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3313U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713313U CN201713313U CN2010201509779U CN201020150977U CN201713313U CN 201713313 U CN201713313 U CN 201713313U CN 2010201509779 U CN2010201509779 U CN 2010201509779U CN 201020150977 U CN201020150977 U CN 201020150977U CN 201713313 U CN201713313 U CN 2017133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ozone
- stainless steel
- generating pipe
- ozone 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臭氧是氧分子的同素异形体,常温下是呈淡蓝色、带草腥味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是2.144kg/m3。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氧的10~15倍,但稳定性较差。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消毒剂、精制剂、催化剂等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纺织、食品、制药及香料等部门。由于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因此它具有极强的杀菌作业、脱色、脱臭、脱味作用和分解作用,它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消毒、污水处理、医疗器械及餐具杀菌、食品杀菌保鲜、医疗等方面,并且它在氧化污染物时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理想的万能绿色强氧化药剂”,其代替氯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电源一般采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臭氧浓度和产率分别约为16.55~60.7g/m3和小于111g/kWh(氧气源),臭氧产率远低于理论值1226g/kWh。近年来,为改善臭氧发生效率,许多学者先后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技术改进。这些研究与改进主要集中在电极形式、原料气体、电介质材料、高频高压电源以及混合放电的采用等方面。尽管对臭氧发生器相关的上述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技术只能有限的提高臭氧产率和浓度。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技术以大幅度地提高臭氧产率和浓度就显得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该臭氧发生器能大大提高臭氧发生器的产量和浓度,并且还能有效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
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包括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螺旋形铜线圈,螺旋形铜线圈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表面,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
所述的不锈钢网状电极为臭氧发生管的内电极,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为臭氧发生管的中心电极,螺旋形铜线圈为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1、放电周期长,有利于更多臭氧的产生;2、臭氧的产量大,浓度高,并且臭氧发生器的效率提高了近20%~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管的切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管的侧面图。
在图中,1、交流电源 2、交流电源 3、流量计 4、臭氧发生管 5、耐热玻璃管 6、不锈钢网状电极 7、无色玻璃管 8、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 9、螺旋形铜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交流电源1和交流电源2的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螺旋形铜线圈9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8接地,并且耐热玻璃管5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形成一个放电气隙,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也形成一个放电气隙。
如图2、图3所示,臭氧发生管4的螺旋形铜线圈9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5表面,耐热玻璃管5、不锈钢网状电极6、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8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圆柱形无色玻璃管7和圆柱形耐热玻璃管5分别为电介质。放电气隙包括两个放电气隙,一个是由耐热玻璃管5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构成,另一个是由无色玻璃管7和不锈钢网状电极6构成。
该装置是通过将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1、2分别施加在内外电极上,且中心电极接地,从而形成两个放电气隙,在每个放电气隙内都会发生无声放电,通过将两个放电气隙中的无声放电进行叠加形成混合放电来产生大产量、高浓度的臭氧,并且能有效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目前,商用臭氧发生器主要是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电源一般采用高频高压交流电源,臭氧浓度和产率分别约为16.55~60.7g/m3和小于111g/kWh(氧气源),而此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和产率最高分别为17185ppm和783g/kWh(氧气源),因此大大提高了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和产率。
Claims (2)
1.一种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它包括交流电源、流量计臭氧发生管,其特征是两个相位差为180°的交流电源连接臭氧发生管的外电极、内电极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接地,流量计连接臭氧发生管的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包括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螺旋形铜线圈,螺旋形铜线圈缠绕连接在耐热玻璃管表面,耐热玻璃管、不锈钢网状电极、无色玻璃管和不锈钢空心圆柱体电极依次从外到内同轴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509779U CN201713313U (zh) | 2010-04-06 | 2010-04-06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1509779U CN201713313U (zh) | 2010-04-06 | 2010-04-06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713313U true CN201713313U (zh) | 2011-01-19 |
Family
ID=43459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150977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3313U (zh) | 2010-04-06 | 2010-04-06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7133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439A (zh) * | 2010-04-06 | 2010-09-15 | 南昌大学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
2010
- 2010-04-06 CN CN2010201509779U patent/CN2017133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0439A (zh) * | 2010-04-06 | 2010-09-15 | 南昌大学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CN101830439B (zh) * | 2010-04-06 | 2011-11-23 | 南昌大学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60408B (zh) | 一种水下低温等离子体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201785237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用dbd等离子体羟基自由基发生装置 | |
CN103159185A (zh) | 多重臭氧发生设备 | |
CN204158758U (zh) | 一种臭氧雾杀菌消毒装置 | |
CN201713313U (zh)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
CN101830439B (zh) | 混合放电臭氧发生器 | |
CN204939042U (zh) | 一种水下低温等离子体废水处理装置 | |
CN206126845U (zh) | 一种高浓度的臭氧发生装置 | |
CN201890771U (zh) | 脉冲流光放电臭氧发生器 | |
CN106927538A (zh) | 一种净水器 | |
CN203582477U (zh) | 一种适于果蔬贮藏仓库用的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发生装置 | |
CN208603716U (zh) | 臭氧发生装置、空气净化模块和抽油烟机 | |
CN202880877U (zh) | 臭氧发生器 | |
CN207957861U (zh) | 一种自发电自来水去污杀菌水处理装置 | |
CN102807262A (zh) | 一种水箱消毒机 | |
CN205367727U (zh) | 一种臭氧发生器 | |
CN103553179A (zh) | 紫外线杀菌净水器 | |
CN102134060A (zh) | 脉冲流光放电臭氧发生器 | |
CN204981141U (zh) | 一种半湿式高效臭氧发生装置 | |
CN203866035U (zh) | 纳米陶瓷作为介电体的臭氧生成器 | |
CN201442866U (zh) | 臭氧发生装置 | |
CN204173972U (zh) | 一种节能高效臭氧处理废水净化装置 | |
CN204138406U (zh) | 一种臭氧处理废水净化装置 | |
CN201817299U (zh) | 紫外线臭氧双重杀菌灯及水处理装置 | |
CN201864561U (zh) | 活氧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112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