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55365U -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 Google Patents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55365U
CN201755365U CN201020280489XU CN201020280489U CN201755365U CN 201755365 U CN201755365 U CN 201755365U CN 201020280489X U CN201020280489X U CN 201020280489XU CN 201020280489 U CN201020280489 U CN 201020280489U CN 201755365 U CN201755365 U CN 201755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joint
elastomer
joint fixing
spor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804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红元
古岱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804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55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55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553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体和至少五个关节固定件,关节固定件戴在人体关节部位,弹性体的起点固定在两个关节固定件上,终点固定在三个关节固定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克服了现有的练习设备和运动防护设备联系性和整体性较差,以及过分重视局部结构性的练习和保护,而忽视整体功能性的训练和保护,导致整合能力和保护能力不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能帮助练习者掌握和运用一种联系性和整体性很强的新运动模式和保护设备,从而为练习者开拓一条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保护能力的新途径。

Description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锻炼用设备、运动防护和运动康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背景技术
一、目前市面上的训练/锻炼用设备有橡胶拉力练习器:利用不同形状和弹性系数的橡胶制弹性体,做为练习者进行拉伸练习时的拮抗阻力,并以这种训练手段达到提高相关肌力的目的。
但是,橡胶拉力练习器是一种简单的训练或锻炼用设备,其原理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提供局部和简单的拮抗性训练手段,不能同时对人体大部分关节肌肉或者全身进行锻炼,不能对人体的整体运动能力进行有效整合。
二、运动防护设备:为在运动时易受伤的关节配置的防护具,如护腰、护膝、护肘和护腕等等。一方面使用这些防护性护具的弹性材料,吸收一部分关节在运动时所承受的机械能,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护具限制所保护的关节的运动幅度,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但是,现有的运动防护设备,基本上是单一关节的保护装置,因而局限了对作用于受保护关节机械能的吸收和分解能力,影响最终的保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克服了现有的练习设备和运动防护设备联系性和整体性较差,以及过分重视局部结构性的练习和保护,而忽视整体功能性的训练和保护,导致整合能力和保护能力不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能帮助练习者掌握和运用一种联系性和整体性很强的新运动模式和保护设备,从而为练习者开拓一条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保护能力的新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体和至少五个关节固定件,关节固定件戴在人体关节部位,弹性体的起点固定在两个关节固定件上,终点固定在三个关节固定件上。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关节固定件为五个以上,除了固定弹性体的起点和终点的关节固定件,中间的关节固定件设有可穿过弹性体的定位扣,弹性体穿过中间的关节固定件并由定位扣进行可通过性的定位。定位扣的作用是限制弹性体不要脱离关节固定件。
所述弹性体分为主要沿人体各运动环节屈面的外置弹性体、主要沿人体各主要运动环节伸面的外置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分别沿四肢各运动环节中段,分叉经内、外侧缠绕至对面交叉连接延伸,成为跨越相关内收、外展肌肉群和旋转肌肉群的外置弹性体。
根据每个人的锻炼强度的不同,所述弹性体为单条式或者多股缠绕式,弹性体自身设有多个开岔,两种外置弹性体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灵活的弹性强度选择:应根据不同练习者和练习目的与要求,设定外置弹性体效应张力的强度:一、在弹性材料弹性系数方面提供多级别的选择;二、在外置弹性体的数量上提供多种选择。弹性体的质与量均是调控预应弹性强度的因素,例如大强度的专业运动训练,除了可选择大弹性系数的弹性材料外,也可根据项目或动作的要求,增加弹性体的数量。
所述弹性体的初始长度短于所附着身体相应环节的长度。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关节固定件戴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头部、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中的若干个关节。灵活的结构组合选择:关节固定件可以戴在上述的所有关节,也可以针对练习者不同的要求,选择局部多关节连接的结构组合,例如:一、由足踝起点端到腰带终点端专注下肢带练习或保护的结构组合;二、由腰带起点端至头颈固定件终点端专注脊柱纵向拉伸练习或保护的结构组合;三、由两掌腕互为起、终点,专注上肢带横向连接的练习或保护的结构组合等。
所述关节固定件可以做成护踝、护膝、护腰、护肩、护肘、护腕、护指中的若干种类。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定位扣为魔术贴,定位扣粘在关节固定件上。
为了便于练习,所述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内植于练习服或比赛服里面。本实用新型有灵活的外观设计与材料选择:一、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可选择大质量、高强度的弹性材料,以外露的外观形式设计;二、低强度的练习或休闲式的项目,可选择柔性贴身透气的弹性材料做贴身的设计;三、另一种理想的方式是将特别的弹性材料按要求内植于练习服或比赛服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体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整合性很强的运动模式,首先要求将身体各主要环节如躯干和四肢部分,延各自的中轴线做离心的拉伸调节,环节间的离心拉伸活动是以相关肌群的离心活动来完成的。这样相关肌群离心活动所产生的弹性张力,将身体各环节拉伸调节成一个弹网状的统一弹性体,然后在这一统一弹性体和整体弹性预应张力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活动。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有效掌握这一新运动模式而设计的。根据人体各环节各主要肌群的走向和新运动模式的调节要求,使用弹性材料顺躯体各相关环节,联结成外置的网状弹性结构,这一外置弹性结构,有序的附着在躯体相应环节并产生一定的预应张力。当身体各部在进行调节和运动时,均会作用于这一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外置弹性结构上,并以弹性张力的相应变化表现出来。反过来这些弹性张力的相应变化,也可成为诱导和完成人体整体弹性运动的因素,为这一运动模式动力定型的形成,提供一个独特有效的训练手段。
(1)结构模式调整的优势
将身体环节调节成弹网式统一弹性体结构模式,是一个结构和状态上的改变与飞跃。根据弹性体的特质,弹性体除了跟刚性体一样能传递能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具有储存弹性能的作用。而统一弹性体更能将能量的形成、传递、储存能力达到最大化。
(2)对肌力激发与调动的优势
根据“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的理论与要求,本实用新型使练习者在练习时更多的运用肌肉的离心活动。有很多的研究结果证明“肌肉拉伸时力可以增加两倍。相应激活肌肉最大拉伸后储存于SEC中的应变能量也可以增大两倍。第一、拉伸活动的肌肉,能使随后等长和向心活动产生的力,功和功率增强;第二、这种增强并不需要额外的代谢能量消耗,因而会增加随后的等长和向心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而且最大离心活动的力矩值明显地高于向心活动的力矩值。
经过实用新型者所做的实验数据显示:①在进行“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的调节时,能调动更多躯干深层肌肉的参与;②在实施运动时,能同时调动功能相反的肌群共同参与工作,激发和调动更多的肌肉以主动肌的形式参与活动,对运动能力和锻炼效果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环节离心延伸活动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帮助练习者进行环节间的离心活动调节,这种调节除了对弹网式弹性体的形成和运动有积极意义外,由于机体内部调节和外置弹性体所产生和保持的常态弹性张力,能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而且对伤患关节及软组织起到主动治疗与康复的作用。
(4)机械能的传递和储存优势对关节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体与通用的单关节防护装置如护膝、护肘等进行整体或多关节的弹性连接,同时再与有效激发相关环节和肌群离心活动的共同作用,形成内外合一的统一弹性体,有利于将受保护关节所承受的机械能传递转移和向弹性能的转化,从而更有效的对所保护关节提供保护作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将可以通过帮助练习者掌握“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借此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可以提高人们健身锻炼的效果,提高对伤患关节的保护和康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1(b)为实施例1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反面)。
图2(a)为图1的1A线的分布走向分解图(正面)。
图2(b)为图1的1A线的分布走向分解图(反面)。
图3(a)为图1的1B线的分布走向分解图(正面)。
图3(b)为图1的1B线的分布走向分解图(反面)。
图4(a)为实施例2的强化运动保护设计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4(b)为实施例2的强化运动保护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a)、图1(b)、图2(a)、图2(b)、图3(a)、图3(b)所示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包括18个关节固定件2和弹性体,弹性体分为主要沿人体各运动环节屈面的外置弹性体1A(在图中用实线表示)、主要沿人体各主要运动环节伸面的外置弹性体1B(在图中用虚线表示)。弹性体分别沿四肢各运动环节中段,分叉经内、外侧缠绕至对面交叉连接延伸,成为跨越相关内收、外展肌肉群和旋转肌肉群的外置弹性体。关节固定件2戴在人体关节部位: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头部、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踝关节的关节固定件2固定弹性体1A、1B的起点4,腕关节和头部的关节固定件2固定弹性体1A、1B的终点5,中间的关节固定件2设有可穿过弹性体1A或1B的定位扣3,弹性体1A、1B穿过中间的关节固定件2并由定位扣3进行可通过性的定位。定位扣3的作用是限制弹性体1A、1B不要脱离关节固定件2,环节固定件2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弹性体1A、1B在特定环节的通过和附着固定。起点4和终点5可调节弹性体长度和松紧后进行粘扣和固定。
弹性体参照不同身高、身材人群各环节的长度参数和强度要求,裁剪成合适长度,弹性体的初始长度短于所附着身体相应环节的长度。弹性体可以为不同弹性系数和形状的橡胶材料,弹性体1A、1B的结构为一体成型,弹性体1A、1B自身设有多个开岔。外置弹性体1A为红色,外置弹性体1B为蓝色。定位扣3为魔术贴,定位扣3粘在关节固定件2上。
安装步骤:备齐所有配件,首先将关节固定件固定在关节部位,然后将两种弹性体以足踝的关节固定件为起点连接,两线分别由下往上经相应关节固定件,由魔术贴定位,最终在掌腕处和头部做为终点。组成的外置弹网结构连接交成后,再根据练习者和练习要求调节长短和松紧。练习者通过训练,将身体的调节运动与外置弹性体的作用高度协调,达到内外合一的状态,充分体现整体弹性运动模式的优势。
为了便于练习和提高穿着的舒适性,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可以内植于练习服或比赛服里面。
两组弹性体在身体的表面形成外置的弹网状弹性结构。两组弹性体是根据小于所通过人体各环节总长度裁取的,加上起、终点端连接的长度和松紧调节,使外置弹性网对人体形成向心的预应弹性张力,诱导和强化人体沿各环节的中心轴做相应的离心拮抗活动。这样由人体各环节和相关肌群离心活动所产生的离心张力与外置弹性网的拮抗作用,合成了由内外合一的预应弹性张力,将身体各环节整合成一个统一弹性体,为实施人体整体弹性运动创造了条件。
根据人体整体弹性运动的模式的要求,身体相关环节在做伸的动作时,屈面的肌群不是简单的放松退让,而是积极强化的进行离心活动,这种活动主要会通过带动弹性体1A展示出来(图2a、b);反过来做屈的动作时,伸面肌群的离心活动也会主要带动弹性体1B展示出来(图3a、b)。“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的理论与原理,分布于人体前后两面相关肌群的工作是以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整合的,在各环节沿中面或中轴线产生离心延伸张力的预应状态下,当前面的相关肌群做向心活动时,后面的相关肌群则强化其相应的离心活动,以保证离心延伸张力的作用,维持在整体弹性的状态下完成相关动作。当后面肌群做向心活动时,前面肌群也做出相应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能帮助练习者掌握“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以弹性材料(例如橡胶等),沿身体的表面分布与联结成弹性网状结构。这些外置弹性体和弹性结构有以下几种作用;第一能通过弹性张力的变化直接外示各环节和各组肌群的工作状态,为正确掌握“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提供最直观的反馈信息;第二外置弹性体的弹性张力,又成为了相关肌肉活动的拮抗阻力,对整体肌肉的强化训练和肌肉活动模式的正确定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三在有效传递能量的同时积蓄弹性能,充分体现弹性体的重要特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将外置弹性体与人体肌肉和关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体弹性力得到叠加式的加强。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结构除了下列特征外,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4(a)、4(b)所示,把关节固定件做成了护踝、护膝、护腰、护肩、护肘、护腕、护指,这样关节固定件能够更好的起到运动保护的作用,可根据练习者对相关关节的保护需求设置关节护具。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体和至少五个关节固定件,关节固定件戴在人体关节部位,弹性体的起点固定在两个关节固定件上,终点固定在三个关节固定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固定件为五个以上,除了固定弹性体的起点和终点的关节固定件,中间的关节固定件设有可穿过弹性体的定位扣,弹性体穿过中间的关节固定件并由定位扣进行可通过性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分为主要沿人体各运动环节屈面的外置弹性体、主要沿人体各主要运动环节伸面的外置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分别沿四肢各运动环节中段,分叉经内、外侧缠绕至对面交叉连接延伸,成为跨越相关内收、外展肌肉群和旋转肌肉群的外置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单条式或者多股缠绕式,弹性体自身设有多个开岔,两种外置弹性体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的初始长度短于所附着身体相应环节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固定件戴在踝关节、膝关节、腰部、肩关节、头部、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中的若干个关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固定件为护踝、护膝、护腰、护肩、护肘、护腕、护指中的若干种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扣为魔术贴,定位扣粘在关节固定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内植于练习服或比赛服里面。
CN201020280489XU 2010-07-27 2010-07-27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55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0489XU CN201755365U (zh) 2010-07-27 2010-07-27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80489XU CN201755365U (zh) 2010-07-27 2010-07-27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55365U true CN201755365U (zh) 2011-03-09

Family

ID=43642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80489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55365U (zh) 2010-07-27 2010-07-27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55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2674A (zh) * 2010-07-27 2010-12-15 罗红元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2674A (zh) * 2010-07-27 2010-12-15 罗红元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WO2012013095A1 (zh) * 2010-07-27 2012-02-02 Luo Hongyuan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2674B (zh)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US10857415B2 (en)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workout enhancement brace
US7887462B1 (en) Hand exercise device
US20120065027A1 (en) Hand Exercise Device
US20070032359A1 (en) Proprioception enhancement bands
US20110281688A1 (en) Pediatric Hand Therapy Device
US201401282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re effective exercise
Nelson et al. Stretching anatomy
US11957959B2 (en) Method for exercising hand, wrist, and forearm using stretchable therapeutic bracelet
CN201755365U (zh) 人体整体弹性运动模式整合器
US5662554A (en) Neck exercise device
CN208552954U (zh) 弹力带健身衣
CN203861527U (zh) 一种穿戴式健身隐形背心
CN203089783U (zh) 手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仪
CN207041830U (zh) 一种手臂力量训练带
CN102940544B (zh) 一种肩胛上肢承托带
CN202169052U (zh) 关节力量训练器
CN204972828U (zh) 一种健身带
Doto The Power of Stretching: Simple Practices to Support Wellbeing
CN219272088U (zh) 一种上肢康复训练器械
US20210321699A1 (en) Musculature Promoting Gloves
Brill Instant relief: Tell me where it hurts and I'll tell you what to do
CN211752156U (zh) 一种动态抗阻训练装备
CN217287070U (zh) 一种加强膝关节相关肌群的健膝带
US20210235784A1 (en) Aerobic activity gar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