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25149U -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25149U
CN201725149U CN2010201532794U CN201020153279U CN201725149U CN 201725149 U CN201725149 U CN 201725149U CN 2010201532794 U CN2010201532794 U CN 2010201532794U CN 201020153279 U CN201020153279 U CN 201020153279U CN 201725149 U CN201725149 U CN 201725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feeding
power transmission
feeding element
driving shaft
transmiss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532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鹏
刘金莲
李永红
黄万红
蔡意洪
刘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532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25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25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251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送粉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界驱动力的驱动齿轮、供应碳粉的送粉元件和将驱动力传输给送粉元件的动力传输机构,驱动齿轮绕驱动齿轮旋转轴旋转,动力传输机构将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送粉元件的沿驱动齿轮旋转轴方向的往复滑动。由于动力传输机构将驱动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送粉元件的沿所述驱动齿轮旋转轴方向的往复滑动,及利用送粉元件的左右滑动进行送粉,改变了原来的螺旋送粉的方式,可有效解决原来螺旋送粉的方式的送粉元件送粉不良的问题,并且对送粉元件和动力传输部件的技术要求都不高,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中广泛应用到一种碳粉盒,其内填充有碳粉,并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
美国专利US7650097公开了一种碳粉盒结构;如图1所示,该碳粉盒20包括碳粉筒21、驱动齿轮60、驱动轴61、动力传输部件65、送粉元件50、供应部分23和供粉口25;碳粉筒21内填装有碳粉T,驱动齿轮60接收外界的动力旋转,并通过驱动轴61、动力传输部件65将动力传送给送粉元件50;送粉元件50接收动力后旋转,送粉元件50的旋转将碳粉T输送到供粉口25,碳粉T从供粉口25流出。
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
1.对送粉元件50的形状、长度有一定的要求,如送粉元件50的形状达不到要求,则会出现送粉不良;送粉元件50的长度太长会影响供应部分23上滑块30的正常滑动,送粉元件50太短会造成送粉不良,出粉口25供粉不足;
2.送粉元件50的转速必须很快,否则会出现供粉不足的缺陷;因此动力从驱动轴61通过动力传输部件65传到送粉元件50时,动力传输部件65的传动比必须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产生送粉不足及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粉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碳粉盒;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置于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界驱动力的驱动齿轮、供应碳粉的送粉元件和将所述驱动力传输给送粉元件的动力传输机构,所述驱动齿轮绕驱动齿轮旋转轴旋转,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将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送粉元件的沿所述驱动齿轮旋转轴方向的往复滑动。
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传输部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旋转,所述驱动轴将旋转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传输机构;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上设置有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所述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在轴向上交错排列,所述送粉元件上设置有接收驱动力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啮合,并将动力传输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送粉元件的滑动。
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传输部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旋转,所述驱动轴将旋转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传输机构;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在驱动齿轮旋转轴线方向形成有高度差,所述送粉元件上设置有接收驱动力的受力部分;所述受力部分与所述突起啮合,并将动力传输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送粉元件的滑动,所述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所述送粉元件提供弹性回复力。
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驱动轴、大锥形齿轮、小锥形齿轮、半齿齿轮,所述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旋转,所述大锥形齿轮支撑在驱动轴上,所述小锥形齿轮与大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半齿齿轮随所述小锥形齿轮旋转;所述送粉元件上设置有与半齿齿轮啮合并接收驱动力的齿条,所述驱动力依次通过驱动轴、大锥形齿轮、小锥形齿轮、半齿齿轮、齿条传输给送粉元件,所述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所述送粉元件提供弹性回复力。
所述送粉元件上还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始终保持接触。
所述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传动大齿轮、传动小齿轮,所述传动大齿轮从所述驱动轴上接收旋转动力,并将旋转动力传输给传动小齿轮,传动小齿轮支撑在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上,并将动力传输给动力传输部件。
所述碳粉盒还设置有碳粉腔、齿轮腔,所述碳粉腔与齿轮腔相对分隔;所述驱动轴设置在碳粉腔内,所述动力传输机构除驱动轴外的其它元件设置在齿轮腔内,所述送粉元件中接收驱动力的部分设置在齿轮腔内。
所述动力传输机构或送粉元件还包括有导引元件,所述导引元件防止所述送粉元件做旋转运动。
所述导引元件为“D”形结构,所述“D”形结构与碳粉盒上相应开口啮合,防止所述送粉元件做旋转运动。
所述送粉元件上还设置有送粉柱,所述送粉柱沿送粉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碳粉盒,包括壳体、容纳在壳体内部的碳粉、设置在壳体上的供粉口,还包括上述送粉装置。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动力传输机构将驱动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送粉元件的沿所述驱动齿轮旋转轴方向的往复滑动,及利用送粉元件的左右滑动进行送粉,改变了原来的螺旋送粉的方式,可有效解决原来螺旋送粉的方式的送粉元件送粉不良的问题,并且对送粉元件和动力传输部件的技术要求都不高,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碳粉盒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采用碳粉盒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送粉元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送粉元件的正视图;
图5、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送粉元件处于最右端、最左端时的碳粉盒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动力传输部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采用碳粉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送粉元件18的立体图;
图10、1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弹性元件、送粉元件、导引元件、送粉叶片装配前、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2、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送粉元件处于最右端、最左端时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送粉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所采用碳粉盒的截面示意图;
图16、1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送粉元件处于最左端、最右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所采用碳粉盒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碳粉盒1包括有壳体2、驱动齿轮3、驱动轴4、供粉口5、供应部分6、动力传输部件7和送粉元件8;壳体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盖2a和后盖2b;驱动齿轮3安装在前盖2a上,并与驱动轴4连接,驱动齿轮3与外界接触,从外界接收动力,并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轴4;驱动轴4与动力传输部件7形成为一个整体,其一端接触并支撑在驱动齿轮3上,另一端支撑在后盖2b上;动力传输部件7上设置有第一排突柱7a和第二排突柱7b,第一排突柱7a和第二排突柱7b之间形成有一定间距;送粉元件8的一端支撑在后盖2b上,其余部分支撑在壳体2的内部,并可在壳体2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图中X方向)滑动,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可将储存在壳体2内部的碳粉输送到供应部分6的供粉口5上;
如图3、4所示,送粉元件8上设置有第一斜面8a、第二斜面8b、送粉柱8c和“D”形结构8d;第一斜面8a可与动力传输部件7上的第一排突柱7a啮合,第二斜面8b可与动力传输部件7上的第二排突柱7b啮合;由图2可知,送粉元件8上的“D”形结构8d与后盖2b上相应开口啮合,由此,动力传输部件7的旋转运动(绕X轴的旋转运动)通过第一排突柱7a、第二排突柱7b与第一斜面7a、第二斜面7b的啮合转化成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沿X方向左右滑动);又因为“D”形结构8d作为送粉元件8的导引元件与后盖2b啮合,防止送粉元件8做绕其自身旋转的旋转运动,使得送粉元件8只能做左右滑动;
由图4可知,送粉元件8上的送粉柱8c沿送粉方向(图4中箭头方向)倾斜,以便使送粉元件8为供粉口5送粉充足;
如图5所示为送粉元件8处于最右端时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动力传输部件7接收来自驱动齿轮3的动力,并沿F方向旋转;动力传输部件7上的第二排突柱7b与送粉元件8上的第二斜面8b啮合,动力传输部件7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二排突柱7b与第二斜面8b的啮合转化成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动力(沿图中X方向),送粉元件8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图中A方向)。
如图6所示为送粉元件8处于最左端时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动力传输部件7继续沿F方向旋转,动力传输部件7上的第一排突柱7a与送粉元件8上的第一斜面8a啮合,动力传输部件7的旋转动力通过第一排突柱7a与第一斜面8a的啮合转化成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动力(图中X方向),送粉元件8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图中B方向)。
随着动力传输部件7的旋转,送粉元件8在图5、图6两种极限状态之间来回运动,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使得送粉柱8c将壳体2内部储存的碳粉输送到供粉口5上。送粉柱8c沿送粉方向倾斜(图5中A方向),以便更好地输送碳粉;且为适应壳体2及供应部分6的尺寸要求,靠近供粉口5处的送粉柱8c较远离供粉口5的送粉柱8c短(如图5、6所示)。
如图7所示为动力传输部件7的立体图;由图可知,第一排突柱7a与第二排突柱7b之间形成有间距,且第一排突柱7a与第二排突柱7b之间交错排列,又由于该第一排突柱7a与第二排突柱7b分别与送粉元件8上的第一斜面8a、第二斜面8b啮合,因此第一排突柱7a与第二排突柱7b之间的间距大小决定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行程,即间距越大,送粉元件8的左右滑动范围越大;反之,则越小。由图3、4可知,第一斜面8a与第二斜面8b的倾斜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驱动轴4不与动力传输部件7形成为一体,动力传输部件7可同驱动轴4一起旋转。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采用碳粉盒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粉盒包括有壳体12、驱动齿轮13、驱动轴14、动力传输部件17、送粉元件18、弹性元件15及导引元件16;壳体12包括前盖12a和后盖12b;
与实施例一类似的,驱动齿轮13被支撑在前盖12a上,并与驱动轴14连接,驱动齿轮13从外界接收动力,并将动力传输给驱动轴14;驱动轴14一端支撑在驱动齿轮13上,另一端支撑在后盖12b上;动力传输部件17与驱动轴14形成为一体,并随驱动轴14一起旋转(绕图中X1的方向);导引元件16上设置有“D”形结构16a,该“D”形结构16a与后盖12b上相应开口啮合,以防止导引元件16在工作过程中旋转(绕“D”形结构的中心,与X1平行的方向);送粉元件18支撑在壳体12内部,并可沿X1方向左右滑动;弹性元件15一端与送粉元件18接触,另一端与壳体12内部接触,为送粉元件18提供弹性回复力;
如图9所示,为送粉元件18的立体示意图;送粉元件18上设置有受力柱18a、弹性元件支撑面18b和送粉柱18c;受力柱18a用于接收来自动力传输部件17的动力,弹性元件支撑面18b与弹性元件的一端接触,用于接收来自弹性元件15的弹性回复力,送粉柱18c在送粉元件18的左右滑动过程中为碳粉盒上的供粉口提供碳粉;
如图10、11所示为弹性元件、送粉元件、导引元件装配前、后的结构示意图;导引元件16一端的“D”形结构安装在后盖12b上,另一端压在送粉元件18上,由于导引元件16受到后盖12b的限制无法旋转,因而送粉元件18受到导引元件16的限制,也无法旋转,只能做左右滑动;送粉元件18上的弹性元件支撑面18b与弹性元件15接触,在送粉元件18左右滑动过程中始终受到弹性元件15的弹性回复力作用;送粉元件18上还安装有送粉叶片19a、19b,送粉叶片19a、19b安装在送粉元件18上的送粉叶片支撑柱18d上;在送粉元件18做左右滑动时,送粉柱18c、送粉叶片19a、19b同时为碳粉盒上的供粉口提供碳粉;
如图12、13所示分别为送粉元件处于最右端、最左端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2、13所示,驱动齿轮13与驱动轴14连接,驱动轴14与动力传输部件17形成为一体,当驱动齿轮13接收来自外界动力时,驱动齿轮13经过驱动轴14将动力传递给动力传输部件17,使动力传输部件17旋转;动力传输部件17上设置多个突起,该突起包括有凹进面17a和凸出面17b,凹进面17a和凸出面17b在动力传输部件17的旋转过程中交替地与送粉元件18上的受力柱18啮合,使送粉元件18沿X1方向左右滑动;
如图12所示为送粉元件18上的受力柱18a与动力传输部件17上的凹进面17a啮合时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动力传输部件17沿F1方向旋转,受力柱18a沿凹进面17a滑动,送粉元件沿A1方向向左运动;在导引元件16的限制下,送粉元件18只做向左的滑动,无法做旋转运动;
如图13所示为送粉元件18上的受力柱18a与动力传输部件17上的凸出面17b啮合时的状态示意图;此时,动力传输部件17在驱动齿轮13的动力驱动下仍沿F1方向旋转,受力柱18a沿凸出面18b滑动,由于凸出面18b与凹进面18a在X1方向上有高度差,因此当受力柱18a滑过凸出面17b时,受力柱18a不再与凸出面17b接触,此时,在弹性元件15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送粉元件18沿图示中B1的方向滑动;
由于送粉元件18上的送粉柱18c的形状类似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送粉柱形状,使得送粉元件18在左右滑动过程中,将碳粉输送到碳粉盒上的供粉口;
实施例三:
除特殊说明外,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碳粉盒结构与实施例一、二的碳粉盒结构相同;
如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采用的碳粉盒内部驱动齿轮、动力传输部件、送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二类似的,驱动齿轮22接收来自外界的动力转动,驱动齿轮22与驱动轴24连接,将驱动力传输给驱动轴24,使驱动轴24转动;动力传输部件27与驱动轴24形成为一体,随驱动轴24一起转动;送粉元件28上设置有滚轮28a、弹性元件支撑面28b、送粉柱28c,滚轮28a在动力传输部件27的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动力传输部件27的外圆面保持接触;动力传输部件27的外圆面上设置有突起27a,当突起27a与滚轮28a接触时,突起27a使送粉元件28向左移动(图中A2方向),当滚轮28a不与突起27a接触时,送粉元件28向右移动(图中A2的反方向);
送粉元件28上的弹性元件支撑面28b与弹性元件26接触,弹性元件26始终为送粉元件28提供一个弹性力,该弹性力使送粉元件28上的滚轮28a始终与动力传输部件27的外圆面保持接触;弹性元件26的一端与弹性元件支撑面28b接触,另一端与支撑元件29接触;支撑元件29被固定在碳粉盒的内部;
同样的,为减少送粉元件与动力传输部件的摩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中采用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受力柱上均可设置滚轮。
实施例四:
除特殊说明外,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碳粉盒结构与实施例一、二的碳粉盒结构相同;
如图15所示,碳粉盒包括壳体32、驱动齿轮33、驱动轴34、弹性元件35、供应部分36、传动大齿轮37a、传动小齿轮37b、送粉元件38和动力传输部件39;壳体32上设置有前盖32a、后盖32b,供应部分36上设置有导引元件36a,导引元件36a与供应部分36形成为一体,送粉元件38上设置有导引槽38b;
驱动齿轮33支撑在前盖32a上,其一端与驱动轴34连接,为驱动轴34提供动力;驱动轴34一端支撑在驱动齿轮33上,另一端支撑在后盖32b上;传动大齿轮37a设置在后盖32b的右端(驱动轴34设置在后盖32b的左端,与传动大齿轮37a相对应),并被支撑在驱动轴34上,与驱动轴34一起旋转(绕图中X3方向);传动小齿轮37b与传动大齿轮37a啮合,从传动大齿轮37a上接收动力旋转,传动小齿轮37b设置在后盖32b的右端;动力传输部件39支撑传动小齿轮37b,并同传动小齿轮37b一起旋转;送粉元件38与动力传输部件39啮合,动力传输部件39驱动送粉元件做左右滑动(沿图中X3方向);送粉元件38上设置有导引槽38b,其与供应部分36上的导引元件36a啮合,导引槽38b在导引元件36a上左右滑动,导引元件36a与导引槽38b的啮合防止送粉元件38做旋转运动(穿过送粉元件中心,绕与X3平行的方向);弹性元件35一端与送粉元件38接触,另一端支撑在供应部分36上,在送粉元件38的工作过程中始终为送粉元件38提供弹性回复力;
如图16、17所示为送粉元件处于最左端、最右端时的状态示意图;供应部分36设置在碳粉盒壳体32的内部,弹性元件35的一端与供应部分36接触,另一端与送粉元件38接触,弹性元件35为送粉元件38提供弹性回复力;送粉元件38上设置有受力部分38a、导引槽38b,受力部分38a与动力传输部件39上的突起39a接触,从突起39a上接收动力,驱动送粉元件38左右移动(沿X3方向);如图16所示,当动力传输部件39沿F3方向旋转时,突起39a与受力部分38a接触,受力部分38a与突起39a的斜面始终保持接触,此时送粉元件38在动力传输部件39作用下向左移动(图中A3方向);如图17所示,当动力传输部件39沿F3方向继续旋转,突起39a与受力部分38a脱离接触,送粉元件38在弹性元件3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图中B3方向);
送粉元件38上的导引槽38b在送粉元件工作过程中始终与供应部分36上的导引元件36a接触,防止送粉元件38做旋转运动(穿过送粉元件中心,绕与X3平行的方向);
实施例五:
除特殊说明外,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碳粉盒结构与实施例一、二的碳粉盒结构相同;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所采用的碳粉盒截面示意图;由图可知,碳粉盒包括有壳体42、驱动齿轮43、驱动轴44、弹性元件45、支撑面46、大锥形齿轮47、小锥形齿轮47b、半齿齿轮47c、送粉元件48和齿条49;壳体42上设置有齿轮腔42a、碳粉腔42b,齿轮腔42a内容纳有大锥形齿轮47a、小锥形齿轮47b、半齿齿轮47c、支撑面46、弹性元件45、齿条49和送粉元件48的一部分;碳粉腔42b内容纳有碳粉和驱动轴44;齿轮腔42a与碳粉腔42b被分隔开,齿轮腔42a内部未容纳有碳粉;
在碳粉盒工作过程中,驱动齿轮43接收来自外界的动力旋转,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轴44旋转,大锥形齿轮47a支撑在驱动轴44的一端,并可同驱动轴44一起旋转;大锥形齿轮47a与小锥形齿轮47b啮合,并将旋转动力传输给小锥形齿轮47b;小锥形齿轮47b上形成有半齿齿轮47c,半齿齿轮47c的外圆周上部分形成有齿;半齿齿轮47c上有齿部分与齿条49啮合,并为齿条49传递动力;送粉元件48、支撑面46、齿条49形成为一个整体,可沿图中X4方向左右移动;弹性元件45一端支撑在碳粉盒的壳体42上,另一端支撑在支撑面46上,并为支撑面提供弹性回复力;碳粉盒的供应部分42c上还设置有斜面42d,当碳粉被送粉元件48输送到供应部分42c上时,斜面42d使碳粉经过供粉口流出碳粉盒;
小锥形齿轮47b通过驱动齿轮43、驱动轴44、大锥形齿轮47a接收来自外界的动力时,带动与其连接为一体的半齿齿轮47c,当半齿齿轮47c上有齿部分与齿条49啮合时,驱动力抵抗来自弹性元件45的弹性回复力,使齿条49被驱动向左移动(图中A4方向);当半齿齿轮47c上有齿部分与齿条49脱离啮合时,半齿齿轮47c不再为齿条49提供驱动力,此时齿条49仅受到来自弹性元件45的弹性回复力,齿条49被驱动向右移动(图中B4方向);
由于送粉元件48与齿条49形成为一体,因此送粉元件48在外界驱动力和弹性元件45作用下左右移动,送粉元件48将碳粉输送到碳粉盒上的供粉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想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或将上述实施例进行组合而成的实施方式,也能达到同样的技术目的和技术效果。

Claims (11)

1.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包括:接收来自外界驱动力的驱动齿轮、送粉元件和将所述驱动力传输给送粉元件的动力传输机构,所述驱动齿轮绕驱动齿轮旋转轴旋转,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将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送粉元件的沿所述驱动齿轮旋转轴方向的往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传输部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旋转,所述驱动轴将旋转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传输部件;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上设置有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所述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之间形成有间距,所述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在轴向上交错排列,所述送粉元件上设置有接收驱动力的第一斜面、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排突柱、第二排突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啮合,并将动力传输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送粉元件的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传输部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旋转,所述驱动轴将旋转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传输部件;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在驱动齿轮旋转轴线方向形成有高度差,所述送粉元件上设置有接收驱动力的受力部分;所述受力部分与所述突起啮合,并将动力传输部件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送粉元件的滑动,所述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所述送粉元件提供弹性回复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包括驱动轴、大锥形齿轮、小锥形齿轮、半齿齿轮,所述驱动轴接收来自驱动齿轮的动力旋转,所述大锥形齿轮支撑在驱动轴上,所述小锥形齿轮与大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半齿齿轮随所述小锥形齿轮旋转;所述送粉元件上设置有与半齿齿轮啮合并接收驱动力的齿条,所述驱动力依次通过驱动轴、大锥形齿轮、小锥形齿轮、半齿齿轮、齿条传输给送粉元件,所述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为所述送粉元件提供弹性回复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送粉元件上还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始终保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还包括传动大齿轮、传动小齿轮,所述传动大齿轮从所述驱动轴上接收旋转动力,并将旋转动力传输给传动小齿轮,传动小齿轮支撑在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上,并将动力传输给动力传输部 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碳粉盒还设置有碳粉腔、齿轮腔,所述碳粉腔与齿轮腔相对分隔;所述驱动轴设置在碳粉腔内,所述动力传输机构除驱动轴外的其它元件设置在齿轮腔内,所述送粉元件中接收驱动力的部分设置在齿轮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力传输机构或送粉元件还包括有导引元件,所述导引元件防止所述送粉元件做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引元件为“D”形结构,所述“D”形结构与碳粉盒上相应开口啮合,防止所述送粉元件做旋转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送粉元件上还设置有送粉柱,所述送粉柱沿送粉方向倾斜。
11.一种碳粉盒,其特征是,包括壳体、容纳在壳体内部的碳粉、设置在壳体上的供粉口和上述送粉装置。 
CN2010201532794U 2010-03-31 2010-03-31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25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32794U CN201725149U (zh) 2010-03-31 2010-03-31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532794U CN201725149U (zh) 2010-03-31 2010-03-31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25149U true CN201725149U (zh) 2011-01-26

Family

ID=43493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5327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25149U (zh) 2010-03-31 2010-03-31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251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70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70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7494B (zh) 感光鼓驱动组件、感光鼓和处理盒
CN203844238U (zh) 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送料装置
CN107132736A (zh) 一种显影盒的传动装置以及显影盒
CN115091757B (zh) 3d打印自动切换料装置及3d打印机
CN201725149U (zh)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CN112743845B (zh) 3d打印挤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3d打印机
CN101916059B (zh)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CN102207709A (zh)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US20120162296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00816A (zh) 纸带储送装置
CN201009059Y (zh) 横摆自动控制装置
CN209813091U (zh) 一种双流道打印头的切换送料机构
CN1267278C (zh) 直管泵、排出恢复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N201820076U (zh) 一种碳粉盒上的送粉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碳粉盒
CN205741539U (zh) 一种高头综合轮送料缝纫机的倒缝机构
CN212498973U (zh) 3d打印笔
CN212331871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笔的耗材驱动牙箱
CN206939999U (zh) 一种压纸机构
CN209081015U (zh) 打印机进纸机构
CN100349751C (zh) 打印机
CN111332041A (zh) 一种打印机的传动装置及打印机
CN201950922U (zh) 自动圆面丝印机中的间歇送料装置
JPS61255876A (ja) 印字機の紙送り装置
CN203573087U (zh) 一种显影剂供应装置
CN207096683U (zh) 一种打印机碳粉仓改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UHAI SAINA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Patentee after: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a Technology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22

Address after: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Xiangzhou, Zhuhai, Pearl Road, North District, No. 63, No.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e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