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2292U - 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 - Google Patents
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32292U CN201832292U CN2010201457740U CN201020145774U CN201832292U CN 201832292 U CN201832292 U CN 201832292U CN 2010201457740 U CN2010201457740 U CN 2010201457740U CN 201020145774 U CN201020145774 U CN 201020145774U CN 201832292 U CN201832292 U CN 2018322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dish
- ellipse
- human body
-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它是由人体保护气囊层、保护囊、人体装入囊、护身囊充气阀、人体过入口、人体固定背带、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内保护气囊盘上层、内保护气囊盘下层、松紧带胳膊固定套环或抓手、内气囊充阀、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外悬浮气囊盘上层、外悬浮气囊盘下层、悬浮气盘充气阀和充气总阀门组成;并能够从高层楼房迅速撤离和安全逃生,其逃生速度和数量是高楼逃生滑道的几十倍,是楼梯口逃生的百倍,而且能做到整栋楼的每家每户能够同时逃生;使用时尤如乘坐电梯和缆车一般,十分稳定;该逃生器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和恐惧心理,具有速救自救的最大优点,被誉为“公众生还安全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从高层楼房迅速安全撤离的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尤其适合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能够从高层楼房中迅速逃离和自救的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其逃生速度和数量是高楼滑逃生道的几十倍,是楼梯口逃生的百倍,并能做到整栋楼的每家每户能够同时逃生,被誉为“公众生还安全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现有的高楼逃生滑道、跳伞逃生、跳楼逃生、楼梯口逃生、电梯逃生、吊绳逃生都是极端逃生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安全逃生的要求,也不具有任何安全保障性。当前为地震多发期,地球每年要发生破坏性地震150次,其中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发生7-7.9级地震17次,发生6-6.9级地震1322次;地球每年约发生地震2万余次,平均每天要发生50余次;所以抗震防震刻不容缓,无论是国家、政府、集团、部门、公司、家庭、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定的防震措施,否则都将要付出经济和生命的巨大代价,均存在下列缺点和不足之处:
1、高楼逃生滑道:是唯一能与高层楼房配套的逃生装置,但目前很少有高楼装配,由于该滑道滑行时具有恐惧心理,一般在五层以下的楼房还可以免强下滑,在六层以上的楼房人们很难有胆量下滑,有的人论死也不敢下滑,即使能够下滑逃生,也得按顺序一个间隔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下一个人滑行,否则造成后一个滑行过程时会踹伤前一个人滑行者,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延长,而不能做到迅速和同时逃离,所以高楼逃生滑道意义不大。
2、跳伞逃生:只能在50-80层高楼房使用,否则伞具无法打开,即使能够使用,也还需要有一定技巧,所以一般逃生人员是无法使用的,根本不利于地震逃生使用,同时也是难度最高的逃生工具。
3、跳楼逃生:是最危险的逃生方法,在二层以下楼房还可以尝试,三层以上楼房无法尝试跳楼逃生,所以跳楼逃生根本不是逃生的办法。
4、楼梯口逃生,如果是几层以下的楼房还可以进行,但要想从十几层以上高层楼房的楼梯口逃生还是很难的,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更无法做到快速逃离,所以高层楼梯口逃生也根本不可能安全逃生。
5、电梯逃生:一般在地震时,特别是在大地震时都会断电,所以电梯逃生根本就是不可能生还。
6、吊绳逃生:从八九层高的楼房逃生还可以使用,但只适合中青年人使用,老人和孩子根本不实用吊绳逃生,再说从十几层以上的高层楼房进行吊绳逃生也是十分危险的,也根本不是逃生的办法。以上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它能克服极端逃生方法的高楼逃生滑道,跳伞逃生、跳楼逃生、楼梯口逃生、电梯逃生、吊绳逃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其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它是由人体保护气囊内外层、保护气囊、人体装入囊、保护气囊充气阀、人体进入口、人体固定背带、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内保护气囊盘上层、内保护气囊盘下层、松紧带式胳膊固定套环或抓手、内气囊充阀、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外悬浮气囊盘上层、外悬浮气囊盘下层、悬浮气囊盘充气阀、充气管和充气总阀门组成;首先将地震安全自救生还器的人体保护气囊内外层形成保护气囊和人体装入囊,并在保护气囊上部装置有保护气囊充气阀;在人体装入囊的休体进入口装置有人体固定背带,以防止人体不稳定,确保人体在人体装入囊内的稳定性;在人体进入口处胶合装置有内随圆型保护气囊盘,其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由内保护气囊盘上层和内保护气囊盘下层组成;并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上面装置有两个松紧带式胳膊固定套环或抓手,可有效地使人体保护牢固状态和增加安全感;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上面再装置上内气囊充气阀,内气囊充气阀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顶端连接有充气总阀门,并能保证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能够独立充气;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的外圈再胶合装置有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其外椭圆型县浮气囊盘由外悬浮气囊盘上层和外悬浮气囊盘下层构成;在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上装置有悬浮气囊盘充气阀,悬浮气囊盘充气阀与充气管连接,充气管顶端连接有充气总阀门,并能确保外椭圆型悬浮气囊能够独立充气;为保障保护气囊、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和外椭圆型悬浮气囊能够同时充足气体,应将三个充气囊设计为独立性能的同等充气量的气囊,以保证能够做到在同一时间内充完气体,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其独立性能的气囊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生安全和安全稳降,即使损坏一个气囊,还有其中两个可以完全保护人生生命安全,同时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快下降的恐惧心理;当人乘坐时,尤如在乘坐电梯和乘坐缆车一般,并能做到缓慢下降和缓慢运动,十分稳定;在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上再装置有下降减缓气阀,当体型过轻的人乘坐时,只要拔起下降减缓气阀,即可缓慢下降到地面,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和恐惧心理。当人使用时,启动自动交直流两用快速充气机即能迅速充足90%的气体,人可立刻进入人体装入囊,即可从敞开式逃生门窗迅速撤离(飘离)高层楼房。该地震安全自救生还器采用高强度尼龙PVC材料或尼龙塑胶超强材料制成,再由于采用三个独立气囊,其安全系数极高。非常实用,极其完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从高层楼房迅速撤离和安全逃生,其逃生速度和数量是高楼逃生滑道的几十倍,是楼梯口逃生的百倍,并能做到整栋楼的每家管理经验户能够同时逃生;使用时尤如乘坐电梯和缆车一般,十分稳定;该逃生器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和恐惧心理,具有速救自救的最大优点,具有“公众生还安全器”之称,为极其完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例对本实用新型作用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保护气囊与人体装入囊构造示意图。
图中,1、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2、人体保护气囊内外层;3、保护气囊;4、人体装入囊;5、保护气囊充气阀;6、人体进入口;7、人体固定背带;8、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9、内保护气囊盘上层;10、内保护气囊盘下层;11、松紧带式胳膊固定套环或抓手;12、内气囊充气阀;13、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4、外悬浮气囊盘上层;15、外悬浮气囊盘下层;16、悬浮气囊盘充气阀;17、充气管;18、充气总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兹结合附图对一种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的结构作详细叙述;
参见图1、2,将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1)的人体保护气囊内外层(2)形成保护气囊(3)和人体装入囊(4),并在保护气囊(3)上部装置有保护气囊充气阀(5);在人体装入囊(4)的人体进入口(6)装置有人体固定背带(7),以防止人体不稳定,确保人体在人体装入囊(4)内的稳定性;在人体进入口(6)处胶合装置有内随圆型保护气囊盘(8),其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由内保护气囊盘上层(9)和内保护气囊盘下层(10)组成;并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上面装置有两个松紧带式胳膊固定套环或抓手(11),可有效地使人保护牢固状态和增加安全感;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上面再装置上内气囊充气阀(12),内气囊充气阀(12)与充气管(17)连接,充气管(17)顶端连接有充气总阀门(18),并能保证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能够独立充气;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的外圈再胶合装置有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其外椭圆型县浮气囊盘(13)由外悬浮气囊盘上层(14)和外悬浮气囊盘下层(15)构成;在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上装置有悬浮气囊盘充气阀(16),悬浮气囊盘充气阀(16)与充气管(17)连接,充气管(17)顶端连接有充气总阀门(18),并能确保外椭圆型悬浮气囊(13)能够独立充气;为保障保护气囊(3)、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和外椭圆型悬浮气囊(13)能够同时充足气体,应将三个充气囊设计为独立性能的同等充气量的气囊,以保证能够做到在同一时间内充完气体,大大提高了时间效率,其独立性能的气囊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生安全和安全稳降,即使损坏一个气囊,还有其中两个可以完全保护人生生命安全,同时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快下降的恐惧心理;当人乘坐时,尤如在乘坐电梯和乘坐缆车一般,并能做到缓慢下降和缓慢运动,十分稳定;在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上再装置有下降减气阀(19),当体型过轻的人乘坐时,要拔起下降减缓气阀(19),即可缓慢下降到地面,不会对人造成任何伤害和恐惧心理。当人使用时,启动自动交直流两用快速充气机即能迅速充足90%的气体,人可立刻进入人体装入囊(4),即可从敞开式逃生门窗迅速撤离(飘离)高层楼房。该地震安全自救器由高强度尼龙PVC材料或尼龙塑胶超强材料制成,由于采用三个独立气囊其安全系数极高。非常实用,极其完善。
Claims (1)
1.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其特征在于: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1)的人体保护气囊内外层(2)形成保护气囊(3)和人体装入囊(4),并在保护气囊(3)上部装置有保护气囊充气阀(5);在人体装入囊(4)的人体进入口(6)装置有人体固定背带(7);在人体进入口(6)处胶合装置有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其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由内保护气囊盘上层(9)和内保护气囊盘下层(10)组成;并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上面装置有两个松紧带式胳膊固定套环或抓手(11);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上面再装置上内气囊充气阀(12),内气囊充气阀(12)与充气管(17)连接,充气管(17)顶端连接有充气总阀门(18),并能保证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能够独立充气;在内椭圆型保护气囊盘(8)的外圈再胶合装置有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其外椭圆型县浮气囊盘(13)由外悬浮气囊盘上层(14)和外悬浮气囊盘下层(15)构成;在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上装置有悬浮气囊盘充气阀(16),悬浮气囊盘充气阀(16)与充气管(17)连接,充气管(17)顶端连接有充气总阀门(18),并能确保外椭圆型悬浮气囊(13)能够独立充气;在外椭圆型悬浮气囊盘(13)上再装置有下降减气阀(1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457740U CN201832292U (zh) | 2010-03-31 | 2010-03-31 | 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457740U CN201832292U (zh) | 2010-03-31 | 2010-03-31 | 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32292U true CN201832292U (zh) | 2011-05-18 |
Family
ID=44002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4577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2292U (zh) | 2010-03-31 | 2010-03-31 | 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3229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9429A (zh) * | 2016-06-30 | 2016-11-23 | 王海龙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39433A (zh) * | 2016-06-30 | 2016-11-23 | 王海龙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78302A (zh) * | 2016-06-30 | 2016-12-07 | 王海龙 | 高空救生装置 |
-
2010
- 2010-03-31 CN CN2010201457740U patent/CN20183229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9429A (zh) * | 2016-06-30 | 2016-11-23 | 王海龙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39433A (zh) * | 2016-06-30 | 2016-11-23 | 王海龙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78302A (zh) * | 2016-06-30 | 2016-12-07 | 王海龙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39433B (zh) * | 2016-06-30 | 2019-04-12 | 乐清市足资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39429B (zh) * | 2016-06-30 | 2019-04-12 | 乐清市足资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高空救生装置 |
CN106178302B (zh) * | 2016-06-30 | 2019-08-27 | 乐清市足资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高空救生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16247U (zh) | 高空逃生缓降装置 | |
CN203620134U (zh) | 一种多功能高空救援消防车 | |
CN209137794U (zh) | 一种高楼火灾救生装置 | |
CN103007446B (zh) |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 |
CN202376647U (zh) | 高空逃生装置 | |
CN201832293U (zh) | 地震速救自救空悬浮安全稳降逃生器 | |
CN201832292U (zh) | 地震应急安全自救生还器 | |
CN107335157A (zh) | 一种地震应急救生舱 | |
CN209548555U (zh) | 一种新型高层建筑安全防护逃生装置 | |
CN201543129U (zh) | 逃生绳索 | |
CN202289241U (zh) | 消防逃生救生设备 | |
CN203998530U (zh) | 一种高楼人员快速安全逃生系统 | |
CN206088700U (zh) | 电梯防护网 | |
CN102877781A (zh) | 紧急疏散梯 | |
CN102847243B (zh) | 高楼火灾救生机 | |
CN105107098B (zh) | 高楼救援器 | |
CN102561932A (zh) | 防坠落网绳梯 | |
CN206979851U (zh) | 高楼救人布道软滑梯 | |
CN202052219U (zh) | 高空手摇升降框 | |
RU109413U1 (ru) | Спасательное наду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201337770Y (zh) | 超高层建筑自救逃生装置 | |
CN104274919A (zh) | 收纳式滑梯及其组成的建筑物 | |
CN201482023U (zh) | 一种深井救生装置 | |
CN103463743A (zh) | 高空逃生装置 | |
KR100849712B1 (ko) | 인명구조용 안전매트차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