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03357U - 蒸汽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03357U CN201803357U CN2010202458789U CN201020245878U CN201803357U CN 201803357 U CN201803357 U CN 201803357U CN 2010202458789 U CN2010202458789 U CN 2010202458789U CN 201020245878 U CN201020245878 U CN 201020245878U CN 201803357 U CN201803357 U CN 2018033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heat
- steam generator
- generating pipe
- generato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为了解决加热效果差的问题,给出用于加热水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容水腔(3)是由耐热塑料壳围成的空腔,发热管(30)设在容水腔(3)内,直接接触待加热的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加热水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本文所称的水泛指可蒸发成高温蒸汽供使用的液体。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具有容水腔容纳水。现有蒸汽发生器的容水腔采用金属底盘,而发热管设在金属底盘下方。利用金属的导热性能,发热管发出的热经金属底盘传给水。这种间接加热的方式须被金属底盘吸收一部分热能,造成热能损耗。而且正因为金属底盘吸热,所以长期使用容易生成水垢,影响金属底盘的导热性能。上述原因导致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果比较差。
其次,水受热后会产生水泡经蒸汽发生器的蒸汽通道从蒸汽出口逸出,一来使得排出蒸汽的干燥程度达不到要求,二来水泡是未充分受热的产物,未充分受热就逸出会导致排出蒸汽的温度不够高。
现有的多数蒸汽发生器普遍采用保温控件,一旦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温度高于高温警戒线,就暂停/结束加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蒸汽发生器加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此给出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水口、容水腔、发热管、蒸汽通道和蒸汽出口,其特征是,容水腔是由耐热塑料壳围成的空腔,发热管设在容水腔内,直接接触待加热的水。
因为发热管设在容水腔内,直接接触水进行加热,没有通过隔层传递,减少了能量损失,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因为采用耐热塑料壳围成容水腔,吸取热量少,也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因为耐热塑料壳吸热少,寄存热量少,所以不易生成水垢。就算耐热塑料壳生成水垢,也不会影响发热管对水的直接加热,反而就进一步降低了耐热塑料壳的吸热性能,热能损失就更少了。而和水直接接触的发热管如果采用金属发热管,则发热管上可能会产生少量水垢,但也会借助水沸腾时上下翻滚的力自动冲洗掉落。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效果优于现有的蒸汽发生器。耐热塑料壳制成容水腔的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蒸汽发生器的剖视图。
图2是蒸汽发生器拆除底座和发热管后的内部结构斜仰视立体图。
图3是蒸汽发生器拆除底座和发热管后的内部结构斜仰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蒸汽发生器如图1,包括进水口1、容水腔3、发热管30、蒸汽通道20和蒸汽出口2,容水腔3由耐热塑料壳围成,发热管30设在容水腔3内。进水口1与容水腔3之间由一个弯曲的进水通道10接通,如图2、3,两块隔板11各留有缺口12,隔板11通过装配槽13与底座4装配后形成此弯曲的进水通道10,连通进水口1和容水腔3。水从进水口1进入后,通过缺口12弯曲绕行流到容水腔3内,这样可以防止水流过快,也可以阻挡流入的水返流。
发热管30直接接触容水腔3内的水进行加热,水受热变成蒸汽。蒸汽出口2优选地朝上,如图1所示,蒸汽受热上升从蒸汽出口2排出。水受热后会产生水泡,为了防止水泡从蒸汽出口2逸出,在蒸汽通道20上设置了蒸汽挡板21,蒸汽挡板21对准蒸汽出口2,蒸汽通道20在蒸汽挡板21旁侧22保持畅通,如图3所示,比较干燥的蒸汽从蒸汽挡板21旁侧22绕行到达蒸汽出口2排出。为了起与蒸汽通道20在蒸汽挡板21旁侧22保持畅通相同的作用,可以改为或另加在蒸汽挡板21上留有至少一个通孔,蒸汽通道20在通孔处保持畅通,通孔的大小以不允许水泡穿过为准,则蒸汽可以穿过通孔到达蒸汽出口2排出,而水泡则不能穿过。对准蒸汽出口2上升的气泡被蒸汽挡板21挡住从而破裂,而从蒸汽挡板21旁侧22上升的气泡因为没有对准蒸汽出口2,所以不能从蒸汽出口2逸出,最终也会破裂。蒸汽挡板21既挡住了气泡,也让蒸汽在蒸汽通道20内停留时间更长,受热更充分,使得从蒸汽出口2排出的蒸汽更热更干燥。
还可以在容水腔3底部设置排水结构,方便把容水腔3内的水排出,同时将沉淀在容水腔3底部的水垢排出去。
所述的发热管30优选金属加热管,传热较快。更优选地采用不锈钢发热管,产生的水垢比较少;也可采用电镀发热管。
上述蒸汽发生器还设有用于保持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温度的保温控件。
所述的发热管30优选地采用正热敏电阻进行发热,例如PTC电热体。因为正热敏 电阻的特性是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所以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就增大,因此在电压恒定的情况下,发热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最终达到功率和温度之间的平衡,从而维持适宜的工作温度。可见,该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热敏电阻,温度就不会无限制地升高,即使不动用保温控件的功能,工作温度也能够保持稳定。因为无须频繁地通电和断电,所以器件寿命延长了。除了可以自动保持工作温度保持恒定之外,当温度过高时它会自动增大电阻来降低功率,兼具节能的效果。
Claims (12)
1.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水口(1)、容水腔(3)、发热管(30)、蒸汽通道(20)和蒸汽出口(2),其特征是,容水腔(3)是由耐热塑料壳围成的空腔,发热管(30)设在容水腔(3)内,直接接触待加热的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2)朝上,蒸汽通道(20)上设有对准蒸汽出口(2)的蒸汽挡板(21),蒸汽通道(20)在蒸汽挡板(21)旁侧(22)保持畅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蒸汽挡板(21)上留有通孔,通孔的大小以不允许水泡穿过为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进水口(1)与容水腔(3)之间由一个弯曲的进水通道(10)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具有用于保持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温度的保温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在容水腔(3)底部设有排水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的发热管(30)为金属发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的发热管(30)为不锈钢发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所述的发热管(30)为电镀发热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发热管(30)采用正热敏电阻进行发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中的正热敏电阻为PTC电热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2)朝上,蒸汽通道(20)上设有对准蒸汽出口(2)的蒸汽挡板(21),蒸汽挡板(21)上留有通孔,通孔的大小以不允许水泡穿过为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458789U CN201803357U (zh) | 2010-01-22 | 2010-06-25 | 蒸汽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00704 | 2010-01-22 | ||
CN201020100704.3 | 2010-01-22 | ||
CN2010202458789U CN201803357U (zh) | 2010-01-22 | 2010-06-25 | 蒸汽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03357U true CN201803357U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387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4587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03357U (zh) | 2010-01-22 | 2010-06-25 | 蒸汽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0335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3874A (zh) * | 2014-06-17 | 2014-09-10 | 汪建军 | 蒸汽发生器 |
CN106795683A (zh) * | 2014-08-26 | 2017-05-31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用于汽蒸装置的蒸汽发生器 |
-
2010
- 2010-06-25 CN CN2010202458789U patent/CN20180335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3874A (zh) * | 2014-06-17 | 2014-09-10 | 汪建军 | 蒸汽发生器 |
CN106795683A (zh) * | 2014-08-26 | 2017-05-31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用于汽蒸装置的蒸汽发生器 |
CN106795683B (zh) * | 2014-08-26 | 2019-09-27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用于汽蒸装置的蒸汽发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03357U (zh) | 蒸汽发生器 | |
CN210070196U (zh) |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功能的小体积高效率电加热装置 | |
CN102654308A (zh) | 一种相变储热式电热水器 | |
CN101799188B (zh) | 一种辅助对流蓄热式加热器 | |
CN101166380A (zh) | 一种用于电热水器的管式加热器 | |
CN202133025U (zh) | 蓄热式家用电热水炉采暖热水系统 | |
CN201225750Y (zh) | 一种水加热器 | |
CN101344317A (zh) | 温控式定时蓄热电暖器 | |
CN107212736B (zh) | 一种燃气式蒸汽发生器及其内胆 | |
CN102607174B (zh) | 一种热水系统分层速热贮水箱 | |
CN104048400A (zh) | 一种储水式速热热水器 | |
CN201032272Y (zh) | 利用导热油的加热装置 | |
CN201093688Y (zh) | 即热式水电分离加热器 | |
CN200975796Y (zh) | 太阳能热水器提升释水效率的改良储水桶结构 | |
KR200414061Y1 (ko) | 전기온수기 | |
CN203671936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 | |
CN203231547U (zh) | 一种加热用导流体以及电热装置 | |
CN202020295U (zh) | 一种无水胆的节能温开水机 | |
CN207304952U (zh) | 一种采用导热板加热流体的电加热器 | |
CN206291477U (zh) | 一种磷化处理自动加热器 | |
CN201508024U (zh) | 回流式电热管加热器 | |
CN201262466Y (zh) | 改进的电热水器水箱加热构造 | |
CN203615577U (zh) | 一种电热膜速热节能电热水器 | |
CN215490305U (zh) | 一种快速水气化装置 | |
CN219368004U (zh) | 一种燃气热泵容积式热水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