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8046U - 脚踏开关 - Google Patents

脚踏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8046U
CN201708046U CN201020186239XU CN201020186239U CN201708046U CN 201708046 U CN201708046 U CN 201708046U CN 201020186239X U CN201020186239X U CN 201020186239XU CN 201020186239 U CN201020186239 U CN 201020186239U CN 201708046 U CN201708046 U CN 2017080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control
group
module
rod
ped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862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正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eck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oteck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eck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oteck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1862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80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80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804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踏开关,包括有主控模组、延伸模组及传动机构,其中主控模组所具的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容有控制单元及主控踏板组,并于控制单元设有可供主控踏板组抵持触动的第一开关组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开关组,而延伸模组为定位于主控模组相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及可与座体枢接的延伸踏板组,俾将传动机构结合于基座与座体上,使其滚动杆体一侧的触动部与第二开关组形成对正,当使用者脚踏延伸踏板组时,可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另侧的抵持体呈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动部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此种主控模组与延伸模组分离组构方式可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方便理线,整体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

Description

脚踏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脚踏开关,尤指主控模组与延伸模组上结合有传动机构,即可脚踏于延伸模组所具的踏板组推移传动机构,使其滚动杆体旋动抵持于主控模组的开关组进行触动,以降低多组脚踏开关设置成本、方便理线。
背景技术
现今开关的使用相当普遍,且不同型式的开关则有不同的触发导通、切换方式,并可搭配线性传动机构而应用于如按摩椅、电动病床、健身与复健相关的器材、机台或其他可控制启闭及位移行程的装置或设备使用。
然,目前市面上的脚踏开关的应用非常广泛,可方便使用者通过脚踏方式来使脚踏板抵持于开关上进行触动,并以开关所具的缆线连接于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使用,而可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的控制,但是常用脚踏开关缆线只有一条,仅能搭配一台电动推杆使用,若欲同时控制多台的电动推杆时,便需要设置有多组常用脚踏开关,造成整体使用成本无法有效降低,且在整理、布设缆线的连接上较为繁杂与困难外,操作上也相当不便。
而为了改善上述常用脚踏开关使用上的问题,便有业者将脚踏开关的主控部份与操作部份分离组构,即主控部份设置有多个开关,且各开关共同以一条缆线连接于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使用,而操作部份则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脚踏板组,并利用相关构件各别抵持于开关进行触动,以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且可改善布设缆线上的不便与困难度,其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如美国专利第6313421号所述的触控操作模组,请同时参阅图8、9、10所示,常用触控操作模组为包括有触控模组A及操作模组B,其中触控模组A内部二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开关A1,并于触控模组A二侧边开设有可与开关A1形成对正的多个透孔A2,而操作模组B为结合定位于侧边,并具有底座B1与上盖B2,且底座B1上横向设有二导轨B11,其二导轨B11内部分别定位有不同长度的延伸元件B3,再于导轨B11后侧枢接有可与延伸元件B3呈正交状的踏板组B4,当使用者脚踏于露出于上盖B2的踏板组B4上时,即可由踏板组B4向下抵压于延伸元件B3一侧相对的拱形状扩张部B31上,使其扩张部B31另侧连续弯折的变形部B32弹性变形位移,而可带动变形部B32上伸入透孔A2内的凸柱B33侧向推顶于触控模组A内部对应的开关A1,以达到开关A1触发导通或切换的动作。
惟前述常用触控操作模组于使用时,其虽可利用延伸元件B3上的拱形状扩张部B31受到踏板组B4的抵压而呈一扁平状相对延长,以压迫变形部B32带动凸柱B33朝底座B1外侧伸缩位移,并推顶于触控模组A内部对应的开关A1上,不过此种延伸元件B3间接的推顶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大力量脚踏于踏板组B4,才能使凸柱B33确实推顶于开关A1,如此往往造成扩张部B31长时间使用后弹性疲乏而失效,且无法恢复原来的型态,以致扩张部B31容易产生永久弯折型变,整体结构稳定性也较差,难以确保延伸元件B3抵持接触于开关A1上的效果,即为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故,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脚踏开关新型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者脚踏于延伸模组的延伸踏板组时,可由延伸踏板组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呈一正转或反转,并旋动抵持于主控模组所具的第二开关组,以确保滚动杆体的传动行程更为稳定且确实,此种主控模组为与延伸模组分离组构方式也可有效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且仅需通过一条缆线连接于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控制使用而具有理线方便的效果,整体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主控模组于远离延伸模组的另侧为可设置有另一延伸模组,而呈现模组化环状排列,并于主控模组与另一延伸模组上结合有传动机构,以配合病床或吊架用的电动推杆控制使用,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限制,让使用者可方便从特定角度或是因应使用场所的不同来操作脚踏开关,并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
一种脚踏开关,包括有主控模组、延伸模组及传动机构,其中:该主控模组为包括有基座、控制单元及主控踏板组,且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容的控制单元设有供主控踏板组抵持触动的第一开关组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组;该延伸模组为定位于主控模组相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及与座体枢接的延伸踏板组;该传动机构为结合于主控模组的基座与延伸模组的座体上,而传动机构具有一滚动杆体,并于滚动杆体一侧设有与第二开关组形成对正的触动部,且远离触动部的另侧设有供延伸踏板组推移呈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动部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上的抵持体。
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滚动杆体的传动行程更为稳定且确实,此种主控模组为与延伸模组分离组构方式也可有效降低多组脚踏开关的设置成本,且仅需通过一条缆线连接于电动推杆或其他装置、设备上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控制使用而具有理线方便的效果,整体操作上也相当的简易。让使用者可方便从特定角度或是因应使用场所的不同来操作脚踏开关,并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控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控模组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为常用触控操作模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9为常用触控模组的俯视图;
图10为常用控制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控模组;10-容置空间;13-主控踏板组;11-基座;131-轴部;111-底壳;132-顶推部;112-上盖;133-勾部;113-脚踏座;134-复位弹簧;12-控制单元;14-外盖;120-缆线;141-透孔;121-第一开关组;142-缺槽;122-第二开关组;15-嵌接槽;123-滚动杆体;151-接合部;1231-触动部;1511-扣槽;1232-作动部;2-延伸模组;21-座体;23-外盖;211-脚踏座;231-透孔;22-延伸踏板组;232-缺槽;221-轴部;24-嵌接槽;222-顶推部;241-接合部;223-勾部;2411-扣槽;224-复位弹簧;3-传动机构;31-滚动杆体;33-第一作动部;311-第一连杆;331-抵持体;312-第二连杆;34-第二作动部;32-触动部;341-抵持体;321-第一推顶面;35-对接部;322-第二推顶面;351-接合孔;4-定位构件;41-对接部;42-通孔;411-卡扣件;A-触控模组;A1-开关;A2-透孔;B-操作模组;B1-底座;B31-扩张部;B11-导轨;B32-变形部;B2-上盖;B33-凸柱;B3-延伸元件;B4-踏板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搭配参阅图1-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主控模组的立体分解图、主控模组的侧视剖面图及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主控模组1、延伸模组2及传动机构3,故就本案主要特征及构件详述如后,其中:
该主控模组1为包括有基座11、控制单元12及主控踏板组13,其中,基座11内部形成有可收容控制单元12及主控踏板组13的容置空间10,且容置空间10底部中央处设有可供控制单元12定位的底壳111与上盖112,并于底壳111、上盖112二侧分别设有可供主控踏板组13活动枢接的脚踏座113;而控制单元12设有第一开关组121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组122,且各第一开关组121侧边分别设有滚动杆体123,并于滚动杆体123一侧设有可旋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上的触动部1231,且远离触动部1231的另侧则设有可供主控踏板组13向下推移呈正转或反转的作动部1232;另,主控踏板组13一侧设有可分别与脚踏座113活动枢接的轴部131,且远离轴部131的另侧设有可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123作动部1232上的顶推部132,及可伸入于作动部1232下方处的勾部133,并于主控踏板组13下方设有复位弹簧134。
该延伸模组2为结合定位于主控模组1相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21及延伸踏板组22,其中,座体21二侧分别设有脚踏座211,而延伸踏板组22一侧设有可分别与脚踏座211活动枢接的轴部221,且远离轴部221的另侧设有顶推部222及位于顶推部222侧边的勾部223,并于延伸踏板组22下方设有复位弹簧224。
该传动机构3为结合定位于主控模组1的基座11与延伸模组2的座体21上,并具有一滚动杆体31、触动部32、第一作动部33及第二作动部34,其中滚动杆体31一侧的触动部32设有可分别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122上的第一推顶面321及第二推顶面322,且远离触动部32另侧的第一作动部33及第二作动部34二侧边上分别凸设有可供延伸踏板组22上顶推部222错位推移呈正转或反转的抵持体331、341。
俾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传动机构3结合于主控模组1的基座11与延伸模组2的座体21上,使其滚动杆体31上的触动部32穿过基座11一侧的主控踏板组13,并与控制单元12所具的第二开关组122形成对正,而滚动杆体31另侧的第一作动部33及第二作动部34则依序穿过座体21一侧的延伸踏板组22,且第一作动部33、第二作动部34二侧边上所凸设的抵持体331、341分别对位于延伸踏板组22顶推部222下方,再以勾部223分别伸入于第一作动部33、第二作动部34的抵持体331、341下方处,即可通过延伸踏板组22下方的复位弹簧224提供勾部223带动滚动杆体31旋动复位所需的扭转复位力;再者,基座11及座体21外部分别结合有外盖14、23,并以外盖14、23上开设的多个透孔141、231可供主控踏板组13或延伸踏板组22各别露出后,同时也使传动机构3穿过二相邻外盖14、23侧边处的缺槽142、232,便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上述传动机构3的滚动杆体31可为一体成型或是可由第一连杆311及第二连杆312分开组构而成,并于第一连杆311与第二连杆312之间设有具接合孔351的对接部35,再以第一连杆311、第二连杆312一侧所具的对接端分别穿设于对接部35上的接合孔351相互抵持接合,便可由第二连杆312来连动第一连杆311呈一转动,并利用对接部35来调整第一连杆311与第二连杆312之间接合的长度与距离范围,同时可防止转动时脱出的情况发生,但于实际应用时,并非以此作为局限,也可利用嵌卡固定、夹持定位或螺丝锁固方式,其仅只需提供第一连杆311为与第二连杆312结合成为一体,而呈现同步转动的状态即可。
再者,主控模组1与延伸模组2相邻侧边处也可进一步开设有呈半圆形状的嵌接槽15、24,且二嵌接槽15、24内部结合有呈圆盘状的定位构件4,并于嵌接槽15、24内侧壁面处设有具扣槽1511、2411的多个接合部151、241,而定位构件4表面上设有可与接合部151、241呈相对应结合定位的多个对接部41及可供锁固元件穿设锁入于外盖14、23上的通孔42,其对接部41上设有可与扣槽1511、2411呈一嵌卡固定的ㄇ形状卡扣件411,且该定位构件4也可呈半圆盘状,并与主控模组1或延伸模组2侧边上的嵌接槽15、24与外盖14、23之间呈现稳固的接合状态,以确实防止水气或液体的渗入,惟此部份因非本实用新型重点所在,所以在本说明书中仅作一简单叙述,以供了解。
请同时参阅图2、3、5、6、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主控模组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及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本实用新型脚踏开关最佳的一具体实施例为应用于病床或吊架用的电动推杆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控制使用,当使用者脚踏于主控模组1上的主控踏板组13时,即可由主控踏板组13一侧的轴部131以脚踏座113为轴心作旋转,使其另侧的顶推部132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123上相对的作动部1232呈一正转或反转,并连动于滚动杆体123一侧的触动部1231旋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上,便可由缆线120连接电动推杆控制其进行启动,以供电动推杆所连接的病床或吊架可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调整使用;再者,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的主控踏板组13利用滚动杆体123旋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上的方式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但实际应用时,也可由主控踏板组13直接触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上,其仅只需提供使用者脚踏于主控踏板组13时,可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上进行触动即可。
当使用者放开于主控踏板组13时,可通过主控踏板组13下方的复位弹簧134所具的弹性恢复力复归至原位置处,同时由勾部133向上推移于滚动杆体123上相对的作动部1232,并带动滚动杆体123沿着主控踏板组13呈一转动复归至原位置处,而不会旋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上,则使电动推杆可做即时停止的动作。
当使用者脚踏于延伸模组2上的延伸踏板组22时,即可由延伸踏板组22一侧的轴部221以脚踏座211为轴心作旋转,使其另侧的顶推部222向下推移于传动机构3滚动杆体31所相对的第一作动部33或第二作动部34上抵持体331、341呈一正转或反转,并连动滚动杆体31一侧的触动部32以第一推顶面321或第二推顶面322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122上,便可由缆线120连接电动推杆控制其进行启动,使其电动推杆所连接的病床或吊架可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调整使用,此种方式可确保滚动杆体31一侧的触动部32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122上的传动行程更为稳定,不会造成额外的偏移量,并维持良好的抵持接触效果。
当使用者放开于延伸踏板组22时,也可通过延伸踏板组22下方的复位弹簧224复归至原位置处,同时由勾部223向上推移于滚动杆体31上相对的第一作动部33或第二作动部34抵持体331、341,并带动滚动杆体31沿着延伸踏板组22呈一转动复归至原位置处,此时,第一作动部33或第二作动部34不会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122上,则使电动推杆可做停止的动作。
上述主控模组1于远离延伸模组2的另侧也可进一步设置有另一延伸模组2,而呈现模组化的环状排列,并于主控模组1的基座11与另一延伸模组2的座体21上结合有传动机构3,让使用者可通过脚踏于主控踏板组13或延伸踏板组22向下推移滚动杆体123、31呈一正转或反转,并旋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121或第二开关组122上来控制其电动推杆进行启动,或是放开于主控踏板组13、延伸踏板组22复归至原位后,使电动推杆即时停止,以配合病床或吊架用的电动推杆控制使用,且不受构件方向或位置的限制,进而可方便使用者从特定角度或是因应使用场所的不同操作脚踏开关,提高整体使用上的机能与效果。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而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脚踏开关为可应用于医疗级病床、吊架用的电动推杆控制使用,或是可应用于电动门、遮雨棚等各种需要利用脚踏开关来控制升降、启闭的驱动装置中,并由放开或是脚踏于主控踏板组13、延伸踏板组22向下推移滚动杆体123、31呈一正转或反转,并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122或第一开关组121上来控制其电动推杆进行启动或停止动作,以供病床或吊架可作不同角度或升降高度调整使用。
且该主控模组1也可视使用者需求或设计的不同,而不需设置有第一开关组121、滚动杆体123及主控踏板组13,其仅只需提供使用者脚踏于延伸模组2上的延伸踏板组22推移滚动杆体31所相对的第一作动部33或第二作动部34上呈一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动部32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122上进行触动或停止的动作,同时可确保滚动杆体31传动行程更为稳定且确实而具有操作简易、应变性佳,以及良好的抵持接触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控模组、延伸模组及传动机构,其中:
该主控模组为包括有基座、控制单元及主控踏板组,且基座内部容置空间收容的控制单元设有供主控踏板组抵持触动的第一开关组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开关组;
该延伸模组为定位于主控模组相邻侧边处,并包括有座体及与座体枢接的延伸踏板组;
该传动机构为结合于主控模组的基座与延伸模组的座体上,而传动机构具有一滚动杆体,并于滚动杆体一侧设有与第二开关组形成对正的触动部,且远离触动部的另侧设有供延伸踏板组推移呈正转或反转并连动触动部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上的抵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主控模组的基座于控制单元二侧为分别设有脚踏座,而控制单元的第一开关组侧边设有滚动杆体,其滚动杆体一侧设有旋动抵持于第一开关组上的触动部,且远离触动部的另侧设有供主控踏板组推移呈正转或反转的作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主控模组的主控踏板组一侧设有分别与脚踏座枢接的轴部,且远离轴部的另侧设有向下推移滚动杆体作动部上的顶推部,并于主控踏板组下方设有复位弹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主控踏板组的顶推部侧边设有伸入于滚动杆体作动部下方处的勾部,并以勾部向上推移于作动部复归至原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延伸模组的座体二侧分别设有脚踏座,而延伸踏板组一侧设有与座体枢接的轴部,且轴部的另侧设有向下推移于滚动杆体抵持体的顶推部,并于延伸踏板组下方设有复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延伸踏板组的顶推部侧边设有伸入于滚动杆体抵持体下方处的勾部,并以勾部向上推移于滚动杆体抵持体复归至原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主控模组与延伸模组相邻侧边处开设有嵌接槽,且二嵌接槽内部结合有定位构件,并于嵌接槽内壁面处设有具扣槽的多个接合部,而定位构件上设有与接合部呈相对应的多个对接部,且对接部上设有与扣槽结合定位的卡扣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主控模组的基座与延伸模组的座体外部分别结合有外盖,并于外盖表面上开设有供主控踏板组或延伸踏板组露出的多个透孔,且二相邻外盖侧边处开设有供传动机构穿过的缺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于滚动杆体上的触动部设有分别旋动抵持于第二开关组上的第一推顶面及第二推顶面,并于触动部的另侧分别设有具抵持体且供延伸踏板组顶推部错位推移呈正转或反转的第一作动部及第二作动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的滚动杆体为一体成型或是由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分开组构而成,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具接合孔的对接部,并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侧所具的对接端分别穿设于对接部上的接合孔相互接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开关,其特征在于,该主控模组于远离延伸模组的另侧为设置有另一延伸模组,并于主控模组与另一延伸模组上结合有传动机构。
CN201020186239XU 2010-05-07 2010-05-07 脚踏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80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86239XU CN201708046U (zh) 2010-05-07 2010-05-07 脚踏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86239XU CN201708046U (zh) 2010-05-07 2010-05-07 脚踏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8046U true CN201708046U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45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86239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8046U (zh) 2010-05-07 2010-05-07 脚踏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80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6781A (zh) * 2016-01-08 2016-04-13 深圳市美格尔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床体的伸缩式脚踏开关
JP7201265B1 (ja) 2021-06-22 2023-01-10 日本エルゴノミクス株式会社 フットスイッ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6781A (zh) * 2016-01-08 2016-04-13 深圳市美格尔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床体的伸缩式脚踏开关
CN105476781B (zh) * 2016-01-08 2017-09-15 深圳市美格尔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床体的伸缩式脚踏开关
JP7201265B1 (ja) 2021-06-22 2023-01-10 日本エルゴノミクス株式会社 フットスイッチ
JP2023005006A (ja) * 2021-06-22 2023-01-18 日本エルゴノミクス株式会社 フットスイッチ
US11705293B2 (en) 2021-06-22 2023-07-18 Japan Ergonomics Inc. Foot swit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8782B (zh) 用于可调座椅的倾斜装置
CN201101329Y (zh) 可滑动式置物架结构
CN204181228U (zh) 抽屉滑轨的锁紧调节装置
CN201076241Y (zh) 单手高度调整机构及具有该调整机构的座椅
DE102013112677B4 (de) Handbedienteil, Handbediensystem, Möbelsteuerungssystem, Bett und Sessel
KR200423041Y1 (ko) 침대의 상부판 각도조절장치
US20060290189A1 (en) Backrest adjustment device
US20160022518A1 (en) Electric bed
CN201708046U (zh) 脚踏开关
CN203597655U (zh) 一种椅子的可调节扶手结构
TW201315412A (zh) 床裝置
CN204427259U (zh) 用于沙发椅的联动调节机构及具有联动调节机构的沙发椅
KR20140003301A (ko) 의료용 침대의 등판작동시스템
CN203211282U (zh) 一种新型制动踏板结构
CN201898045U (zh) 模块化脚踏开关
CN105935204B (zh) 制动机构及具备该制动机构的移动式桌子
CN107822304A (zh) 一种智能家具的装配结构
CN101836924B (zh) 一种护理床的护栏
KR101439041B1 (ko) 오르간 타입 가속페달 장치
CN209031490U (zh) 一种密集架变速传动装置
KR101361293B1 (ko) 프레임 어셈블리
US20180134196A1 (en) Movable armrest assembly
CN202249349U (zh) 按钮与锁钩的双转轴联动机构
CN101670845B (zh) 婴儿车车轮的定向机构
CN201029031Y (zh) 带耳结构鼠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