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12757U -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12757U
CN201812757U CN2010205144675U CN201020514467U CN201812757U CN 201812757 U CN201812757 U CN 201812757U CN 2010205144675 U CN2010205144675 U CN 2010205144675U CN 201020514467 U CN201020514467 U CN 201020514467U CN 201812757 U CN201812757 U CN 201812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group
unit
compon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144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海富
张亚莉
张路明
许正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ix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ix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ix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144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12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12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127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包括一底座和基座,所述基座的腔内中间部位设有支持件,所述支持件上安装有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所述支持件上、在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两侧或者任一侧上,设有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在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下方设有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所述支持件固定连接在可动铁芯上,并且随着可动铁芯的运动带动动触头组件接触或者远离相应的静触头组件。在原有只能提供一常开或者一常闭信号接触器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通过对控制单元空间、支持件、触头以及触桥位置、尺寸的调整,合理的增加了另外一种触头组件,可以使该接触器同时具有常开和常闭的触头单元。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一种提供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主要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起停和其他电气浮在通断的重要功率控制元件。接触器通常由底座和基座组成,底座内设有E形轭铁、E形轭铁上设有线圈骨架和线圈,所述基座内设有E形衔铁和触头机构,线圈和E形衔铁之间设有弹簧,底座通过螺钉与基座固定。使用时,外接端接入电机电路,控制端接入控制电路,当线圈通电后,在E形轭铁内产生交变磁场,E形衔铁受电磁力作用被吸合到E形轭贴上,带动触头机构动作,使触头机构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相接触构成通路,使电机启动。线圈断电后,衔铁在弹簧张力作用下被弹回到初始状态。根据不同的需要,交流接触器可设置一至三对动触头和其相对应的静触头,以便用于单向交流电机或三相交流电机及其它电气负载。
现有的接触器,如中国专利ZL200610155568.6所公开的接触器,包括底座和基座,基座内设有支持件、复位弹簧和静触点,底座内设有线圈、固定铁芯和指令端子,支持件设有动触点,线圈内设有可动铁芯,所述可动铁芯与支持件连接。这样的接触器一般只设有1个闭合触头组单元或者只设有1个断开触头组单元,无法实现二者共存,而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功能,为此,客户需要额外购买其他附件已达到实现功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包括一底座和位于所述底座上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基座,所述底座内具有固定铁芯和线圈,所述线圈的上部设有可动铁芯,并且所述可动铁芯与所述线圈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基座的腔内中间部位设有支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件上相对应可动铁心的上方安装有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所述支持件上、在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两侧或者任一侧上,设有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在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下方设有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所述基座上固定装有与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和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分别相对应设置的第一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第二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以及第三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
所述支持件固定连接在可动铁芯上,并且随着可动铁芯的运动带动动触头组件接触或者远离相应的静触头组件;
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与其下方的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的触头位置上下相反。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安排有多组不同的触头单元,同时提供常开和常闭的信号。
优选地,为了能够在现有的接触器的尺寸内多安装多组触头单元,所述底座通过内部部件和空间的调整,在第二组触头单元和第三组触头单元侧调整出空隙,并且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的位置略高于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
相应地,为了便于在基座上安装静触头组件,所述基座上与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以及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的上下两层分别用于安装第二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和第三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
为了保护基座上安装的静触头组件,所述基座的上部还罩有外罩。所述外罩上设有与所述基座上的台阶相对应的台阶。
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组触头组件的静触头组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基座单元上。并且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具有三对或者四对动触头组件以及其相应的静触头组件,当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仅形成在第一组触头单元一侧时,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具有一对动触头组件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所述第三组触头单元也具有一对动触头组件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当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形成在第一组触头单元两侧时,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具有两侧各一对动触头组件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所述第三组触头单元也具有两侧各一对动触头组件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在原有只能提供一常开或者一常闭信号接触器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通过对控制单元空间、支持件、触头以及触桥位置、尺寸的调整,合理的增加了另外一种触头组件。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常开触头组单元和常闭触头组单元之间的纵向之间的距离足以满足标准对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同时横向之间的距离在不增加接触器整体长度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接线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基座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底座以及支持件和各组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部件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底座部件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该接触器包括基座20、底座10,以及位于基座20上的外罩80,所述基座20装于所述底座10的上方,所述外罩80罩于基座20上起到保护触点和螺钉的作用。
如图6-8所示,所述的底座10内设有固定铁芯11,固定铁芯11内装有线圈13以及线圈骨架14,所述固定铁芯11的上方覆盖有可动铁芯40,并且可动铁芯40与线圈13之间设有弹簧12。可动铁芯40的部分位于基座20的空腔内,并且可动铁芯40上部固定有支持件30。当线圈13通电时,固定铁芯11与可动铁芯40之间产生吸力,装有动触头组件的支持件30随着可动铁芯40向下运动,使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接通和/或断开。线圈断电时,固定铁芯11与可动铁芯40在弹簧12的复位力作用下使支持件30复位,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断开和/或接通。
所述的基座20的内部容置支持件30,所述支持件30通过隔板31分成四格空间,每格空间内分别设有向两边伸出的动触头组件,所述支持件30位于所述可动铁心40上位于基座20的中间部位。因此该支持件30上设有8个动触头组件51a、51b,其中对称的三对动触头组件51a对应于可动铁心40上方的位置,该动触头组件51a为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并且该第一组触头单元中动触头组件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和尺寸调整。另外一对动触头组件51b位于基座20的最侧边,其下方的底座10具有空隙15,所述空隙可以可以通过增大接触器的尺寸形成,也可以通过对原有接触器内空余空间的调整形成。该对动触头组件51b的下方还设有另一对动触头组件51c,该动触头组件51c为第三组触头单元,并且动触头组件51b的位置略高于动触头组件51a,为了保证下方动触头组件51c的爬电距离。该对应于动触头组件51b和51c的空隙15,可以在不增加接触器原有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对底座10和基座20内的电源触头系统以及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将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将空余部位都集中至侧边来形成。
相对应的,在所述基座20的两边,相对应于动触头组件51a,51b,51c分别固定装有静触头组件61a,61b,61c。动触头组件以及静触头组件均由触头支持和触头组成,其中动触头组件51a,51b的触头向下设置,相应的静触头组件的触头61a、61b向上设置。动触头组件51c的触头向上设置,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c的触头向下设置。因此该动触头组件51a、51b、51c在支持件30的带动下向下运动接触静触头组件61a、61b、61c,实现触头的接通和/或断开。由于动触头组件51b与51c所设置的触头方向相反,动触头组件51b与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b接通时,动触头组件51c与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c断开,同理,动触头组件51b与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b断开时,动触头组件51c与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c接通。因此可以同时实现常开和常闭的功能。并且动触头组件51b的位置略高于动触头组件51a,保证动触头组件51b和51c与其对应的静触头之间的纵向距离足以满足标准对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因此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实现在接触器内同时存在常开和常闭的触头单元,可以不用再另外外接控制单元来实现常开和/或常闭的功能。
所述的动触头组件51a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a为第一组触头单元,动触头组件51b与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b为第二组触头单元,动触头组件51b下方的动触头组件51c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c为第三组触头单元。可以在第一组触头单元的两个侧边同时形成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也可以仅在第一组触头单元的任意一个侧边形成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如图1-5所示,该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的位置安排在侧边,主要是便于将接触器的空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调整,将两侧的位置空出可以安装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而其他方向上的空间比较难于合理安排空出空隙来安装这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通过对内部空间合理调整,可以实现在保持原有的接触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最侧边增加动触头组件51b及其下方的动触头组件51c。
如图2-3所示,基座20内容置静触头组件61a、61b、61c和动触头组件51a、51b、51c的空间也分别被隔板21隔成几个不同的空间,分别容置每一对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并且在被隔板21隔成的最侧边的一格空间内,具有一台阶22,台阶22的上下位置分别装有静触头组件61b和61c。静触头组件61a、61b、61c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20的空间内,动触头组件51a、51b、51c固定在支持件30上,每个动触头组件与支持件30之间还设有弹簧,支持件30固定在可动铁芯40上,通过可动铁芯40的运动带动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接触或者分开。
外罩80罩于该基座20上固定静触头组件的螺钉上,起到保护螺钉和触头的作用,并且对应于静触头组件61b和61c,该外罩80在最侧边的位置也设有台阶81,分别对应于固定静触头组件61b和61c的螺钉。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改变原有接触器的安装宽度和长度,只是在原有只能提供一常开或者一常闭信号接触器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单元空间、触头支持、触头以及触桥位置、尺寸的调整,使接触器的底座和基座的最边侧部位具有足够的空间,增加另外两组动触头组件51b和51c。在常开触头组件和常闭触头组件之间的纵向之间的距离足以满足标准对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下,同时横向之间的距离在不增加接触器整体长度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接线要求,同时提供常开和常闭的触头单元。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包括一底座(10)和位于所述底座(10)上与所述底座(10)相连接的基座(20),所述底座(10)内具有固定铁芯(11)和线圈(13),所述线圈(13)的上部设有可动铁芯(40),并且所述可动铁芯(40)与所述线圈(13)之间连接有弹簧(12),所述基座(20)的腔内中间部位设有支持件(3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件(30)上相对应可动铁心(40)的上方安装有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a),在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a)两侧或者任一侧的支持件(30)上设有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b),在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b)下方设有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c)所述基座(20)上固定装有与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a)、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b)和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c)分别相对应设置的第一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61a)、第二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61b)以及第三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61c)
所述支持件(30)固定连接在可动铁芯(40)上,并且随着可动铁芯(40)的运动带动动触头组件(51a、51b、51c)接触或者远离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a、61b、61c);
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b)与其下方的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c)的触头位置上下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通过对其内部部件和空间的调整,在第二组触头单元和第三组触头单元侧调整出空隙(15),并且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b)的位置略高于第一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上与第二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b)以及第三组触头单元的动触头组件(51c)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台阶(22),所述台阶(22)的上下两层分别用于安装第二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61b)和第三组触头单元的静触头组件(61c)。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0)的上部还罩有外罩(8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80)上设有与所述基座(20)上的台阶相对应的台阶(81)。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组触头组件的静触头组件(61a、61b、61c)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基座单元(20)上。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触头单元具有三对或者四对动触头组件(51a)以及其相应的静触头组件(61a),当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仅形成在第一组触头单元一侧时,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具有一对动触头组件(51b)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b),所述第三组触头单元也具有一对动触头组件(51c)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c)当第二和第三组触头单元形成在第一组触头单元两侧时,所述第二组触头单元具有两侧各一对动触头组件(51b)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b),所述第三组触头单元也具有两侧各一对动触头组件(51c)以及其相对应的静触头组件(61c)。
CN2010205144675U 2010-08-26 2010-08-26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12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144675U CN201812757U (zh) 2010-08-26 2010-08-26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144675U CN201812757U (zh) 2010-08-26 2010-08-26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12757U true CN201812757U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9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14467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12757U (zh) 2010-08-26 2010-08-26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1275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712A (zh) * 2010-08-26 2011-01-19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CN107895676A (zh) * 2017-12-15 2018-04-10 尹永河 多触头电极集成高稳定磁保持继电器
CN109979769A (zh) * 2019-05-08 2019-07-05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常开常闭触头通用的触头支持
CN112992607A (zh) * 2021-04-20 2021-06-18 南京全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节能型智能继电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712A (zh) * 2010-08-26 2011-01-19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CN107895676A (zh) * 2017-12-15 2018-04-10 尹永河 多触头电极集成高稳定磁保持继电器
CN109979769A (zh) * 2019-05-08 2019-07-05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常开常闭触头通用的触头支持
CN112992607A (zh) * 2021-04-20 2021-06-18 南京全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节能型智能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0712A (zh)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CN201812757U (zh) 一种具有多组触头单元的接触器
EP3147920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2360851A (zh) 组合式永磁机构调压调容开关
CN105551898A (zh) 单刀双掷直流接触器
CN203434091U (zh) 双线圈节能型电磁电源开关
CN201435350Y (zh)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4558374U (zh) 一种灵敏小型继电器
CN113345732A (zh) 一种小型化有载调压调容开关及有载调压调容变压器
CN205177727U (zh) 中断继电式分布开关
CN102306562B (zh) 新型永磁机构开关
CN203386665U (zh) 一种交流接触器
CN209487415U (zh) 小体积的单极接触器
CN221101950U (zh) 一种星三角启动开关
CN202189663U (zh) 组合式永磁机构调压调容开关
CN220933941U (zh) 一种灭弧室及直流接触器
CN102723240A (zh) 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02855644U (zh) 转动式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开关组件
CN202712077U (zh) 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04303729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6531044U (zh) 直线电机
CN215896191U (zh) 一种小型化有载调压开关及有载调压配电变压器
CN202650972U (zh) 一种真空接触器的分闸缓冲机构
CN202695309U (zh) 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20963150U (zh) 一种电源控制磁保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