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874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8740U
CN201828740U CN2010205680263U CN201020568026U CN201828740U CN 201828740 U CN201828740 U CN 201828740U CN 2010205680263 U CN2010205680263 U CN 2010205680263U CN 201020568026 U CN201020568026 U CN 201020568026U CN 201828740 U CN201828740 U CN 201828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piece
display device
flexible fastening
bonnet
out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680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680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28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8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87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用螺丝将所述显示模组拧紧在金属铰链上时会因为连接过紧导致水波纹等不良现象的问题。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外壳和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外壳内设有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设有显示装置的产品中。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装置包括外壳和液晶(Liquid Crystal,LC)显示模组,所述外壳的后盖内设有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面板以及固定所述背光源和所述面板的外框。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模组11通过金属铰链12固定在所述LCD外壳的后盖内。所述显示模组11通过螺丝13与所述金属铰链12固定为一体。由于金属铰链12的强度比所述显示模组11中的外框(bezel)111的强度大,用螺丝13将所述显示模组11拧紧在金属铰链12上时会因为连接过紧导致水波纹等不良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解决了用螺丝将所述显示模组拧紧在金属铰链上时会因为连接过紧导致水波纹等不良现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外壳和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外壳的后盖内设有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节约成本,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的至少一对对角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到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内,所述弹性固定件背向所述显示模组的面为第一倒角面。
进一步的,在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至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时,为了减小所述弹性固定件对所述显示模组的磨损,所述弹性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内侧,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性固定件通过弹簧与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相连。
进一步的,为了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所述显示模组为无外框显示模组,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安装在背光源框架上的面板。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的成本,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还包括卡合部件,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件过盈配合的卡槽,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和所述卡合部件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所述卡合部件的安装,设有所述卡槽的对角上背向所述面板的面为第二倒角面。
进一步的,为了在检测到显示装置不良时,便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拆分,所述卡槽上与所述第二倒角面相连且垂直的面上设有沟槽。
此外,为了降低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的成本,还可以是,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安装在背光源框架上的面板,还包括移动滑片,所述移动滑片通过一个螺钉设置在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至少一对对角上,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固定所述移动滑片的滑片固定件,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和所述移动滑片之间。
又或者,所述背光源框架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背光源框架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所述弹性固定件对应于所述面板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弹性固定件的结构与上述的弹性固定件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所述弹性固定件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金属铰链,实现了显示模组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中的安装,避免了在使用金属铰链实现显示模组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中的安装时,用螺丝将所述显示模组拧紧在金属铰链上时会因为连接过紧导致水波纹等不良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与金属铰链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无外框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b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无外框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b2)为图7(b1)所示的无外框显示模组中背光源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无外框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标记:11-显示模组;111-外框;12-金属铰链;13-螺丝;21-液晶显示器外壳;211-后盖;212-弹性固定件;213-第一倒角面;214-弹簧;22-显示模组;71-面板;72-粘附胶带;73-背光源外框;74-卡槽;75-卡合部件;76-沟槽;77-移动滑片;771-螺钉;78-滑片固定件;79-第二倒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解决了用螺丝将所述显示模组拧紧在金属铰链上时会因为连接过紧导致水波纹等不良现象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液晶显示器外壳21和显示模组22,所述液晶显示外壳21的后盖内设有显示模组22,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21的后盖211的边框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212,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212将所述显示模组22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21的后盖211与所述弹性固定件212之间,所述弹性固定件212对应于所述显示模组22的非显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固定件可以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至少一对对角的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至少两边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所述弹性固定件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金属铰链,实现了显示模组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中的安装,避免了在使用金属铰链实现显示模组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中的安装时,用螺丝将所述显示模组拧紧在金属铰链上时会因为连接过紧导致水波纹等不良现象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21的后盖211的边框的至少一对对角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212,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当然,为了使得所述显示模组能够更为稳固的安装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21内,如图4所示,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21的后盖211的边框的四角均设有弹性固定件212。
进一步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为了便于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到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内,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固定件212背向所述显示模组的面为第一倒角面213。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至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中时,由于所述弹性固定件212有一面是第一倒角面213,且所述弹性固定件212为弹性较好的介质,便于组装人员对所述显示模组施力,当组装人员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至所述弹性固定件212和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之间时,所述弹性固定件212背向所述显示模组的面为第一倒角面213。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在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至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时,为了减小所述弹性固定件对所述显示模组的磨损,所述弹性固定件212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的边框内侧,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的边框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弹簧214,所述弹性固定件212通过弹簧214与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的边框相连。
在组装时,当组装人员将显示模组沿着所述弹性固定件212的倒角下压时,由于所述弹性固定件212被所述显示模组挤压,使得所述弹性固定件212挤压用来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的边框的弹簧214,使得所述弹性固定件212嵌入到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的边框内,在所述显示模组安装至所述弹性固定件212与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211之间的缝隙后,所述弹性固定件212由于失去外力的作用,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所述显示模组的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所述显示模组为无外框显示模组。
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上的面板,所述背光源与所述面板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一)如图7(a)所示,所述面板71的四周设有粘附胶带72,所述面板71通过所述粘附胶带72与所述背光源外框粘73为一体。该实现方式为现有技术广为使用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在技术上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但是,所述面板71通过所述粘附胶带72与所述背光源外框73粘为一体的工艺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二)如图7(b1)所示,所述背光源框架73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卡槽74,所述卡槽74与卡合部件75过盈配合,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73和所述卡合部件75之间。这样可以降低所述无外框显示模组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b2)所示,为了便于所述卡合部件75的安装,设有所述卡槽74的对角上背向所述面板的面为第二倒角面79。这样,在组装人员将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73上时,组装人员可以将所述卡合部件75沿着第二倒角面79插入所述卡槽74内。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卡合部件75与卡槽74之间的安装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此处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在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卡槽过盈配合时,为了在检测到显示装置不良时,便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拆分,如图7(b2)所示,所述卡槽74上与所述第二倒角面79相连且垂直的面上设有沟槽76。
具体的,在检测到显示装置不良时,组装人员可以对所述倒角面施加一个力,由于所述卡槽74上与所述倒角面相连且垂直的面上设有沟槽76,在所述倒角面受力时,由于所述沟槽76的存在于所述倒角面的下方,所述倒角面在受力的地方会稍微下弯,同时,由于所述卡合部件75与所述卡槽74是过盈配合的,使得所述卡合部件75从所述卡槽74中弹出,从而实现了面板71与背光源框架73之间的拆分。
通过卡槽和卡合部件过盈配合实现面板与背光源通过背光源框架整合为一体的方式适用于在所述面板放置在所述背光源框架上时,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边框高于所述面板的平面。
(三)所述面板放置在所述背光源框架上时,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边框高于所述面板的平面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面板与背光源通过背光源框架整合为无外框显示模组。
所述背光源框架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背光源框架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所述弹性固定件对应于所述面板的非显示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固定件的结构与上述的弹性固定件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四)如图7(c)所示,背光源框架73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移动滑片77,所述移动滑片77通过一个螺钉771设置在所述背光源框架73的至少一对对角上,所述背光源框架73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固定所述移动滑片的滑片固定件78,所述面板71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73和所述移动滑片77之间。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移动固定件78在工艺上的实现简便,所述移动固定件78为与所述背光源框架一体的凸起。
在背光源框架的边框与面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通过移动滑片和滑片固定件的配合实现面板与背光源整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在设有显示装置的产品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外壳和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外壳的后盖内设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显示模组固定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的至少一对对角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件背向所述显示模组的面为第一倒角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内侧,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性固定件通过弹簧与所述液晶显示器外壳的后盖的边框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无外框显示模组,无外框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源和安装在背光源框架上的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合部件,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与所述卡合部件过盈配合的卡槽,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和所述卡合部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卡槽的对角上背向所述面板的面为第二倒角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上与所述第二倒角面相连且垂直的面上设有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滑片,所述移动滑片通过一个螺钉设置在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至少一对对角上,所述背光源框架的至少一对对角上设有固定所述移动滑片的滑片固定件,所述面板安装在所述背光源框架和所述移动滑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框架内侧设有弹性固定件,通过所述弹性固定件将所述面板固定在所述背光源框架与所述弹性固定件之间。
CN2010205680263U 2010-10-13 2010-10-13 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8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80263U CN201828740U (zh) 2010-10-13 2010-10-13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680263U CN201828740U (zh) 2010-10-13 2010-10-1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8740U true CN201828740U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6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6802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28740U (zh) 2010-10-13 2010-10-1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2874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9743A (zh) * 2016-08-16 2016-12-07 杨林 一种基于静电防护的显示装置
WO2017004977A1 (zh) * 2015-07-03 2017-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
CN107580439A (zh) * 2017-09-06 2018-0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复合边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4977A1 (zh) * 2015-07-03 2017-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
CN106189743A (zh) * 2016-08-16 2016-12-07 杨林 一种基于静电防护的显示装置
CN106189743B (zh) * 2016-08-16 2018-07-20 佛山市顺德区龙高液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静电防护的显示装置
CN107580439A (zh) * 2017-09-06 2018-0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复合边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3543B (zh) 无边框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59594Y (zh) 液晶显示模块
TW200743848A (en) Displaying system having a sealing structure
US91888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914909A (zh) 一种防漏光的侧入式背光的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1828740U (zh) 显示装置
CN201817997U (zh) 矿棉板墙体安装系统
CN202394014U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201858501U (zh) 液晶显示屏背板
CN204855988U (zh) 液晶显示屏的连接结构
CN202494841U (zh) 一种轻薄型液晶屏固定装置
CN201886703U (zh) 面板显示结构及具有该显示结构的空调器
CN203241656U (zh) 液晶显示器
CN201489131U (zh) 偏光板粘合结构及其立体显示装置
CN201349290Y (zh) 液晶电视组装结构
CN202419525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中的铝挤固定结构
CN103149735A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6547133B (zh) 双面显示模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CN202266146U (zh) 一种设有显控板安装结构的门体及柜体
CN203241666U (zh) 液晶显示器
CN220493270U (zh) 一种船用通讯驾控系统状态显示报警板
CN202602736U (zh) 一种手机的触摸屏固定结构
CN202815370U (zh) 液晶显示屏的防尘结构
CN201811094U (zh) 一种高效的背光模组结构
CN201009713Y (zh) 汽车车门密封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708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8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