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8611U -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8611U
CN201758611U CN2010205327182U CN201020532718U CN201758611U CN 201758611 U CN201758611 U CN 201758611U CN 2010205327182 U CN2010205327182 U CN 2010205327182U CN 201020532718 U CN201020532718 U CN 201020532718U CN 201758611 U CN201758611 U CN 201758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rod
plant body
vegetation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327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珉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327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8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8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86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植被技术,特别是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其特征是:植物杆体由上下体连接为柱状体,植物杆体内有植物生长土,植物杆体上有一个或多个植物植被孔,植物植被孔与植物杆体的植物生长土相通;所述的植物杆体长度在30-500mm之间,植物杆体外表是竹状结构或管状体。这种植物杆体能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方便维护、成活率高、随时随地可进行施肥浇灌的公路坡面植被。

Description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植被技术,特别是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是人流密集的区域,与人们身心健康、交通安全息息相关,公路坡面植被恢复对改善路域生态环境、美化景观、提高驶乘人员行车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现有的公路坡面植被有采用土工网固土植草护坡技术,它是在土层较薄的坡面上,锚设锚杆,上挂土工网,然后人工铺设种植土、侵蚀防止剂、缓效性肥料,拌合有机肥、泥炭,拍实后种植灌木,再用液压喷播机喷薄合适的草种,从而实现绿化的目的。该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1)对环境破坏极小,很好的保护了原有环境,以土壤结构改良为突破口,力求简化公路植被养护管理。(2)由于客土的应用,为灌木和草种根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基础,能够实现草、灌木合理的植物群落配比,达到建设后路域植被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的效果,同时在植物选种上以当地物种为主,避免了外来物种影响。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当地其他物种的侵入,更能适应该类环境的植物群落即可形成。(3)灌木根系可扎入岩石缝隙,固土护坡效果比草本植物更可靠,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边坡坍塌,稳固风化的岩面,节省维护费用,提高交通安全。(4)工期短、比较工程防护措施经济性好,施工方便。
    然而,客土的厚度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较厚有利于植物生长,减少后期施肥维护,但相应的增加了施工成本,尤其在竣工初期,较厚的客土层增大了发生坡面滑坡的可能,但客土太薄对植物,尤其是草种的生长不利。土工网固土(间植灌木)植草护坡技术在本公路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绿化及防护效果,但植物生长情况,如成活率、地上地下生物量、植物群落的优势度、客土厚度、基质材料的配比等存在不确定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方便维护、成活率高、随时随地可进行施肥浇灌的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其特征是:植物杆体由上下体连接为柱状体,植物杆体内有植物生长土,植物杆体上有一个或多个植物植被孔,植物植被孔与植物杆体的植物生长土相通。 
所述的植物杆体长度在30-500mm之间,植物杆体外表是竹状结构或管状体。
所述的植物杆体之间通过植物杆体关结连接为网状结构,植物杆体之间有毛细管连通。
所述的网状结构是井字状或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这种公路坡面植被方法主要包括植物杆体,植物杆体通过植物杆体关结与公路坡面固定成平面分布体,植物杆体为柱状体,植物杆体内有植物生长土,植物生长土采用本地土或人造土,柱状体内有毛细管,毛细管上有毛细孔,毛细管通过管件与进水管和排水管相通,进水管通过毛细管的毛细孔与植物杆体的植物生长土相通,以提供植物生长土生长植物的水份和营养;进水管和排水管在公路坡面的上下位置,植物杆体通过毛细管与进水管相通过,进水管连接水池,由控制阀门控制。它施工方便、方便维护、成活率高、可随时随地进行施肥浇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植物杆体剖面图;
图3是图1的植物杆体截面图;
图4是植物杆体关结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排水管;3、公路坡面;4、纵向人造植物杆体;5、横向人造植物杆体;6、植物杆体关结;7、植物植被孔;8、植物杆体;9、植物生长土;10、毛细管;11、毛细孔;12、公路坡面固定件;13、植物;14、发光体;15、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公路坡面植被方法,它至少包括植物杆体8,植物杆体8通过植物杆体关结6与公路坡面3固定成平面分布体,植物杆体8为柱状体,植物杆体8内有植物生长土9,植物生长土9采用本地土或人造土,柱状体内有毛细管10,毛细管10上有毛细孔11,毛细管10通过管件与进水管1和排水管2相通,进水管1通过毛细管10的毛细孔11与植物杆体8的植物生长土9相通,以提供植物生长土9生长植物13需要的水份和营养。
植物杆体8或采用纵向人造植物杆体4和横向人造植物杆体5连接成网状结构,如井字状,纵向人造植物杆体4和横向人造植物杆体5各段之间通过植物杆体关结6连接,植物杆体关结6一方面完成每节纵向人造植物杆体4或横向人造植物杆体5相互之间的连接,同时完成植物杆体8与公路坡面3的固定,植物杆体8与公路坡面3的固定通过公路坡面固定件12连接,植物杆体关结6中间有公路坡面固定件12的固定孔。
植物杆体8依据需要设计长度,各节的长度和粗细可以相同,长度在30-300mm之间,植物杆体8外表可以为竹状结构,也可以是植物表面体(如人造树),但植物杆体8中间的毛细管10直径相同。植物杆体8制造时,可由上下体胶结为柱状体,植物杆体8上有一个或多个植物植被孔7,植物植被孔7与植物杆体8的植物生长土9相通,植物13种植在植物植被孔7内(当然也可种植在植物杆体关结6上),在一节植物杆体8上植物植被孔7的数量与其长度有关,一般300-1000 mm之间一个。这与植物植被面积有关,植物植被面积有0.25平方米时,植物植被孔7的间距选300mm.。
进水管1和排水管2在公路坡面3的上下位置,植物杆体8通过毛细管10与进水管1相通过,进水管1连接水池,由控制阀门控制。水池的水从进水管1经物杆体8内的毛细管10渗透到植物生长土9内。水池的水可加入营养液。
植物生长土9采用人造土(实际上是无土栽培技术)有利于植物杆体8长期使用,因为,毛细管10渗透到植物生长土9内时,不会让毛细孔11封堵。
如图4所示,植物杆体关结6实际上是多通道管件结构,如两通、三通、四通管件一样,只不过在其内部有植物生长土9和毛细管10。植物杆体关结6到底是几通根据需要确定。
实施例2:如图5所示,植物杆体8通过植物杆体关结6与公路坡面3固定成平面分布体可以是平面树,植物杆体8有主杆和支杆,由主杆和支杆构成一棵树状结构,在支杆通过插入或螺纹连接在主杆上。主杆和支杆与纵向人造植物杆体4和横向人造植物杆体5具有相同的意义,连接成网状结构或树状结构。主杆和支杆内有毛细管10,主杆和支杆上有植物植被孔7,植物植被孔7的数量与其长度有关。
实施例3:如图6所示,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连接成网状结构或树状结构的植物杆体8固定有发光体14,发光体14与太阳能板15提供的电压电连接,太阳能板15白天充电,晚上向发光体14加电,使发光体14发光,发光体14可构广告体,一方面向公路提供照明,同时可为产品做广告。

Claims (4)

1.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其特征是:植物杆体(8)由上下体连接为柱状体,植物杆体(8)内有植物生长土(9),植物杆体(8)上有一个或多个植物植被孔(7),植物植被孔(7)与植物杆体(8)的植物生长土(9)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杆体(8)长度在30-500mm之间,植物杆体(8)外表是竹状结构或管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植物杆体(8)之间通过植物杆体关结(6)连接为网状结构,植物杆体(8)之间有毛细管(1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网状结构是井字状或树状结构。
CN2010205327182U 2010-09-17 2010-09-17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8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27182U CN201758611U (zh) 2010-09-17 2010-09-17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327182U CN201758611U (zh) 2010-09-17 2010-09-17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8611U true CN201758611U (zh) 2011-03-16

Family

ID=4371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3271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58611U (zh) 2010-09-17 2010-09-17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8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224A (zh) * 2016-01-28 2016-06-15 重庆亦凡矿产品有限公司 坡地立体农业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0224A (zh) * 2016-01-28 2016-06-15 重庆亦凡矿产品有限公司 坡地立体农业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CN105660224B (zh) * 2016-01-28 2019-05-03 重庆亦凡矿产品有限公司 坡地立体农业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idi et 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crop coefficient of poplar and willow short-rotation coppice used as vegetation filter
CN103650882B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牡丹的栽培方法
CN101949147B (zh) 一种荒漠保墒方法及应用
WO2021012537A1 (zh) 一种坡面修复方法
CN101946626B (zh) 公路坡面植被方法
CN107100176B (zh) 一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系统
CN103250536A (zh) 用于节理不发育硬质岩石边坡的喷播绿化方法
CN203708874U (zh) 带灌溉系统的喀斯特地区护坡植生结构
CN105453984A (zh) 一种高海拔沙地柏引种栽培方法
CN102487779A (zh) 防渗漏抗旱造林方法
CN204676572U (zh) 一种岩质边坡的生态护坡装置
CN103993608A (zh) 一种喀斯特地区边坡护理方法及其结构
CN203878596U (zh) 一种具有灌溉及保水功能的喀斯特地区边坡护理结构
CN201758611U (zh)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装置
CN103988627A (zh) 具有缓慢释放肥效、保水功能的植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58612U (zh) 公路坡面植被装置
CN101822195A (zh) 带水管的植树袋
CN203801415U (zh) 一种枸杞专用悬挂式滴灌装置
CN105284386A (zh) 崖壁培植石斛的方法
CN101946649A (zh) 公路坡面植被用的植物杆体方法
CN203708873U (zh) 基于植生格的带灌溉系统的喀斯特地区护坡植生结构
CN104285638A (zh) 一种施工区坡地的绿化方法
CN205052312U (zh) 一种用于任意塑形的绿化植生块体
CN204343308U (zh) 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护坡的集水灌溉装置
CN204070025U (zh) 一种屋顶绿化毯式植物层及绿化屋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