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5218U - 船舶舱室结构 - Google Patents

船舶舱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5218U
CN201825218U CN2010202719702U CN201020271970U CN201825218U CN 201825218 U CN201825218 U CN 201825218U CN 2010202719702 U CN2010202719702 U CN 2010202719702U CN 201020271970 U CN201020271970 U CN 201020271970U CN 201825218 U CN201825218 U CN 201825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sub
ship
cofferdam
h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719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志亮
陈烈军
杨晓献
马军华
瞿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 MARINE TECHNOLOGY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 MARINE TECHNOLOGY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 MARINE TECHNOLOGY Pte Ltd filed Critical CS MARINE TECHNOLOGY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719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25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5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52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舱室结构,包括多个沿船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子舱室,所述多个子舱室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舱室和第二子舱室,其中,在所述第一子舱室和第二子舱室交界处的船舷侧设置第一隔离舱,且所述第一隔离舱局部覆盖所述第一子舱室和/或第二子舱室的船舷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舱室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舱室空间,以满足国际航行(或按国际航行来要求的)客船的破损抗沉稳性要求。

Description

船舶舱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船舶抗沉技术,尤其涉及船舶舱室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在营运中经常会因为碰撞、搁浅、触礁导致船体破损。使船舶在破损后仍能保持一定浮性和稳性而不至于沉没和倾覆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干舷、增加船的储备浮力、设置水密舱将船体分割成若干个水密舱室,这样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舷侧局部破损导致相邻两舱同时破损,即一旦某个/某些舱室因破损进水,也不至于扩展到其他舱室,这样船舶下沉不超过规定的极限位置,并维持一定稳性。目前常用的舱室布置结构为:沿着船体长度方向增加横向水密舱壁以将其分成若干个水密舱室以减小舱室长度。例如,参见CN1108949C,其公开了沿着船体长度方向设置横向水密舱壁28、30、28’。采用这种舱室布置结构,水密舱壁越多,子舱室的长度越短,则船舱破损进水量越小,抗沉性越容易得到保证,但是同时也带来使用和制造的不便,例如多个水密舱壁减小了舱室空间,不利于舱室空间利用,此外,这种方式也额外增加了船舶制造成本,例如各子舱室在水密舱壁处需要设置水密门。
已有研究表明,船舷侧的破损通常发生在船体宽度方向一定范围内,因此另一种舱室布置结构为:在船舷侧沿着船体宽度方向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横向隔离舱,该宽度至少大于假定的船体破损穿透宽度。已有的规范,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OLAS90、A265规定的横向最大破损范围为B/5。例如,参见CN1406812A,其公开了在船舷侧15、16沿着船体宽度方向设置横向隔离舱4a~4e。这种方式也能避免相邻舱室同时破损,提高破舱稳性,同时,由于隔离舱在船体宽度方向仅占据一定宽度,占用空间较小,船舷侧隔离舱进水,一般不影响船对称线(C.L)附近的子舱室主体,这样舱室空间利用相对较为充分。然而在不对称进水的情况下,当一侧的多个相邻横向隔离舱同时破损,可能导致船舶横倾角过大,降低船舶稳性。
此外,根据原有的客船确定性的SOLAS 90标准及客船概率破损稳性标准A265,要求一舱进水时横倾角不超过7°,相邻两舱或者多舱同时进水时横倾角不超过12°。随着船舶运输的发展,船舶也有大型化的趋势(比如大型滚装船、大型客船、大型集装箱船、超级油轮、大型散货船),因此在上世纪初欧盟与IMO发起对现有的客货船破损稳性规则进行重新审议,采用概率法统一协调IMO各种强制性破损稳性规则(主要是客船与干货船破损稳性规则),以适应新的形势。IMO经过两年的讨论,通过了新的SOLAS II-1章修正案,其于2009年1月1日生效,称为″SOLAS 2009″。SOLAS 2009对现有SOLAS II-1章的内容和结构作了重大修改,将确定性的客船SOLAS 90标准与干货船基于概率方法的SOLAS 92标准协调为统一的概率破损稳性要求,提高了设计灵活性,但要求大幅提高。例如根据SOLAS 2009,相邻两舱同时浸水时若横倾角超过12°则不能满足舷侧破损要求。由此,现有的舱室布置将不能满足SOLAS2009对船舶破损稳性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分舱布置以有效地弥补上述两种舱室布置的不足,同时使船舶的稳性满足SOLAS2009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船舶舱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包括多个沿船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子舱室,所述多个子舱室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舱室和第二子舱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舱室和第二子舱室交界处的船舷侧设置第一隔离舱,且所述第一隔离舱局部覆盖所述第一子舱室和/或第二子舱室的船舷侧。
所述第一隔离舱设置于第二子舱室的船舷侧,所述第一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小于第二子舱室的长度。
所述第一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大于0.03Ls,所述第一隔离舱的沿船体的宽度大于0.1B。
所述多个子舱室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子舱室相邻设置的第三子舱室,在所述第一子舱室和第三子舱室交界处的船舷侧设置第二隔离舱,且所述第二隔离舱局部覆盖所述第一子舱室和/或第三子舱室的船舷侧。
所述第二隔离舱设置于第一子舱室的船舷侧,所述第二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子舱室的长度。
所述第二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大于0.03Ls,所述第二隔离舱的沿船体的宽度大于0.1B。
所述第二子舱室为污水处理舱,所述第一隔离舱为黑水舱或灰水舱。
所述第一子舱室为机舱,所述第二隔离舱为空舱或油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前述船舶舱室结构的船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舱室结构适用于大型船舶,且满足SOLAS2009对船舶破损稳性的要求。其中,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相邻舱室同时破损,通过在船舷侧仅局部设置隔离舱,不仅可有效地利用船舶舱室空间,而且在不对称进水的情况下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两个或多个船舷侧隔离舱同时破损导致的横倾角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多个舱室的船舶示意图;
图2A-2C为现有船舶舱室结构的示意图;
图3A-3B为另一现有船舶舱室结构的示意图;
图4A-4C及图5-7为本实用新型的舱室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应理解,附图仅设计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应进一步理解,附图不需按比例绘制,除非另外指出,否则它们仅意图概念性地说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结构或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仅作为示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参见图1,船舶包括船体1,船体可分为主体部分2和上层建筑部分3。主体部分一般指上甲板4以下的部分,它是由船壳(船底5及船侧6)和上甲板4围成的具有特定形状的空心体,是保证船舶具有所需浮力、航海性能和船体强度的关键部分。船体可设置各种舱室7,例如用于布置动力装置、装载货物、储存燃油和淡水。
为保障船体的强度、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和布置各种舱室,通常设置若干强固的水密舱壁和内底,在主体内形成一定数量的水密舱,并根据需要加设中间甲板或平台8,将主体水平分隔成若干层。
上层建筑3位于上甲板4以上,其内部主要用于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如工作舱室、生活舱室、贮藏舱室、仪器设备舱室等。上层建筑的大小、层楼和型式因船舶用途和尺度而异。
船舶通常还包括船舶舾装、推进装置、锚设备与系泊设备、舵设备与操舵装置、救生设备、消防设备、船内外通信设备、照明设备、信号设备、导航设备、起货设备、冷藏设备、海水和生活用淡水系统、压载水系统、液体舱的测深系统、透气系统、舱底水疏干系统、船舶电气设备(未示出),其他特殊设备可依船舶的特殊需要而定。
图2A-2C示意性示出常用的船舶舱室结构,其中图2A为船舶局部舱室布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C.L为船体的对称线),图2B为其沿与船体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以下称为纵剖面示意图),图2C为其沿与船体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以下称为横剖面示意图)。在船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水密舱壁9形成若干个子舱室7,在各个水密舱壁上设置水密门10。可设置控制装置控制(未示出)控制水密门的开启和关闭。各子舱室沿船体长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应满足破损抗沉稳性要求。其中子舱室的宽度跨越整个船体宽度B,即从一侧船舷11a延伸至另一侧船舷11b(参见图2A、2C),子舱室的高度从干舷甲板4的下表面延伸至船底5的上表面(参见附图2B、2C)。
图3A、3B示意性示出另一现有的船舶舱室结构,其中图3A为船舶局部舱室布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B为其横剖面示意图。与图2A所述的布置结构类似,沿船体长度方向分舱设置若干个子舱室7。在每个子舱室7的船舷侧11a、11b沿着船体宽度方向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横向隔离舱12,以基本覆盖船体船舷侧11a、11b的表面。横向隔离舱的最小宽度大于根据SOLAS90、A265规定的横向最大破损范围(船体宽度B的五分之一,B/5)。
图4A-4C示意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船舶舱室结构,其中图4A为船舶局部舱室布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B为其纵剖面示意图,图4C为其横剖面示意图.与图2A所述的布置结构类似,沿船体长度方向分舱设置若干个子舱室7,例如各功能舱室。在各个子舱室7交界处附近的船舷两侧11a、11b局部设置隔离舱12以避免相邻子舱室同时破损。隔离舱12的长度小于各子舱室7的长度(参见图4A、4B),但应大于假定的最大破损长度(0.03船体长度Ls),隔离舱的宽度应大于假定的破损穿透宽度(0.1B)(参见图4A、4C)。
在一个火车客渡船实施例中,参见图5,可设置子舱室为尾纵倾调节水舱13、机舱14、污水处理舱15、抗衡倾水舱16。
参见图5,其示出船舶局部舱室布置的俯视示意图。在机舱14和污水处理舱15交界处附近的船舷两侧11a、11b局部设置隔离舱12a,这样可避免机舱14和污水处理舱15同时破损,隔离舱12a应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以满足破舱抗沉稳性要求。例如,对于运载400人或以上的乘客的客船,隔离舱的长度应大于假定的最大破损长度(0.03Ls)且不小于3m,隔离舱的宽度应大于假定的破损穿透宽度(0.1B)且不小于0.75m。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舱位于污水处理舱15靠近机舱14的船舷侧11,船体的长度Ls为187m,宽度B为23m,设置隔离舱12a的长度为6m,大于假定破损长度(0.03L s,5.6m)但小于污水处理舱15的长度,并设置隔离舱12a的宽度为2.85m,大于假定破损宽度(0.1B,2.3m)。这样设置的隔离舱仅覆盖污水处理舱15船舷侧局部,即污水处理舱的区域A的船舷侧未设置隔离舱,这样可增加污水处理舱15的可用空间,而且当和抗衡倾水舱16同时破损的情况下还可避免横倾角过大。而若隔离舱12的长度等于污水处理舱的长度,即船舷侧11的隔离舱不是局部设置,那么当相邻的隔离舱12和抗衡倾水舱16同时破损,横倾角将超过12°,不满足SOLAS 2009的抗沉和稳性要求。
图6示出船舶局部舱室布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隔离舱12a位于船舷侧11a、11b并横跨局部覆盖污水处理舱15和机舱14,即、隔离舱一部分位于污水处理舱15的船舷侧,一部分位于机舱14的船舷侧,污水处理舱15和机舱14各自均有部分紧邻船壳。类似于图5的配置,设置隔离舱12a的长度为6m,大于假定破损长度(0.03Ls,5.6m),并设置隔离舱12a的宽度为2.85m,大于假定破损宽度(0.1B,2.3m)。这样设置的隔离舱也仅覆盖污水处理舱15船舷侧局部,即污水处理舱15的区域A的船舷侧11也未设置隔离舱,这样可增加污水处理舱15的可用空间,而且当和抗衡倾水舱16同时破损的情况下还可避免横倾角过大。图示的隔离舱12a的中心线可位于机舱14和污水处理舱15交界处,但应理解,这种配置不是必须的,隔离舱12a的中心线可偏向机舱14侧或污水处理舱15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舱15的船舷侧的隔离舱12a还可用作黑水舱或灰水舱,但应理解,可额外设置黑水舱或灰水舱。
又参见图5,可在调节水舱13所在的舱室和机舱14交界处附近的船舷两侧局部设置隔离舱12b,以避免尾纵倾调节水舱13和机舱14同时破损。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舱12b可为空舱,如前所述,空舱12b也应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以满足破舱抗沉稳性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舱12b位于机舱14靠近尾纵倾调节水舱13的船舷侧,设置空舱12b的长度为6m,大于假定破损长度(0.03Ls,5.6m),并设置空舱12b的宽度为2.85m,大于假定破损宽度(0.1B,2.3m)。这样设置的空舱12b能避免尾纵倾调节水舱13所在舱室和机舱14同时破损。该空舱12b仅覆盖机舱14船舷侧局部,这样可增加机舱14的可用空间,而且在和污水处理舱15的隔离舱12a同时破损的情况下还可避免横倾角过大。
图7示出另一个实施例,空舱12b位于船舷侧11a、11b并横跨局部覆盖尾纵倾调节水舱13所在的舱室和机舱14,即、空舱12b一部分位于尾纵倾调节水舱13所在舱室的船舷侧,一部分位于机舱14的船舷侧,尾纵倾调节水舱13所在舱室和机舱14各自均有部分紧邻船壳。类似于图5的配置,设置空舱12b的宽度为2.85m,大于假定破损宽度(0.1B,2.3m)。这样设置的空舱12能避免尾纵倾调节水舱13所在舱室和机舱14同时破损。该空舱12b仅覆盖机舱14船舷侧局部,这样可增加机舱14的可用空间,而且在和污水处理舱15的隔离舱12a同时破损的情况下还可避免横倾角过大。图示的空舱12b的中心线位于机舱14和尾纵倾调节水舱13所在舱室的交界处,但应理解,这种配置不是必须的,空舱12b可偏向机舱14侧或尾纵倾调节水舱13侧。
上述以污水处理舱的隔离舱和机舱的空舱为示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船舶船舷侧局部布置隔离舱结构,但应理解可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子舱室交界处附近舷侧局部设置隔离舱。上述隔离舱可由水密舱壁形成。
隔离舱或空舱一般位于限界线(干舷甲板)以下,其高度可为从限界线延伸至船底的高度。
船舶舱室还可以包括燃油沉淀柜、燃油舱,例如在船体中心线附近设置燃油沉淀柜,在船体中心线两侧设置左、右燃油舱。
应注意,本文中包括的示例布置结构可用于各种船舶系统。还应理解,在本文中公开的结构和布置本质上是示例性的,且这些具体实施例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因为大量的变体是可能的。本公开的主题包括在本文中公开的各种结构和布置,及其他特征、功能,和/或属性的所有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组合及子组合。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特别指出视为新颖和非显而易见的特定组合及子组合。这些权利要求可能引用“一个”元素或“第一”元素或其等价。这样的权利要求应被理解为包括对一个或一个以上这样的元素的结合,而不是要求或排除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元素。所公开的特征、功能、元素和/或属性的其他组合及子组合可以通过修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或通过在本申请或相关申请中提出新的权利要求来请求保护。这样的权利要求,无论是在范围上比原始权利要求更宽、更窄、等价或不同,都应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主题之内。

Claims (9)

1.一种船舶舱室结构,包括多个沿船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子舱室,所述多个子舱室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子舱室和第二子舱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舱室和第二子舱室交界处的船舷侧设置第一隔离舱,且所述第一隔离舱局部覆盖所述第一子舱室和/或第二子舱室的船舷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舱设置于第二子舱室的船舷侧,所述第一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小于第二子舱室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大于0.03船体长度Ls,所述第一隔离舱的沿船体的宽度大于0.1船体宽度B。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舱室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子舱室相邻设置的第三子舱室,在所述第一子舱室和第三子舱室交界处附近的船舷侧设置第二隔离舱,且所述第二隔离舱沿船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子舱室和/或第三子舱室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舱设置于第一子舱室的船舷侧,所述第二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小于第一子舱室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舱的沿船体的长度大于0.03船体长度Ls,所述第二隔离舱的沿船体的宽度大于0.1船体宽度B。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舱室为污水处理舱,所述第一隔离舱为黑水舱或灰水舱。
8.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舱室为机舱,所述第二隔离舱为空舱或油舱。
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船舶舱室结构的船舶。 
CN2010202719702U 2010-07-27 2010-07-27 船舶舱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5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19702U CN201825218U (zh) 2010-07-27 2010-07-27 船舶舱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719702U CN201825218U (zh) 2010-07-27 2010-07-27 船舶舱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5218U true CN201825218U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63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719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5218U (zh) 2010-07-27 2010-07-27 船舶舱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25218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249A (zh) * 2015-10-23 2016-01-20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船舶新型上层建筑舱室结构
CN106628019A (zh) * 2016-12-02 2017-05-10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耙吸船挖掘含剧毒硫化氢气体土质的船舶防护装置
CN107140114A (zh) * 2017-05-27 2017-09-0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破舱稳性计算时贯通舱室的处理方法
CN108883815A (zh) * 2016-03-18 2018-11-23 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空隙空间的船舶货舱
CN109803882A (zh) * 2016-10-06 2019-05-24 Bassoe科技公司 具有水密壁的船舶
CN111284631A (zh) * 2020-02-28 2020-06-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艏部结构及船舶
CN111409776A (zh) * 2020-04-10 2020-07-14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化气船菱形隔离空舱结构
CN111731433A (zh) * 2020-07-03 2020-10-0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c型液罐液化气船的连通舱
CN111776144A (zh) * 2020-07-21 2020-10-1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化气船的液灌布置方法及液化气船
CN112061306A (zh) * 2020-09-23 2020-12-11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化气船的液货舱布置方法及液化气船
CN112829899A (zh) * 2021-01-27 2021-05-25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黄骅港分公司 船舶压载水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697031A (zh) * 2021-09-10 2021-11-26 肖昌美 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249A (zh) * 2015-10-23 2016-01-20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一种船舶新型上层建筑舱室结构
CN108883815A (zh) * 2016-03-18 2018-11-23 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空隙空间的船舶货舱
CN108883815B (zh) * 2016-03-18 2020-11-10 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空隙空间的船舶货舱
CN109803882B (zh) * 2016-10-06 2021-08-06 Bassoe科技公司 具有水密壁的船舶
CN109803882A (zh) * 2016-10-06 2019-05-24 Bassoe科技公司 具有水密壁的船舶
CN106628019A (zh) * 2016-12-02 2017-05-10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耙吸船挖掘含剧毒硫化氢气体土质的船舶防护装置
CN107140114A (zh) * 2017-05-27 2017-09-08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破舱稳性计算时贯通舱室的处理方法
CN111284631A (zh) * 2020-02-28 2020-06-16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艏部结构及船舶
CN111409776A (zh) * 2020-04-10 2020-07-14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化气船菱形隔离空舱结构
CN111731433A (zh) * 2020-07-03 2020-10-02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c型液罐液化气船的连通舱
CN111731433B (zh) * 2020-07-03 2021-08-24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c型液罐液化气船的连通舱
CN111776144A (zh) * 2020-07-21 2020-10-16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化气船的液灌布置方法及液化气船
CN112061306A (zh) * 2020-09-23 2020-12-11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化气船的液货舱布置方法及液化气船
CN112829899A (zh) * 2021-01-27 2021-05-25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河北有限公司黄骅港分公司 船舶压载水量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697031A (zh) * 2021-09-10 2021-11-26 肖昌美 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
CN113697031B (zh) * 2021-09-10 2022-07-01 肖昌美 一种多用途浅吃水直通甲板船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25218U (zh) 船舶舱室结构
KR102169903B1 (ko) 선형 구조물
CN101973373B (zh) 压载舱透气系统
US6588352B2 (en) WAY as acronym for wave avoidance yacht
CN210391494U (zh) 一种半潜运输船船型
US3437067A (en) Convertible vessel
CN101027213B (zh) 船舶
EP2643208B1 (en) A floating cargo carrying marine vessel and a method of loading and offloading such
CN205770093U (zh) 一种无压载水商船
KR20190087403A (ko) 액화가스 운반선
CN201951688U (zh) 压载舱透气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半潜船
JP6304554B2 (ja) 船舶
CN205150152U (zh) 一种适用广东沿海的节能环保型10t旋转吊航标工作船
US20130287502A1 (en) Ballast System For Floating Offshore Platforms
CN109803882B (zh) 具有水密壁的船舶
JP4401346B2 (ja) 船舶機関室のダブルハル構造
KR102393443B1 (ko) 해상 부체 구조물
US20230174195A1 (en) Pleasure craft having an improved deck construction
Babicz Ship stability in practice
CN211167282U (zh) 一种面向海工作业船的非对称舷台结构
CN219927937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推拖船
CN114435536B (zh) 一种船舱布置方法及船舶
Szymoński Stability Control on Ro-Ro Passenger Ships as the Main Factor of Ship’s Safety
JP6701487B2 (ja) 揚陸船、揚陸船の建造方法
WO2022055344A1 (en) A vessel with a variable hull siz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