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9522U - 按摩床 - Google Patents

按摩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9522U
CN201719522U CN2010202374779U CN201020237477U CN201719522U CN 201719522 U CN201719522 U CN 201719522U CN 2010202374779 U CN2010202374779 U CN 2010202374779U CN 201020237477 U CN201020237477 U CN 201020237477U CN 201719522 U CN201719522 U CN 201719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body
callosity
frame
massage couch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374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374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9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9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95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床,包含有一底座、一背垫架及一脚垫架,该底座内设置有一振动按摩机构,并在背垫架与脚垫架的背垫与脚垫内分别设置有数个磁石,而藉此可通过该振动按摩机构及可发射远红外线的磁石,来提供多重的按摩、加热及气血循环效果,来提供一种具备多重按摩效果的按摩床。

Description

按摩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按摩床,尤指一种可提供多重按摩效果的按摩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按摩床或按摩椅主要利用马达带动滚轮或滚子来按摩人体的穴道,但现有的按摩床仅能利用按压人体穴道来达到按摩的效果,在实用性上仍有不足,有需进行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现有按摩床结构及使用上的缺失,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终于发展出一种可改进现有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床,其可利用一振动按摩机构及数个可发射远红外线的磁石,来提供多重的按摩及气血循环效果,可藉此达到提升按摩床使用效能及实用性之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按摩床,包含有一底座、一背垫架及一脚垫架,其中背垫架与脚垫架是分别设置于底座的两端,该底座包含有一底架体及一设置在底架体顶面的座垫,其特征在于:
该底座的底架体呈中空状,在底架体内设置有一振动按摩机构;
该背垫架是可调整地连接于底座的底架体的一端,该背垫架包含有一背垫架体、一背垫及数个磁石,该背垫架体是可调整地连接于底座的底架体,背垫是设置在背垫架体顶面,磁石是埋设于背垫之内;以及
该脚垫架是固定连接于底座相对于背垫架的另一端,该背垫架包含有一脚垫架体、一脚垫及数个磁石,脚垫是设置在脚垫架体顶面,磁石是埋设于脚垫之内。
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按摩机构主要包含有一直立设置于底架体内部中间位置的马达,在马达的转动轴上设置有一偏心件。
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偏心件是设置于转动轴的单边。
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偏心件是设置于转动轴的或双边。
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底架体与背垫架体相对的端面上各设置有两相间隔的结合片,在底架体与背垫架体所相对的结合片上贯穿设置有一枢轴,并在背垫架体底面与底架体间另设置有一定位装置。
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支杆、一套管及一定位栓,该支杆枢设连接于底架体上,该套管枢设连接于背垫架体且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杆上,该定位栓螺设于套管上并抵靠于支杆上。
所述之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支杆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数个直线排列的定位孔,而定位杆是卡入支杆上所设置的其中一个定位孔中。
所述之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底架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扶手部。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除可通过振动按摩机构来提供使用者一振动按摩及气血循环的效果外,更可配合设置在背垫与脚垫内的磁石所发射的远红外线,来提供另一种具加热效果的按摩及气血循环功能,藉由多种不同的按摩机制,可提供使用者多重的按摩效果及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依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及习惯,来调整背垫架与底座间的相对角度与位置,让用户以不同的姿势进行不同部位的按摩,而能提升按摩床整体的使用效能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上振动按摩机构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垫架调整成直立形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操作实施例的平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底座                12底架体
122结合片             14振动按摩机构
142马达               144转动轴
146偏心件             16座垫
20背垫架              22背垫架体
222结合片             24背垫
26磁石                30脚垫架
32脚垫架体            34脚垫
36磁石                40定位装置
42支杆                422定位孔
44套管                46定位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床,请配合参看图1,2,由图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床主要包含有一底座10、一背垫架20及一脚垫架30,其中该底座10包含有一底架体12、一振动按摩机构14及一座垫16,该底架体12呈中空状,并在底架体12两侧可分别设置有一扶手部18,而振动按摩机构14是设置于底架体12内,而能藉由产生振动,来提供使用者一振动按摩且促进气血循环的功能,该座垫16是设置于底架体12的顶面,以便提供使用者一舒适乘坐的效果,请再配合参看图3,由图中可看到,本案的振动按摩机构14主要包含有一直立设置于底架体12内部中间位置的马达142,在马达142的转动轴144上设置有一偏心件146,其中该偏心件146可设置于转动轴144的单边或双边,如此,当马达142的转动轴144转动时,可通过偏心件146的设置,使底架体12产生一振动的效果,而能藉此让坐或躺于本实用新型按摩椅上的使用者,达到按摩及气血循环的效果,再者,配合马达142转动轴144呈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以及改变或调整偏心件146设置在转动轴144上的位置与方式,可让该振动按摩机构14提供不同振动方式及频率,让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床能提供多样的按摩作用。
该背垫架20是可调整地连接于底座10的底架体12的一端,该背垫架20包含有一背垫架体22、一背垫24及数个磁石26,该背垫架体22是可调整地连接于底座10的底架体12一端,背垫24是设置在背垫架体22顶面,以便提供使用者一舒适乘坐的效果,又磁石26是埋设于背垫24之内,其可放射出远红外线,而藉由磁石26所发出的远红外线,一般可对使用者胸腹等上半身部位提供另一种按摩及气血循环的方式,并因远外红线兼具有加热的作用,所以可提升人体气血循环的效果。
又在底架体12与背垫架体22相对的端面上各设置有两相间隔的结合片122,222,并以枢轴23分别贯穿底架体12与背垫架体22所相对的结合片122,222,使背垫架体22可相对底架体12枢转,同时在背垫架体22底面与底架体12间另设置有一定位装置40,用以支撑背垫架20相对底座10于一预定的角度与位置,其中,该定位装置40是如图4及5所示,其包含有一支杆42、一套管44及一定位栓46,该支杆42是枢设连接于底架体12上,在支杆42上沿其轴向可设置有数个直线排列的定位孔422,该套管44枢设连接于背垫架体22且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杆42上,该定位栓46是螺设于套管44上,且其末端可抵靠于支杆42表面或卡入支杆42上所设置的其中一个定位孔422中,而藉由定住栓46与支杆42的相互卡抵,可让套管44相对定位于支杆42上,而藉此可以让背垫架20可相对底座10定位于一特定的角度与位置。
当松开定位栓46后,请再一同配合参看图6及7,可沿支杆42移动套管44,并同时让背垫架20相对底座10枢转,待将背垫架20调整至预定角度与位置后,再锁紧定位栓46,如此便可依使用者个人不同的需求与习惯,来调整背垫架20与底座10间的角度,让使用者可坐或躺于按摩床上,以进行不同姿势或位置的按摩。
请配合参看图1,2及7,该脚垫架30是固定连接于底座10相对于背垫架20的另一端,一般可用以支撑使用者的脚部,该背垫架30包含有一脚垫架体32、一脚垫34及数个磁石36,脚垫34是设置在脚垫架体32顶面,以便提供使用者脚部舒适支撑的效果,又磁石36是埋设于脚垫34之内,其可放射出远红外线,而藉由磁石36所发出的远红外线,一般可对使用者脚部等下半身部位提供另一种按摩及加热气血循环的效果,另外在操作时,使用者也可以选择背躺于脚垫架30,而将脚部放置于背垫架20上,如此除利用振动按摩机构10及背垫20与脚垫30内所设置的磁石26,36来提供多重的按摩效果外,也可利用垫高脚部的方式来促进使用者的血液循环,以提升按摩床整体的使用效能及使用弹性。

Claims (9)

1.一种按摩床,包含有一底座、一背垫架及一脚垫架,其中背垫架与脚垫架是分别设置于底座的两端,该底座包含有一底架体及一设置在底架体顶面的座垫,其特征在于:
该底座的底架体呈中空状,在底架体内设置有一振动按摩机构;
该背垫架是可调整地连接于底座的底架体的一端,该背垫架包含有一背垫架体、一背垫及数个磁石,该背垫架体是可调整地连接于底座的底架体,背垫是设置在背垫架体顶面,磁石是埋设于背垫之内;以及
该脚垫架是固定连接于底座相对于背垫架的另一端,该背垫架包含有一脚垫架体、一脚垫及数个磁石,脚垫是设置在脚垫架体顶面,磁石是埋设于脚垫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按摩机构主要包含有一直立设置于底架体内部中间位置的马达,于马达的转动轴上设置有一偏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偏心件是设置于转动轴的单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偏心件是设置于转动轴的或双边。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底架体与背垫架体相对的端面上各设置有两相间隔的结合片,在底架体与背垫架体所相对的结合片上贯穿设置有一枢轴,并在背垫架体底面与底架体间另设置有一定位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包含有一支杆、一套管及一定位栓,该支杆枢设连接于底架体上,该套管枢设连接于背垫架体且可滑动地套设于支杆上,该定位栓螺设于套管上并抵靠于支杆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支杆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数个直线排列的定位孔,而定位杆是卡入支杆上所设置的其中一个定位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底架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扶手部。
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按摩床,其特征在于:在底架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扶手部。
CN2010202374779U 2010-06-23 2010-06-23 按摩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9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74779U CN201719522U (zh) 2010-06-23 2010-06-23 按摩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374779U CN201719522U (zh) 2010-06-23 2010-06-23 按摩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9522U true CN201719522U (zh) 2011-01-26

Family

ID=43487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3747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9522U (zh) 2010-06-23 2010-06-23 按摩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952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313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深圳易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床
CN11184003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彭志军 一种促进血液空化与循环的超声按摩功能床
CN114652556A (zh) * 2022-02-08 2022-06-24 深圳易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靶向律动微循环能量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313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深圳易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床
CN106176124A (zh) * 2015-02-10 2016-12-07 深圳易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摩床
CN111840037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彭志军 一种促进血液空化与循环的超声按摩功能床
CN114652556A (zh) * 2022-02-08 2022-06-24 深圳易生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靶向律动微循环能量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92521U (zh) 护理用新型全身按摩椅
KR101179019B1 (ko) 수면활동을 유도촉진시켜주는 마사지 기능이 탑재된 안마의자
CN201719522U (zh) 按摩床
CN203576839U (zh) 一种带有超声波按摩功能的办公室座椅
CN202891173U (zh) 一种理疗保健椅
CN206081011U (zh) 智能按摩文胸
CN106176124A (zh) 一种按摩床
CN201624960U (zh) 一种海绵按摩垫
JP3181387U (ja) ベッド式身体部位刺激装置
CN202589878U (zh) 多功能电动按摩器
CN202682575U (zh) 一种带按摩椅的光波房
CN210786010U (zh) 一种用于颈椎及腰腹的远红外理疗带
CN210276601U (zh) 一种磁穴疗法磁性健康床垫
CN202858516U (zh) 一种发热按摩床垫
CN203576057U (zh) 一种理疗按摩保健沙发
CN203227208U (zh) 一种保健椅
CN202820443U (zh) 多功能保健床
CN204910007U (zh) 一种按摩床
KR20110009947U (ko) 전열매트 내장형 실내 의자
CN202312293U (zh) 一种座椅
CN204995738U (zh) 一种按摩床
CN204192069U (zh) 一种沙发辅助椅
CN204995741U (zh) 一种按摩床
CN201040144Y (zh) 三石磁疗保健垫
JP2013116280A (ja) 掌マッサージ装置を具えるマッサージ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