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65000U -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 Google Patents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65000U
CN201765000U CN2010205338079U CN201020533807U CN201765000U CN 201765000 U CN201765000 U CN 201765000U CN 2010205338079 U CN2010205338079 U CN 2010205338079U CN 201020533807 U CN201020533807 U CN 201020533807U CN 201765000 U CN201765000 U CN 201765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tube
type measuring
flow meter
tube
shaped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338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和平
罗凡
黄虎成
肖文
孙茂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HONGCE FLOW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ZHONGCE FLOW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ZHONGCE FLOW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ZHONGCE FLOW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338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65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65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650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具有可提高传感器底座稳定性的特点。该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包括传感器壳体,设置在传感器壳体内且底部固定连接于传感器底座的U型测量管,设置在U型测量管拱形顶端中部的驱动器,对称布置在驱动器左右两侧U型测量管上的信号检测器以及设置在U型测量管底端左右两侧的隔振器,所述U型测量管底部为直管,隔振器设置在该底部直管上。由于将U型测量管的底部设置为直管,从而可将传感器底座的水平长度减小,提高了传感器底座的刚性,可避免受安装管线影响而发生零点漂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安装管线应力对整个高压气体流量计的影响,适合在测量流体质量流量的高压气体流量计上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气体流量计,具体涉及一种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背景技术
目前,油类汽车废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力推广以天然气代替汽油和柴油等作为汽车新燃料,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国人环保意识的加强,天然气作为最佳的替代能源正逐渐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高压气体流量计是CNG行业最重要贸易结算技术手段,开展高压气体流量计技术研究是我国应用清洁环保天然气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有的高压气体流量计是根据科里奥利原理而制得,其包括有用于屏蔽外部电磁场干扰的传感器壳体,设置在传感器壳体内的U型测量管,且该U型测量管底部固定连接在传感器底座上,在U型测量管拱形顶端中部还设置有驱动器,在驱动器两侧对称布置有信号检测器用于检测U型测量管两侧扭角产生的时间差(相位差),在U型测量管底端左右两侧设置有用于抗外界振动干扰的隔振器;对于有至少两根U型测量管的情况,在传感器底座上还设置有分流器用于将CNG气体分流到多根U型测量管中,同时还在传感器底座上设置集流器将多根U型测量管流出的CNG气体集流后流出。工作过程中,驱动器工作使得U型测量管按一定频率绕传感器隔振块振动,同时,在该过程中,CNG气体从U型测量管中流过,使得U形振动管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而产生扭动(即位于驱动器两侧的U形振动管所受科里奥利力的方向相反),该扭动的角度大小与流过振动管中流体的质量流量成正比,并利用这个原理测出CNG气体的质量流量。
由于高压气体流量计属于振动敏感类仪表,因此,决定高压气体流量计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传感器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从原理上讲,提高高压气体流量计传感器抗干扰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提高振动频率和增强隔振效果。目前,国内外高压气体流量计厂家通常采用的实施方法是:将传感器的自激振动频率提高到200Hz以上,并在U型测量管底部具有折弯,该折弯处的隔振块X与分流器Y之间留下足够的长度L(如图1所示),以便吸收振动,降低振动的传递,从而提升整个高压气体流量计的稳定性。其具有下述缺点:
1、由于在U型测量管底部折弯处具有该足够的长度L,相应地,传感器底座的长度也应该设置为足够长,才能将U型测量管固定在传感器底座上。而底座内部又需要留下管线安装空间,所以,传感器底座的强度被大大削弱,极容易使高压气体流量计受到安装管线的应力影响,发生零点漂移(即CNG气体测量管在运行过程中由于传感器底座的强度较弱,容易在气体的高压和外界因素干扰下发生扭曲变形或角度偏移等)。
2、隔振系统通常采用单层隔振块,国外有个别产品采用相同尺寸,等质量的双层隔振系统。上述隔振系统对于高频振动,隔振效果较差,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
3、传感器外壳形状较为简单,存在大量的宽大平面,其振动频率较低,接近U型测量管的振动频率,极易发生共振,使高压气体流量计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传感器底座稳定性的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包括传感器壳体,设置在传感器壳体内且底部固定连接于传感器底座的U型测量管,设置在U型测量管拱形顶端中部的驱动器,对称布置在驱动器左右两侧U型测量管上的信号检测器以及设置在U型测量管底端左右两侧的隔振器,所述U型测量管底部为直管,隔振器设置在该底部直管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隔振器采用双层结构,上层隔振器采用圆弧面结构,圆弧面结构的凸面朝上,下层隔振器采用平面结构且其厚度比上层隔振器薄。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感器壳体采用多个小型面块互成夹角组合形成。
进一步的是,U型测量管具有两根,所述传感器底座包括分流器、集流器以及连接在分流器与集流器之间的连接壳体,两根U型测量管的入口端连接分流器,出口端连接集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U型测量管的底部设置为直管,则U型测量管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将大大减小,从而可将传感器底座的水平长度减小,提高了传感器底座的刚性,可避免受安装管线影响而发生零点漂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安装管线应力对整个高压气体流量计的影响,提高了高压气体流量计对CNG气体质量流量的测量准确性,适合在测量流体质量流量的高压气体流量计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气体流量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气体流量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传感器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传感器壳体1、U型测量管2、驱动器3、信号检测器4、隔振器5、连接壳体6、分流器7、集流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包括传感器壳体1,设置在传感器壳体1内且底部固定连接于传感器底座的U型测量管2,设置在U型测量管2拱形顶端中部的驱动器3,对称布置在驱动器3左右两侧U型测量管2上的信号检测器4以及设置在U型测量管2底端左右两侧的隔振器5,所述U型测量管2底部为直管,隔振器5设置在该底部直管上。由于将U型测量管2的底部设置为直管,则U型测量管2的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将大大减小,从而可将传感器底座的水平长度减小,提高了传感器底座的刚性,可避免受安装管线影响而发生零点漂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安装管线应力对整个高压气体流量计的影响,提高了高压气体流量计对CNG气体质量流量的测量准确性。
为提高隔振器5的隔振效果,所述隔振器5采用双层结构,上层隔振器5采用圆弧面结构,圆弧面结构的凸面朝上,下层隔振器5采用平面结构且其厚度比上层隔振器5薄。这样,上层的隔振器5具有足够的刚度,用于分离振动频率,并提供稳定的支撑;而下层的隔振器5由于较薄,可增强抗干扰能力,防止外部的振动传递给U型测量管2。
为避免传感器壳体1的振动对U型测量管2造成影响,如图4所示,所述传感器壳体1采用多个小型面块互成夹角组合形成。在正常情况下,传感器壳体1可仅由上侧面、左右与前后共五个面组成即可,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小型面块应为大于5个面块。在图4中,传感器壳体1的前后两个面由三个互成一定角度的平面组成,左右侧面由单一平面构成,顶面由三个互成成一定角度的平面组成,共11个小型面块组成异型结构。这样,传感器壳体1的振动频率较高,刚度大,重量轻,可有效避免传感器壳体1与U型测量管2发生共振。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U型测量管2可采用一根对CNG气体的质量流量进行检测,作为优选方式,U型测量管2具有两根,所述传感器底座包括分流器7、集流器8以及连接在分流器7与集流器8之间的连接壳体6,两根U型测量管2的入口端连接分流器7,出口端连接集流器8。连接壳体6最好采用不锈钢件制作以提高强度,两根U型测量管2最好平行布置。工作时,CNG气体首先经管道输送到分流器7,分流器7对气体进行分流后进入到两根U型测量管2,然后从U型测量管2出口流出后经集流器8汇流,再经管道输送至被加气汽车。

Claims (4)

1.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包括传感器壳体(1),设置在传感器壳体(1)内且底部固定连接于传感器底座的U型测量管(2),设置在U型测量管(2)拱形顶端中部的驱动器(3),对称布置在驱动器(3)左右两侧U型测量管(2)上的信号检测器(4)以及设置在U型测量管(2)底端左右两侧的隔振器(5),其特征是:所述U型测量管(2)底部为直管,隔振器(5)设置在该底部直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其特征是:所述隔振器(5)采用双层结构,上层隔振器(5)采用圆弧面结构,圆弧面结构的凸面朝上,下层隔振器(5)采用平面结构且其厚度比上层隔振器(5)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壳体(1)采用多个小型面块互成夹角组合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其特征是:U型测量管(2)具有两根,所述传感器底座包括分流器(7)、集流器(8)以及连接在分流器(7)与集流器(8)之间的连接壳体(6),两根U型测量管(2)的入口端连接分流器(7),出口端连接集流器(8)。
CN2010205338079U 2010-09-17 2010-09-17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65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38079U CN201765000U (zh) 2010-09-17 2010-09-17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38079U CN201765000U (zh) 2010-09-17 2010-09-17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65000U true CN201765000U (zh) 2011-03-16

Family

ID=43717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33807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65000U (zh) 2010-09-17 2010-09-17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6500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3592A (zh) * 2010-09-17 2011-01-12 四川中测流量科技有限公司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WO2013071680A1 (zh) * 2011-11-18 2013-05-23 青岛澳波泰克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振动管密度计及其中使用的振动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3592A (zh) * 2010-09-17 2011-01-12 四川中测流量科技有限公司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CN101943592B (zh) * 2010-09-17 2013-02-06 四川中测流量科技有限公司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WO2013071680A1 (zh) * 2011-11-18 2013-05-23 青岛澳波泰克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振动管密度计及其中使用的振动片
US9360358B2 (en) 2011-11-18 2016-06-07 Qingdao Add Value Flow Metering Co., Ltd. Coriolis mass flow meter, vibrating tube density meter and vibrating sheet used therei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6527B (zh) 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制样装置
CN201707277U (zh) 一种高精度流体密度测量传感器
CN103335916A (zh) 一种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规律实验装置
CN101625254A (zh) 压电式动态条形称重板
CN201314906Y (zh) 有机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
CN102322907B (zh) 双流量测量头一体化智能气体流量计
CN1957234A (zh) 可改变比例的平均插入式涡流流量计
CN201765000U (zh)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CN103630178A (zh) 质量流量计隔振系统
CN101943592B (zh) U型测量管高压气体流量计
CN201653657U (zh) 一种多功能集热器板芯气密性压力检验设备
Lan et al. Research on the hydrogen consumption of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based on the flowmeter and short-cut method
CN208887583U (zh) 一种测量弯管压力平衡型膨胀节位移的装置
CN207632441U (zh) 一种静压传动系统的尾气检测装置
CN201133804Y (zh) 一种用于检测油气输送管道变形的检测装置
CN207832109U (zh) 一种抗爆试验板形试件位移测量装置
CN207004615U (zh) 一种汽车用可双重降噪的排气管
CN203551017U (zh) 质量流量计隔振系统
CN202024848U (zh) 发动机皮带张力简易在线检测仪
CN211825837U (zh) 一种长输油气管道全缺陷超声阵列内检测装置
CN201522501U (zh) 锅炉一次风速差压式测量装置
CN102564775B (zh) 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及动力转向系统测试方法
CN201335702Y (zh) 双层构造内夹保温层的检定加油机用标准金属量器
CN204313946U (zh) 一种悬挂式汽车衡
CN206583493U (zh) 一种冶金工业用电磁流量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2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