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66949U -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66949U
CN201766949U CN2010202033793U CN201020203379U CN201766949U CN 201766949 U CN201766949 U CN 201766949U CN 2010202033793 U CN2010202033793 U CN 2010202033793U CN 201020203379 U CN201020203379 U CN 201020203379U CN 201766949 U CN201766949 U CN 201766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zone
pond
pipeline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033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温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033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66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66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669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包括有一水源与一养殖池,该水源与养殖池之间以管路连接,该水源与养殖池之间的管路设有至少一臭氧产生器,该臭氧产生器依据该管路内的水流量而被设定释放预定比例的臭氧以混合于管路内流动的水中,使流入养殖池的水为具备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水。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具备消毒杀菌功能的水可以直接导入养殖池,若养殖池存有病菌,可将病菌杀灭,达到预防水产病害的效果,防止池水优氧化破坏水质,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的收成量与质量。

Description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于水产养殖,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避免池水优氧化的消毒杀菌的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一项技术性甚高的事业,其所涉及的层面也很广。其中水产品种问题、繁殖滥用药物的问题、池塘水质管理问题、疾病问题以及饲料成分差异等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成败。一般的水产养殖场所遭遇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1)水产品的生长缓慢、成育率低:
有些水产种苗业者以不当的物质做水色及人工饲料代替天然饵料,来培育水产种苗,虽然种苗可以培育出来,结果害死了养殖业者。原因是不当的物质及人工饲料可能造成养殖池的水质污染,杂菌丛生,细小又脆弱的种苗,生活在那种环境里,极易感染细菌性疾病。此时繁殖业者都会下抗生素及其它一些药物处理,其中抗生素不但残害种苗,降低抵抗力,而且还会阻碍种苗的生长发育。
(2)养殖池做水色问题:
「养殖池做水色」是在养殖池中培养微小的饵料藻类,由于所培养的藻类不同,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绿藻类是呈现绿色水色,而硅藻类则呈现出褐色水色。养殖池在种苗放养的前,必须先把水色做好,好让种苗进池后,有充裕的天然饵料生物可摄食。因为种苗自种苗池至养殖池,有了天然饵料生物的接驳;所以生长快而且长的也健康,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投喂人工饲料,又可以节省不少养殖成本。然而,有些养殖业者在做水过程中,常容易培育出不良的藻类出来,亦即造成池水优氧化,反而影响到种苗的生长。
(3)养殖池水色不安定,容易倒藻:
当养殖场经过多次的养殖的后,池塘受到养殖动物排泄物及残余饲料的双重污染,造成养殖场老化,生产力大为降低,疾病相继地产生,因而养殖业者不明究里,就滥下药物,造成养殖场二次污染,破坏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影响养殖场的生态平衡。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常会导致水色不安定,严重者影响到水中藻类死亡,使水色变掉,即所谓的[倒藻」。
(4)水产养殖过程中,易发生疾病: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因管理不当,而造成水产品死亡,进而影响到育成率。不同水产品的致病原因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水产养殖池环境的良劣,是造成水产品生病与否的主要因素。养殖池的环境主要包括水质、池底状况和水色。养殖池的水质因子,不外乎盐度、水温、溶氧量、氨、亚硝酸、硫化氢及酸碱度等。这些水质若在安全范围内水产品都无问题,若超越其安全范围,水产品易造成生理性的死亡。养殖池况,往往每个池各不相同,一般泥沼池有机物较多,投喂饲料量须酌于减少,否则残余饲料及排泄物会滋生很多细菌,而易造成疾病,尤其在低气压来临或下大雨的后,池水中的细菌会比原来增加3倍,水产品极易造成疾病死亡。养殖池一旦遇到倒藻,会造成水中溶氧减少,大量藻体分解后,产生大量细菌及硫化氢、亚硝酸、氨等有毒物,水产品在这种生物性及化学性不良的环境下,就容易产生疾病死亡。
若水产养殖业者,针对前述四项加以研究改善或克服,水产养殖仍然是一项高利润,可挑战的养殖事业。其中,以最低成本、最经济的方式提养殖池适时地消毒杀菌,避免池水优氧化而「倒藻」,为其中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产生生态水产养殖用水的装置,其所产生的具备消毒杀菌功能的水可以直接导入养殖池,若养殖池存有病菌,可将病菌杀灭,达到预防水产病害的效果,防止池水优氧化破坏水质,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的收成量与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包括有一水源与一养殖池,该水源与养殖池之间以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水源与养殖池之间的管路设有至少一臭氧产生器,该臭氧产生器依据该管路内的水流量而被设定释放预定比例的臭氧以混合于管路内流动的水中,使流入养殖池的水为具备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水,防止池水优氧化破坏水质,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的收成量与质量。
前述的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其中养殖池与水源之间连接有回收管路。
前述的水源可以是水塔或水池;所述的养殖池,可以是喷洒器或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是将具有消毒杀菌功能的臭氧混合于尚未供应至养殖池的供水系统中形成臭氧水,该臭氧水具有消毒杀菌但对人体或水产品无害的性质,因此,将该臭氧水导入养殖池后,即可达到杀灭或阻止病菌的目的。
臭氧层分布在离地面20~30km的大气层中,它最大的功能是吸收紫外线,保护曝露在紫外线照射下的人类与动植物。空气中的臭氧量为0.01~0.04ppm,因臭氧具有极强净化杀菌的作用,使得自然界中的细菌霉菌,无法异常繁殖而能保持平衡状态。
臭氧分解速度会因热、光、水份、PH值而不同,也会因金属氧化物与其它触媒等作用,而加快分解速度。当活跃的菌碰上臭氧时,臭氧的致死浓度会使它立刻失去活力,臭氧在分解的时候产生的自由基过程,是一连串的反应动作,一个反应产物又可接连另一个反应产物,且不一定有固定的反应式,其反应相当复杂。以下为关于臭氧的特性:
(1)臭氧在大气中(常温)的半衰期为三十秒,会随温度不同而有所改变。
(2)臭氧在水中的半衰期为二十分钟,当水中PH值高时分解速度变快,PH值低时较缓慢。
(3)臭氧溶解于水中会因受水分子作用,可急速分解,具有极强氧化力,杀菌、脱臭、漂白等作用。
(4)臭氧在水中分解前,或分解后都能与附着物发生反应。
(5)臭氧分解反应后,最重要的分离产物是氢氧离子〔HO-〕。
(6)氢氧离子的氧化能量为-2.8V,氧化能力比臭氧本身氧化能量还高。
(7)臭氧在酸性溶液中有-2.7V,在碱性溶液中有-1.24V。
(8)臭氧与有害物质分解后,会还原成氧气,不会再造成二次公害。
臭氧的杀菌力为氯的3000倍,消毒力为甲酚原液的30倍。细菌以蛋白质、RNA、DNA为主要成分,由多糖类、蛋白质、脂质等构成。病毒则是由蛋白质、RNA、DNA所构成。要使细菌或病毒死亡以及不活性化,必须损伤其成分或加以破坏、分解。臭氧能渗透到细菌或病毒中,使其变成酵素。而RNA、溶霉菌等物质会被分解,DNA则于受损后被击溃。
臭氧脱臭的构造在于其电气分解的秘密。臭氧的构成原子-氧原子(O)带有负电,氧分子(O2)带有正电,臭氧则是带有负电。若找带有正电的结合对象,臭氧即会氧化,这种作用与造成极大脱臭效果的电气分解有关。亦即,恶臭的臭味多带有正电,而臭氧与其结合(离子结合)后,会反应成为其它物质。即可达到脱臭效果,这种作用与杀菌相同,借由氧化分解后达到脱臭效果,并非利用臭氧独特的气味来掩盖恶臭,而是将臭味根源物质加以分解。
一般臭氧产生的方式包括:紫外线法、电解法、无声放电法、尖端放电等数种方式,均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用水系统中。但,因为臭氧本身具有毒性,会使人体受影响,因此使用臭氧并不是100%的安全,臭氧的安全余虑就在于臭氧本身的浓度及暴露的时间,太高浓度的臭氧反而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是只要掌握好臭氧的特性,正确的使用它,即可将其应用在有机生态农业的用水系统上,进而帮我们解决许多的问题。
使用臭氧最适宜的方式是将臭氧溶解于水中,形成所谓“臭氧水”,欧美国家称“万能水”,能瞬间杀灭水中细菌、消毒、除异味、降解农药、分解肉类化学抗生素的作用效果极强,它的杀菌速度比氯快许多倍,臭氧杀菌作用也强于紫外线,紫外线以光波杀菌,照射不到的地方无法杀菌。事实上安全使用的臭氧完全可以保护人的健康不受危害,国际臭氧浓度标准浓度在呼吸0.1PPM以下浓度臭氧时,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臭氧能自动分解还原成氧气,对人体有益且无任何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所产生的具备消毒杀菌功能的水可以直接导入养殖池,若养殖池存有病菌,可将病菌杀灭,达到预防水产病害的效果,防止池水优氧化破坏水质,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的收成量与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臭氧产生器将臭氧释放于水管内与水混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水源
2……管路
21……回收管路
3……养殖池
4……臭氧产生器
5……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一水源1、一养殖池3、至少一管路2与至少一设于该管路2适当位置的臭氧产生器4;所述水源1可以是位于高处的水塔,或是地面上的水池。所述管路2可以是埋设于地面下的水管,或是铺设于地面上的水管。所述臭氧产生器4则是设在管路2的适当位置,该臭氧产生器4的出口以接头5连接至管路2(如图1A所示),使产生的臭氧能注入管路2内和流动的水流充分混合成具备消毒杀菌作用的臭氧水,臭氧水被注入养殖池3后,具有直接杀菌,但不会对池中水产品造成不良影响。基于安全使用臭氧的原因,本实用新型使用的臭氧产生器可以调节臭氧的单位时间产出量,使用者可以依据管路2内的水流量计算所需要混合浓度的臭氧比例,然后调节臭氧产生器,让注入管路2内的臭气量与水流量形成有效浓度的混合比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养殖池3与水源1之间可以连接回收管路21,以及在水源设置过滤系统,得以借由泵浦将养殖池3的池水收回收管路21回流至水源的过滤系统过滤,过滤后的水则流至管路2与臭氧混合成臭氧水后再流入养殖池3,如此循环流动,以维持养殖池的水质与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包括有一水源与一养殖池,该水源与养殖池之间以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水源与养殖池之间的管路设有至少一臭氧产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与水源之间连接有回收管路。 
CN2010202033793U 2010-05-26 2010-05-26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66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33793U CN201766949U (zh) 2010-05-26 2010-05-26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33793U CN201766949U (zh) 2010-05-26 2010-05-26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66949U true CN201766949U (zh) 2011-03-23

Family

ID=43746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0337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66949U (zh) 2010-05-26 2010-05-26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669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069A (zh) * 2013-10-15 2014-01-01 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的敌百虫降解装置与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069A (zh) * 2013-10-15 2014-01-01 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的敌百虫降解装置与方法
CN103478069B (zh) * 2013-10-15 2015-04-08 无锡艾科瑞思产品设计与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的敌百虫降解装置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9303B (zh) 微生物组合物和方法
CN102106229B (zh) 一种原生态有机蔬菜的生产方法
JP2008011814A (ja) 循環型再生水利用方法
CN106508735A (zh) 一种田螺和鱼立体混养的方法
CN104304126A (zh) 一种利用池塘水面无土栽培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
CN107509687A (zh) 产蛋鸡饲养管理方法
CN101491231A (zh) 一种富硒蟾衣的采集方法
CN101720605A (zh) 无公害蔬菜的病虫防治方法
CN206100999U (zh) 一种农业循环利用系统
CN201766949U (zh) 产生生态养殖用水的装置
CN102165900A (zh) 作物秸秆生物法二氧化碳养藕的方法
CN103241864B (zh) 一种新型农村污水絮凝沉淀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3651201B (zh) 一种防治对虾病毒害提高对虾养殖产量的方法
JP4052535B2 (ja) 動物用薬剤及び動物用飼料
CN102124969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保水育苗的方法
CN108467289A (zh) 生物降解净化系统及病死动物尸体生产有机肥方法
CN102120641A (zh) 生态水产养殖杀菌系统
CN107372222B (zh) 一种药用泥鳅的养殖方法
CN109156281A (zh) 一种原生态有机蔬菜的生产方法
CN102120640A (zh) 有机生态农业用水系统
CN205912520U (zh) 一种生态鸭养殖系统
CN103535191A (zh) 食用菌菌棒培养时的一种注氧方法
CN105325373B (zh) 一种驯化水溞的方法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214496125U (zh) 一种公厕粪便有机肥料发酵系统
CN110402862A (zh) 一种富含有机硒小龙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