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8588U - 隐形合页 - Google Patents
隐形合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78588U CN201778588U CN2010202878910U CN201020287891U CN201778588U CN 201778588 U CN201778588 U CN 201778588U CN 2010202878910 U CN2010202878910 U CN 2010202878910U CN 201020287891 U CN201020287891 U CN 201020287891U CN 201778588 U CN201778588 U CN 2017785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voted arm
- sliding
- matrix
- accepting groove
- pivo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形合页,其包括一设有一第一收容槽的第一基体及一设有一第二收容槽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平行,所述第一基体上设有一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基体上设有一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基体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里,所述第二滑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基体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里。本实用新型隐形合页通过将第一滑动部的固定端轴接于所述第一基体上及将第二滑动部的固定端轴接于所述第二基体上,从而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形合页,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的隐形合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合页在闭合后,其转轴外露在外面,因此,将现有的合页安装在珠宝盒、化妆盒等盒体上,其转轴式在盒体的外面。由于合页露置在盒体外面,其不仅影响了盒体的整体美观,同时,外露的合页容易对手造成伤害,当将盒子放入包中时,也会对包造成损害。而且将现有的合页用于室内门的话,在开关门时也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美观。同时,此种合页也可以应用在家具的连接上。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慢地在市场中出现了隐藏式的合页。然后目前市场上的隐藏式合页是由几片钢片相互连接传动来完成,不仅结构较复杂而且不易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组装方便的隐形合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形合页,其包括一设有一第一收容槽的第一基体及一设有一第二收容槽的第二基体,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平行,所述第一基体上设有一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基体上设有一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基体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里,所述第二滑动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基体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第一收容槽延伸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二收容槽延伸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臂,所述第一转臂的固定端通过一第一转动轴枢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内壁上,所述第一转臂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两与所述第一转臂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转臂交错排列的第二转臂,所述第二转臂的固定端通过一第二转动轴枢接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两内壁上,所述第二转臂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套设有一第一定位套筒,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位于两第一转臂的固定端之间,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套设有一第二定位套筒,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位于两第二转臂的固定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两第一转臂的滑动端通过一第一滑动轴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中,所述两第二转臂的滑动端通过一第二滑动轴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轴上套设有一第三定位套筒,所述第三定位套筒位于两第一转臂的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滑动轴上套设有一第四定位套筒,所述第四定位套筒位于所述第二转臂的滑动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两第一转臂上分别设有一第一中心轴孔,两第二转臂上分别设有一第二中心轴孔,所述第一转臂及第二转臂通过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中心轴孔及所述第二中心轴孔相互轴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一第五定位套筒,所述第五定位套筒位于位置靠里的第一转臂及第二转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臂及所述第二转臂为弯折状,所述第一转臂及所述第二转臂的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一转臂及所述第二转臂的最顶端,所述第一中心轴孔设于所述第一转臂的弯折处,所述第二中心轴孔设于所述第二转臂的弯折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体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耳,所述每一第一连接耳上设有一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基体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耳,所述每一第二连接耳上设有一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耳的第二连接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隐形合页通过将第一滑动部的固定端轴接于所述第一基体上及将第二滑动部的固定端轴接于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从而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一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转臂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打开状态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隐形合页(隐形铰链)1包括一大致呈矩形的第一基体10、一大致呈矩形且与所述第一基体10配合的第二基体20、一设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的第一滑动部30、一设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的第二滑动部40、一纵向设置的第一滑动轴50、一纵向设置的第二滑动轴60及一纵向设置的连接轴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隐形合页1用于一第一连接板(图中未示)及一第二连接板(图中未示)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凹设有一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上端分别向两侧凹设形成有一第一卡持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凹设有一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的上端分别向两侧凹设形成有一第二卡持槽。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一基体10是竖直放置的。所述第一基体10上设有一大致呈矩形且竖直延伸的第一收容槽(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收容槽竖直贯穿所述第一基体10。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前后两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沿所述第一收容槽延伸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基体10前后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耳12。所述第一连接耳12为纵向延伸的。所述第一连接耳12上设有竖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12的第一连接孔121。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所述第二基体20是竖直且与所述第一基体10相对放置的。所述第二基体20上设有一大致呈矩形且竖直延伸的第二收容槽(图中未示)。所述第二收容槽竖直贯穿所述第二基体20。所述第二收容槽与所述第一收容槽平行。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前后两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二滑槽21。所述第二滑槽21沿所述第二收容槽延伸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基体20的前后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耳22。所述第二连接耳22为纵向延伸的。所述第二连接耳22上设有竖直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耳22的第二连接孔221。
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滑动部30设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的端为固定端,定义所述第一滑动部30可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的端为滑动端。所述第一滑动部30的固定端通过一第一转动轴80与所述第一基体10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一滑动部30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里。所述第一滑动部30具有两相互平行且弯折的第一转臂31,所述第一转臂31的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一转臂31的最顶端。所述第一转臂31的弯折处设有一纵向贯穿所述第一转臂31的第一中心轴孔311。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转臂31设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的端为固定端,定义所述第一转臂31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的端为滑动端。所述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设有一贯穿所述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的第一枢接孔(图中未示)。所述两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80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第一转动轴80穿过所述第一转臂31的第一枢接孔且所述第一转动轴80的两相对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两第一转臂31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滑槽21中。所述两第一转臂31的两滑动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轴50相互连接。所述两第一转臂31两滑动端的上端通过一第一连接部32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滑动轴50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21中。所述第一转动轴80上套设有一第一定位套筒101,所述第一定位套筒101位于两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之间。所述第一滑动轴50上套设有一第三定位套筒,所述第三定位套筒位于两第一转臂31的滑动端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二滑动部40设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的端为固定端,定义所述第二滑动部40可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的端为固定端。所述第二滑动部40的固定端通过一第二转动轴90与所述第二基体20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二滑动部40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里。所述第二滑动部40具有两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臂31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转臂31交错排列的第二转臂41。所述第一转臂31与所述第二转臂41纵向排列。所述第二转臂41为弯折状的,所述第二转臂41的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二转臂41的最顶端。所述第二转臂41的弯折处设有一纵向贯穿所述第二转臂41的第二中心轴孔411。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二转臂41设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的端为固定端,定义所述第二转臂41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的端为滑动端。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设有一贯穿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的第二枢接孔(图中未示)。所述两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90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90穿过所述第二转臂41的第二枢接孔且所述第二转动轴90的两相对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两相对内壁上。所述两第二转臂41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1中。所述两第二转臂41两滑动端的上端通过一第二连接部42连接在一起。所述两第二转臂41的两滑动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轴60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60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1中。所述第一转臂31及第二转臂41通过所述连接轴70穿过所述第一中心轴孔311及所述第二中心轴孔411以实现相互轴接。所述连接轴70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所述第二转动轴90上套设有一第二定位套筒102,所述第二定位套筒102位于两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之间。所述第二滑动轴60上套设有一第四定位套筒,所述第四定位套筒位于所述第二转臂41的滑动端之间。所述连接轴70上套设有一第五定位套筒105,所述第五定位套筒105位于位置靠里的第一转臂31及第二转臂41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套筒101、第二定位套筒102、第三定位套筒、第四定位套筒及第五定位套筒105用于定位,从而防止所述第一转臂31及所述第二转臂41在旋转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在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基体10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凹腔中,所述第一连接耳12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槽中。所述第一基体10通过两卡持件(图中未示)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1卡持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基体20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凹腔中,所述第二连接耳22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二卡持槽中。所述第二基体20通过两第二卡持件(图中未示)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221卡持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滑动部30及所述第二滑动部40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在打开时,所述第一滑动轴50的两端分别沿着所述第二滑槽21向外滑动,所述第二滑动轴60的两端分别沿着所述第一滑槽11向外运动。所述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分别绕着所述第一转动轴80及所述第二转动轴90转动,从而所述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也越来越靠近,与此同时,所述第一连接耳12与所述第二连接耳22也越来越靠近,直至所述第一连接耳12与所述第二连接耳22相互抵靠。此时,所述第一基体10及所述第二基体20处于水平的状态,所述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及所述第二转臂41的滑动端被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转臂31的滑动端及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被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槽中。所述第一转臂31及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位于最下方。所述第一转臂31及所述第二转臂41的弯折处与所述第一基体10的表面平齐。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相互抵靠,此时,所述隐形合页1被完全隐藏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隐形合页1通过将第一滑动部30的固定端轴接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及将第二滑动部40的固定端轴接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所述第一滑动部30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基体20上,所述第二滑动部40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基体10上,从而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组装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隐形合页(1),其包括一设有一第一收容槽的第一基体(10)及一设有一第二收容槽的第二基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平行,所述第一基体(10)上设有一第一滑动部(30),所述第二基体(20)上设有一第二滑动部(40),所述第一滑动部(30)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基体(10)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一滑动部(30)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里,所述第二滑动部(40)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基体(20)的上端相轴接,所述第二滑动部(40)的滑动端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相对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滑槽(11)沿所述第一收容槽延伸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第二滑槽(21),所述第二滑槽(21)沿所述第二收容槽延伸方向向外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滑动部(30)具有两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臂(31),所述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通过一第一转动轴(80)枢接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两内壁上,所述第一转臂(31)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滑槽(21)中,所述第二滑动部(40)具有两与所述第一转臂(31)平行且与所述第一转臂(31)交错排列的第二转臂(41),所述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通过一第二转动轴(90)枢接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两内壁上,所述第二转臂(41)的滑动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80)上套设有一第一定位套筒(101),所述第一定位套筒(101)位于两第一转臂(31)的固定端之间,所述第二转动轴(90)上套设有一第二定位套筒(102),所述第二定位套筒(102)位于两第二转臂(41)的固定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转臂(31)的滑动端通过一第一滑动轴(50)相互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轴(50)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21)中,所述两第二转臂(41)的滑动端通过一第二滑动轴(60)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轴(60)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设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轴(50)上套设有一第三定位套筒,所述第三定位套筒位于两第一转臂(31)的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滑动轴(60)上套设有一第四定位套筒,所述第四定位套筒位于所述第二转臂(41)的滑动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转臂(31)上分别设有一第一中心轴孔(311),两第二转臂(41)上分别设有一第二中心轴孔(411),所述第一转臂(31)及第二转臂(41)通过一连接轴(70)穿过所述第一中心轴孔(311)及所述第二中心轴孔(411)相互轴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70)上套设有一第五定位套筒(105),所述第五定位套筒(105)位于位置靠里的第一转臂(31)及第二转臂(4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臂(31)及所述第二转臂(41)为弯折状,所述第一转臂(31)及所述第二转臂(41)的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一转臂(31)及所述第二转臂(41)的最顶端,所述第一中心轴孔(311)设于所述第一转臂(31)的弯折处,所述第二中心轴孔(411)设于所述第二转臂(41)的弯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合页(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10)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耳(12),所述每一第一连接耳(12)上设有一贯穿所述第一连接耳(12)的第一连接孔(121),所述第二基体(20)的两侧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耳(22),所述每一第二连接耳(22)上设有一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耳(22)的第二连接孔(2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878910U CN201778588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隐形合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878910U CN201778588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隐形合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78588U true CN201778588U (zh) | 2011-03-30 |
Family
ID=4379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8789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78588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隐形合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785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76060A (zh) * | 2020-11-24 | 2021-03-30 | 浙江普天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一种速成房 |
-
2010
- 2010-08-10 CN CN2010202878910U patent/CN2017785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76060A (zh) * | 2020-11-24 | 2021-03-30 | 浙江普天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 一种速成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D675625S1 (en) | Tablet computer keyboard-case | |
CN104302859B (zh) | 水平向上开启盖体用铰链 | |
CN201875397U (zh) | 一种可旋转开合的托板机构 | |
CN205400368U (zh) | 一种内藏式柜门 | |
CN206539232U (zh) | 门体旋转中心的开门移动结构及其电烤箱 | |
CN201778588U (zh) | 隐形合页 | |
CN202393147U (zh) | 一种左右双开的冰箱门 | |
CN206299264U (zh) | 一种新型门柜滑移装置 | |
CN206892777U (zh) | 一种可实现线缆收纳的电脑机箱 | |
CN205209064U (zh) | 具有展示板的冷柜 | |
CN205373213U (zh) | 一种带滑动式门体的冰箱 | |
CN202176199U (zh) | 一种安装在橱柜门上的自动定位复位连接器 | |
CN204167703U (zh) | 防止变形的开关柜 | |
CN211422352U (zh) | 一种折叠门柜 | |
CN204363429U (zh) | 家庭电子产品专用抽屉 | |
CN104185394A (zh) | 一种基于四连杆机构的前插式机箱面板开合装置 | |
CN203851390U (zh) | 一种基于四连杆机构的前插式机箱面板开合装置 | |
CN204212577U (zh) | 铰链 | |
CN201887249U (zh) | 数字便携设备的隐藏式插座 | |
CN206190087U (zh) | 滑动装置 | |
CN201068723Y (zh) | 一种转动淋浴房门 | |
CN204126421U (zh) | 一种双向开关的锁窗装置 | |
CN202810446U (zh) | 一种酒柜/冰箱门的限位机构 | |
CN202810445U (zh) | 同步铰链装置 | |
CN202629511U (zh) | 一种可转动定位的显示产品一体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