轴颈容置孔16b为没有重叠的通孔。
此外,所述第一动轴颈容置孔16a和第二动轴颈容置孔16b之间的相位差(其中,本说明书的相位差是指该联接轴的径向截面中,两动轴颈容置孔的中心分别与该联接轴中心的连线的夹角)可以是180度、90度或者120度,或者根据需要设置为其它数值。本实施例中,两动轴颈容置孔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即两动轴颈容置孔对称分设于该联接轴中心轴线的两侧。
本实施例的端轴-动轴机构安装完成后,所述的第一两拐动轴12a的两动轴颈分别插入图4中所示的端轴10a的动轴颈容置孔以及图6所示的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16b中,所述的第二两拐动轴12b的两动轴颈分别插入图4中所示的端轴10b的动轴颈容置孔以及图6所示的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16a中,并分别构成转动副。
此外,图4中所示的往复运动件具有套在图3中所示的动轴的动轴销上的动轴销孔,在往复运动件套接于所述动轴的动轴销上时,构成转动副。此外,所述往复运动件还具有能够使其在往复运动轨道中进行直线运动的外廓形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往复运动件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往复运动件14a、第二往复运动件14b、第三往复运动件14c和第二往复运动件14d,且分别套接于两个两拐动轴的动轴销上。每一往复运动件可分别置于不同的往复运动导轨中,其外廓与往复运动导轨相配合。上述相邻动轴销上的两个往复运动件的往复运动导轨在空间上具有90度的相位差。例如,所述的往复运动导轨可沿图4所示的箭头13以及图5箭头13b的方向布置。另外,为了获得最佳的动平衡效果,优选的,同一两拐动轴上的两个往复运动件的质量相同。
上述的实施例端轴-动轴机构中,旋转运动件包括由两个两拐动轴,相邻的两拐动轴的邻近端通过联接件可旋转联接,另外的端部与端轴联接;相当于两个具有两拐动轴的端轴-动轴机构串联起来,不但具有单个两拐动轴的端轴-动轴机构的所有特点,例如,行程缸径比选择范围大,无曲轴箱,无连杆,结构紧凑,体积重量小,平衡性能好,可克服活点问题等等;而且由于两拐动轴数目的增多,可设置的往复运动件例如活塞的数目增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机构可应用于大功率内燃机或压缩机中,而由于两个两拐动轴通过联接轴联接,并未使每一两拐动轴的长度增加,在获得大功率的同时,每一两拐动轴承受的负荷并未增加,整个机构中的部件之间的磨损也不会增大,整个机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可靠性,有利于保持整个机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之间的相位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这使得两个两拐动轴上的往复运动件的往复运动件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也使得机体布置变得简易。
上述的实施例中以具有两个两拐动轴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端轴-动轴机构中的两拐动轴并不限于两个,其还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多个,例如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可以根据需要输出的功率或者其它技术指标进行相应的选择。在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两拐动轴时,位于中间的两拐动轴则设置于两联接轴之间,其动轴颈设置于两端的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中。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的教导可以做出相应的变化。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一往复运动件既可以是活塞,也可以是动平衡滑块或者其它的往复运动件。当往复运动件是活塞时,可以是单作用活塞,也可以是双作用活塞。而不同的活塞又可实现诸如压缩空气,抽气以及内燃机活塞等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组合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内燃机、压缩机以及多功能机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运动件、旋转运动件以及支撑该机构的机架;
所述旋转运动件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端轴、位于两端的端轴之间的至少一个联接轴以及连接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两拐动轴;
所述两端轴以及联接轴均可旋转的支撑于机架上,且两端轴以及所有联接轴的旋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每一端轴上均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该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与端轴的旋转轴平行,并且距离该旋转轴的距离为e;在所述联接轴的两端也分别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且该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距该联接轴旋转轴的距离均为e;
所述每一两拐动轴均包括动轴颈、动轴销以及动轴臂;其中所述动轴颈为位于动轴端头的轴段,该动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动轴颈,两端的动轴颈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动轴销也为一段轴段,所述两拐动轴共有两个动轴销,且所述两个动轴销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动轴颈的轴线,并且动轴销轴线距离动轴颈轴线的距离也为e;所述两个动轴销在空间上具有180度相位差;动轴颈和动轴销之间以及相邻的动轴销之间通过所述动轴臂连接;与所述端轴和联接轴组成所述旋转运动件时,位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相应的端轴的动轴颈容置孔和联接轴上的动轴颈容置孔,位于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所述两相邻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中;且任一动轴颈均与动轴颈容置孔可旋转地连接;
每个动轴销至少对应设置一个往复运动件,往复运动件上具有套在动轴销上的动轴销孔,动轴销孔与动轴销可旋转连接;所述往复运动件具有能够使其在往复运动轨道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轮廓,其中相邻动轴销对应的往复运动件的往复运动导轨在空间上具有90度相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两拐动轴的每个动轴销均有一个往复运动件,其中一个是活塞,另一个是活塞、动平衡滑块或者其它任意一种往复运动件;所述活塞是单作用活塞或者双作用活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其特征在于,任一两拐动轴上的两个往复运动件质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相位差为180度、90度或者120度。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该部件为联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轴呈圆柱形,在所述圆柱形的联接轴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每一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与该联接轴的中心轴线平行,并距所述中心轴线的距离为e,该距离e和与该联接轴配对使用的动轴的动轴销轴线与动轴颈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中心轴线即为该联接轴的旋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颈容置孔为盲孔或者沿联接轴的中心轴线方向贯穿该联接轴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其特征在于:两动轴颈容置孔相位呈180度、90度或者120度。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的部件,该部件为旋转运动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端轴、位于两端的端轴之间的至少一个联接轴以及连接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两拐动轴;
所述两端轴以及联接轴均可旋转的支撑于机架上,且两端轴以及所有联接轴的旋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所述每一端轴上均开设有动轴颈容置孔,该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与端轴的旋转轴平行,并且距离该旋转轴的距离为e;在所述联接轴的两侧开设有分别开设动轴颈容置孔,且该联接轴上的两动轴颈容置孔的轴线距该联接轴旋转轴的距离均为e;
所述每一两拐动轴均包括动轴颈、动轴销以及动轴臂;其中所述动轴颈为位于动轴端头的轴段,该动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动轴颈,两端的动轴颈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动轴销也为一段轴段,所述两拐动轴共有两个动轴销,且所述两个动轴销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动轴颈的轴线,并且动轴销轴线距离动轴颈轴线的距离也为e;所述两个动轴销在空间上具有180度相位差;动轴颈和动轴销之间以及相邻的动轴销之间通过所述动轴臂连接;与所述端轴和联接轴组成所述旋转运动件时,位于端轴和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相应的端轴的动轴颈容置孔和联接轴上的动轴颈容置孔,位于相邻两联接轴之间的动轴两端的动轴颈分别插入所述两相邻联接轴的动轴颈容置孔中;且任一动轴颈均与动轴颈容置孔可旋转地连接。
9.一种设备,该设备为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
10.一种设备,该设备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轴-动轴机构。
CN2010202730171U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36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30171U CN201836318U (zh)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30171U CN201836318U (zh)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6318U true CN201836318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7301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36318U (zh)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6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511A (zh) * 2012-11-12 2013-03-13 青岛大学 一种动平衡式内燃空气压缩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6511A (zh) * 2012-11-12 2013-03-13 青岛大学 一种动平衡式内燃空气压缩机
CN102966511B (zh) * 2012-11-12 2014-12-31 青岛大学 一种动平衡式内燃空气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3484B (zh) 一种活塞式空压机及车用空压机
CN102672715B (zh) 一种助残/助老用绳驱动机械臂
CN104265854B (zh) 六自由度Delta机器人传动机构
CN102699904A (zh) 一种六自由度三支链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3214762U (zh) 三缸发动机平衡轴机构
WO2017206108A1 (zh) 一种新型压气传动装置
CN103738426A (zh) 双模式16杆滚动机构
CN201836318U (zh) 一种端轴-动轴机构及其部件、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CN101761618B (zh) 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及其部件、设备
CN101813170B (zh) 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及其部件、设备
CN201916436U (zh) 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及其部件、设备
US20120222505A1 (en) Gear engine
CN201763909U (zh) 曲柄圆滑块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CN101865268A (zh) 一种曲柄圆滑块机构及其曲轴、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CN101936373B (zh) 无连杆往复与旋转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CN205841474U (zh) V型16缸发动机的曲轴结构
CN107160365A (zh) 一种三自由度解耦球面并联机构
CN101893075A (zh) 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相互转换的机构及其部件、设备
CN209523989U (zh) V型20缸柴油机曲轴
CN209539807U (zh) V型12缸柴油机曲轴
CN114352236A (zh) 一种带有横梁销轴防脱装置的抽油机
CN201679875U (zh) 大转矩联轴器
CN100344893C (zh) 径向转角联轴器
CN106285937B (zh) 一种往复-旋转运动转换机构以及内燃机、压缩机和水泵
CN209523990U (zh) V型16缸柴油机曲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Mi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expir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