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39255U -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39255U
CN201739255U CN2010201531429U CN201020153142U CN201739255U CN 201739255 U CN201739255 U CN 201739255U CN 2010201531429 U CN2010201531429 U CN 2010201531429U CN 201020153142 U CN201020153142 U CN 201020153142U CN 201739255 U CN201739255 U CN 201739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or
pressure regulation
gas
regulation par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31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新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Medi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Medi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to CN2010201531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39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39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392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包括有一气压缸本体、一活塞组件、一第一调压装置及一第二调压装置。活塞组件滑设于气压缸本体,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各包含有:一固定座、一调压件、一弹性件及一阀杆。调压件设有一气体流道,调压件相对于固定座移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施力于固定座及调压件。阀杆一端连接固定座,阀杆另一端朝调压件的方向延伸。由此,随着活塞组件往复地移动,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得以自动地调整气体压力。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自动感应调压的假肢关节结构。

Description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气压缸本体设有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的气压缸及具有该气压缸的假肢关节。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262613,公开了一种缓冲气压缸装置,包含:一气压缸主体,具有两个中空排气管;一可动活塞,与一拉杆相连结,位于该压缸主体之内,可上、下移动;一第一排气装置,位于其中之一的中空排气管,用以控制该可动活塞向上升的气体阻力;以及一第二排气装置,位于另一中空排气管,用以控制该可动活塞向下压的气体阻力。 
但,已知缓冲气压缸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一、第一排气装置包含一第一阀针、一第一排气铜阀、一第一气门橡胶、以及一第一阀门弹簧。调节第一阀针时,例如将第一阀针向下锁紧,可使O型环封闭排气孔,因此可增加气体流入排气孔的阻力。同理,调节第二阀针时,可使O型环封闭排气孔,因此可增加气体流入吸气孔的阻力。但是,上述第一排气装置及第二排气装置必须先调整第一阀针及第二阀针的位置,使O型环将排气孔或吸气孔封闭,而实现控制可动活塞的速度,无法根据活塞的速度自动地调整气体阻力。 
二、以O型环直接地封闭排气孔或吸气孔,气体流量因而突然减少,造成气体循环时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第一循环流道及第二循环流道分别设有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随着活塞组件在气体空间内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得以自动地调整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的气体压力,同时连续地控制气体的流量,提高调整适时恰当气体压力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包括:一气压缸本体,该气压缸本体设有一气体空间、一第一循环流道及一第二循环流道,该气体空间填充有气体,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连通该气体空间;一活塞组件,该活塞组件滑设于该气压缸本体,且在该气体空间内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地移动,该活塞组件由该气压缸本体的外部延伸至该气体空间,且封隔地设置于该气体空间内以界定形成一第一气室及一第二气室;一第一调压装置,该第一调压装置闸设于该第一循环流道;以及一第二调压装置,该第二调压装置闸设于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各包含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固设于该气压缸本体;一调压件,该调压件滑设于该气压缸本体,且该调压件相对于该固定座移动,该调压件设有一气体流道;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施力于该固定座及该调压件;及一阀杆,该阀杆一端连接该固定座,该阀杆另一端朝该调压件的方向延伸,在该活塞组件由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第二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二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一气室,在该活塞组件由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移动时,该第一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一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二气室。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假肢关节结构,包括:一小腿连接装置,该小腿连接装置设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设置有一上述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一大腿连接装置,该大腿连接装置可弯曲地枢接于该小腿连接装置,且该活塞组件连接该大腿连接装置,在该大腿连接装置相对于该小腿连接装置弯曲时,该活塞组件由该气体空间内的第一位置往该气体空间内的第二位置移动,且该第二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二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一气室,在该大腿连接装置相对于该小腿连接装置伸直时,该活塞组件由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移动,且该第一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一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二气室;以及一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连接该小腿连接装置及该大腿连接装置。 
优选的,上述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朝该第一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 
优选的,上述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该第一循环流道,该 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朝该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上述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分别环设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分别连动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而分别朝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上述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分别连通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分别插入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一、随着活塞组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得以自动地调整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的气体压力,增加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的效能。 
二、随着活塞组件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速度及位置,第一调压装置及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逐渐地朝第一循环流道及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用以连续地控制气体的流量,提高调整适时恰当气体压力的效果。 
三、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朝第一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用以控制气体的流量。再者,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第二循环流道,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用以控制气体的流量。 
四、活塞组件20移动的速度越快,活塞组件20承受越大的气体阻力,以增加缓冲效果,同时避免活塞组件20产生暴冲现象。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第一调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第二调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的活塞组件位于一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的活塞组件位于一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假肢关节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气压缸本体10、一活塞组件20、一第一调压装置30及一第二调压装置40。该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可应用于假肢关节结构,以提供步伐快慢的自动调整功能。 
气压缸本体10设有一气体空间11、一第一循环流道12及一第二循环流道13,气体空间11填充有气体,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连通气体空间11,以用于气体空间11内的气体循环流通。 
活塞组件20滑设于气压缸本体10,且在气体空间11内的一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及一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往复地移动。活塞组件20包含有一连杆21、一活塞22、一导正环23及两封环24。连杆21一端穿过导正环23而滑设于气压缸本体10,连杆21另一端连接位于气体空间11内的活塞22,以便使连杆21可往复地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活塞22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往复地移动。该两封环24分别设置于连杆21及活塞22的边缘,使活塞组件20由气压缸本体10的外部延伸至气体空间11,且封隔地设置于气体空间11内以界定形成一第一气室111及一第二气室112,第一气室111及第二气室112之间通过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连通。 
第一调压装置30闸设于第一循环流道12,第一调压装置30依据活塞组件20的移动速度来控制气体由第一气室111流入第二气室112的气体流量,进而调整 第一气室111及第二气室112的压力。第二调压装置40闸设于第二循环流道13,第二调压装置40依据活塞组件20的移动速度来控制气体由第二气室112流入第一气室111的气体流量,进而调整第一气室111及第二气室112的压力。 
其中,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各包含有一固定座31、41,一调压件32、42,一弹性件33、43及一阀杆34、44。固定座31、41固设于气压缸本体10。调压件32、42分别设有一气体流道321、421,调压件32、42分别滑设于气压缸本体10,且调压件32、42分别相对于固定座31、41移动。弹性件33、43的两端分别施力于固定座31、41及调压件32、42,以便使调压件32、42分别相对于固定座31、41移动时,弹性件33、43提供弹性回复力给调压件32、42,使调压件32、42得以回复至原始位置。阀杆34、44一端分别连接固定座31、41,阀杆34、44另一端分别朝调压件32、42的方向延伸。 
因此,在活塞组件20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二气室112的气体经第二调压装置40的气体流道421而流入第一气室111,在活塞组件20由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气室111的气体经第一调压装置30的气体流道321而流入第二气室112。于是,随着活塞组件20移动速度的变化,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得以自动地调整第一气室111及第二气室112的气体压力。 
进一步而言,活塞组件20由第一位置往第二位置移动的速度越快,第二调压装置40的阀杆44快速地插入气体流道421,以便使气体流经较小的气体流道421,以提高活塞组件20移动时的气体阻力,增加缓冲效果。同理,当活塞组件20由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移动的速度越快,第一调压装置30的阀杆34快速地插入第一循环流道12,以便使气体流经较小的第一循环流道12,以提高活塞组件20移动时的气体阻力,避免活塞组件20产生暴冲现象。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压装置30的调压件32环设于第一调压装置30的阀杆34外周边,第一调压装置30的调压件32连动第一调压装置30的阀杆34朝第一循环流道12的方向移动,用以控制气体的流量。再者,第二调压装置40的调压件42的气体流道421连通第二循环流道13,第二调压装置40的阀杆44插入第二调压装置40的调压件42的气体流道421,用以控制气体的流量。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分别还包括有两调压封环35、45,该两调压封环35、45分别设置于固定座31、41及调压件32、42边 缘。 
再者,本实用新型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还包括两单向阀50,所述两单向阀50分别设置于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附近,用以控制气体仅能单方向地流入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 
然而,本实用新型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可依实际使用情形而作变化设计,请参阅图4A,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调压装置30A及第二调压装置40A各包含有一固定座31A、41A,一调压件32A、42A,一弹性件33A、43A,一阀杆34A、44A及两调压封环35A、45A。调压件32A、42A分别设有一气体流道321A、421A。第一调压装置30A的调压件32A的气体流道321A连通第一循环流道12,第一调压装置30A的阀杆34A插入第一调压装置30A的调压件32A的气体流道321A。第二调压装置40A的调压件42A环设于第二调压装置40A的阀杆44A外周边,第二调压装置40A的调压件42A连动第二调压装置40A的阀杆44A朝第二循环流道13的方向移动。 
又例如,请参阅图4B,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调压装置30B及第二调压装置40B各包含有一固定座31B、41B,一调压件32B、42B,一弹性件33B、43B,一阀杆34B、44B及两调压封环35B、45B。调压件32B、42B分别设有一气体流道321B、421B。第一调压装置30B及第二调压装置40B的调压件32B、42B分别环设于第一调压装置30B及第二调压装置40B的阀杆34B、44B外周边,第一调压装置30B及第二调压装置40B的调压件32B、42B分别连动第一调压装置30B及第二调压装置40B的阀杆34B、44B而分别朝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的方向移动。 
再例如,请参阅图4C,其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调压装置30C及第二调压装置40C各包含有一固定座31C、41C,一调压件32C、42C,一弹性件33C、43C,一阀杆34C、44C及两调压封环35C、45C。调压件32C、42C分别设有一气体流道321C、421C。第一调压装置30C及第二调压装置40C的调压件32C、42C的气体流道321C、421C分别连通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第一调压装置30C及第二调压装置40C的阀杆34C、44C分别插入第一调压装置30C及第二调压装置40C的调压件32C、42C的气体流道321C、421C。 
在此,随着活塞组件2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得以自动地调整第一气室111及第二气室112的气体压力,增加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的效能。进一步而言,随着活塞组件2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速度及位置,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的阀杆34、44逐渐地朝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的方向移动,用以连续地控制气体的流量,提高适时恰当调整气体压力的效果。 
此外,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假肢关节结构2,包括一小腿连接装置60、一上述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一大腿连接装置70及一刹车装置80。小腿连接装置60设有一容置室61,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设置于容置室61。大腿连接装置70可弯曲地枢接于小腿连接装置60,且活塞组件20连接大腿连接装置70。刹车装置80连接小腿连接装置60及大腿连接装置70。于是,在大腿连接装置70相对于小腿连接装置60弯曲时,活塞组件20由气体空间11内的第一位置往气体空间11内的第二位置移动,且第二气室112的气体经第二调压装置40的气体流道421而流入第一气室111。在大腿连接装置70相对于小腿连接装置60伸直时,活塞组件20由第二位置往第一位置移动,且第一气室111的气体经第一调压装置30的气体流道321而流入第二气室112。 
于是,当大腿连接装置70快速地弯曲时,活塞组件20承受较大的气体阻力,以增加假肢关节结构2的缓冲效果,同时避免产生过大的弯曲。再者,在大腿连接装置70伸直的过程中,大腿连接装置70得以平顺地回弹至伸直状态,以提供步伐快慢的自动调整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随着活塞组件2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得以自动地调整第一气室111及第二气室112的气体压力,增加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1的效能。 
二、随着活塞组件2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速度及位置,第一调压装置30及第二调压装置40的阀杆34、44逐渐地朝第一循环流道12及第二循环流道13的方向移动,用以连续地控制气体的流量,提高调整适时恰当气体压力的效果。 
三、第一调压装置30的调压件32环设于第一调压装置30的阀杆34外周边,第一调压装置30的调压件32连动第一调压装置30的阀杆34朝第一循环流道12的方向移动,用以控制气体的流量。再者,第二调压装置40的调压件42的气体流道421连通第二循环流道13,第二调压装置40的阀杆44插入第二调压装置40的调压件42的气体流道421,用以控制气体的流量。 
四、活塞组件20移动的速度越快,活塞组件20承受越大的气体阻力,以增加缓冲效果,同时避免活塞组件20产生暴冲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拘限本实用新型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气压缸本体,该气压缸本体设有一气体空间、一第一循环流道及一第二循环流道,该气体空间填充有气体,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连通该气体空间;
一活塞组件,该活塞组件滑设于该气压缸本体,且在该气体空间内的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往复地移动,该活塞组件由该气压缸本体的外部延伸至该气体空间,且封隔地设置于该气体空间内以界定形成一第一气室及一第二气室;
一第一调压装置,该第一调压装置闸设于该第一循环流道;以及
一第二调压装置,该第二调压装置闸设于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各包含有:
一固定座,该固定座固设于该气压缸本体;
一调压件,该调压件滑设于该气压缸本体,且该调压件相对于该固定座移动,该调压件设有一气体流道;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施力于该固定座及该调压件;及
一阀杆,该阀杆一端连接该固定座,该阀杆另一端朝该调压件的方向延伸,在该活塞组件由该第一位置往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第二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二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一气室,在该活塞组件由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移动时,该第一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一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二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朝该第一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该第一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 杆朝该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分别环设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分别连动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而分别朝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分别连通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分别插入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
6.一种假肢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小腿连接装置,该小腿连接装置设有一容置室,该容置室设置有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
一大腿连接装置,该大腿连接装置弯曲地枢接于该小腿连接装置,且该活塞组件连接该大腿连接装置,在该大腿连接装置相对于该小腿连接装置弯曲时,该活塞组件由该气体空间内的第一位置往该气体空间内的第二位置移动,且该第二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二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一气室,在该大腿连接装置相对于该小腿连接装置伸直时,该活塞组件由该第二位置往该第一位置移动,且该第一气室的气体经该第一调压装置的气体流道而流入该第二气室;以及
一刹车装置,该刹车装置连接该小腿连接装置及该大腿连接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肢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朝该第一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肢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连通该第一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的阀杆插入该第一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环设于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连动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朝该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肢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分别环设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外周边,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分别连动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而分别朝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的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肢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分别连通该第一循环流道及该第二循环流道,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阀杆分别插入该第一调压装置及该第二调压装置的调压件的气体流道。 
CN2010201531429U 2010-03-30 2010-03-30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9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31429U CN201739255U (zh) 2010-03-30 2010-03-30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31429U CN201739255U (zh) 2010-03-30 2010-03-30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39255U true CN201739255U (zh) 2011-02-09

Family

ID=4355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314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39255U (zh) 2010-03-30 2010-03-30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392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9585A (zh) * 2018-08-20 2018-12-18 彭学松 一种新型微电脑控制的无源自助膝关节
TWI742459B (zh) * 2019-11-07 2021-10-11 明新學校財團法人明新科技大學 可調式雙向運動之氣壓系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9585A (zh) * 2018-08-20 2018-12-18 彭学松 一种新型微电脑控制的无源自助膝关节
TWI742459B (zh) * 2019-11-07 2021-10-11 明新學校財團法人明新科技大學 可調式雙向運動之氣壓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9633B (zh) 用于智能膝关节的直推板式流量调节阻尼缸
CN105769395B (zh) 用于智能膝关节的电控液压阻尼缸结构
CN200978902Y (zh) 一种摩托车多级可调阻力充气式减震器
CN201739255U (zh) 自动感应调压的缓冲气压缸及假肢关节结构
CN103912478A (zh) 具有储气桶的打气装置
AU2017221795A1 (en) Adjustable seat tube structure and bicycle
CN200952545Y (zh) 一种避震器
CN201310594Y (zh) 气控可调液压减振器
CN208021596U (zh) 自行车的座管升降装置
CN200943665Y (zh) 避震器
US9404399B2 (en) Exhaust valve assembly for a two-stroke engine
CN108105193B (zh) 一种能够减小格莱圈摩擦力的平衡阀
CN108423101B (zh) 自行车的座管升降装置
CN201388758Y (zh) 气压棒
CN203420958U (zh) 一种用于垂直顶升的气液阻尼缸
CN201500216U (zh) 一种残疾人膝关节用双调气压式气缸
CN205806499U (zh) 一种快速双向截止阀
CN202228470U (zh) 磁流变液气液阻尼缸
TWM444158U (zh) 免調整之多段式義肢氣壓缸及其多段式氣壓閥
CN206915452U (zh) 一种储片张力器
CN205977851U (zh) 一种履带收割机液压阀
CN206647489U (zh) 行程可调气弹簧
CN206190915U (zh) 阀前式角型自力式压力调节阀
CN208702480U (zh) 一种配气系统用新型气门组件装置
CN201365989Y (zh) 膝关节气压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