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5448U - 侧导光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侧导光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5448U
CN201715448U CN2010202191072U CN201020219107U CN201715448U CN 201715448 U CN201715448 U CN 201715448U CN 2010202191072 U CN2010202191072 U CN 2010202191072U CN 201020219107 U CN201020219107 U CN 201020219107U CN 201715448 U CN201715448 U CN 201715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ne structure
model
utility
lead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19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2191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5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5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54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导光纤结构,是于透明光纤主体外层包覆折射层,再于光纤主体侧边结合反光体,借此,当光线由光纤主体一端射入后,投射于折射层的光线,随即会折射而下,聚集于反光体上,再由反光体上将聚集的光线反射而出,借此将光线聚集,再反射而出的功效,以大幅提升光纤的亮度和光均匀性。

Description

侧导光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导光纤结构,尤指一种于透明光纤主体外层包覆折射层,再于光纤主体侧边结合反光体设计,以将光线聚集再反射,而达到大幅提升光纤亮度与均光性的实质效益的侧导光纤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具有不易损坏、不怕水气、不怕高温及不散发高温等优点,故被普遍使用于光线与讯号的传导媒介,再者,因光纤具有良好的可挠性、可塑性,及易变化设计外观上相当容易,因此,亦广为运用于广告看板及逃生标志等照明。
然而,当光源由光纤一端照入后,仅在接近光源处亮度最亮,随着远离光源,亮度会趋递减,及至末端处几乎毫无亮光,故在供做装饰物或广告标示等用途上都有亮度不足与不均的瑕疵性存在,并且在弯绕成弧弯形时,此种光线衰减的情形更加明显,更遑论实施于逃生标志等公共安全的照明显示上,此亮度不足与不均的瑕疵,更造成安全上疑虑。
因此,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一般的光纤于使用上有亮度不足及亮度不均等缺失,乃根据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该一般光纤作更新的研发改良,以期发挥其更高的实用效益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导光纤结构,尤其是一种可以有效将光线聚光,再将聚集的光线反射而出,而大幅提高亮度及光均匀性的侧导光纤结构。
于是,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侧导光纤结构,包含:
一光纤主体,为一透明实体;
一折射层,包覆于光纤主体周壁;
一反光体,为不透明实体,乃结合于光纤主体侧边。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反光体为往光纤主体内侧弧凸的实体。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反光体为朝向光纤主体内侧弧凹的实体。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反光体使朝向光纤主体内侧的一面呈平坦面。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反光体系呈螺旋状绕设于光纤主体上。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反光体包含至少两个往光纤主体内侧弧凸的实体。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光纤主体为一圆形柱体。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光纤主体为一多边形柱体。
如上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中,该光纤为丝状。
借此,当光线由光纤主体一端射入后,投射于折射层的光线,随即会折射而下,聚集于反光体上,再由反光体上将聚集的光线反射而出,借此将光线聚集,再反射而出的功效,以大幅提升光纤的亮度和光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于光纤主体侧边结合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反光体,以提高其具光反射的功效,以使光纤的亮度和均光性更加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丝状光纤编织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丝状光纤实施成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主体呈矩形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主体呈六边形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主体呈三角形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侧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侧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侧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侧剖视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光纤主体    2 折射层
3 反光体      A 光纤
B 发光体      C 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由光纤主体1、折射层2及反光体3;其中:
该光纤主体1,为透明实体,乃为聚苯乙烯〔PS〕、压克力〔PMMA〕或聚碳酸酯〔PC〕;
该折射层2,为聚偏氟乙烯〔PVDF〕,乃包覆于光纤主体1周壁;
该反光体3,为不透明实体,为压克力〔PMMA〕材质,乃结合于光纤主体1侧边,而呈往光纤主体1内侧弧凸的形体。
据此,当使用实施时,请参阅图2所示,是将发光体B设置于光纤一端,而发光体B发出的光线,随即由光纤主体1一端投射入光纤主体1内,而此进入光纤主体1内的光线于投射在光纤主体1周壁的折射层2时,即会有部份光线投照于外,另有部份光线往内折射,投照于反光体3,而于反光体3上产生光线集中;
随之,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集中于反光体3上的光线,再于反光体3反射,而产生多条往外扩散投射而出的光线,依此,将光线大量聚光及大量反射光线的功效,以大幅提高光纤A的光亮度和光均匀度。
依此,当将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实施于广告看板或饰品时,通过该具有高亮度及高均匀度的光纤A发出的亮光,便可以增加饰品的美观性,以及广告标示的清晰性,另当实施于逃生标志等公共安全的照明设施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所发出的高亮度及高均匀度的亮光,更可以使其警示的功能更加突显。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亦可抽制成细丝状,以与布线C交错针织成布状,以实施于服饰穿着上使用,或编织成环状供作手环使用(如图5所示),又或者可以将呈细丝状的光纤A集成一束,再于外部包覆布料,以制成如鞋带等制品,如此,便可以在鞋带外层布料的缝隙中隐隐看到发光的光纤,而增加特殊的质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亦可实施于如:背光模组等光学商品,于实施上只须将多条光纤A相互排列便可简便组成所需的各种尺寸,而无须如现今的背光模组于制造上,每欲生产一种尺寸,便须重新开设模具,而造成生产成本上极大的负担,故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所产生的高亮度及高均度,即可以充分发挥一般背光模组的功用,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更利于实施于车辆的使用,如:圈绕于车灯的集光罩内周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所发出的强光,及配合集光罩的集光,即可大幅提升车灯光罩的强度,又或者可实施于车边饰条的装饰,而增加车辆的活泼生动性、酷炫感及趣味性,另或可圈设于车体的标志周缘,以形成一位置灯的功用。
再请参阅图6~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实施例,可使光纤主体1制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多边形体,依此,以便利配合各种物品的组装使用。
又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次一实施例,可以使反光体3至少设有两个,借此,当光线受折射层2的折射作用,而投射往反光体3时,该投射往反光体3的光线,随之,即会受到呈弧凸面的反光体3扩散反射,此时,由两个以上的反光体3所扩散射出的光线,成为交错状态,如此,即使投射而出的光线具有更高的亮度及均匀度。
另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使反光体3朝向光纤主体1内侧的一面形成平坦面,据此,当光线由折射层2折射投向反光体3的平坦面后,该多条光线随即会于反光体3的平坦面上呈现多条平行反射而出的光线,依此,以提供另种光纤A发光的形态。
另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使反光体3形成一往光纤主体1内侧弧凹的形体,依此,当光线经折射层2折射作用投向呈弧凹状的反光体3后,续之,该多个投射聚集于呈弧凹状反光体3上的光线,随之由呈弧凹状反光体3反射,而集中于一点上,于此,由整体观之,于光纤A上会产生一极高亮度的亮线。
又或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于制作过程中将反光体3做螺旋状的绕设,而使光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光纤A投照而出时,产生特殊的螺旋状的光线投射。
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由光纤主体、折射层及反光体所组成,当光线由光纤主体一端射入后,投射于折射层的光线,随即会折射而下,投射聚集于反光体上,再由反光体上产生多条光线反射而出,如此一来,借此将光线大量聚光,再大量反射而出的功效,以大幅提高光纤的光亮度和均匀度。
2.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其反光体形成往光纤主体内侧弧凸的形体,依此,当光线投照于此弧凸状的反光体后,随即便会呈扩散的状态往外投射而出,而形成极高的光亮度。
3.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其反光体成形至少两个往光纤主体内侧弧凸的形体,据此,光线会投照于该两个以上的反光体,并由该两个以上的反光体将光线反射而出时,形成交错状态,如此一来,即可以提供更佳光亮度及光均匀度。
4.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其反光体使其一面形成平坦面,于此,当光线投照于反光体的平坦面时,光线会呈平行反射而出,而形成多条平行光线投射于外,据此,以提供另种光传导形态。
5.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可以产生极高的光亮度和光均度,借此,当实施于饰品、广告标示及逃生标志等时,可以提供极佳的装饰、宣传和警示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可以抽制成丝状,以利于与布线相互针织结合,依此,以形成具发光功能的特殊质感的产品。
7.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具有高光亮度及光均匀度,又具有排列组合的效益,因此,可以简便组合成各种尺寸,以供作背光模组使用,如此,便可以降低传统背光模组须因应各种尺寸,而另制作模具的成本耗费。
8.本实用新型的光纤主体可制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多边形体,依此,以便利配合各种物品的组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光纤结构包含:
一光纤主体,为一透明实体;
一折射层,包覆于所述光纤主体周壁;
一反光体,为不透明实体,乃结合于所述光纤主体侧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体为往所述光纤主体内侧弧凸的实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体为朝向所述光纤主体内侧弧凹的实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体朝向所述光纤主体内侧的一面呈平坦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体呈螺旋状绕设于光纤主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体包含至少两个往所述光纤主体内侧弧凸的实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主体为一圆形柱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主体为一多边形柱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导光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丝状。
CN2010202191072U 2010-06-02 2010-06-02 侧导光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5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91072U CN201715448U (zh) 2010-06-02 2010-06-02 侧导光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191072U CN201715448U (zh) 2010-06-02 2010-06-02 侧导光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5448U true CN201715448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6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1910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15448U (zh) 2010-06-02 2010-06-02 侧导光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54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3557B2 (en) Formed lighting fixtures
CN201187734Y (zh) 一种led聚光透镜
JP3161891U (ja) 側部ガイドの光ファイバ構造
CN102072460A (zh) 提高led灯具距高比和照度均匀性的透镜
CN101639196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透镜和照明装置
CN103293591A (zh) 多功能一体化复合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led平面光源
CN104296067B (zh) 导光透镜
TWM409372U (en) LED light-emitting device
CN201715448U (zh) 侧导光纤结构
CN208457842U (zh) 采用较大面积矩阵式造型的车灯发光结构
CN203605149U (zh) 大角度仿钻石型二次光学透镜
CN204554694U (zh) 一种新型大角度出光透镜
CN203880608U (zh) Led车灯的透光镜及相应的led车灯、车辆
CN207661561U (zh) 圆环装饰灯
CN208237674U (zh) 集光体
CN204962392U (zh) 一种led蜡烛灯
CN202580853U (zh) 一种带多面体水晶的led烛光灯
CN201621522U (zh) 一种装饰灯具
CN204300982U (zh) 发光体的反光结构
CN201420136Y (zh) 三维超亮光丝
CN201827703U (zh) 对矩形区域内均匀照明的非光轴对称式led照明模块
CN202972683U (zh) 一种筒灯
CN207081844U (zh) 一种反射偏光增亮膜
CN201425262Y (zh) 一种led导光棒
CN209431117U (zh) Led照明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