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20675U -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5U
CN201820675U CN2010201397294U CN201020139729U CN201820675U CN 201820675 U CN201820675 U CN 201820675U CN 2010201397294 U CN2010201397294 U CN 2010201397294U CN 201020139729 U CN201020139729 U CN 201020139729U CN 201820675 U CN201820675 U CN 201820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evice
support plate
keycap
pivoted
lift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397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柏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tech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397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20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20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206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键升降开关装置,包括位于支承板上方的键帽、伸缩组件、对应于所述键帽的升、降动作闭、开该键信号的开关机构,互不接触对向设置且形成有空腔的一对框架,两框架各自的对应底边分别可滑动设置于支承板两侧的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中,而各自的对应顶部则与键帽底部的对称轴线两侧的第一和第二枢设套件相枢设;用于导致该对框架同步升降的同步滑件,经过该对框架的空腔设置,其底边被枢设在支承板上的第三滑槽套件中,其顶边被枢设在键帽底部的第三枢设套件中;同步滑件的底边和顶边与两框架的臂件相平行布置。本实用新型简化了键升降开关装置的结构,改进了组装夹具及组装工艺,使得键盘的生产效率及成品合格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Description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作为电子仪器的输入装置的键盘及其所采用的超薄型按键的键升降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在2009年12月9日公开的CN101599379号专利公告中,提出一种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组装夹具和组装工艺,摒弃垄断技术市场数十年的依赖于啮合式或剪刀式“连杆部件”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结构,转而采用互不接触对向设置且形成有空腔的一对框架结合用于压制该对框架同步升降的同步滑件实现对键帽的升降动作的导引,此一技术改进使得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相应的组装工艺具有更简化的结构,可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精度实现超大规模的自动化键盘生产。该案的结构图被本申请直接引用,请参阅图1以进一步了解其具体结构。
本申请人在实施上述CN101599379号专利公告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该技术方案尚存在优化的空间,现结合图1具体说明:
首先,其伸缩组件中,同步滑件21底边212上的活动孔2121,2122在与支承板4上的勾企431,432相结合时,是采用刚性按压卡入的方式实现的。同理,两个框架23,25的底边各对枢轴2311,2312,2511,2512在与相应滑槽套件(设有勾企4110,4120,4210,4220)相结合时,也是采用刚性按压卡入勾企的方式实现的。这种刚性卡合的方式,由于勾企具有薄弱的竖立部和尖锐的折弯部,故其在受力过大或不均的情况下,容易断裂、折断或者钝化;
其次,同步滑件21采用活动孔2121,2122与勾企431,432进行结合并设计成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灵活的滑动范围以使同步滑件21的上下转动成为可能,但活动孔2121,2122与勾企431,432均存在棱角设计,导致同步滑件21的转动不甚平滑,不能很好地配合弹性件31的升降动作;
再者,同步滑件21的另一边即其顶边211由于需要与键帽1实现连接,两个凸块2112,2114需要被限制在由框架23,25上的卡件230,250与键帽1底面共同定义的特定区域,键帽1与该对框架23,25之间存在交叠区域,故在其生产组装工艺中,框架23,25与同步滑件需在不同的模具中形成,而后以两个工序先后实现框架、同步滑件与支承板的安装。交叠区域的存在带来组装工艺上的繁冗,显然不符合高效率生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基于如下目的而提出:
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升降开关装置,以优化键盘按键的内部结构以便提高按键时的升降平滑程度、以便在提高组装时的成品合格率以及从整体上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压性能较优的键盘,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键升降开关装置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键升降开关装置,包括位于支承板上方的键帽、在键帽受按压或受回释力进行升或降时,维持键帽相对于支承板的平衡的伸缩组件、对应于所述键帽的升、降动作闭、开该键信号的开关机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互不接触对向设置且形成有空腔的一对框架,两框架各自的对应底边分别可滑动设置于支承板两侧预设的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中,而各自的对应顶部则与键帽底部的对称轴线两侧预设的第一和第二枢设套件相枢设;
至少一个用于导致该对框架同步升降的同步滑件,经过该对框架的空腔设置,其底边被枢设在支承板上预设的第三滑槽套件中,其顶边被枢设在键帽底部预设的第三枢设套件中;
同步滑件的底侧边和顶侧边与两框架的臂件相平行布置。
所述两框架共同形成的空腔足以完全容纳所述同步滑件。
所述每个滑槽套件包括两个槽形成件,两个槽形成件在物理上相距且对称设置,均竖立于支承板表面,每个槽形成件包括与支承板相垂直的主体部、自主体部靠近支承板中心的一侧向上并向外折出的勾企部,以及自主体部远离支承板中心的一侧向上延伸的限位部,该勾企部、限位部及主体部共同形成带缺口的滑槽。
所述键帽底面的每个枢设套件均包括两个孔形成件,两个孔形成件在物理上相距且对称设置,每个孔形成件包括与键帽底面相垂直的两个带相向凹部的立柱,两个立柱间的凹部形成一枢设孔。
所述两个框架呈对称结构,该对框架任意之一呈U型,具有一横梁及自该横梁折出的两臂件,横梁两端各设一枢轴枢设于所述支承板的相应滑槽套件的一对滑槽中;两臂件的末端,各向外侧伸出一枢轴以与所述键帽底面的相应枢设套件的一对枢设孔相枢设。
所述键帽底面上,对应所述两框架之间的间隔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
所述同步滑件呈具有通孔的板状。所述同步滑件的底边设有用于装设在第三滑槽套件所形成的一对滑槽中的两个枢轴,顶边设有用于装设在键帽底面第三枢设套件所形成的一对枢设孔中的两个枢轴。
所述同步滑件底边的两个枢轴上,在该同步滑件与支承板相平行时的对应相应滑槽套件的限位部处,具有缺口部。所述任意框架横梁两端的枢轴上,在该框架与支承板相平行时的对应相应滑槽套件的限位部处,具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占据该相应枢轴的1/4圆柱体积。
所述第三滑槽套件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共同定义的矩形面积内。所述同步滑件的底边和所述两个框架各自横梁上均设有截面呈梯形的纵长卡件。所述支承板上的各滑槽套件通过冲切工艺在支承板上一体成型。
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开关膜片,其贴设在支承板上,并设有供所述伸缩组件活动的通孔;弹性件,其穿过所述同步滑件,一端与所述键帽底面相抵触,另一端以其内部的触点与开关膜片的开关触点相对应接触设置,以在键帽受压时压迫弹性件的触点抵触开关膜片的开关触点开通该键的信号,而在弹性件回释时则离开该开关触点关闭该键的信号。
一种键盘,其至少一个按键采用前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通过改进滑槽套件的结构,由勾企部和限位部共同形成一带缺口的滑槽,使得枢设其上的框架和同步滑件的枢轴的滑动和转动均能获得更平滑的运动效果,尤其是其中的同步滑件,其底边采用枢轴枢设于滑槽进行转动和滑动的形式,克服了棱角摩擦所带来的阻力,由此使得按键的升降动作都较为平顺流畅,键盘手感好;
其次,由于所有与滑槽套件相枢设的枢轴,包括两个框架和一个同步滑件上的各对枢轴,均设有缺口部,在安装时,可以先将该缺口部搁置于槽形成件的限位部顶部再稍微施力即可使枢轴置入滑槽中,而在枢轴转动的过程中,由于靠近滑槽缺口的枢轴部位不具有缺口部,故其不易从滑槽中脱离出,因此,这种安装结构具有更稳固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是采用相对柔性的方式将枢轴卡入滑槽套件的滑槽中,不易出现勾企或限位块损坏的情况,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成品合格率;
再者,同步滑件的顶边直接枢设在键帽底面,同步滑件整体又能被两个框架所限定的矩形面积所容纳,故同步滑件与两个框架在组装时不存在任何交叠区域,便于采用同一模具同时注塑成型,并同时顶出安装在支承板上,由此可节约生产和组装工序,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此外,一些配合性设计如所述截面呈梯形的纵长卡件、键帽底部的限位柱等,作为组装工艺的辅助部件,便于框架、同步滑件在组装过程中进行定位和操作,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总体而言,在键盘的生产过程中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组装环节,本实用新型的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便于按键盘布局,以更为简易的方式如将伸缩组件的两个框架以水平紧贴的方式而非剪刀式框架的X型方式在动模上排布好伸缩组件的各个构件,然后依序与支承板相组装即可,极力排除人力劳动因素,无疑为超薄型键盘的生产工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概况而言,本实用新型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相应的组装工艺,具有更简化的结构,可用更短的时间、更高的精度实现超大规模的自动化键盘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CN101599379号专利公告所揭示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组件与支承板相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组件与键帽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组装后的正面视角的纵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组装后的侧面视角的纵剖视图,图6的视角相对图5而言,为图5的右侧面视角;
图7a-7d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组件的框架与支承板的滑槽套件相组装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7a为枢轴未插入滑槽前的状态,图7b为枢轴与限位部相抵触时的状态,图7c为枢轴经过滑槽缺口时的状态,图7d为枢轴已插入滑槽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键升降开关装置,由键帽1、伸缩组件2、开关机构3以及支承板4构成。如下将揭示本实用新型键升降开关装置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伸缩组件2及与伸缩组件2的改进相关的键帽1底面和支承板4表面上的部分构件。
请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组件2的具体构造:
结合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组件2包括一对具有对称结构的U型框架23,25和一个板状的同步滑件21。
所述的U型框架23,25,包括图1左侧的第一框架23和右侧的第二框架25,两框架23,25相互对称,便于模具制作。
所述的第一框架23,具有一用于可枢设在支承板4上并可在一定量程内滑动的横梁231(参阅图3)和两个分别自该横梁231两端直角同向折出的臂件232,233,在横梁231的两端部位处,均设有伸出的枢轴2311,2312(另一枢轴图2未示出,参阅图3更详尽),由此,便为以该对枢轴2311,2312构成的连线使第一框架23实现枢转及滑动提供可能。在两臂件232,233的伸出方向的末端也分别设有向外侧伸出的枢轴2320,2330,由此,也为以该对枢轴2320,2330构成的连线使第一框架23实现枢转提供可能。
所述的第二框架25,同理具有一用于可枢设在支承板4上并可在一定量程内滑动的横梁251和两个分别自该横梁251两端折出的臂件252,253,在横梁251的两端部位处,均设有伸出的枢轴2511,2512,由此,便为以该对枢轴2511,2512构成的连线使第二框架25实现枢转及滑动提供可能。在两臂件252,253的伸出方向的末端也分别设有向外侧伸出的枢轴2520,2530,由此,也为以该对枢轴2520,2530构成的连线使第二框架25实现枢转提供可能。
第一框架23与第二框架25之间须保持间隙以保证彼此间互不接触,对于互不接触的界定,既可以是狭义地指第一框架23与第二框架25在物理上的不相抵触,也可以是广义地指即使两者在物理上直接相接触,这种接触也不会使框架23,25之一所受到的力影响另一个框架25,23的活动。本实施例采用前者。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应知晓此一等同替换原则。
由于第一框架23与第二框架25均采用U型设计,且相对称设置,故而两者如图2所示相对称设置可形成一个空腔20,该空腔20为其它构件提供了容置空间(参阅图3),特别是空腔20的大小须足以完全容纳所述同步滑件21。
请进一步结合图2、3、4,所述的同步滑件21,大致呈板状,其中部设有通孔210,该通孔210占据同步滑件21平面的较大面积,以便足够容置开关机构3中的弹性件31。在同步滑件21的一侧边即顶边211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侧伸出的枢轴2112,2114,同时,在同步滑件21的另一相对的侧边即底边212的两端也分别设有枢轴2121,2122。同步滑件21顶边211的两个枢轴2112,2114将如后述揭示被装设于键帽1底面的构成第三枢设套件(141,142)的两个孔形成件141,142中,其底边212的两个枢轴2121,2122也将如后述揭示被装设于支承座4表面的构成第三滑槽套件(431,432)的两个槽形成件431,432中。
同步滑件21的这种独特设计,规定了其整体面积需小于或等于两个框架23和25所定义的空腔20,且其用于连接的两条侧边211,212均需与两个框架25,25的臂件232,233,252,253大致相平行,即与两个框架23和25的横梁231,251相垂直,由此,同步滑件21在受力时的升降运动,依赖于其纵长的顶边211将键帽1维持在一个纵长方向上以保持平衡的同时,能进一步维持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的同步升降,而键帽1在整个升降过程中,得以自始至终保持平行于支承板4的相对平稳状态。
参阅图2和图4,所述键帽1,为一方状帽体,图2中朝向读者的面为其底面,该底面呈具有凹陷空间的形状,其上设有并排分居在键帽一条对称轴线(图中纵中方向,未示出)两侧的第一和第二枢设套件(112和114为第一枢设套件,122和124为第二枢设套件,下同),在与该对称轴线正交的一条偏离中心的轴线(图中横向,未示出)上,还设有第三枢设套件(141,142)。每个枢设套件均包括两个孔形成件即112与114、122与124、141与142,以孔形成件142为例,每个孔形成件由两个分别带有朝向对方的凹部的立柱101和102并排构成,两个立柱101,102以彼此的凹部相结合形成一枢设孔100,由于两个立柱101和102保持有一定的间隔,其由两者的伸出端共同形成一卡入口。由此,每一枢设套件中的两个孔形成件均可由一个轴或相当于轴的部件绕其两个枢设孔100旋转。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孔形成件是相互平行且相分离的,由此装设其上的某轴或相当于轴的某部件同理也将彼此相分隔。
所述的第一枢设套件(112,114)位于图2键帽1底面中部略偏左一侧,两个孔形成件112和114分居纵向两端设置,其两个枢设孔(参阅100,下同)分别用于装设第一框架23底边的两个枢轴2311和2312;第二枢设套件(122,124)位于键帽1底面中部略偏右一侧,其两个孔形成件122和124分居纵向两端设置,其两个枢设孔(参阅100,下同)分别用于装设第二框架25底边的两个枢轴2511和2512;第三枢设套件(141,142)则位于图2键帽1底侧横向处,其两个孔形成件141和142分居该横向两端设置,其两个枢设孔(参阅100,下同)分别用于装设同步滑件21顶边211的两个枢轴2112和2114。
结合图2和图3,所述的开关机构3,包括一弹性件31和一开关膜片32,弹性件31内部具有一触点(未图示),开关膜片32的中部也形成有开关触点320,弹性件31以其底部312与开关膜片32的中部相对应设置,而以其顶部310抵触键帽1的底面中部设置,藉由键帽1的按压,弹性件31可以其内部的触点抵触开关膜片32的开关触点320使其闭合产生与该键相对应的信号输出,而在弹性31件回释时,开关膜片32由于压力的移除而松开开关触点320关闭信号的输出。开关机构3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多见于公知技术,因而不行赘述。
弹性件31的大小刚好穿过所述伸缩组件2的同步滑件21的通孔210中。开关膜片32覆盖在支承板4上,为使保证支承板4与伸缩组件2的机械连接,开关膜片32上还设置有挖空的区域321,322,以便支承板4上的部分构件穿过该区域321,322与伸缩组件2相装设。
请再结合图2和图3,所述支承板4,用于支承整个按键,由钣金材料形成,其上通过冲切工艺一体成型设置有三组滑槽套件(411和412,421和422以及431和432),均外突于支承板4上表面以便穿过所述开关膜片32的挖空区域321,322与伸缩组件2相装设。每一组滑槽套件均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置的槽形成件,以槽形成件422为例,每个槽形成件422均包括一自支承板4一体延伸的主体部401,一自主体部401的靠近支承板4中心的侧边向上延伸并向远离支承板4方向折出的勾企部402,以及一自主体部401的远离支承板4中心的侧边向上延伸的限位部403,由主体部401、限位部403以及勾企部402共同构成一滑槽400,由于限位部403顶部与勾企部402顶部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隔,在该间隔处即形成该滑槽400的缺口405,该滑槽400可供轴或类轴物经其缺口405滑入其中,将滑槽400定义为纵长状,则轴或类轴物便既可在该滑槽400中实现枢转,又可同时在其中实现滑动。此外,为适应轴或类轴物在滑槽400中运动时的平滑性,可以将限位部403和勾企部402的各个转接位置处理成圆弧过渡。
图2中左后侧设置第一滑槽套件(411,412),其两个槽形成件411和412用于分别与所述伸缩组件2的第一框架23的横梁231两端的枢轴2311,2312相枢接,横梁231的两个枢轴2311,2312的滑动量程被第一滑槽套件(411,412)的两个槽形成件411和412所形成的两个滑槽(参阅400,下同)所约束,从而,当第一框架23向支承板4的中部方向滑动时,其两个枢轴2311,2312分别被两个勾企部(参阅402,下同)所限止,而当第一框架23向支承板4的外侧方向滑动时,其横梁231被两个限位部(参阅403,下同)所限止。
同理,图2中右前侧所示的第二滑槽套件的两个槽形成件421和422用于分别与所述伸缩组件2的第二框架25的横梁251两端的枢轴2511,2512相连接,横梁251的两个枢轴2511,2512的滑动量程被第二滑槽套件的两个槽形成件421和422所形成的两个滑槽(参阅400,下同)所约束,从而,当第二框架25向支承板4的中部方向滑动时,其两个枢轴2511,2512分别被两个勾企部(参阅402,下同)所限止,而当第二框架25向支承板4的外侧方向滑动时,其横梁251被两个限位部(参阅403,下同)所限止。
结合图2、图3和图4,将第一框架23以其臂件232,233末端的两枢轴2320,2330卡设入键帽1的第一组枢设套件(112,114)的两个枢设孔,且以其横梁231两端的枢轴2311,2312套入支承板4上的第一滑槽套件的两个槽形成件411,412所定义的两个滑槽中,便实现了第一框架23的安装;同理,将第二框架25以其臂件252,253末端的两枢轴2520,2530卡设入键帽1的第二枢设套件(122,124)的两个枢设孔,且以其横梁251两端的枢轴2511,2512套入支承板4上的第二滑槽套件的两个槽形成件421,422所定义的两个滑槽中,由此,便实现了第二框架25的安装;装设后的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在键帽1上升至最大高度的过程中,两个框架23,25底部的横梁231,251相对向向支承板4中部滑动并略微旋转,直至被支承板4上的相应的勾企部(参阅402)所限止,此时两个框架在截面上大致呈“八”型,而在键帽1下降至最低高度的过程中,两个框架23,25底部的横梁231,251相背向向支承板4外侧滑动并略微旋转,直至被支承板4上的相应的限位部(参阅403)所限止,此时两个框架23,25在截面上则大致呈“--”型。自始至终,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之间均保持有间隙,以使两者相互不接触。
所述的第三滑槽套件(141,142)的两个槽形成件141和142,分别与第一滑槽套件(112,114)和第二滑槽套件(122,124)的同侧的各一个槽形成件即114,124相邻设置,基本上被限定在由第一滑槽套件和第二滑槽套件所共同构成的矩形面积内。第三滑槽套件适应同步滑件21的安装方式,其所形成的两个滑槽所在的连线与第一或第二滑槽套件中所形成的滑槽连线正交。
第三滑槽套件(431,432)用于与伸缩组件2的同步滑件21的底边212上的两个枢轴2121,2122相连接,又因同步滑件21的顶边211上的两枢轴2112,2114与键帽1上的第三枢设套件(141,142)的两枢设孔相枢接,故同步滑件21得以在键帽1被按压时,其底边212上的两枢轴2121,2122从第三滑槽套件(431,432)所形成的两个滑槽靠近勾企部(参阅402)处向限位部(参阅403)方向运动,直至抵触限位部,从而使得同步滑件21带动键帽1慢慢下降,而在键帽1受弹性件31的回释力作用上升时,同步滑件21底边212上的两枢轴2121,2122从第三滑槽套件(431,432)所形成的两个滑槽靠近限位部(参阅403)处向勾企部(参阅402)方向运动,直至抵触勾企部,从而使得同步滑件21带动键帽1慢慢回升,此一往返过程中,第一框架23与第二框架25也完成类似的运动,键帽1在第一框架23、第二框架25及同步滑件21的共同作用下,始终保持平行于支承板4的姿势进行平稳的运动。
所述的第一框架23、第二框架25和同步滑件21,其各自与支承板4安装的一侧均需要通过枢轴与相应的滑槽相配合,其枢轴在装入滑槽时如果采用刚性卡入的方式,容易破坏相应的勾企部。为了克服此一问题,进一步结合图5和图6,每一用于与滑槽套件所形成的任意滑槽相枢设的任意枢轴均设有一缺口部。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的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的枢轴2312,2512,在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按组装位置平行于支承板4上方时的外侧下方,其1/4圆柱体积被去除形成所述缺口部230′,250′,即枢轴2312,2512呈截面被去除1/4扇形的形状。同理,如图6所示的同步滑件21底边212的两个枢轴2121,也在其相应位置形成相应大小的缺口部201′。
由此,结合图7,整个伸缩组件2的组装将变得更加简便和安全。图7尽管仅揭示出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的一个侧面的安装示例,但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均应知晓其同理适用于其另一相对侧面及同步滑件21的安装方法。在图7a中,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均以平行且对应于支承板4的方式被顶针51,52顶出,直至图7b中第一框架23和第二框架25的枢轴2311,2511的缺口部230′,250′抵触槽形成件411,421的限位部4031,4032顶端的状态,继而,如图7c所示,由于缺口部230′,250′的存在,枢轴2311,2511进入滑槽4001,4002的阻力大大减少,轻推两个框架23,25即可使其各自的枢轴2311,2511套入相应的滑槽4001,4002中,到达图7d所示的已插入状态,完成整个安装工序。
此外,在第一框架23、第二框架25及同步滑件21的底边处还沿该底边设有纵长的卡件218,258,该卡件218,258截面呈梯形;而在键帽1的第一和第二枢设套件之间的对称轴线处,则设有一对限位柱131,132。卡件218,258与限位柱131,132的设计均为便于装配的辅助性设计,作为组装工艺的辅助部件,便于框架、同步滑件在组装过程中进行定位和操作,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超脱定势思维,优化了键升降开关装置的结构,有助于改进组装工艺,使得键盘的生产效率及成品合格率得以进一步提高。
尽管本实用新型除揭示最佳实施例外还列举了部分可能的变化实例,但是毕竟无法穷举,因而,特声明如下: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7)

1.一种键升降开关装置,包括位于支承板上方的键帽、在键帽受按压或受回释力进行升或降时,维持键帽相对于支承板的平衡的伸缩组件、对应于所述键帽的升、降动作闭、开该键信号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互不接触对向设置且形成有空腔的一对框架,两框架各自的对应底边分别可滑动设置于支承板两侧预设的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中,而各自的对应顶部则与键帽底部的对称轴线两侧预设的第一和第二枢设套件相枢设;
至少一个用于导致该对框架同步升降的同步滑件,经过该对框架的空腔设置,其底边被枢设在支承板上预设的第三滑槽套件中,其顶边被枢设在键帽底部预设的第三枢设套件中;
同步滑件的底边和顶边与两框架的臂件相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框架共同形成的空腔足以完全容纳所述同步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槽套件包括两个槽形成件,两个槽形成件在物理上相距且对称设置,均竖立于支承板表面,每个槽形成件包括与支承板相垂直的主体部、自主体部靠近支承板中心的一侧向上并向外折出的勾企部,以及自主体部远离支承板中心的一侧向上延伸的限位部,该勾企部、限位部及主体部共同形成带缺口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底面的每个枢设套件均包括两个孔形成件,两个孔形成件在物理上相距且对称设置,每个孔形成件包括与键帽底面相垂直的两个带相向凹部的立柱,两个 立柱间的凹部形成一枢设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框架呈对称结构,该对框架任意之一呈U型,具有一横梁及自该横梁折出的两臂件,横梁两端各设一枢轴枢设于所述支承板的相应滑槽套件的一对滑槽中;两臂件的末端,各向外侧伸出一枢轴以与所述键帽底面的相应枢设套件的一对枢设孔相枢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底面上,对应所述两框架之间的间隔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呈具有通孔的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的底边设有用于装设在第三滑槽套件所形成的一对滑槽中的两个枢轴,顶边设有用于装设在键帽底面第三枢设套件所形成的一对枢设孔中的两个枢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底边的两个枢轴上,在该同步滑件与支承板相平行时的对应相应滑槽套件的限位部处,具有缺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框架横梁两端的枢轴上,在该框架与支承板相平行时的对应相应滑槽套件的限位部处,具有缺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占据该相应枢轴的1/4圆柱体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占据该相应枢轴的1/4圆柱体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上,所述第三滑槽套件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共同定义的矩形面积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的底边和所述两个框架各自横梁上均设有截面呈梯形的纵长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开关膜片,其贴设在支承板上,并设有供所述伸缩组件活动的通孔;弹性件,其穿过所述同步滑件,一端与所述键帽底面相抵触,另一端以其内部的触点与开关膜片的开关触点相对应接触设置,以在键帽受压时压迫弹性件的触点抵触开关膜片的开关触点开通该键的信号,而在弹性件回释时则离开该开关触点关闭该键的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上的各滑槽套件通过冲切工艺在支承板上一体成型。
17.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其至少一个按键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
CN2010201397294U 2010-03-11 2010-03-11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0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97294U CN201820675U (zh) 2010-03-11 2010-03-11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397294U CN201820675U (zh) 2010-03-11 2010-03-11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20675U true CN201820675U (zh) 2011-05-04

Family

ID=43918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3972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20675U (zh) 2010-03-11 2010-03-11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2067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257A (zh) * 2010-03-11 2010-07-21 黎柏松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CN107978468A (zh) * 2018-01-17 2018-05-01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跷板型支撑机构及薄型化字键
CN110189948A (zh) * 2018-02-23 2019-08-3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及键盘
CN110517921A (zh) * 2018-05-21 2019-11-29 罗技欧洲公司 具有交叠键结构的输入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257A (zh) * 2010-03-11 2010-07-21 黎柏松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CN101783257B (zh) * 2010-03-11 2012-08-22 珠海市智迪科技有限公司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CN107978468A (zh) * 2018-01-17 2018-05-01 精元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双跷板型支撑机构及薄型化字键
CN110189948A (zh) * 2018-02-23 2019-08-3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及键盘
CN110189948B (zh) * 2018-02-23 2021-09-14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装置及键盘
CN110517921A (zh) * 2018-05-21 2019-11-29 罗技欧洲公司 具有交叠键结构的输入装置
CN110517921B (zh) * 2018-05-21 2022-01-04 罗技欧洲公司 具有交叠键结构的输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20675U (zh)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CN101599379B (zh) 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组装夹具和组装工艺
CN201742332U (zh) 展开式太阳能移动电源
CN102820162B (zh) 一种双动高压六氟化硫断路器及其双动传动装置
CN102601942A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101783257B (zh) 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
CN101943457A (zh) 一种空调用风口
CN201387832Y (zh) 组合式同步联动微动开关
CN202418671U (zh) 真空室用的真空插板阀
CN201655603U (zh) 键盘与键升降开关装置
CN205943814U (zh) 一种实时显示分‑合闸实时状态的漏电断路器
CN102563112A (zh) 真空室用的真空插板阀
CN101794674A (zh) 键盘、键升降开关装置及其各自的组装工艺
CN201969806U (zh) 弯曲翻板脱模机构
CN209103995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传动机构
CN215834486U (zh) 一种防爆箱用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03882251U (zh) 可移动计算机机箱
CN201819364U (zh) 一种空调用风口
CN211959750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电子温控器
CN211911799U (zh) 一种新型内科医疗器械分类箱
CN203799318U (zh) 可移动计算机机箱
CN206611090U (zh) 一种直推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及弹性卡接头
CN102568894A (zh) 按键
CN215033484U (zh) 一种集成式多角度顶出装置
CN202219553U (zh) 前模斜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UHAI GIDEA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BOSONG

Effective date: 201106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9085 JINDING INDUSTRIAL ZONE, JINFENG WEST ROAD,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O: 519085 NO. 21, TAIWAN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WEST ROAD, TANGJIA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30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21, Taiwan Industrial Park, Jinfeng West Road, Tang Wan Town,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after: Zhuhai G.Tech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19085 Jinding Industrial Zone, Jinfeng West Road, Tang Wan Town,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i Baiso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