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80044U -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4U
CN201780044U CN2010202897803U CN201020289780U CN201780044U CN 201780044 U CN201780044 U CN 201780044U CN 2010202897803 U CN2010202897803 U CN 2010202897803U CN 201020289780 U CN201020289780 U CN 201020289780U CN 201780044 U CN201780044 U CN 201780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quarter butt
rod
portab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897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897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80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80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800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包括能扣紧犯人肢体的捕捉环和便于使用者手持的长杆,述的捕捉环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连接,所述的捕捉环的开口端设有能封闭其开口的锁杆,所述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垂直;所述的锁杆包括与捕捉环的左侧杆铰接的左子杆、和与右侧杆铰接的右子杆,左、右子杆的自由端对接;所述的子杆与其对应的侧杆间设有弹簧,所述的侧杆上设有阻止对应子杆向外摆动的挡块。本实用新型具有既能保障民警生命安全又不会造成缉捕对象人身伤害,实用性好,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存放,容易携带的优点。

Description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安机关基层一线,民警在日常工作之中,承担着大量的缉捕、制暴的工作,其中既有抓捕持械对抗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缉捕需要,也有大量的制止持械或非持械的精神病人肇事、酒后肇事以及在群体性暴力事件中的打、砸、抢肇事者的需要,目前配备基层一线民警的武器和警械局限在枪支、警棍、手铐、辣椒水。而由于现阶段我国法律、法规对民警在面对上述情况是,何种程度下可以使用武器、警械缺乏可以操作的明确规定,加之枪支、警棍过大的杀伤威力,同时,使用枪支、警械只能在攻击对象、使之抵抗能力后方能制服对象,有此造成的后果难以预计,使得基层一线的民警面对上述情况时无所适从。且在现场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无法及时作出判断,往往造成民警不敢、不能使用武器、警械,造成民警自身生命安全面临威胁,或使用武器、警械后造成对象过大的人身伤害。这是当前全国一线民警普遍面临的困境,至今为止,全国民警尚没有更为有效、使用的缉捕、制暴专用警用器械。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缉捕制暴实用性差、危险性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好,既能保障民警生命安全又不会造成缉捕对象人身伤害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包括能扣紧犯人肢体的捕捉环和便于使用者手持的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捉环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连接,所述的捕捉环的开口端设有能封闭其开口的锁杆,所述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垂直;
所述的锁杆包括与捕捉环的左侧杆铰接的左子杆、和与右侧杆铰接的右子杆,左、右子杆的自由端对接;
所述的子杆与其对应的侧杆间设有弹簧,所述的侧杆上设有阻止对应子杆向外摆动的挡块。
进一步,所述的捕捉环的封闭端设有与所述的长杆插接式连接的套筒杆,所述的长杆上设有第一弹性锁扣,所述的套筒杆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一锁孔。
进一步,所述的捕捉环由左半部和右半部组合而成,所述的左半部的封闭端与所述的套筒杆固接,所述的右半部的封闭端设有与之垂直的延伸段;
所述的套筒杆允许所述的右半部的延伸段插入其内,所述的套筒杆与所述的左半部封闭端的连接部上设有允许所述的右侧杆进入其内的卡口,所述的卡口正对所述的左侧杆;
所述的延伸段上设有第二弹性锁扣,所述的连接部设有与所述的第二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二锁孔。
进一步,所述的长杆由多节短杆拼接而成,相邻的短杆通过接合装置连接,所述的接合装置包括固定于前一短杆的后套筒和固定于后一短杆的前端的前套筒,前一短杆的尾端外露于所述的后套筒;后一短杆中空以便前一短杆插入其内,前一短杆的尾端设有第三弹性锁扣,后一短杆及后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三锁孔。
进一步,所述的套筒具有向外延伸的翅片,所述的前套筒的翅片上设有滑槽,所述的后套筒的翅片上设有能插入并滑动于所述的滑槽之内的销轴;所述的销轴位于所述的滑槽的尾端时,前、后短杆脱离,所述的销轴位于所述的滑槽的前端时,前、后套筒首尾相抵。
进一步,后一短杆的前端内藏于所述的前套筒。
进一步,所述的翅片沿对应的套筒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锁杆上固接一与人的肢体适配的套索,所述的套索一端与所述的左子杆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右子杆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当需要制服犯人时,将捕捉环的开口端对准犯人肢体,通过撞击使犯人肢体进入捕捉环内,套索将犯人肢体锁紧。再拉动长杆使犯人跌倒,即可制服犯人,并减少抓捕时抓捕人员的危险系数。
在锁杆与侧杆之间设置弹簧,使锁杆在自然状态下封闭捕捉环的开口。犯人肢体经撞击进入捕捉环后、锁杆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自然复位、封闭捕捉环。在侧杆上设置挡块,防止锁杆外摆,保证锁杆始终处于闭合状态。
捕捉环与长杆插接配合,不使用时可将长杆与捕捉环脱卸后存放,减小占用空间。
捕捉环的左、右半部通过拼接而成,当无需使用时,按下第二弹性锁扣,使左半部和右半部脱离,右半部即可以其延伸段为轴、旋转直至与左半部相叠,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存放。使用时,只需将左、右半部旋转至同一平面,将第二弹性锁扣扣入第二锁孔中即可,操作简单、快捷。
长杆由多根短杆拼接而成,当无需使用时,按下第三弹性锁扣,使前、后短杆脱离,并将前后短杆以销轴为转轴,旋转折叠。
本实用新型具有既能保障民警生命安全又不会造成缉捕对象人身伤害,实用性好,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存放,容易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长杆与捕捉换处于脱卸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捕捉环的左右半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捕捉环的左右半部处于展开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5是捕捉环的左右半部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长杆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长杆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接合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包括能扣紧犯人肢体的捕捉环1和便于使用者手持的长杆2,所述的捕捉环2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1连接,所述的捕捉环2的开口端设有能封闭其开口的锁杆3,所述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2垂直;
所述的锁杆3包括与捕捉环1的左侧杆11铰接的左子杆31、和与右侧杆12铰接的右子杆32,左、右子杆31、32的自由端对接;
所述的子杆31、32与其对应的侧杆11、12间设有弹簧,所述的侧杆11、12上设有阻止对应子杆31、32向外摆动的挡块13。
所述的捕捉环1的封闭端设有与所述的长杆插接式连接的套筒杆14,所述的长杆2上设有第一弹性锁扣,所述的套筒杆14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一锁孔。
所述的捕捉环1由左半部a和右半部b组合而成,所述的左半部a的封闭端与所述的套筒杆14固接,所述的右半部b的封闭端设有与之垂直的延伸段15;
所述的套筒杆14允许所述的右半部b的延伸段15插入其内,所述的套筒杆14与所述的左半部封闭端的连接部141上设有允许所述的右侧杆12进入其内的卡口142,所述的卡口142正对所述的左侧杆11;
所述的延伸段15上设有第二弹性锁扣,所述的套筒杆14设有与所述的第二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二锁孔。
所述的长杆2由多节短杆21拼接而成,相邻的短杆21通过接合装置4连接,所述的接合装置4包括固定于前一短杆的后套筒41和固定于后一短杆的前端的前套筒42,前一短杆的尾端外露于所述的后套筒41;后一短杆中空以便前一短杆插入其内,前一短杆的尾端设有第三弹性锁扣,后一短杆及后套筒42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三锁孔。
所述的套筒具有向外延伸的翅片,所述的前套筒41的翅片411上设有滑槽412,所述的后套筒42的翅片421上设有能插入并滑动于所述的滑槽412之内的销轴422;所述的销轴422位于所述的滑槽412的尾端时,前、后短杆脱离,所述的销轴422位于所述的滑槽412的前端时,前、后套筒首尾相抵。
后一短杆的前端内藏于所述的前套筒42。
所述的翅片沿对应的套筒的轴线对称设置。
所述的锁杆3上固接一与人的肢体适配的套索5,所述的套索5一端与所述的左子杆31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右子杆32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是:当需要制服犯人时,将捕捉环1的开口端对准犯人肢体,通过撞击使犯人肢体进入捕捉环1内,套索5将犯人肢体锁紧。再拉动长杆2使犯人跌倒,即可制服犯人,并减少抓捕时抓捕人员的危险系数。
在锁杆3与侧杆11、12之间设置弹簧,使锁杆3在自然状态下封闭捕捉环1的开口。犯人肢体经撞击进入捕捉环后、锁杆3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自然复位、封闭捕捉环1。在侧杆11、12上设置挡块13,防止锁杆3外摆,保证锁杆3始终处于闭合状态。
捕捉环1与长杆2插接配合,不使用时可将长杆2与捕捉环1脱卸后存放,减小占用空间。
捕捉环1的左、右半部a、b通过拼接而成,当无需使用时,按下第二弹性锁扣,使左半部a和右半部b脱离,右半部b即可以其延伸段15为轴、旋转直至与左半部a相叠,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存放。使用时,只需将左、右半部a、b旋转至同一平面,将第二弹性锁扣扣入第二锁孔中即可,操作简单、快捷。
长杆2由多根短杆21拼接而成,当无需使用时,按下第三弹性锁扣,使前、后短杆脱离,并将前后短杆以销轴422为转轴,旋转折叠。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8)

1.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包括能扣紧犯人肢体的捕捉环和便于使用者手持的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捉环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连接,所述的捕捉环的开口端设有能封闭其开口的锁杆,所述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垂直;
所述的锁杆包括与捕捉环的左侧杆铰接的左子杆、和与右侧杆铰接的右子杆,左、右子杆的自由端对接;
所述的子杆与其对应的侧杆间设有弹簧,所述的侧杆上设有阻止对应子杆向外摆动的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捉环的封闭端设有与所述的长杆插接式连接的套筒杆,所述的长杆上设有第一弹性锁扣,所述的套筒杆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一锁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捉环由左半部和右半部组合而成,所述的左半部的封闭端与所述的长杆连接,所述的右半部的封闭端设有与之垂直的延伸段;
所述的套筒杆允许所述的右半部的延伸段插入其内,所述的套筒杆与所述的左半部封闭端的连接部上设有允许所述的右侧杆进入其内的卡口,所述的卡口正对所述的左侧杆;
所述的延伸段上设有第二弹性锁扣,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二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二锁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杆由多节短杆拼接而成,相邻的短杆通过接合装置连接,所述的接合装置包括固定于前一短杆的后套筒和固定于后一短杆的前端的前套筒,前一短杆的尾端外露于所述的后套筒;后一短杆中空以便前一短杆插入其内,前一短杆的尾端设有第三弹性锁扣,后一短杆及后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三弹性锁扣适配的第三锁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具有向外延伸的翅片,所述的前套筒的翅片上设有滑槽,所述的后套筒的翅片上设有能插入并滑动于所述的滑槽之内的销轴;所述的销轴位于所述的滑槽的尾端时,前、后短杆脱离,所述的销轴位于所述的滑槽的前端时,前、后套筒首尾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一短杆的前端内藏于所述的前套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翅片沿对应的套筒的轴线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杆上固接一与人的肢体适配的套索,所述的套索一端与所述的左子杆固接,另一端与所述的右子杆固接。
CN2010202897803U 2010-08-12 2010-08-12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80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97803U CN201780044U (zh) 2010-08-12 2010-08-12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97803U CN201780044U (zh) 2010-08-12 2010-08-12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80044U true CN201780044U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9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8978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80044U (zh) 2010-08-12 2010-08-12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800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891A (zh) * 2010-08-12 2010-12-22 钟庆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CN104596353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东北农业大学 执法专用多功能抓捕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2891A (zh) * 2010-08-12 2010-12-22 钟庆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CN101922891B (zh) * 2010-08-12 2013-01-30 钟庆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CN104596353A (zh) * 2015-02-03 2015-05-06 东北农业大学 执法专用多功能抓捕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80044U (zh)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CN203464852U (zh) 多功能防暴器
CN201740462U (zh) 一种防卫抓捕器
CN101922891B (zh) 便携式缉捕防暴装置
CN101865634A (zh) 高效多用安全抓捕器
CN106767150B (zh) 警叉
CN203848753U (zh) 约束式电击抓捕器
CN104266543A (zh) 警用防暴棍
CN105222650A (zh) 一种警用盾牌
CN201903287U (zh) 擒拿铐叉
CN205940278U (zh) 一种多功能警用防暴棍
CN205014895U (zh) 一种安全枪套
CN205163983U (zh) 一种炮击式电动消防车
CN104596355B (zh) 蟹螯式防暴捕捉器
CN202956030U (zh) 一种盾
JP2004003715A (ja) 逮捕刺す股
CN204788043U (zh) 一种内藏伸缩式抓捕警棍
CN201917274U (zh) 固定长度式防暴用喷雾钢叉
CN202770321U (zh) 折叠式防身武器
CN207197359U (zh) 一种警用器械
CN104864772A (zh) 一种内藏伸缩式抓捕警棍
CN203981015U (zh) 一种多功能t型拐
CN108627049A (zh) 一种带有捕捉软绳的防暴棍
CN208296681U (zh) 一种安全保卫应急棍
CN207570402U (zh) 一种带有照明功能的警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